WO2009012615A1 -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liment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correspondante - Google Patents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liment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correspondan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09012615A1
WO2009012615A1 PCT/CN2007/002232 CN2007002232W WO2009012615A1 WO 2009012615 A1 WO2009012615 A1 WO 2009012615A1 CN 2007002232 W CN2007002232 W CN 2007002232W WO 2009012615 A1 WO2009012615 A1 WO 200901261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threshold
pow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7/0022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Keying Wu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mpany, Ltd.
Alcatel Luc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mpany, Ltd., Alcatel Lucent filed Critical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mpany, Ltd.
Priority to US12/670,1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8396502B2/en
Priority to EP07785157.4A priority patent/EP217304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7/002232 priority patent/WO2009012615A1/zh
Priority to KR1020107003243A priority patent/KR101374580B1/ko
Priority to CN200780102426.6A priority patent/CN103548285B/zh
Publication of WO200901261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0901261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Description

功率控制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更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功率控制方法 及相应的基站。 背景技术
虚拟多输入多输出 ( virtual-MIMO )是在上行方向 (从用户终端 到基站的方向为上行方向) 上实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简单方法, 其中每个用户终端不需要至少两个发送天线, 而是可以只有一个发 送天线。 也就是说, 虚拟 MIMO具有不需要用户终端侧的任何改变 (例如增加天线数目 ) 的情况下增加系统容量的潜力。 由于上述优 点 ,虚拟 MIMO已经在许多未来的宽带无线标准中(例如在 WiMAX 和 3GPP LTE中) 被定义为上行 MIMO方案的选择。
虚拟 MIMO的基本原理是同一小区中的不同的用户终端 (两个 或更多) 使用相同的频率和时间资源来同时地向基站发送信号。 在 接收者侧 (基站侧) , 来自不同用户终端的信号可以被看作是来自 同一个用户终端的不同天线的信号。 从发送者(用户终端) 的观点, 虛拟 MIMO不需要用户终端的任何改变。 从接收者(基站)的观点, 这实际上是一种空分复用(SM)方案, 其中各个信号是独立编码调制 的, 因此, 可以直接使用用于空分复用的检测技术。
限制虚拟 MIMO的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由于与不同用户终端 (更具体地是携带用户终端的用户) 的位置相关的不同路径损耗, 不同用户终端的不平衡的到达功率或到达信噪比。 对于常规的检测 技术, 例如最大似然检测 (MLD ) 、 最小均方误差 (MMSE ) 、 和 基于 QR分解和 M算法的 MLD,不平衡的到达功率或到达信噪比将 严重地恶化虚拟 MIMO的性能。
解决上述不同用户终端的不平衡的到达功率或到达信噪比的问 题的传统方法是通过功率控制, 增大具有较大路径损耗的用户终端 的发送功率, 从而在基站侧, 对于配对的各用户终端, 到达功率或 到达信噪比是相同的。 然而, 这不是一个功率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 为根据注水理论, 具有较差条件 (即较大的路径损耗) 的信道应该 以较小的功率水平传输信号, 以最大化总容量。 此外, 这样的功率 控制方法还可能会对邻近小区带来较大干扰, 而这会导致在低的频 率重用部署情况下整体系统容量的下降。
避免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调度来仔细地配对进行虚拟
MIMO传输的用户终端, 从而在基站侧实现到达功率或到达信噪比 的平衡。 然而, 这一方案将限制可以以虚拟 MIMO进行工作的用户 终端的数目, 并因此限制了系统容量。
因此, 需要一种克服上述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克服上述问题的功率控制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功率控制方法, 用于对配对 成进行虛拟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 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 户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指标和所述阈值是误比特 率或误码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特定指标是到达信噪比, 以及 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阈值依赖于各用户终端使用的 调制编码方式和用于各用户终端的所要求的误比特率或误码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蒙特卡洛仿真离线地获得所述 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使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 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步驟包括: 