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1719B -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 Google Patents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1719B
CN1781719B CN2005101242973A CN200510124297A CN1781719B CN 1781719 B CN1781719 B CN 1781719B CN 2005101242973 A CN2005101242973 A CN 2005101242973A CN 200510124297 A CN200510124297 A CN 200510124297A CN 1781719 B CN1781719 B CN 1781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ox
ink
open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242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81719A (zh
Inventor
上原丰
佐滕守雄
山崎大
鸟羽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81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1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81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17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是一种液体再充方法,通过其液体被再充到液体喷射设备中的使用过的盒(1)中,包括:膜去除过程,其中粘贴在空气排放开口(21)周围以密封所述空气排放开口(21)的注入孔膜(90)被去除,用于使所述空气排放开口(21)开放,所述空气排放开口(21)与所述使用过的盒(1)的内部连通;液体注入过程,其中液体通过在注入孔膜穿破过程中已经被打开的空气排放开口(21)注入到使用过的盒(1)中;以及注入孔膜再焊过程,其中利用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再焊膜,用于再次密封所述空气排放开口(21),其中液体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中通过所述空气排放开口(21)被注入。

Description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液体充入到诸如打印机、显示器制造装置、电极形成装置或生物芯片制造装置的具有通过喷嘴开口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设备的盒中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液体充入装置,以及一种盒。
即使具有通过喷嘴开口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设备喷射各种液体,最广泛地为人所知的是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的记录头。因此,喷墨记录装置将被用作描述的示例。
喷墨记录装置包括液体喷射头,其喷射诸如墨水的液体,并记录诸如文字、图形等的图像;以及盒,其储存将被供应至液体喷射头的诸如墨水的液体,并且一般地,所述盒可以从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分离以替换。当盒中的墨水被用光并因此不能记录图像时,可以通过用全新的储墨盒替换用过的无墨的盒再次记录图像。
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将墨水注入用过的盒以循环利用,因为当在一次性使用之后处理用过的盒时,会出现诸如废弃物和环境负担增大的严重问题。
为了再次利用使用过的盒,提出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的再充方法,其中残留在墨包中的墨水被排放,并且特定量的墨水被注入到墨包中(例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为了排放残留在墨包中的墨水,用压板在低压腔中挤压墨包,并且然后将特定量的墨水注入到墨包中。
此外,提出了一种补充墨水的方法,通过其墨水被补充到用过的无墨的盒中(见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当抽吸单元抽吸墨罐中的墨水时,通过补充单元补充墨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早期公开号10-193635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早期公开号11-207990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当通过压板在低压腔中挤压墨包并因此排放残留在墨包中的墨水时,将特定量的墨水注入到墨包中。因此,该方法不能用于具有固定形状的硬壳盒。此外,因为通过具有垂直可移动的压板的装置在低压腔中将墨水从墨包中排出,装置的构造和过程变得较复杂。结果,循环利用的成本增加。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因为当盒(墨罐)中的墨水被抽吸时补充墨水,盒的脱气率可能降低,或者由于其增大的粘度(通过干燥粘度增大)大量变坏的墨水可能残留在墨包中以与补充的墨水混和,或者补充的墨水可能包含许多气泡,并且因此很可能不能确保墨水再利用时所需的质量.相比之下,当希望完全地排出残留的墨水时,可能的是补充的墨水与其后排出的残留墨水混和,并且因此减少了补充的墨水的量.就是说,很难同时确保循环利用的盒的墨水的质量和出产率,并且因此两种方法都不能满足.此外,因为墨水从供应墨水至打印机等的供应开口注入并且之后保持在盒中的保持构件中,抽吸或注入中的墨水流向与使用中的墨水流向相反,并且墨水起泡使得以气泡的形式残留在盒中.结果,当使用循环利用的盒时可能引起喷射头的劣化的喷射.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和2从未提及如何通过可靠地密封墨水再充循环利用盒来确保盒的出产率,关于上述事项的研究更少。
此外,专利文献1和2从未提及如何去除循环利用的盒中的气泡,以及如何在使用循环利用的盒时防止液体喷射头的劣化的喷射,关于上述事项的研究更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液体有效地充入盒中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由该方法和/或装置制造的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其有效地将液体再充到液体喷射设备中的使用过的盒中,以及一种液体再充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其通过将液体有效地再充到液体喷射设备中使用过的盒中并且之后可靠地密封墨水再充循环利用盒以确保盒的出产率,以及一种液体再充装置和一种再充盒。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其通过将液体有效地再充到液体喷射设备中使用过的盒中并在使用循环利用的盒时防止液体喷射头的内部喷射,以及一种液体再充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将液体充入盒中的方法,其将液体有效地充入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盒中,并防止液体喷射头的劣化的喷射,以及一种液体充入装置。
为了达到至少一个前述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可以将液体再充到使用过的盒中,所述使用过的盒具有与使用过的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以及焊接到所述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的第一膜,并且所述方法包括:膜去除过程,其中为了使开口与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去除第一膜;液体注入过程,其中液体通过在膜去除过程中连通的开口被注入到使用过的盒中;以及再焊过程,其中为了再次密封在液体注入过程中通过其液体被注入的开口,使用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以下称作“再焊表面”)再焊第二膜。
此外,为了达到至少一个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装置可以将液体再充到使用过的盒中,该使用过的盒具有与使用过的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以及焊接到所述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的第一膜,并且所述装置包括:膜去除单元,其为了使开口与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去除所述第一膜;液体注入单元,其将液体通过由膜去除单元连通的开口注入到使用过的盒中;以及再焊单元,其为了再次密封由液体注入单元通过其注入液体的开口,使用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以下称作“再焊表面”)再焊第二膜。
此外,为了达到至少一个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再充盒是通过将液体再充到使用过的盒制造的盒,其具有与使用过的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以及焊接到所述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的第一膜,其中为了使开口与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第一膜被去除,并且为了在注入液体之后再次密封所述开口使用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接表面再焊第二膜。
