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2860A - 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2860A
CN1852860A CNA2004800179798A CN200480017979A CN1852860A CN 1852860 A CN1852860 A CN 1852860A CN A2004800179798 A CNA2004800179798 A CN A2004800179798A CN 200480017979 A CN200480017979 A CN 200480017979A CN 1852860 A CN1852860 A CN 1852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compound
imino
described method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79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P·梅斯纳
F·E·平克顿
M·S·梅耶
M·P·巴洛赫
M·D·坤德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s Liquidat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Motors Liquidat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s Liquidation Co filed Critical Motors Liquidation Co
Publication of CN1852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2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005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an appropriate medium, i.e. based on physical or chemical sorption phenomena or on reversible chemical reactions, e.g. for hydrogen storage purposes ; Reversible gettering of hydrogen; 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electrodes
    • C01B3/001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an appropriate medium, i.e. based on physical or chemical sorption phenomena or on reversible chemical reactions, e.g. for hydrogen storage purposes ; Reversible gettering of hydrogen; Reversible uptake of hydrogen by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ptaking medium; Treatment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1/00Nitr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1/08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non-metals and optionally metals
    • C01B21/087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non-metals and optionally metal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hydrogen atoms
    • C01B21/09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non-metals and optionally metal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hydrogen atoms containing also one or more metal atoms
    • C01B21/0923Metal imides or amides
    • C01B21/0926Metal imides or amides of alkali 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Abstract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氢化状态和脱氢状态的储氢组合物。在氢化状态,该组合物包括一种氨基化合物和一种氢化物。在脱氢状态,该组合物包括一种亚氨基化合物。

Description

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储氢组合物、制备该储氢组合物的方法及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因为它能够与空气清洁地反应,生成作为副产物的水。为了使氢气成为更理想的燃料来源,特别是用于汽车方面,人们希望增加单位存储体积中可用的能量容量。目前,这已经可以通过常规的手段来实现,如在几千磅每平方英寸的高压下存储,冷却至液态,或者吸收到诸如金属氢化物等固体中。加压和液化需要相对昂贵的处理和存储装置。
[0003]将氢气存储在诸如金属氢化物等固体材料中使单位体积氢气密度相对较高并象存储介质一样紧密。使氢气作为固体结合起来是理想的,因为它在加热时解吸,从而提供可控制的氢气来源。
[0004]已经提出了可以再次充填的储氢装置来促进对氢气的使用。这种装置相对简单,通常简单地构造为壳管式换热器,其中传热介质传递热量用于解吸。在与容纳储氢材料的腔室分离的管道中提供这种传热介质。因此,当需要释放氢气时,可以使热流体在管道中循环,与储氢材料进行换热,来促使氢气释放出来。为了再次充填存储介质,将氢气泵入腔室中并使之穿过存储材料,同时传热介质移出热量,从而促进充填或者加氢过程。在美国专利No.6,015,041中举例给出了一种示例性的储氢材料以及储氢装置,其设计为可提供合适的用于控制温度的传热表面和传热介质。