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 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 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 以及根据上述确定的各用户终 端的到达功率以及各用户终端所经历的路径损耗, 来确定各用户终 端的发送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连续干扰消除技术来检测各用 户终端, 并且先对具有较高到达信噪比的用户终端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以及所述特定 指标是各级检测器的平均输出信噪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来自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的干扰 看作是加性白高斯噪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采用干扰抑制技术, 例如最小均方 误差 (MMSE)检测, 来处理来自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出了一种基站, 用于对配对成进 基站包括: 第一确定装置, 用于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 满足所要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最小的 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以及反馈装置, 用于将上述确定的各用户 终端的发送功率反馈给各用户终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能达到较好的功率有效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 并且随着对本发明的更全面了解, 本 发明的其他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易于理解, 其中:
图 1示出了本发明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性环境。
图 2示出了连续干扰消除 (SIC)接收机的结构。
图 3示出了在一个虚拟 MIMO系统中, 不平衡的到达信噪比对 于虛拟 MIMO系统的性能的有害影响。
图 4示出了在一个虚拟 MIMO系统中, 提出的功率控制方案和 现有的通过增加经历较大路径损耗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来保证相 等的到达信噪比的方案的比较。
图 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框图。
在所有的上述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具有相同、相似或相应的 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 提出一种新的功率控制方案, 在该方案中, 根据如 率: 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各 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最小。 其中, 所述特定指标和所述阈值是 误比特率或误码率; 或者所述特定指标是到达信噪比, 以及所述阁 值是信噪比。 误比特率或误码率指标和阈值可以转化为信噪比指标 和阈值。 在所述阁值是信噪比的情况下, 其可以依赖于各用户终端 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和用于各用户终端的所要求的误比特率或误码 率。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不平衡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或到达 信噪比, 而不是像现有的方法中所做的那样避免上述情况。
在如下描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接收者侧(基站侧), 采用连续千扰消除(SIC )技术, 从而使具有较高到达信噪比的用户 终端先被检测。 然后从接收的信号中消除来自于已被检测的用户终 端的信号的干扰, 这有助于具有较低到达信噪比的用户终端的检测。
当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本发明中, 也可以使用其 他的现在已知的或将来开发的利用不平衡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的 检测技术来检测各用户终端。
图 1示出了本发明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性环境。 如图 1所示, 环境 100包括 Nuser个例如移动电话的用户终端 110-1、 110-2、 …、 110-Nuser、 和一个基站 120, 其中该基站 120包括 NR条天线。
在图 1所示的环境中,所有的用户终端 1 10-1、110-2、...、 110-N user 在同一个小区 (由基站 120控制的小区) 中, 并且以虚拟 MIMO的 方式工作, 也就是说, 用户终端 110-1、 110-2 110-Nuser以相同 的频率和时间资源, 并且采用不同或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或相同的调 制编码方案, 向基站 120发送信号。
基站 120的 NR条天线都可以接收来自用户终端 110-1、 110-2、 ...、
110-Nuser的信号。
为了简单起见, 在如下的描述中, 假定 Nuser=2, 即配对成进行 虛拟 MIMO传输的用户终端的数目是两个。
应当注意, :^^大于等于 Nuser
xk,t表示在时间 t来自用户终端 k的信号, ¾)为在时间 t在用户 终端 k和基站 120的第 m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系数, 其可以通过 在基站侧进行信道测量而得到。 由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被归一化, 以具有单位平均功率, 即对于任何 k和 t, E(|xJ2) = l。 在时间 t在 基站 120中接收的信号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imgf000007_0001
其中
Figure imgf000007_0002
[xu x2,t]T, hk,t是 Ht的第 k列, pk是用户终 端 k的发送信号时的发送功率, 并且 是]^<1矢量, 由复加性白高 斯噪声( AWGN )过程的采样( element sample )组成,其中该复 AWGN 过程具有零均值和方差 σ2。 如下面将讨论的, 由基站 120仔细地设 计 {Pk}的值, 以最优化系统性能, 并经由功率控制将其反馈给配对的 各用户终端。
在等式 ( la) 中, hk,t是独立同分布 (i.i.d.) 复高斯随机变量的 矢量, 其中所述复高斯随机变量具有零均值和方差 σΛ 1/σΐζ 2可以认 为是由用户终端 k所经历的路径损耗。 由于各个用户终端的不同位 置, l/ok 2随着 k的不同而不同。 用 k来归一化 hkt, ( la)可以重写 为: T N2007/002232
Yt