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和液体再充装置中,为了连通所述开口,围绕使用过的盒的开口焊接以密封与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的第一膜被去除,并且之后通过已经打开的开口将液体注入到使用过的盒中。然后,为了密封液体通过其注入的开口,使用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再焊第二膜。
结果,可以获得能确保没有液体渗漏并且盒的形状没有变化的焊接强度的焊接质量。此外,因为使用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再焊第二膜,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与原始附装的膜相同的膜,可以确保防止使用期限内变坏的可靠性。如上所述,因为用一个简单的过程有效地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可以以较低的循环利用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使用过的盒。此外,因为可以通过将液体注入到盒中再次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伴随着由于部件的再次使用而带来的废物的减少和成本的下降,可以达到减小环境的负担,使得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与原始附装的膜相同的膜,可以确保防止使用期限内变坏的可靠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入盒中的方法中,如果再焊表面形成在比原始焊接表面更深的开口周围的凹部处,再焊表面比其它相邻部分更深,并且因此覆盖第一膜。因此,当使用盒时很难损坏再焊表面。结果,第二膜可以再焊至没有损坏的表面,其导致第二膜的可靠的再焊。
在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入盒中的方法中,从开口边缘朝向盒的内部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形成在盒的开口处,并且如果第二膜被再焊至倾斜表面,第二膜被再焊至从开口边缘向下倾斜到盒的内部的倾斜表面。因此,膜可以容易地用焊接夹具再焊至倾斜表面。结果,可以更可靠地密封开口。
在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入盒中的方法中,盒具有压力控制阀,其在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供应开口处控制液体的供应压力,并且如果盒通过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将液体保持在那里,液体将以与使用盒时液体流向相同的方向被注入。因此,液体被平缓地注入,同时很少有气泡进入或残留。
在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入盒中的方法中,盒具有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供应开口,并且如果在液体注入过程之前,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从液体供应开口中排出(液体排出过程),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被排出之后液体注入到盒中,并且因此可以减小内部液体的影响。此外,因为在液体排出过程中,残留在盒中的液体通过液体供应开口排出,液体以与使用盒时液体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并且因此液体可以被平缓地排出。此外,因此可以使用具有与液体喷射设备相同的构造的排出工具,对于装置和工具来说可以使用通用的部件,其导致装置成本的减少,并且液体可以被平缓地排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入盒中的方法中,如果液体通过开口而不是通过液体注入过程中的液体供应开口注入到在液体排出过程中残留液体已经从其排出的盒中,则液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注入,同时没有气泡进入。
在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入盒中的方法中,如果开口是与压力控制阀上游的的墨水储存腔连通的开口,液体以与使用盒时液体流方相同的方向流动。因此,液体被平缓地注入,同时很少有气泡进入或残留。
在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入盒中的方法中,如果在膜去除过程中去除开口上的第一膜时,通过在开口上的第一膜中形成通孔去除开口上的第一膜,并且通过在开口上的第一膜中形成通孔使开口打开而没有对盒的损坏等,然后液体在液体注入过程中通过开口被注入到盒中,再焊表面很难被损坏.因此,第二膜可以再焊至没有损坏的表面,其导致第二膜的可靠的再焊.此外,液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注入,同时没有气泡进入.
根据本发明的再充盒,用户可以再次使用具有确保了包括没有液体渗漏并且盒的形状没有改变的焊接强度的焊接质量的再充盒。此外,因为使用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再焊第二膜,所以焊接可靠性增加,并且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与原始附装的膜相同的膜,可以确保防止使用期限内变坏的可靠性。此外,因为可以通过将液体注入到盒中再次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伴随着由于部件的再次使用而带来的废物的减少和成本的下降,可以达到减小环境的负担,使得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盒。如上所述,因为用一个简单的过程有效地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可以以较低的循环利用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使用过的盒。
为了达到至少一个前述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可以将液体充入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盒中,并且包括将液体注入到盒中的液体注入过程;和将预定量的液体通过液体供应开口从其内部抽吸的抽吸过程,其中液体在液体注入过程中被注入后,盒通过液体供应开口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
此外,为了达到至少一个前述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装置可以将液体充入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盒中,并且包括将液体注入到盒中的液体注入单元;以及将预定量的液体通过液体供应开口从盒的内部抽吸的抽吸单元,其中在通过液体注入单元注入液体后,盒通过液体供应开口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
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以及液体充入装置,在液体被注入到盒中之后,通过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供应开口从盒的内部抽吸预定量的液体。
因此,如果在液体的注入之后通过液体供应开口从盒的内部抽吸预定量的液体,空气泡很难残留在盒中。此外,因为液体供应开口附近的最影响喷射头的喷射性能的空气泡可以被去除,因此可以确保液体喷射设备的喷射特性。特别地,在本发明被应用到使用过的盒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液体喷射设备在使用过的盒中的喷射特性与新的盒一样好。此外,因为当去除气泡时没有施加外压,很难损坏盒,并且盒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如上所述,特别地,在本发明被应用到使用过的盒的情况下,因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过程有效地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可以以较低的循环利用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使用过的盒。此外,因为可以通过将液体注入到盒中再次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伴随着由于部件的再次使用而带来的废物的减少和成本的下降,可以达到减小环境的负担,因此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盒。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盒具有在液体供应开口处控制液体的供应压力的压力控制阀,并且因为在盒的外壳中不存在将液体保持在盒的液体储存腔中的吸收材料等,其中通过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保持液体,所以当液体被抽吸、排出或者注入时可以使液体平缓地移动,液体可以平缓地再充,并且本发明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在抽吸过程中,当至少对应于盒中的液体供应通道中从压力控制阀至液体供应开口的流动通道的容量的液体量被抽吸时,从压力控制阀至液体供应开口的流动通道中的气泡可以被可靠地去除.即使当气泡残留在压力控制阀上游时,因为气泡不能进入压力控制阀下游的部分,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喷射故障.