[0005]目前,对相对较轻储氢材料的选择基本上局限于具有几个重量百分数储氢能力的镁和镁基合金,这基本上是具有可逆性的最常用的存储材料。然而,这种在很高的温度和高的氢气压力下吸收氢气的镁基材料是有局限性的。此外,镁的表面氧化通常会妨碍存储材料的加氢。其它例子,如可逆的LaNi5和TiFe具有相对较低的重量储氢密度,因为它们很重。
[0006]因此,为了响应对改进的储氢介质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储氢组合物,其作为存储介质的应用以及一种用来生成这种材料的方法。
发明概述
[0007]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氢化状态和脱氢状态的储氢组合物。在氢化状态,该组合物包括一种氨基化合物和一种氢化物。氨基化合物优选由通式MId(NH2)d -1表示,氢化物优选由通式MIIfHf表示,其中MI和MII分别代表不为氢的阳离子类或者阳离子类的混合物,d和f分别代表平均价态。
[0008]在脱氢状态,该组合物包括一种由式Mc(NH)c/2 -2表示的亚氨基化合物,其中M代表至少一种不为氢的阳离子类,c代表M的平均价态。从而,M代表一种阳离子或者阳离子类的混合物。
[0009]另一方面,该发明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储氢方法,其中使气态的氢与具有这样一种或多种包括氢的阳离子的亚氨基化合物接触,并在其上吸收氢气,形成至少两种明显不同于亚氨基化合物的化合物,即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
[0010]当亚氨基化合物吸收氢气将其存储于其中时,释放出热量并形成前述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因此,亚氨基化合物是一种放热型氢气吸收剂。也就是说,亚氨基化合物引入或吸收氢气并放出热量。在其可逆反应中,在两者都存在时,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在热量的驱动下释放出氢气,并形成亚氨基化合物。因此,用热量来使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解吸或释放出氢气,该反应是吸热的。
[0011]在该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形成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氢化物存在下使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亚氨基化合物存储材料。在另一种制备亚氨基化合物材料的方法中,使氮化物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亚氨基化合物。在又一种制备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的方法中,将氨基化合物加热到足以产生亚氨基化合物反应产物并释放出氨气作为副产物的时间和温度。将氨气从亚氨基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合适的存储材料。
[0012]通过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更多的应用领域将变得很明显。应当理解的是,在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同时,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仅仅是为了叙述的目的,而不意图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0013]通过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0014]图1表示在一种LiNH2和LiH的球磨混合物中氢气的吸收和解吸;以及
[0015]图2表示LiNH2+LiH球磨混合物的重量变化对时间的关系。
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
[0016]如下对于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决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用途。
[0017]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加氢状态和脱氢状态的储氢组合物,其中提供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理状态可将氢气存储并随后释放。在加氢状态,该组合物包括一种氨基化合物和一种氢化物,它们均是固体。氨基化合物优选用通式MId(NH2)d -1表示,氢化物优选由通式MIIfHf表示,其中MI和MII分别代表不为氢的阳离子类或者阳离子类的混合物,d和f分别代表平均价态。
[0018]在脱氢状态,该组合物包括一种固体的由化学式Mc(NH)-2 c/2表示的亚氨基化合物,其中M代表至少一种不为氢的阳离子类,c代表M的平均价态。
[0019]在本发明的储氢方法中,使气态的氢与具有这样一种或多种包括氢的阳离子的亚氨基化合物接触,并在吸收氢气后,形成至少两种明显不同于亚氨基化合物的化合物,即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这对应于该存储材料的加氢状态。
[0020]优选的亚氨基化合物是由化学式Li2NH表示的亚氨基锂,其中阳离子是锂,优选的吸收氢气之后形成的明显不同的化合物是由化学式LiNH2表示的氨基化锂,以及由化学式LiH表示的氢化物。
[0021]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M,MI和MII分别代表一种不同于氢的阳离子类或阳离子类的混合物。其例子有金属阳离子、诸如硼的非金属阳离子以及诸如CH3的有机非金属阳离子。形成本发明化合物型的优选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氢化物-氮化物以及阳离子混合物的元素如下。对于氨基化合物来说,该阳离子类包括:Li、Be、Na、Mg、K、Ca、Ni、Rb、Sr、In、Cs、Ba、La、Sm、Eu和Yb。对于亚氨基化合物来说,该阳离子类包括:Li、Mg、Ca、Sr、Ba、La、Eu和Th。对于氢化物-氮化物来说,该阳离子类包括:Si、Ca、Ti、Sr、Zr、Ba和Th。对于混合的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来说,该阳离子类包括:Li、Be、Na、Mg、Al、Si、K、Ca、Mn、Zn、Ga、Rb、Sr、Y、In、Sn、Cs、Ba、La、Pb、Ce、Nd、Sm、Eu、Gd和Yb。对于诸如配位型含NH-材料的其它有关材料来说,该阳离子类包括:Li、Be、B、Na、K、Ca、Ni、Cu、As、Se、Sr、In、Sb、La、W、Eu和Th。通过评估上述已知物质类推获知除了上文列举的那些之外如下的认为是有用的却还没有叙述的另外的阳离子类,包括Fe、Sc、Ge、Cd、Hf、Hg、Ti和Pr。考虑到上文所述,阳离子类通常包括:铝(Al)、砷(As)、硼(B)、钡(Ba)、铍(Be)、钙(Ca)、镉(Cd)、铈(Ce)、铯(Cs)、铜(Cu)、铕(Eu)、铁(Fe)、镓(Ga)、钆(Gd)、锗(Ge)、铪(Hf)、汞(Hg)、铟(In)、钾(K)、镧(La)、锂(Li)、镁(Mg)、锰(Mn)、钠(Na)、钕(Nd)、镍(Ni)、铅(Pb)、镨(Pr)、铷(Rb)、锑(Sb)、钪(Sc)、硒(Se)、硅(Si)、钐(Sm)、锡(Sn)、锶(Sr)、钍(Th)、钛(Ti)、铊(Tl)、钨(W)、钇(Y)、镱(Yb)、锌(Zn)、以及锆(Zr)。