Figure imgf000008_0001
+ Λ2ι(2ιί + nt ( lb ) 其中 qk = p^k 2, 其是各个用户终端的信号到达基站时的到达功 率, 以及
k,t = hk I ak , 其是独立同分布复高斯随机变量的矢量, 所述复 高斯随机变量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 接^:机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基站侧 ,使用连续干扰消除( SIC ) 技术来检测各用户终端。
图 2示出了 SIC接收机的结构, 其中 DET-k和 DEC-k表示用户 终端 k的检测器和信道解码器, 以及 IC表示干扰消除模块。 为了简 单起见, 图 2中只示出了两个用户终端的 DET和 DEC, 即 DET-1、 DET-2和 DEC-1、 DEC-2。
SIC技术以逐级的方式从具有最高到达信噪比的用户终端开始 检测, 并在检测完每个用户终端以后, 执行干扰消除。
不失一般性,假定用户终端 1的到达信噪比大于用户终端 2的到 达信噪比, 因此, 检测和解码从用户终端 1开始。 总的过程可以总 结如下:
1 ) . DET-1从接收的信号中, 也就是上述的 yt中, 其中包括有 来自用户终端 2的信号的干扰和加性白高斯噪声, 检测出来自用户 终端 1的信号。
2 ) . DEC-1基于 DET-1的输出, 针对用户终端 1的信道码, 执 行最大后验概率 (APP ) 解码。
3 ) . IC基于 2 ) 的输出, 重建来自用户终端 1的信号, 并从接 收的信号中将其消除。 也就是说, 在接收的信号中, 也就是上述的 yt中, 消除掉来自用户终端 1的信号, 从而只剩下来自用户终端 2 的信号以及加性白高斯噪声。
4 ) . DET-2从 IC输出的信号中 (来自用户终端 1的信号的干扰 已经完全消除, 但还包括加性白高斯噪声), 检测出来自用户终端 2 的信号。
5) . DEC-2基于 DET-2的输出, 针对用户终端 2的信道码, 执 行 APP解码。
在 1 ) , 可以将来自用户终端 2的信号的干扰看作 AWGN, 或使 用干扰抑制技术, 例如迫零或 MMSE, 来处理来自用户终端 2的信 号的干扰。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在 1) 中, 使用两种方法来处理 来自用户终端 2的信号的干扰。 方法 1
在该方法中, 将来自用户终端 2的信号的干扰看作是 AWGNt 在等式 ( lb) 的两侧乘上 , 其中 (.) H表示共轭转置, 将获得:
其中
Figure imgf000009_0001
号(其被看作 干扰) 和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失真项。
将 近似为高斯随机变量, 其具有零均值和如下的方差: ατξ t) = q2h^h2t +a2\hxt\2 (3)
其中(.)*表示共轭。 因此, Zt可以用下面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来表
Figure imgf000009_0002
然后, 基于等式 (4) 对 Xl,t进行最大似然检测。 这是一个常规 的操作, 我们这里不做赘述。 方法 2
可选地, 可以釆用最佳连续解码(OSD )过程来处理来自用户终 端 2的信号的千扰。 该方法 2将导致比方法 1更好的系统性能, 但 是具有更高的检测复杂度。 定义一个加权因子:
Figure imgf000010_0001
在等式 (lb ) 的两侧乘上 ff H , 获得: zt≡ ft Hyt
Figure imgf000010_0002
( 6 ) 类似地, 将 近似为一个高斯随机变量, 其具有零均值, 并且 具有如下的方差:
Figure imgf000010_0003
接下来的检测过程与方法 1中的相同,即计算出 zt的条件概率密 度函数, 并基于其来进行 x1>t的最大似然检测。
应当注意, 在 4 ) , 也可以采用最大似然检测来从 IC输出的信 号中检测出 x2t。 功率控制
在本发明中,功率控制的目标是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 标满足所要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最小 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根据如下描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功率控制操作可以分为 如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基站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的阈 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到 达功率。 这里用 qlmin和 921^来表示确定的用户终端 1和用户终端 2 的到达功率。
步驟二: 确定用户终端 1和用户终端 2的相应的发送功率 plmin 和 P2min: A min = ^lmin ' σ\ 以及 Pl min = ^min I σ1。
步骤三: 将上述发送功率 plmin和 p2min反馈给用户终端 1和 2。 在步骤二, 基站需要知道路径损耗 1/ σ 和 1/ σ2 2。该信息可以通 过如下所描述的过程来获得。
在测距 (ranging ) 过程的开始, 所有用户终端使用预定义的发 送功率来发送信号。 基站测量各个用户终端的到达信噪比, 并用预 定义的发送功率将其归一化, 来评估路径损耗。 然后, 基站根据到 达的信噪比和要求的误比特率或误码率, 指示各个用户终端增加或 降低它们的发送功率。 在整个传输过程, 基站以这样的方式控制所 有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因此, 基站能够总是跟踪各个用户终端的 发送功率和到达信噪比, 并因此能够了解它们的路径损耗。
误比特率(BER )或误码率指标和阈值可以被转化为信噪比的指 标和阈值。 在该实施方式中, 指标为每个 DET的平均输出信噪比, 而阈值用 snrrequired表示。 snrreqUired的值依赖于所要求的 BER阈值和每 个用户终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可以使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 ) 仿真离线地获得用于各个用户终端的 snrrequired。由于不同的用户终端 可能使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并具有不同的 BER阈值, 因此对于 不同的用户终端, snrrequired的值可能不同。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假定对于所有的用户终端, Sn reqUired Τζ. 相同的。 当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用 snrlDET和 snr2DET来表示 DET-1和 DET-2的平均输出信噪比。
snrlDET和 snr2DET是 和 qi, < ι的函数。
对于用上述方法 1来从接收的信号中检测出用户终端 1的信号的 情况 , snr 1 DET和 snr2DET可以计算如下:
Figure imgf000012_0001
对于用上述方法 2来从接收的信号中检测出用户终端 1的信号的 情况, snr 1 DET和 snr2DET可以计算如下:
Figure imgf000012_0002
其中 E(.)是在一个帧中在时间 t上的期望。根据上面的步骤一, 希望配对的用户终端的到达传输功率 (分别表示为