在抽吸过程中,如果液体被抽吸并被保持在具有对应于在抽吸过程中从液体供应开口抽吸的液体量的容量的液体保持部分中,因为从液体供应开口抽吸与液体保持部分的容量一样多的液体,所以可以一直稳定地抽吸定量的液体,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于过量抽吸造成的液体损失或者由于抽吸不足造成的气泡残留。
当通过打开打开和关闭阀进行抽吸过程时,施加到液体供应端口附近的负压从一个状态突然增加,该状态中通过打开设置在液体保持部分上游的打开和关闭阀,预定的负压被积累在液体保持部分中。因此,盒中的液体的抽吸速度突然增加,并且因此液体从液体供应开口排放而不停止。结果,包含充入在盒中的气泡的液体被有力地抽吸,并且因此没有包含气泡的液体被充入到液体供应开口等,并且因此液体可以从液体喷射设备可靠地喷射。如上所述,因为很强的负压施加至液体供应开口的附近并且抽吸力没有特别的增大,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备可靠地抽吸气泡或液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果在液体注入过程之前,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从液体供应开口被排出(液体排出过程),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被排出之后液体注入到盒中。因此,可以减小内部液体的影响。此外,因为在液体排出过程中残留在盒中的液体通过液体供应开口被排出,液体以与当使用盒时液体的流向相同的方向流动,并且因此可以平缓地排出液体。此外,因为可以使用具有与液体喷射设备相同构造的排出夹具,因此可以对设备和工具使用通用的部件,其导致装置成本的减少,并且液体可以被平缓地排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果液体通过第二开口而不通过液体供应开口注入到盒中,盒中的残留液体已经在液体排出过程中被排出,则液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注入,同时没有气泡进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果第二开口与压力控制阀上游的液体储存腔连通,液体以与使用盒时液体流向相同的方向注入。因此,液体可以被平缓地注入,同时很难有气泡进入或残留。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体在其中液体已经在液体排出过程中被排出的盒的压力被预先减小到600到3800Pa的范围内的状态下注入到盒中。结果,因为液体在盒中的空气被充分地去除的状态下注入,液体可以被平缓地再充,同时没有气泡进入盒。特别地,类似于此实施例的盒的其中构建了压力控制阀的盒是有效的,因为空气穿过压力控制阀的阻抗对充入性质施加了负面影响或者当盒中存在气泡时留下了气泡。此外,因为盒中的压力没有过度地减小,可以防止残留在盒中的少量液体蒸发并固化,或者严重的起泡对充入性质施加负面影响。
在其中液体已经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再充方法再充入墨盒的情况下,再充是通过从盒的内部通过液体供应开口抽吸预定量的液体完成的,其中在液体注入之后,盒通过所述液体供应开口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就是说,在液体注入之后,预定量的液体通过液体供应开口从盒的内部被抽吸.由此,可以提供其中液体已经被再充并且基本上没有气泡的墨盒.此外,因为可以确定地消除墨水供应开口附近的气泡,如果气泡残留在此部分处,将最负面地影响液体喷射头的喷射性能,再充盒可以与新盒一样确保液体喷射设备的喷射性能.此外,因为当消除气泡时,没有压力施加至盒的外部,因此盒不被损坏,并且盒可以被多次循环利用.如上所述,因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过程有效地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盒,可以以较低的循环利用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使用过的盒.此外,因为可以通过将液体注入到盒中再次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伴随着由于部件的再次使用而带来的废物的减少和成本的下降,可以达到减小环境的负担,因此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盒.
为了达到至少一个前述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可以将液体再充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使用过的盒中,并且包括液体排出过程,其中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被排出;残留量检查过程,其中检查在残留液体被排出后残留在盒中的液体量是否占将被充到新盒中的液体的总量的预定比例或更小;以及液体注入过程,其中液体被注入到使用过的盒中,该使用过的盒在残留量检查过程中被检查以包含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的残留液体量。
此外,为了达到至少一个前述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装置将液体再充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使用过的盒中,并且包括:液体排出单元,其将残留在盒中的液体排出;测量装置,其在通过液体排出单元排出液体之后测量残留在盒中的液体量占将被充到新盒中的液体的总量的预定比例或更小;以及液体注入单元,其将液体注入到盒中,通过测量单元测量,该盒被检查以包含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的液体量。
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被排出。此外,检查在通过液体排出单元排出液体之后残留在盒中的液体量是否占将被充到新盒中的液体的总量的预定比例或更小,并且液体注入到使用过的盒中,该使用过的盒被检查以包含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的残留液体量。
因此,因为液体仅被注入到被检查包含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的液体量的盒中,所以可以确保充入到盒中的液体的质量,其中几乎可以忽略经受脱气率降低的内部液体的影响、由于干燥造成的粘度增加等。因此,可以确保将被补充的液体的出产率,同时残留液体被充分地排放,并且可以确保循环利用的盒中的液体的质量和出产率两者。此外,因为不需要施加外压至盒,因此很难损坏盒并且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盒。如上所述,因为可以用简单的过程有效地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盒,可以以较低的循环利用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使用过的盒。此外,因为可以通过将液体注入到盒中再次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伴随着由于部件的再次使用而带来的废物的减少和成本的下降,可以达到减小环境的负担,因此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盒。
在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中,当在残留量检查过程中的预定比例是6%(体积百分比)时,可以确保液体的质量使得可以忽略残留在盒中的内部液体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用补充的液体替换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可靠地更新使用过的盒。此外,可以确保将被再充的液体的出产率,同时残留液体被充分地排放,并且因此可以确保循环利用的盒中的液体的质量和出产率两者。
在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中,当在液体排出过程中排出盒中的残留液体时,对应于盒的表面积的预定量液体被保留在盒中,并且在液体注入过程中当液体被注入到其中残留预定量的液体的盒中时,根据盒的表面积的预定量液体被保留,由此到液体很难流动到其中的部分(例如狭窄的液体流动通道)或者液体很难被传递到的部分的液体的流动性改善了,液体的充入特性改善了,并且空气泡很难残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盒的表面积较大,则大量的液体残留,并且如果盒的表面积较小,则少量的液体残留。结果,上述功能有效地工作。
在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中,如果盒具有控制液体相对于液体供应开口的供应压力的压力控制阀,并且在盒的壳中不存在将液体保持在盒的液体储存腔中的吸收材料等,其中液体通过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保持,当液体被抽吸、排出或注入时可以平缓地移动液体,液体可以平缓地再充,并且本发明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在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中,当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从在液体排出过程中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供应开口排出时,因为残留在盒中的液体从供应液体至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供应开口排出,液体以与当使用盒时液体的流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由此液体可以被平缓地排出。此外,因为可以使用具有与液体喷射设备相同构造的排出夹具,对装置和工具可以使用通用的部件,其导致装置成本的减少,并且液体可以被平缓地排出。