[0022]对前述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氢化物/氮化物、混合的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以及诸如配位型含NH-材料的其它有关材料的行为和晶体学分析显示,前述化合物中的一些如锂表现出氨基化合物和亚氨基化合物相对简单的化学性质。其它材料,特别是包含钙和相对较重阳离子元素的氢化物/氮化物,形成基于为亚氨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以及根据文献所表明的对称性质的相关相。这种相关材料不一定表现为氨基化合物或亚氨基化合物,主要属于早先所述的氢化物/氮化物的范畴。该材料含有氢和氮并包含与氨络合的阳离子类,因此它们是含氨材料,但不是氨基化合物或亚氨基化合物。这种更为复杂类型的盐包括被与氨基化合物和亚氨基化合物相比更高数目的氮原子所围绕的前述阳离子。例如,简单的氨基化锂有一个与一个NH2配位的Li。然而,更复杂的化合物具有与一个以上的NH3基配位的锂。因此,本发明包括所有能够储氢的氮化物/氢化物型材料和化合物,其中的一些包括象更传统的NH2那样对氨具有亲和力的阳离子。本发明还预期在与储氢介质有关的气相和固相中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中产生中间产物。
[0023]应当指出的是,独立地选择M,MI和MII,每种都可能是不同的阳离子类,或者任意两种或更多种可以是相同的阳离子类。优选M,MI和MII各自代表选自锂、镁、钠、硼、铝、铍和锌中的一种或者混合物。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有这样的M,MI和MII代表锂或者包括锂的金属混合物,如LiNa。
[0024]另一种合适的用于可逆循环或者储氢的组合物的例子是MgNH,在其吸收氢气后形成一种由化学式Mg(NH2)2表示的氨基化合物和一种由化学式MgH2表示的氢化物。
[0025]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存储和释放氢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如下的一般机理循环氢气:
             
其中选择x和z来保持电中性;MI,MII和M各自代表一个或多个阳离子;以及2w=x+z。
[0026]当亚氨基化合物吸收氢气将其存储在其中时,放出热量并形成前述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因此,亚氨基化合物是一种放热的氢气吸收剂。在其逆反应中,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在两者都存在时被热量驱赶放出氢气并形成亚氨基化合物。因此,用热量来使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解吸或释放出氢气。
[0027]优选的用于将氢气装载到存储材料中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是约室温至约380℃的温度和约0(真空)至约10atm的压力。在约380℃并小于10atm时,氢气易于释放出来。在较低的温度下,用于释放的压力相应较低。
[0028]应当指出的是,该体系按如下的方式运行,在每一个温度下,有一个临界压力,高于该压力时吸收氢气,低于该压力时解吸氢气。例如,在125℃下,为了解吸,压力优选低于10kPa。可能在高达1000kPa时在高于约340℃的温度下解吸。作为进一步的例子,在室温下,释放氢气的压力是接近于0,即真空。在升高的温度下,在380℃左右,直到压力高于约10atm时才释放出氢气。然后,在这样升高的压力下吸收氢气。
[0029]存储材料的颗粒大小与其性能有关。在给定的温度下,太粗糙的颗粒延长吸收/解吸的时间。已经发现颗粒大小在500微米(半毫米)左右的起始材料经过1至10小时球磨之后形成合适的材料。这使颗粒大小在小于约10微米左右。
[0030]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生成基于亚氨基化合物基储氢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氢化物存在下使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亚氨基化合物存储介质。此处,将以微粒形式存在的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混合在一起并加热来放出氢气并形成亚氨基化合物产物。
[0031]在制备基于亚氨基化合物的材料的另一种方法中,一种优选以化学式MIIIgN3/g表示的氮化物与一种优选以化学式MId(NH2)d -1表示的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亚氨基化合物。将以颗粒形式存在的氮化物和氨基化合物组分混合在一起并加热来产生亚氨基化合物。根据上文所述,MIII代表不同于氢的阳离子类,g代表MIII的平均价态。
[0032]在制备基于亚氨基化合物的储氢材料的又一种方法中,将一种氨基化合物加热足以产生基于亚氨基化合物反应产物并放出作为副产品的氨气的时间和温度。将氨气从基于亚氨基化合物的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从而提供一种合适的存储材料。
[0033]优选的储氢材料包括在其吸附氢气后形成氨基锂和氢化锂的亚氨基锂。这种亚氨基锂优选由前述方法之一形成,这些方法包括:(1)使氨基锂与氢化锂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亚氨基锂;(2)使氮化锂与氨基锂反应生成亚氨基锂;以及(3)在足以释放出氨气的条件下加热氨基锂,接着分离出以例如气体的形式存在的氨来提供所述亚氨基锂存储产品。
[0034]前述基于亚氨基化合物的存储体系在优选大于或等于145摄氏度的温度和可以低至5kPa但优选大于或等于15kPa的氢气压力下吸收氢气。在一个优选的体系中,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组分在大于或等于125摄氏度的温度和小于或等于10kPa的氢气压力下释放或解吸氢气,从而形成前述亚氨基化合物组分。