Figure imgf000012_0003
q2min) 之 和最小, 并且各自的 snr 1 DET和 snr2DET满足: snr 1 DET≥ snrrequired, snr2DET> snrrequired ( 10) 在慢衰落信道的情况下, 其中信道相干时间比帧长度要大得多, 基站可以以相当好的准确度预测在下一帧中的信道系数, 因此, 可 以基于等式 (8) 或 (9) 、 和不等式 ( 10) 来直接计算 12的最 小值 qmini和
在快衰落信道的情况下, 其中信道相干时间比帧长度要短得多, 基站对于准确地预测在下一帧中的信道系数有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通过如下过程来获得 1^1和9„^2。 首先, 搜寻用户终端 1和用 户终端 2的所有可能的到达功率对 2), 并且对于每个到达功率 对, 估计其在所有可能的信道系数上的 snrlDET和 snr2DET的平均值, 并检查不等式 ( 10) 是否能够满足。 其次, 在满足不等式 ( 10) 的 所有到达功率对中, 选择其总到达功率最小的那个到达功率对。 该 操作只要求基站知道信道系数的统计特性, 而不是即时信道实现, 因此, 可以离线地进行上述操作, 并不会引起发送端 (用户终端) 和接收端 (基站) 的额外复杂性。
应该注意, 当使用等式(8 )或(9 )和不等式( 10 )来计算 qminl 和 qmin2时,检测顺序对于获得的最小总到达功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般地, 从具有较低路径损耗 1/
Figure imgf000013_0001
的用户终端开始会取得较好的结 果, 原因是较早检测的用户终端需要较高的到达信噪比以与来自没 有被检测的用户终端的信号的干扰抗争。 因此首先检测的用户终端 应当是具有较好信道条件的用户终端, 以降低它所需要的发送功率。
以下使用一些仿真结果来说明本发明的功率控制方案的优势。考 虑这样的一个虚拟 ΜΙΜΟ系统,其中使用 QPSK调制, Nuser=2, NR=2, 并且对于两个用户终端, 都使用码率为 1/3的 ( 1 1 , 13 ) 8Turbo码, 其中信息长度为 200。
图 3示出了在这样的系统中, 不平衡的到达信噪比对于虚拟 MIMO系统的性能的有害影响。 在图 3中, 横坐标表示 (Pl+p2)/2 2 (以 dB为单位), έ从坐标表示两个配对的用户终端的平均 BER。 在 该图 3中, 我们考虑快速衰落信道情况, 其中 2与 σ2 2之间有不同 的比率, 最左边的那条曲线是
Figure imgf000013_0002
时获得的, 中间的那条曲线
Figure imgf000013_0003
时获得的, 以及最右边的那条曲线是 时获得 的。 两个用户终端使用相同的发送功率。 在接收端 (基站) , 使用 QRM-MLD技术,其能够以较低的复杂度实现与 MLD相类似的性能。 可以从图 3中看出, 随着 o 与 2 2之间的差异的增大, 虛拟 ΜΙΜΟ 系统的性能严重下降。
图 4示出了在这样的系统中,提出的功率控制方案和现有的通过 增加经历较大路径损耗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来保证相等的到达信 噪比的方案的比较。 在图 4中, 横坐标表示 (Ρι2)/2σ2 (以 dB为单 位) , 纵坐标表示两个配对的用户终端的平均 BER。 该图 4中, 我 们也考虑快速衰落信道情况, 其中 ^Ί2与 σ2 2之间有不同的比率, 最 左边的那对曲线是
Figure imgf000013_0004
时获得的, 中间的那对曲线是
时获得的, 以及最右边的那对曲线是 σ^ /σ^ -ΙΟ时获得的。 其中每 对曲线中的左边的那条是采用提出的功率控制方案时获得的, 而右 边的那条是采用现有的方案时获得的。 对于提出的功率控制方案, 在 SIC接收机中的 DET-1中使用方法 1 , 并且 qi和 q2的值被选择为
Figure imgf000014_0001
q2=0.4035Q。 对于现有的方案, 使用 QRM-MLD, 并且 通过调整 p p p2, 使
Figure imgf000014_0002
q2相等。 可以从图 4看出, 本发明中提出 的方案比现有的方案具有更好的性能, 并且随着 ^与 之间的差 异的增大, 性能增益增加。 这种好处源自于如下的事实, 在本发明 中提出的方案中, 由于采用了 SIC接收机, 因此要求两个用户终端 的到达功率不平衡, 并且将用户终端的较低 /较高到达功率与较差 / 较好信道条件匹配, 这导致较低的总的发送功率。 这可以通过一个 简单的例子而得到很好的理解。考虑这样的一个信道,其中 o =1.666 和
Figure imgf000014_0003
, 因此总的发送功率为: ρ= ρ1 + ρ2 = ^ / σ 2 + q2 l σΐ = 0.5Q/ 1.666 + 0.5Q/ 0.334 = 1.797Q ( n ) 对于本发明中提出的方案, 9^0.5965(5, q2=0.4035Q, 因此总的 发送功率为:
P= ^ + ρ2 = ^ / σί +η2 / σ^ = 0.5965Q/ 1.666+ 0.4035Q/ 0.334= 1.566Q ( 12 ) 比较等式( 1 1 )和( 12 ) , 可以看出, 为了实现相同的总到达功 率 Q, 本发明中提出的方案需要较少的发送功率。
图 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框图。 如图 5 所示, 该用于对配对成进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各用户终端的 发送功率进行控制的基站 500包括: 第一确定装置 510 , 用于确定在 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 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以及反馈装置 其中, 所述特定指标和所述阈值是误比特率或误码率; 或者所述 特定指标是到达信噪比, 以及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误比特率或误码 率指标和阚值可以转化为信噪比指标和阈值。 在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用户终端的所要求的误比特率或误码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确定装置 510包括: 第二 确定装置 512,用于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的 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 到达功率; 以及第三确定装置 513, 用于根据上述确定的各用户终端 的到达功率以及各用户终端所经历的路径损耗, 来确定各用户终端 的发送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连续干扰消除技术来检测各用 户终端, 并且先对具有较高到达信噪比的用户终端进行检测, 以及 其中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以及所述特定指标是各级检测器的平均输 出信噪比。
应当注意, 为了使本发明更容易理解, 上面的描述省略了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 来说是公知的、 并且对于本发明的实现可能是必需 的更具体的一些技术细节。