在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中,如果用于再充的液体通过第二开口而不通过液体供应开口注入到其中残留的液体已经在液体排出过程中被排出的盒中,液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注入,同时没有空气泡进入。
在本发明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中,如果第二开口与压力控制阀上游的液体储存腔连通,液体以与当使用盒时液体的流向相同的方向被注入。因此,液体可以被平缓地注入,同时空气泡很难进入或残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盒的液体再充装置,残留在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被排出。此外,测量了在液体被排出后残留在盒中的液体量是否占预定的比例或更少,并且之后液体仅被注入到包含被测量等于或小于将被充入到新盒中的液体的总量的预定比例的残留液体量的盒中。
因此,因为用于再充的液体仅被注入到被检查以包含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的残留液体量的盒中,所以可以确保充入到盒中的液体的质量,其中几乎可以忽略经受脱气率降低的内部液体的影响、由于干燥造成的粘度增加等。因此,可以确保将被补充的液体的出产率,同时残留液体被充分地排放,并且可以确保循环利用的盒中的液体的质量和出产率两者。此外,因为不需要施加外压至盒,很难损坏盒并且盒可以被多次循环利用。如上所述,因为可以用简单的过程有效地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盒,可以以较低的循环利用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使用过的盒。此外,因为可以通过将液体注入到盒中再次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伴随着由于部件的再次使用而带来的废物的减少和成本的下降,可以达到减小环境的负担,因此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盒。
在本发明中,用于再充的液体(将被补充的液体)可以与原始充入并消耗的液体相同,或者可以是同组的液体或相似的液体。例如,如果液体是墨水,则用于再充的液体可以是相同颜色的墨水,或者可以是相同颜色组的墨水或者相似颜色的墨水。此处,同组的墨水指具有同组的着色剂或者颜料的墨水,同组的着色剂或颜料具有与原始充入并消耗的墨水(例如红色墨水或浅红色墨水等)基本上相同的色彩特性,并且相似颜色的墨水指具有与原始充入并消耗的墨水(例如红色墨水或橙色墨水等)相似色彩特性的着色剂或者颜料的墨水。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用于再充的液体可以是与原始充入并消耗的墨水颜色完全不同的墨水。
本公开涉及包含在日本专利申请号2004-343427(提交于2004年11月29日)、2004-343428(提交于2004年11月29日),以及2004-343429(提交于2004年11月29日)中的主题,其中的每个都通过将其整体作为参考明确地包含在这里.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使用过的盒的循环利用过程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盒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容器体的开口的视图。
图5是示出容器体的表面的视图。
图6是示出差压调节阀容纳腔的放大的剖面结构的视图。
图7是示出阀容纳腔的放大的剖面结构的视图。
图8是示出盒支架的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9是示出焊接的第一膜的视图。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盒的流动通道的布置的视图。
图11是示出焊接的覆盖片的视图。
图12是示出覆盖标签剥离过程的视图。
图13是示出墨水排出过程的视图。
图14是示出用在墨水排出过程中的液体排出单元的视图。
图15是示出注入孔膜穿破过程的视图。
图16是示出墨水注入过程的视图。
图17是示出用在墨水注入过程中的液体注入单元的视图。
图18是示出注入孔膜再焊过程的视图。
图19(a)是示出其中空气排放开口通过去除一部分膜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图19(b)是示出其中在墨水注入后空气排放开口被密封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0是示出其中空气排放开口被密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优模式。
同时,在以下描述中,作为液体喷射设备的喷墨记录装置(以下指“记录装置”)将被用作一个示例。该记录装置是一个通过沉积液滴(液体墨水)记录文字或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该液滴从喷嘴的开口喷在作为将被喷射的目标的记录纸(打印纸)的表面上。
该记录装置包括墨盒(以下指“盒”)1以及记录头附装到其上的托架。
托架与步进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并被引导到导向杆以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托架成形为类似于上表面开口的箱子并附装到面对记录纸的表面(在本示例中是底面)以使记录头的喷嘴暴露。此外,盒1安装在托架上。
此外,墨水从盒1供应至记录头,并且通过将墨滴从移动的墨盒喷射到记录纸上以点阵打印图像或文字。
图1是图示循环利用过程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图,为了再次利用盒1,墨水(用于再充的墨水)通过其注入到用过的盒1中。
如图1中所示,在盒1的循环利用过程中,按顺序执行“回收过程”,其中盒1被回收;“分选过程”,其中盒1被分选;“外观检查过程”,其中盒1的外观被检查;以及“覆盖标签剥离过程”,其中以下所描述的覆盖标签59被剥离。
然后,按顺序执行以下过程:“供应孔膜剥离过程”,其中以下所描述的密封墨水供应开口的供应孔膜被剥离;“墨水排出过程”,其中残留在使用过的盒1中的墨水(残留墨水)被排出;“注入孔膜穿破过程”,其中如下所述,孔形成在空气排放开口21的注入孔膜F中;以及“墨水注入过程”,其中用于再充的墨水被注入到盒1中。
此后,按顺序执行以下过程:“注入孔膜再焊过程”,其中如下所述,在膜F中形成孔之后,不同的注入孔膜90被再焊;“供应孔膜再焊过程”,其中供应孔膜被再焊;“重量检查过程”,其中盒1的重量被检查;“IC数据写入过程”,其中如下所述,信息被写入IC芯片49;以及“IC数据读出过程”,其中IC芯片49的信息被读出。
然后,按顺序执行以下过程:“批号印记过程”,其中批号被印记在盒1上;“标签粘贴过程”,其中标签被粘贴至盒1;“外压检查过程”,其中在盒1上进行外压检查;“密封过程”,其中盒1在压力下缩小并被密封;“十二小时渗漏检查过程”,其中检查墨水或空气从盒1的渗漏;以及“单个包装过程”,其中盒1被包装。下面将对每个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至11详细描述此实施例的盒1。
图2和3是示出根据此实施例的盒1的一个示例的分解透视图。此外,图4示出从开口观察时的容器体2,并且图5示出从表面(以下容器体2的对着开口的表面被称为容器体2的表面)观察时的容器体2。
盒1具有平的并且长方形的容器体2,其一个表面(图2中的左表面)是开放的;以及盖构件3,其被焊接至开口并密封该开口。容器体2和盖构件3两者都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
容器体2包括形成在其表面中的墨水槽35和18A,墨水槽作为墨水流动通道;以及大气连通槽36,其作为大气连通通道。此外,因为具有气密性的第一膜片57被焊接至容器体2的表面,墨水槽35和18A以及大气连通槽36的开口被密封,并且因此墨水槽35和18A形成墨水流动通道,而大气连通槽36形成大气连通通道。
结果,因为通过用第一膜5密封形成在盒的表面中的墨水槽35、大气连通槽36等的开口,形成流动通道,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诸如墨水流动通道和大气连通通道的相对复杂的流动通道的容器。因此,可以容易地设计或加工成型工具,这使得制造成本较低。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容器体2的流动通道的结构。
墨水供应开口4形成在容器体2的前端表面处(在本示例中是底部表面),容器体2从其插入到托架中,并且当附装并拆卸盒1时用手抓的执握臂5和6与容器体2在盒1的前后表面处(在图4是左和右)一体地形成。墨水供应开口4容纳阀体(未示出),其通过将墨水供应针插入到其中打开。同时,在图3中,参考标号49指作为设置在执握臂6之下在墨水供应孔4的一侧上的储存单元的IC芯片。
IC芯片49储存诸如下述的盒1中使用墨水的量、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的量以及循环利用信息的信息。这些种类的信息通过信息写入单元(例如下述的IC校验器等)写入。
包括几乎水平延伸,即朝向墨水供应开口4稍微向下倾斜的壁10的框架状的部分14形成在容器体2的开口内部.框架状的部分14形成为从容器体2的顶部以及两侧表面几乎固定的间隔.容纳墨水的第一墨水腔11形成在框架状的部分14之下的区域中.