[0035]也可以由下式来作为储氢体系的例子:
          
其中M是上文所定义的金属或金属混合物,优选是Li-基的。此处,x是金属的价态或者金属混合物的平均价态,N是氮,H是氢。主要物质是由2M+x(NH)x/2表示的亚氨基金属,或者分别由M+x(NH2)x和M+xHx表示的氨基金属和金属氢化物的混合物。对氢气的吸收或解吸由存储介质的温度和氢气压力来决定/控制。也就是说,当亚氨基化合物温度下降时,基于亚氨基化合物的材料吸收氢气,也就是说,放出热量,该反应是放热的。反之,加热促进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反应放出氢气,该反应是吸热的。
实施例
[0036]本实施例表示在如下体系中阳离子是锂的储氢介质:
                
[0037]该体系可以由多种起始物质通过下面列举的制备技术来形成:
1.将等摩尔分数的氨基化锂(LiNH2)和氢化锂(LiH)混合形成储氢介质体系,该体系能够根据如下反应放出氢气,形成亚氨基化合物Li2NH:
                
方法(1)已经在实验室中验证过,在室温下的氩气中使用标准的球磨技术进行混合10小时。在高压热重分析装置中,在230℃的温度、130kPa的压力和氦气气氛下进行加热来放出氢气。应当理解的是,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一起形成了储氢体系。因此,形成储氢体系不需要加热。然而,释放并再次吸收氢气确实需要加热。
2.根据下式球磨等摩尔分数的氮化锂(Li3N)和氨基化锂(LiNH2)来形成亚氨基化合物Li2NH。
              
方法(2)已经在实验室中验证过,如上所述使用标准的球磨技术进行混合。这次形成储氢体系也不需要加热。对于使该体系运转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来说加热是必需的。
3.根据如下的反应通过加热从氨基化锂(LiNH2)中放出氨气(NH3):
              
通过在流动的氦气和/或真空条件下加热至至少150℃,方法(3)已经在实验室中验证过。较高的温度带来较高的反应速率,大于300℃是合适的。不希望高于600℃。
4.根据如下反应对氮化锂(Li3N)加氢:
              
这在实验室中验证过,但是该反应的化学计量产生与产生的氨基化合物相比过量的氢化锂,这降低该体系的储氢能力。通过将Li3N加热至159℃并将其暴露在压力高达85bar(8500kPa)的氢气中来实施该方法。
[0038]至于方法4,应当指出的是,除了产生过量的、固定重量的LiH这个缺点之外,将这种LiH从目标氨基化合物产物中分离出来是不切实际的。另外,经验观察表明,在此处研究的温度和压力之下,不发生该反应的逆反应(即,不可逆反应)。推测可逆反应可能在更高的不切实际的温度下发生。显然,从氮化锂开始导致过量的氢化锂,这对于可逆的储氢来说没有好处。因此,新的合成路线1,2和3消除了过量的氢化锂。
[0039]已经建议过使用氮化锂(Li3N)吸收氢气形成氨基化锂(LiNH2);以及氢化锂(LiH);并且推测该反应是可逆的。在与本发明相关的测试中,表明在此处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下该反应是不可逆的。
[0040]根据本发明,氢化物和氨基化合物解吸氢气生成亚氨基锂(Li2NH)。如上述方法1,2和3制备的锂体系中的亚氨基化合物在125℃至340℃的温度和125℃时约5至约15kPa直到在约340℃时约1000kPa的氢气压力下吸收氢气;并在125℃至340℃的温度和125℃时小于或等于约10kPa直到在340℃时小于或等于约1000kPa的氢气压力下解吸氢气。例如,在125℃时,为了解吸,压力优选小于10kPa。可能在高于约340℃的温度下在高达1000kPa的压力下解吸。
[0041]根据图1和2中所示的数据,在亚氨基锂(Li2NH),氨基化锂(LiNH2)氢化锂(LiH)体系中成功地进行了可逆储氢。
[0042]图1表示一种球磨的LiNH2加LiH混合物中的氢气吸收和氢解吸。首先将该混合物加热至约225℃使LiNH2+LiH转化为亚氨基化合物相Li2NH,同时将氢气抽出样品室。通过测定体积的实验测得在225℃下,当氢气压力升高时吸收氢气,接着当氢气压力降低时解吸。
[0043]图2表示球磨混合物LiNH2+LiH的重量变化对时间的关系。首先在130kPa的流动氦气中以10℃/min的速率将该混合物加热至约240℃,在氢气解吸时使LiNH2+LiH转化为亚氨基化合物相Li2NH。在图2中,在时间t=0时开始加热,在t=23min时,该样品达到240℃。该样品解吸出4.0w%的氢气。将样品冷却回室温并引入130kPa的流动氢气(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这期间的数据)。从t=215min开始将将样品加热至230℃,在t=236min时达到230℃。增加的重量表示由亚氨基化合物再次吸收氢气。
[0044]根据上述实验,每30.91240克等摩尔的LiNH2+LiH混合物释放出2.0158克氢气。这对应于基于起始材料的重量6.52%重量的H2释放量。
[0045]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储氢材料提供可逆的固相储氢,这在燃料电池的应用中特别有利。该存储的可逆性很容易通过温度、压力和氢气浓度来控制。
[0046]对于本发明的描述只是示例性的,因此,我们意图将不背离本发明要旨的改变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认为这些变化是违背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

Claims (32)

1.一种储氢方法,包括使气态的氢与具有一种或多种不为氢的阳离子的亚氨基化合物接触,所述一种或多种阳离子形成至少两种与所述与氢反应的亚氨基化合物明显不同的化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两种明显不同的化合物包括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亚氨基化合物以化学式Mc(NH)c/2 -2表示,其中M代表至少一种不为氢的阳离子类,c代表M的平均价态。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两种明显不同的化合物包括一种由MId(NH2)d -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氨基化合物)和一种由MIIfHf表示的第二化合物(氢化物),其中MI和MII分别代表不为氢的阳离子类或者阳离子类的混合物,d代表MI的平均价态,f代表MII的平均价态。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氨基化合物是由Li2NH表示的亚氨基锂,所述明显不同的化合物包括由LiNH2表示的第一化合物,以及由LiH表示的第二化合物。