提供本发明的说明书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和描述,而不是用来穷举 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形式。 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选择并描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 实际应用, 并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白, 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 前提下, 所有修改和变更均落入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 用于对配对成进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传 输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以及 将上述确定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反馈给各用户终端。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特定指标和所述阈值 是误比特率或误码率。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特定指标是到达信噪 比, 以及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阈值依赖于各用户终 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和用于各用户终端的所要求的误比特率或误 码率。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蒙特卡洛仿真离线地 获得所述阈值。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确定使各用户终端的发送 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步骤包括:
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 以及 根据上述确定的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以及各用户终端所经历 的路径损耗, 来确定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采用连续干扰消除技术来 检测各用户终端, 并且先对具有较高到达信噪比的用户终端进行检 。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以及 所述特定指标是各级检测器的平均输出信噪比。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中将来自其他用户终端的信 号的干扰看作是加性白高斯噪声。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中采用干扰抑制技术来处理 来自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的干扰。
11. 一种基站, 用于对配对成进行虛拟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各用 户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 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确定装置,用于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 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 端的发送功率; 以及 户终端。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1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特定指标和所述阈 值是误比特率或误码率。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特定指标是到达信 噪比, 以及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阈值依赖于各用户 终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和用于各用户终端的所要求的误比特率或 误码率。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基站, 其中使用蒙特卡洛仿真离线 地获得所述阈值。
16. 根据权利要求 1 1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装置,用于确定在用于各用户终端的特定指标满足所要 求的阈值的情况下, 使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之和最小的各用户终 端的到达功率; 以及
第三确定装置,用于根据上述确定的各用户终端的到达功率以及 各用户终端所经历的路径损耗, 来确定各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
17. 根据权利要求 1 1所述的基站, 其中采用连续干扰消除技术 来检测各用户终端, 并且先对具有较高到达信噪比的用户终端进行 检测。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阈值是信噪比, 以 及所述特定指标是各级检测器的平均输出信噪比。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基站 其中将来自其他用户终端的 信号的干扰看作是加性白高斯噪声。
20.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基站 其中釆用干扰抑制技术来处 理来自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的干扰。
PCT/CN2007/002232 2007-07-23 2007-07-23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liment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correspondante WO2009012615A1 (fr)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70,183 US8396502B2 (en) 2007-07-23 2007-07-23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base station
EP07785157.4A EP2173041B1 (en) 2007-07-23 2007-07-23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base station
PCT/CN2007/002232 WO2009012615A1 (fr) 2007-07-23 2007-07-23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liment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correspondante