此外,通过在容器体2的框架状部分14和外部周向的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并通过框架状部分14的设置于阀容纳腔8的壁12,形成使第一墨水腔11与大气通过通孔67连通的大气连通通道13和13A。
盖构件3焊接至容器体2的壁12和外部周向的壁,以形成大气连通通道13A。此外,形成大气连通通道13A的壁12的上端向上延伸几乎至容器体2的顶部以使当使用盒1时上端凸出高于第一墨水腔11中的液体表面。结果,大气连通通道13A的开口的定位高于第一墨水腔11中的液体表面,使得尽可能防止墨水回流到通孔67。
框架状部分14的内部被壁15划分成左右区域,壁15在底部处具有墨水通过其流动的连通开口15A,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此外,临时地储存从第一墨水腔11提升的墨水的第二墨水腔16形成在被壁15划分的框架状部分14的右侧区域处。此外,在左侧区域中,形成第三墨水腔17、第四墨水腔23、第五墨水腔34等,并且由膜片阀52、弹簧50等组成的差压阀被容纳。
差压阀是控制相对于墨水供应开口4墨水的供应压力的压力控制阀,并且其被设置以通过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将墨水保持在盒1中。同样地,此实施例的盒1包括控制相对于墨水供应开口4墨水的供应压力的压力控制阀,并通过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将墨水保持在其中。当使用这种类型的盒时,墨水可以在盒1中平缓地移动,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再充墨水,并且本发明的效果显著地提高。
在第二墨水腔16之下的第一墨水腔11的部分中,第二墨水腔16与容器体2的底部表面连通以形成将液体从第一墨水腔11提升至第二墨水腔16的液体提升通道18。由壁19包围的长方形区域形成在提升通道18的较低部分中,并且连通开口19A和19B形成在壁19的较低部分处和顶部表面处。
提升通道18在容器体2的表面中形成槽状墨水槽18A,并且墨水槽18A被第一膜57密封。
此外,提升通道18在其上部处通过连通开口47与第二墨水腔16连通,并且其较低端开口18B(见图9)通过形成在由较低的壁19包围的长方形区域中的开口48与第一墨水腔11连通。结果,第一墨水腔11通过提升通道18与第二墨水腔16连通,并且墨水从第一墨水腔11引入到第二墨水腔16。
此外,当墨水被注入到第一墨水腔11时使用的墨水注入开口20形成在容器体2的对应于提升通道18的底部表面部分中。此外,在墨水的注入过程中排放空气的空气排放开口21形成在墨水注入开口20的附近。
与墨水供应开口4独立地形成为第二开口的空气排放开口21与作为差压阀上游的墨水储存腔的第一墨水腔11连通。在此实施例中,墨水在“墨水注入过程”中从空气排放开口21注入。就是说,当墨水注入到全新的盒中时,墨水从墨水注入开口20注入,而当墨水注入到使用过的盒中时,墨水从空气排放开口21注入。在此实施例中,18.18克(g)墨水被充入未使用过的盒中。
在第三墨水腔17中,壁22被形成为以远离框架状部分14的上表面14A的预定的间隔水平地延伸。此外,第三腔17被与壁22连通的圆弧形壁24隔开,并且差压阀容纳腔33和第五墨水腔34形成在由壁24包围的区域中。
为了在面对第五墨水腔34的表面处形成差压阀33,由圆弧形壁24包围的区域被壁25在厚度方向上划分成两部分。为了将流到第五墨水腔34的墨水引入到差压阀容纳腔33中,墨水循环开口25A设置在壁25中。
包括在壁10及其自身之间的连通开口26A的分隔壁26形成在大致的圆弧形壁24的较低部分处,并且分隔壁26之下的部分(图4中的左侧部分)形成第四墨水腔23。此外,具有连通开口27A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分隔壁27,以及在顶部和底部具有连通开口32A和32B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分隔壁32,设置在圆弧形壁24和框架状部分14之间的较低部分处以形成液体流动通道28A和28B。
此外,为了延伸到分隔壁27的上端并且与大致的圆弧形壁24和壁22相连,在容器体2处形成圆弧形壁30。此外,由圆弧形壁30包围的区域形成在过滤器容纳腔9处,其中块状过滤器7(在示例中是圆柱状)被容纳。
此外,耦合大圆和小圆的通孔29形成在形成过滤器容纳腔9的圆弧形壁30中。此外,大圆侧的通孔29与墨水流动通道28A的上部连通,并且小圆侧的通孔29通过设置在大致的圆弧形壁24的前端的连通开口24A与第五墨水腔34的上部连通。结果,墨水流动通道28A通过通孔29与第五墨水腔34连通。
此外,通过连通开口15A、26A、32B、27A等从第二墨水腔16流入到墨水流动通道28A的墨水被过滤器容纳腔9中的过滤器7过滤,并流入到通孔29的大圆侧。然后,流入到通孔29中的墨水通过连通开口24A从通孔29的小圆侧流入到第五墨水腔34。在容器体2的表面侧上的通孔29的开口被第一膜57密封。
此处,气密性的第二膜56被焊接至框架状部分14的开口。就是说,第二膜56被焊接至框架状部分14、壁10、15、22、24、30、42以及分隔壁26、27、32,以形成墨水腔或流动通道。
同时,墨水供应开口4通过形成在表面处的墨水槽35以及由覆盖墨水槽35的气密性的第一膜57组成的流动通道与差压阀容纳腔33的较低部分连通。墨水槽35的上端和较低端分别与差压阀容纳腔33和墨水供应开口4连通。结果,流入第五墨水腔34的墨水穿过墨水循环开口25A和差压阀容纳腔33,并从形成为墨水槽35的流动通道流入墨水供应开口4。
此外,在容器体2的表面中,形成大气连通槽36,其蜿蜒流动以尽可能增加流通通道阻抗;以及宽槽37,其与大气连通槽36连通,并围绕差压阀容纳腔33和大气连通槽36。此外,对应于第一墨水腔16,长方形的凹入部分38形成在容器体2的表面的区域中。
框架部分39和肋40在长方形的凹入部分38中形成台阶(step)。此外,长方形的凹入部分38形成在大气通风腔中,其通过将具有墨水排斥性质的气密片55覆盖在框架部分39和肋40上,通过大气连通槽36和槽37与大气连通。
通孔41在凹入部分38的后表面处被钻孔,并与由第二墨水腔16中的椭圆壁42划分的延长区域43连通。此外,大气连通槽36与凹入部分38的比起空气可透过片55更接近表面的区域连通。此外,在延长区域43的对着通孔41的端部中钻有通孔44。通孔44通过被钻孔以与槽45连通的通孔46与形成在容器体2的表面侧上的连通槽45以及阀容纳腔8连通,阀容纳腔8是大气开口阀腔。
在阀容纳腔8中,形成与形成在大气连通通道13A中的通孔67连通的通孔60,大气连通通道13A形成在第一墨水腔11中.结果,通过大气连通槽36和槽37流入凹入部分38的空气通过通孔41、延长区域43、通孔44、46到达阀容纳腔8,并通过通孔60、通孔67和大气连通通道13、13A从阀容纳腔8到达第一墨水腔11.