6.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M包括一种选自Ba、Ca、Eu、La、Li、Mg、Sr、Th及其混合物的元素。
7.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亚氨基化合物以化学式MgNH表示,所述氨基化合物由化学式Mg(NH2)2表示,以及所述氢化物由化学式MgH2表示。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MI和MII是各自独立选择的元素。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MI和MII是各自独立地选自CH3、Al、As、B、Ba、Be、Ca、Cd、Ce、Cs、Cu、Eu、Fe、Ga、Gd、Ge、Hf、Hg、In、K、La、Li、Mg、Mn、Na、Nd、Ni、Pb、Pr、Rb、Sb、Sc、Se、Si、Sm、Sn、Sr、Th、Ti、Tl、W、Y、Yb、Zn、Zr及其混合物的元素。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MI和MII是各自独立地选自Ba、Be、Ca、Cs、Eu、In、K、La、Li、Mg、Na、Ni、Rb、Sm、Sr、Yb及其混合物的元素。
11.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MI和MII是各自独立地选自Ba、Ca、Eu、La、Li、Mg、Sr、Th及其混合物的元素。
12.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MI和MII是各自独立地选自Ba、Ca、Si、Sr、Th、Ti、Zr及其混合物的元素。
13.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MI和MII是各自独立地选自Al、Ba、Be、Ca、Ce、Cs、Eu、Ga、Gd、In、K、La、Li、Mg、Mn、Na、Nd、Pb、Rb、Si、Sm、Sn、Sr、Y、Yb、Zn及其混合物的元素。
14.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M,MI和MII是各自独立地选自Al、Be、B、Mg、Li及其混合物的元素。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触之前,将所述至少两种明显不同的化合物混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亚氨基化合物;接着使所述亚氨基化合物在一种可逆过程的所述接触步骤中与H2反应。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研磨将所述化合物混合在一起。
17.一种形成以化学式Mc(NH)-2 c/2表示的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的方法,包括:使氨基化合物MId(NH2)d -1与氢化物MIIfHf反应;其中M,MI和MII是不同于氢的阳离子类;c,d和f分别代表所述M,MI和MII的平均价态。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氨基化合物是氨基化锂,氢化物是氢化锂,亚氨基化合物是亚氨基锂。
19.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M,MI和MII各自独立地选择。
20.一种制备以Mc(NH)c/2 -2表示的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的方法,包括:使由式MIIIgN3/g表示的氮化物与由MId(NH2)d -1代表的氨基化合物反应,其中M,MI和MIII是不同于氢的阳离子;c,d和g分别代表所述M,MI和MIII的平均价态。
21.一种形成以Mc(NH)c/2 -2表示的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的方法,包括:将一种由MId(NH2)d -1代表的氨基化合物加热足以产生包括所述亚氨基化合物材料和氨气(NH3)的反应产物的时间和温度;将至少部分所述氨气从所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从而提供所述亚氨基化合物材料;其中M和MI代表不同于氢的阳离子类;c和d分别代表M和MI的平均价态。
22.一种具有氢化状态和脱氢状态的储氢组合物:
(a)在所述氢化状态,所述组合物包括一种氨基化合物和一种氢化物;以及
(b)在所述脱氢状态,所述组合物包括一种亚氨基化合物。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亚氨基化合物由化学式Li2NH表示。
24.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氨基化合物由化学式LiNH2表示。
25.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氢化物由化学式LiH表示。
26.一种产生氢气源的方法,包括:通过在足以从中释放出氢气并由此产生脱氢产品的升高的温度下加热所述组合物从一种包括氨基化合物和氢化物的氢化组合物中释放出氢气;并通过将所述脱氢产品暴露在氢气中再生所述氢化组合物。
27.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氢产品包括亚氨基化合物。
28.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释放氢气在高于约125℃的升高的温度下进行。
29.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释放氢气在高于约150℃的升高的温度下进行。
30.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生在升高的压力下进行。
31.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生在高于约10kPa的升高的压力下进行。
32.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生在高于约200kPa的升高的压力下进行。
CNA2004800179798A 2003-06-25 2004-05-25 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及方法 Pending CN18528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603,474 US6967012B2 (en) 2003-06-25 2003-06-25 Imide/amid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10/603,474 2003-06-25