KR1020107003243A KR101374580B1 (ko) 2007-07-23 2007-07-23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대응하는 기지국
CN200780102426.6A CN103548285B (zh) 2007-07-23 2007-07-23 功率控制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7/002232 WO2009012615A1 (fr) 2007-07-23 2007-07-23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liment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correspondan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12615A1 true WO2009012615A1 (fr) 2009-01-29

Family

ID=4028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7/002232 WO2009012615A1 (fr) 2007-07-23 2007-07-23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liment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correspondant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96502B2 (zh)
EP (1) EP2173041B1 (zh)
KR (1) KR101374580B1 (zh)
CN (1) CN103548285B (zh)
WO (1) WO200901261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874A (zh) * 2009-07-31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配对方法及装置
EP2421175A1 (en) * 2009-04-15 2012-02-22 ZTE Corporation User terminal pair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N104185956A (zh) * 2013-01-11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多输入多输出发射方法及基站
CN104412674A (zh) * 2012-07-06 2015-03-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mimo调度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节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6404B2 (en) * 2007-10-10 2012-02-14 Intel Corporation Diversity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thereof
KR20130104369A (ko) 2012-03-13 2013-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력 전송 기반의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전송 파워 결정 방법
CN107302385B (zh) * 2016-04-12 2021-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177427B1 (ko) * 2018-12-28 2020-11-11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3901A (zh) * 2005-11-17 2006-05-1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服务质量需求的最小发射功率自适应调制方法
WO2006055332A1 (en) * 2004-11-15 2006-05-26 Intel Corporation Code rate adaptation in a mimo system using virtual chann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3005B1 (en) * 1997-06-27 2002-05-21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tting power of a base station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85489B2 (ja) * 2000-03-03 2009-1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7096034B2 (en) * 2001-10-01 2006-08-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y mobile devices
US7020482B2 (en) * 2002-01-23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allocation of excess power for full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SI)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US7391779B2 (en) * 2002-06-26 2008-06-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8194770B2 (en) * 2002-08-27 2012-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d MIMO systems with selective channel inversion applied per eigenmode
US7653138B2 (en) * 2003-06-24 2010-01-26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multiple-channel multi-tone transmissions
US7302009B2 (en) * 2003-12-17 2007-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transmission with spatial spreading in a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FR2865864B1 (fr) * 2004-01-30 2006-05-19 Messier Bugatti Installation de gestion de puissance dans un avion.