此外,阀容纳腔8在盒被插入侧打开,因此,如下所述,设置在记录装置的主体处的识别块或操作杆可以插入到阀容纳腔8中,并且通过将操作杆插入到上部将其打开,并一直保持其打开的大气开口阀被容纳。
图6示出第五墨水腔34和差压阀容纳腔33周围的部分的截面结构。同时,容器体2的放置差压阀容纳腔33处的表面位于图的右侧处。由弹簧50和诸如弹性体的弹性可变形材料组成,并在其中心具有通孔51的膜片阀52被容纳。膜片阀52包括在其附近的环状厚部52A,并通过与厚部52A一体地形成的框架部分54固定到容器体2。此外,弹簧50被支撑使得其一端紧靠膜片阀52d的弹簧接收部分52B,并且其另一端紧靠盖构件53的弹簧接收部分53A,盖构件53覆盖差压阀容纳腔33。
根据上述构造,墨水从第五墨水腔34穿过墨水循环开口25A的流动被膜片阀52阻塞。如果墨水供应开口4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下被降低,由于抵抗弹簧50的压迫力的负压,膜片阀52从阀安置部分25B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墨水穿过通孔51以及形成为墨水槽35的流动通道,并流入墨水供应开口4。
当墨水供应开口4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膜片阀52通过弹簧50的压迫力弹性地接触阀安置部分25B,并且因此阻塞墨水的流动。因此,可以通过重复地进行上述操作将墨水从墨水供应开口4排出,同时墨水供应开口4的压力保持为一个固定的负压。
图7示出用于大气连通的阀容纳腔8的截面结构。同时,容器体2的表面布置在图的右侧处。在划分阀容纳腔8的壁中钻出通孔60,并且包括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的挤压构件61被可移动地插入到容器体2的表面中,同时挤压构件61的周围被容器体2支撑。由弹性构件62支撑并被一直压迫到通孔60的阀体65被布置在挤压构件61的前端处(在前进的方向上)。在此示例中,其较低端被凸起63固定且其中部被凸起64控制的弹簧片作为弹性构件62被使用。
另一方面,臂66被布置成对着挤压构件61。如下所述,在盒1被插入的方向上臂66的部分(在此示例中是较低端)通过位于操作杆70内部的旋转支点66A被固定到容器体2。此外,臂66的拔拉部分(在此示例中是顶部)相对于操作杆70的进入通道倾斜地凸起。弹性地按压挤压构件61的突出部分66B形成在臂66的前端处。根据以上构造,如上所述,当阀体65被打开时,通孔67通过通孔60、阀容纳腔8、通孔46、槽45、通孔44、延长区域43以及通孔41与大气连通凹入部分38连接。
此外,为了判断盒1是否与记录装置兼容,识别突出部分68设置在阀容纳腔8的与臂66相比(示例中的底部)该部分更靠近盒通过其插入的部分上。识别突出部分68设置在通过识别块(操作杆)70A进行该判断的位置处,在墨水供应开口4与墨水供应针72(见图8)连通之前,阀体65被打开。
根据以上构造,如果盒1安装在盒支架71上,如图8中所示,盒支架71具有立在较低表面上的操作杆70,操作杆70紧靠倾斜的臂66,并且当盒1被推入时挤压构件61倾向于阀体65。结果,如上所述,阀体65从通孔60分离,并通过通孔46、槽45、通孔44、区域43以及通孔41使大气连通凹入部分38开放到大气。
此外,当盒1被拉出盒支架71时,操作杆70不再支撑臂66,并且因此阀体65通过弹性构件62的压迫力密封通孔60,并且墨水容纳部分与大气隔离。
接着,为了至少覆盖在诸如阀的所有构件都包含在容器体2中的状态下形成凹入部分的区域,气密性的第一膜57粘结到表面。结果,由凹入部分和第一膜57形成大气连通通道的毛细管形成在表面处。
此处,将详细描述包含毛细管的流动通道的布置或流动通道的形成。
如上所述,在盒1中,墨水槽35的开口、通孔29、墨水槽18A、槽45、大气连通槽36和凹入部分38通过将第一膜57的片焊接至容器体2的表面来密封。墨水槽35、通孔29、墨水槽18A和槽45分别形成墨水通道,并且大气连通槽36和凹入部分38分别形成大气连通通道。图9示出第一膜57焊接至其上的盒1。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膜57包在容器体2的表面上,并且之后通过用于热焊接的热挤压板按压。
此处,大气连通槽36是细而浅的槽,为了尽可能防止墨水的蒸发以及通道中阻抗的过度增大,其被复杂地弯曲。因此,当大气连通槽36被第一膜57密封时,如果焊接高度不用高精度控制,大气连通槽36可能被堵住并且因此空气循环被打断。同时,为了防止墨水渗漏,必要的是形成墨水槽35等的墨水通道的凹入部分被小心地焊接以提高焊接强度。