US10/824,876 2004-04-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2860A true CN1852860A (zh) 2006-10-25

Family

ID=3353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179798A Pending CN1852860A (zh) 2003-06-25 2004-05-25 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6967012B2 (zh)
CN (1) CN1852860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5570A (zh) * 2010-10-29 2011-04-06 浙江大学 一种锂镁氮氢复合储氢材料
CN102442646A (zh) * 2010-10-13 2012-05-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容量复合储氢材料及放氢方法
CN102556971A (zh) * 2010-12-16 2012-07-11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Li-Mg基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1946A (zh) * 2017-05-16 2017-09-15 上海大学 Li‑N‑H体系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1501A (zh) * 2017-07-25 2017-11-24 暨南大学 铈及化合物在提高氨化物‑氢化物体系储氢性能中的应用
CN107915203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复合氢化物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氢化物储氢材料
CN112079339A (zh) * 2020-08-20 2020-12-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氨基锂的合成方法
CN112110425A (zh) * 2020-08-14 2020-12-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氨基锂钾的合成方法
CN114162784A (zh) * 2021-11-03 2022-03-11 五邑大学 一种钯氢化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3370B1 (en) 1998-11-16 2004-07-13 Softric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 protection in a secure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US7370071B2 (en) 2000-03-17 2008-05-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rving third party software applications from servers to client computers
US8099758B2 (en) * 1999-05-12 2012-01-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licy based composite file system and method
US8512718B2 (en) 2000-07-03 2013-08-20 Foamix Lt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opical application
US7700076B2 (en) 2002-10-25 2010-04-20 Foamix, Ltd. Penetrating pharmaceutical foam
US8486376B2 (en) 2002-10-25 2013-07-16 Foamix Ltd. Moisturizing foam containing lanolin
US7537748B2 (en) * 2003-08-11 2009-05-26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iroshima University Hydrogen storage mat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7666388B2 (en) * 2003-10-02 2010-02-23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ulti-metal-nitrogen compounds for use in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US7341703B2 (en) * 2004-02-27 2008-03-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ixed hydrogen generation material
US7537747B2 (en) 2004-06-03 2009-05-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Hydrogen storage mixed gas system method
US7887781B2 (en) * 2004-09-23 2011-02-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s of storing hydrogen in hydrogen storage systems
FR2881733B1 (fr) * 2005-02-07 2008-02-08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Nouveau materiau pour le stockage de l'hydrogene comprenant un systeme equilibre entre un alliage de magnesium et d'azote et l'hydrure correspondant