US8045638B2 (en) * 2004-03-05 2011-10-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airment correlation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JP4612474B2 (ja) * 2004-05-28 2011-01-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KR100648472B1 (ko) * 2004-10-19 2006-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송신 다중 수신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 변조및 부호 성능을 최적화하기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4762033B2 (ja) * 2006-04-07 2011-08-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測定装置及びエリア品質測定方法
US7860335B2 (en) * 2006-12-04 2010-12-28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rt signal averaging
US8027301B2 (en) * 2007-01-24 2011-09-2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Cooperative OFDMA and distributed MIMO relaying over dense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5332A1 (en) * 2004-11-15 2006-05-26 Intel Corporation Code rate adaptation in a mimo system using virtual channels
CN1773901A (zh) * 2005-11-17 2006-05-1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服务质量需求的最小发射功率自适应调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1175A1 (en) * 2009-04-15 2012-02-22 ZTE Corporation User terminal pair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JP2012524432A (ja) * 2009-04-15 2012-10-11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 Mu−mimoにおけるユーザ端末のペア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421175A4 (en) * 2009-04-15 2013-05-29 Zte Corp USER DEVICE PAIR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USERS, SEVERAL INPUTS, AND MULTIPLE OUTPUTS
US8731599B2 (en) 2009-04-15 2014-05-20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iring user terminals in multi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N101989874A (zh) * 2009-07-31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4412674A (zh) * 2012-07-06 2015-03-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mimo调度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节点
CN104185956A (zh) * 2013-01-11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多输入多输出发射方法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3041B1 (en) 2017-03-01
CN103548285B (zh) 2016-03-23
CN103548285A (zh) 2014-01-29
KR20100063007A (ko) 2010-06-10
US8396502B2 (en) 2013-03-12
KR101374580B1 (ko) 2014-03-17
EP2173041A1 (en) 2010-04-07
US20100190521A1 (en) 2010-07-29
EP2173041A4 (en)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7592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JP5060473B2 (ja) 協調符号化システムのための適応的な変調
WO2009012615A1 (fr) Procédé de commande d&#39;aliment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correspondante
US20230033208A1 (en) Selection of decoding level at signal forwarding devices
EP23161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processing signals from a sourc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s
JP7127858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の送信と受信
JP5615820B2 (ja) 無線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中継方法
US10069546B2 (en) Enhanced pre-ordered pre-weighted transmission
US9948483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intra-phy split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WO2012010017A1 (zh) 在mimo中继系统中实现天线选择的方法和系统
US9860019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2055131A1 (zh) 一种频分双工系统下行多用户多径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Peng et al. SNCC: A selective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 scheme in wireless networks
Lin et al. Coded cooperation for OFDM systems
CN115361050B (zh) 一种基于noma和swipt的星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Abe et al. A hybrid MIMO system using spatial correlation
KR101060916B1 (ko) 데이터 수신방법 및 장치
Ivanis et al. Cross-layer combining of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truncated ARQ in multichannel beamforming MIMO systems
CN106302268A (zh) 一种上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hen et al. DMPACT: A Data Detection Solution for NOMA-Based Uplink Cell-Free MIMO Networks
Monteiro et al. Secrecy outage probability of network-coded cooperation witho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ao et al. Rate-Diversity Trade-offs in Interference Channels with and without Cooperation
KR20110024231A (ko) 다중 홉 네트워크에서 순환지연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최적 협동 중계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78010242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77851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26701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77851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77851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070032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