此外,如图10所示,流动通道被布置成将容器体2的表面划分为两个区域,即区域(b),形成墨水流动通道的凹入部分形成在其处,同时墨水槽35、通孔29等占了其大部分;以及区域(a),大气连通槽36形成在其处。此外,没有形成墨水流动通道的槽31形成在容器体2的表面上的区域(a)和(b)之间的边界部分处。
此外,通过热按压板在第一膜57被焊接至容器体2时按压第一膜57的范围(以下称作“焊接范围”)被划分成区域(a)和区域(b),其中区域(a)中焊接高度的精度需要控制,并且区域(b)中焊接强度需要控制,使得焊接条件在区域(a)和区域(b)中被独立地控制。结果,因为焊接精度和焊接强度两者都可以被控制,并且如果在相对狭窄的部分上的焊接状态被控制则焊接精度和焊接强度可以被更好地控制,可以被容易地取得焊接条件。
此外,第一膜57的焊接范围被划分为区域(b)和区域(a),形成差压阀的下游的墨水流动通道的墨水槽35形成在区域(b)处,该差压阀在盒1中产生负压。就是说,因为诸如墨水流动通道和大气连通通道的流动通道的形状相对复杂,复杂的流动通道可以容易地形成在具有差压阀的盒1中。
此外,因为没有形成流动通道的槽31位于被划分的焊接范围(a)和(b)之间的边界部分处,第一膜57焊接至其上的焊接和挤压表面可以在被划分的焊接范围(a)和(b)之间重叠,并且因此提高了设计焊接装置的自由度。在图9中,参考标号57A表示设置在第一膜57的对应于槽31的部分处的切口部分。
如图11中所示,盒1具有覆盖粘结到容器体2的表面的第一膜57的覆盖片59。结果,第一膜57被覆盖片59保护,并且由于第一膜57的损坏造成的墨水渗漏以及墨水的蒸发可以减少。在图中,参考标号57A表示设置在第一膜57的对应于槽31的部分中的切口部分。
覆盖片59比第一膜57厚.就是说,在盒1中,第一膜57比覆盖片59薄.结果,当墨水槽35、18A、大气连通通道36等通过焊接第一膜57密封时,因为第一膜57可以容易地覆盖容器体2的表面,很好地提高了焊接强度或焊接精度.此外,第一膜57可以被相对较厚的覆盖片59有效地保护.
此外,覆盖片59具有覆盖容器体2的较低表面的延伸区域59B,并且延伸区域59B覆盖墨水注入开口20和空气排放开口21。如上所述,覆盖片59的片可以覆盖墨水注入开口20和空气排放开口21,并且因此过程可以被简化或者部件数量可以减少。
同时,为了使容器体2相对于框架状部分14、壁10、15、22、24、30、42以及分隔壁26、27、32为气密性的,容器体2的开口用气密性的第二膜56通过热焊接等粘结。此外,盖构件3放置在开口上并通过焊接等固定到开口。结果,由各个壁划分的区域被密封以仅通过连通开口或开口互相连通。
此外,阀容纳腔的开口也用气密性的第三膜58通过热焊接等密封,因此形成盒1。如果墨水容纳部分被如上所述的气密性的第一和第二膜56和57等密封,容器体2可以容易地成型,并且由于盒的往复运动导致的墨水振动可以被第一和第二膜56和57的变形吸收,并且因此墨水压力可以保持不变。
之后,墨水注入管插入到墨水注入开口20,并且之后充分脱气的墨水在空气排放开口21打开的状态下被注入。在注入完成后,墨水注入开口20和空气排放开口21用注入孔膜F和覆盖片59密封。
因为具有上述构造的盒1通过阀等与大气隔离,因此墨水的脱气率可以充分地保持。
此外,当盒1被安装到盒支架71时,如果盒1正确地安装到盒支架71,则盒1进入盒支架到墨水供应开口4插入到墨水供应针72的位置,并且如上所述通过操作杆70使通孔60打开,由此墨水容纳部分与大气连通,并且墨水供应开口4的阀也通过墨水供应针72被打开。
同时,当错误的盒1安装到盒支架71时,在墨水供应开口4到达墨水供应针72之前,识别的突出部分68抵靠盒支架71的识别块70A,并且因此盒1不能进入。在上述状态下,因为操作杆70也不能到达臂66,阀体65保持在密封状态,并且墨水容纳部分不对大气开放,并且因此可以防止墨水的蒸发。
如果盒1正确地安装到盒支架71,并且墨水在打印过程中被记录头消耗,因为墨水供应开口4的压力被降低到指定压力或更小,膜片阀52被如上所述地打开。此外,如果墨水供应开口4的压力增大,膜片阀52被关闭。根据上述操作,保持在预定负压的墨水流入记录头。
如果墨水在记录头中被消耗,则第一墨水腔11中的墨水通过提升通道18流入到第二墨水腔16。流入到第二墨水腔16的气泡由于浮力向上移动,并且只有墨水通过在较低部分处的连通开口15A流入到第三墨水腔17。
第三墨水腔17中的墨水穿过形成在基本圆形形状的壁24的较低端处的分隔壁26的连通开口26A,并穿过第四墨水腔24,并且流入到墨水流动通道28A和28B。
流过墨水流动通道28A的墨水流入到过滤器容纳腔9并且之后通过过滤器7过滤。穿过过滤器容纳腔9的墨水从通孔29的大圆侧流到小圆侧,并且之后通过连通开口24A流入到第五墨水腔34的上部。
之后,流入到第五墨水腔34的墨水通过墨水循环开口25A流入到差压阀容纳腔33,并且之后通过如上所述的膜片阀5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在预定的负压处流入到墨水供应开口4.