US20070148076A1 (en) * 2005-02-14 2007-06-28 Yun Hang Hu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eversible hydrogen storage medium with high storage capacity and ultrafast kinetics
GB0613695D0 (en) * 2006-07-10 2006-08-16 Council Cent Lab Res Councils Method of producing (nh2(r2) and/or hydrogen
US20080274033A1 (en) * 2007-05-03 2008-11-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ethods of generating hydrogen with nitrogen-containing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US8636982B2 (en) 2007-08-07 2014-01-28 Foamix Ltd. Wax foamable vehicle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ereof
JP4512151B2 (ja) * 2007-09-28 2010-07-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水素発生方法、水素発生材料の製造方法、水素製造装置、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20100068134A1 (en) * 2008-09-18 2010-03-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of enhancing kinetic properties of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by self-catalysis
FR2954183B1 (fr) * 2009-12-22 2012-03-02 Centre Nat Rech Scient Amidures de lithium et d'etain, pour le stockage reversible d'hydrogene
US8418841B2 (en) * 2010-05-14 2013-04-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enhanc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hydrogen storage systems
US9321638B2 (en) 2013-01-09 2016-04-26 Savannah River Nuclear Solutions, Llc Use of triphenyl phosphate as risk mitigant for metal amid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JP6039474B2 (ja) * 2013-03-19 2016-12-07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土類金属イミドの製造方法
US10000377B1 (en) 2015-10-01 2018-06-19 Nation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Solutions Of Sandia, Llc Nanostructured metal amides and nitrides for hydrogen stor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7257A (en) * 1975-03-27 1977-02-08 Atomic Energy Of Canada Limited Alkali metal hydride formation
US6015041A (en) * 1996-04-01 2000-01-18 Westinghouse Savannah River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releasing hydrogen
CA2220503A1 (en) * 1997-11-07 1999-05-07 Leszek Zaluski Hydrogen storage composition
JP3998370B2 (ja) * 1999-06-14 2007-10-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水素吸蔵合金電極
US6159538A (en) * 1999-06-15 2000-12-12 Rodriguez; Nelly M. Method for introducing hydrogen into layered nanostructures
JP4103252B2 (ja) * 1999-06-21 2008-06-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水素吸蔵合金
EP1116797A1 (en) * 1999-07-16 2001-07-1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Hydrogen-occlud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SG117426A1 (en) * 2001-10-31 2005-12-29 Univ Singapore Method for alkali hydride formation and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WO2003037784A2 (en) * 2001-10-31 2003-05-08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ethod for reversible storage of hydrogen and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SG126710A1 (en) * 2001-10-31 2006-11-29 Univ Singapore Carbon nanotubes fabrica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646A (zh) * 2010-10-13 2012-05-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容量复合储氢材料及放氢方法
CN102005570A (zh) * 2010-10-29 2011-04-06 浙江大学 一种锂镁氮氢复合储氢材料
CN102005570B (zh) * 2010-10-29 2012-07-25 浙江大学 一种锂镁氮氢复合储氢材料
CN102556971A (zh) * 2010-12-16 2012-07-11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Li-Mg基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5203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复合氢化物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复合氢化物储氢材料
CN107161946A (zh) * 2017-05-16 2017-09-15 上海大学 Li‑N‑H体系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1501A (zh) * 2017-07-25 2017-11-24 暨南大学 铈及化合物在提高氨化物‑氢化物体系储氢性能中的应用
CN112110425A (zh) * 2020-08-14 2020-12-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氨基锂钾的合成方法
CN112079339A (zh) * 2020-08-20 2020-12-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氨基锂的合成方法
CN112079339B (zh) * 2020-08-20 2021-11-0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氨基锂的合成方法
CN114162784A (zh) * 2021-11-03 2022-03-11 五邑大学 一种钯氢化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162784B (zh) * 2021-11-03 2023-02-17 五邑大学 一种钯氢化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65222A1 (en) 2004-12-30
US7344690B2 (en) 2008-03-18
US20040265226A1 (en) 2004-12-30
US6967012B2 (en) 2005-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2860A (zh) 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储氢材料及方法
CN1842489A (zh) 包括氨化物/亚氨化物的储氢材料的组合
JP4805908B2 (ja) 水素貯蔵材料および水素化物と水酸化物を含む方法
CN101124154B (zh) 包含氢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储氢体系材料和方法
CN1980857B (zh) 包含氢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储氢材料体系及其再生方法
CN1938220B (zh) 可逆储氢体系及其使用方法
Liang et al. Li–Mg–N–H-based combination systems for hydrogen storage
JP5152822B2 (ja) Mg−M−H系水素吸蔵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08392A (zh) 纳米晶储氢复合材料
Li et al. Superior dehydrogenation/hydrogenation kinetics and long-term cycling performance of K and Rb Cocatalyzed Mg (NH2) 2-2LiH system
CN101735775A (zh) 用于太阳能热交换系统传热介质的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
CN101298316A (zh) 使用含氮储氢材料产生氢的方法
CN1177370A (zh) 载热浓缩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以及潜热贮存装置
Li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energy barriers of the reversible ion exchange process in CsPbBr1. 5Cl1. 5@ Y2O3: Eu3+ macroporous 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nti-counterfeiting codes
CN1270201A (zh) 具有抑制剂的相变材料和其制备方法
KR100864104B1 (ko) 이미드/아미드 수소 저장 물질 및 방법
JP6670082B2 (ja) 水素貯蔵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80176A (zh) 有机/层状、层链状粘土矿物纳米复合贮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143790A (ja) 水素化物複合体及び水素貯蔵材料
CN114921232A (zh) 硅藻土/Cu纳米线相变储能复合基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178042A1 (en) Sodium Alanat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CN115678088A (zh) 一种多孔聚合物-石墨烯基复合定型相变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JP2004091236A (ja) 金属水素化物
NIAZ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g-Al ALLOYS FOR HYDROGEN STORAGE APPLICAT.
Sapru Develop improved metal hydride technology for the storage of hydrogen. Final technical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