此处,第一墨水腔11通过大气连通通道13、13A、通孔67、阀容纳腔8等与大气连通,并保持为大气压力。因此,引起负压,并且因此墨水的流动不被打断。即使当第一墨水腔11中的墨水向后流动并到达凹入部分38时,凹入部分38设置有具有墨水排斥性的空气可透过片55,并且因此空气可透过片55使凹入部分38与大气连通,同时墨水的排放不被打断。结果,可以预先地阻止墨水流入到大气连通槽36中,并且之后大气连通槽36通过墨水的固化封闭。
如上所述,盒1包括形成在容器体2的表面中的墨水槽35等或大气连通槽36,并且通过用第一膜57密封墨水槽35等或大气连通槽36的开口形成流动通道,并且因此包含诸如墨水流动通道和大气连通通道的复杂流动通道的容器可以容易地成型,并且成型工具可以被容易地设计并制造。结果,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同时,即使此示例示出使用圆柱状过滤器7的盒,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如果过滤器7具有块状,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过滤器7可以用在盒1中。
接下来,返回参考图1描述使用过的盒的循环利用过程。
首先,各种类型或者颜色的使用过的盒1在“回收过程”中被回收,并且之后回收的盒1在“分选过程”中被分选。
在“分选过程”中,读取储存在IC芯片49中的循环利用信息的IC校验器读取储存在盒1的IC芯片49中的循环利用信息。循环利用信息包括盒的制造日期,并且通过判断从读取的制造日期是否超过预定的期间,来判断墨水是否被排出。例如,判断从盒的制造日期是否过了一年半,并且如果一年半没有过,则在墨水残留在盒1中不经过“墨水排出过程”而附加地注入用于再充的墨水。另一方面,如果过了一年半,则类似于示例,进行“墨水排出过程”,并且因此在残留的墨水从盒1中排出后注入用于再充的墨水。
作为循环利用的信息,循环利用的次数等被写入。在这种情况下,循环利用的信息在“IC数据写入过程”中被写入。
接下来,在“外观检查过程”中,检查已经被分选的盒1的外观。在这个过程中,用肉眼分选诸如由于渗漏等被墨水明显地污染的盒等较差的盒1、具有诸如没有执握壁等严重外观损坏的盒、没有IC芯片等的盒,并从回收的盒1中将它们去除。
之后,在“覆盖标签剥离过程”中,在覆盖片59中,覆盖墨水注入开口20和空气排放开口21的延伸区域59B从容器体2的较低表面被剥离。因为在此实施例中的“覆盖标签剥离过程”在“墨水排出过程”之前进行,覆盖片59的延伸区域59B被剥离,同时膜F被保持附装到容器体2的较低表面以保持墨水注入开口20和空气排放开口21的密封状态。此外,“覆盖标签剥离过程”可以在“墨水排出过程”进行之后进行。
如图12中所示,在“彩色标签剥离过程”中,用剪刀、绞刀等从覆盖片59切割延伸区域59B,并且之后从容器体2的较低表面剥离延伸区域59B。
此后,在“开口孔膜剥离过程”中,密封盒1的墨水供应开口4的供应开口膜(未示出)通过镊子等剥离。
此后,在“墨水排出过程”中,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被排出。
如图13所示,在“墨水排出过程”中,进行“排出和抽吸过程”,其中残留在使用过的盒1中的墨水被抽吸并排出;以及残留量检查过程,其中在排出和抽吸过程中排出残留的墨水后检查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是否占将被充入新盒中的墨水的总量的预定比例或更小.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将墨水再充至使用过的盒1中的液体再充装置中的液体排出装置。该装置包括:如下所述的液体排出单元,其排出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测量装置89,其是在残留的墨水被排出后测量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是否占墨水总量的预定比例或更小的测量单元;以及液体注入单元,其如下所述。
液体排出单元包括:墨水分离器81,其在排出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后回收将被再充的盒1;抽吸泵83,如下所述,其通过分离器压力减小管85较小墨水分离器81中的压力;分离器压力减小管85,其用于通过抽吸泵83的抽吸减小墨水分离器81的压力;以及墨水抽吸管87,其用于从盒1抽吸残留的墨水。
接收抽吸到墨水分离器81中的残留墨水的墨水接收器81a设置在墨水分离器81中。用于从墨水供应开口4排出盒1中的残留墨水的排出夹具设置在墨水抽吸管87的端部。此外,该端部(排出夹具)与墨水供应开口4连接,而另一端布置在墨水分离器81的墨水接收器81a中。
基本上,排出夹具具有与液体喷射设备中安装盒的安装部分相同的结构,并包括用于使插入到墨水供应开口4中的墨水供应针72或者大气连通凹入部分38开放到大气的操作杆70。排出夹具布置在墨水分离器81之上并支撑盒1,同时面对向下的墨水供应开口4。结果,当从排出夹具排出时,残留墨水通过墨水抽吸管87滴入到墨水分离器81中。
分离器压力减小管85的一端与抽吸泵83相连,而另一端布置在墨水分离器81中的上部。
在排出和抽吸过程中,具有上述构造的液体再充装置驱动抽吸泵83并通过分离器压力减小管85减小墨水分离器81的压力至预定的负压(例如,大约100Torr或13.3KPa)。此外,残留墨水通过墨水供应开口4从盒1中排出,并且排出的残留墨水被墨水分离器81的墨水接收器81a接收。在此实施例中,类似于上述,残留在使用过的盒1中的墨水从墨水供应开口4排出。
如上所述,当残留在使用过的盒1中墨水从墨水供应开口4排出时,在残留墨水被排出后墨水被注入。因此,内部残留液体的影响可以减小。此外,因为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从墨水供应开口4排出,所以在排出过程中墨水的流向与使用盒时墨水的流向相同,使得墨水可以没有困难流畅地排出。此外,因为使用具有与液体喷射设备相同构造的排出夹具,所以可以使用通用部件,并且因此可以减小装置的成本。此外,残留墨水可以与使用盒时一样平缓地排出。
当盒1中的残留墨水被排出时,对应于盒1的表面积的预定量的液体保留在盒1中。具体地,保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大约为将被再充的墨水总量的2.5%(体积百分比)(在此实施例中为0.5g)。如上所述,如果根据盒1的表面积的预定量的墨水被保留,则提高了到其中墨水很难流到的部分(例如狭窄的墨水流动通道)或墨水渗漏处的部分的墨水流动性,并且气泡很难残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盒1的表面积较大,则大量的墨水残留,并且如果盒1的表面积较小,则少量的墨水残留,由此上述的功能有效地工作。
此后,在残留量检查过程中,检查在墨水被排出后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是否占将被充到新盒中的墨水的总量的预定比例.
在残留量检查过程中,预定比例是6%(体积百分比)。就是说,检查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是否占将被充到新盒中的墨水的总量的6%(体积百分比)或更小。
在此实施例中,因为18.18克(g)墨水被充入新盒中,所以检查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是否为1g或更少,即是18.18g的6%(体积或质量比)(v/w)。
因为在残留量检查过程中预定比例是6%(体积百分比),所以可以确保液体的质量直至残留在盒中的劣化液体的影响可以被忽略,并且使用过的盒可以通过用再充的液体替换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被可靠地更新。此外,将被再充的液体的出产率也可以确保,同时残留的液体被充分地排放,并且因此可以确保循环利用的盒中的液体的质量和出产率两者。
如上所述,通过在盒1中留0.5至1g墨水完成“墨水排出过程”,并且下一个过程开始。
此后(见图1),在“注入孔膜穿破过程”中,膜F的一部分被去除以使空气排放开口21与大气连通,其中膜F焊接至包含1g或更少残留液体的盒1的空气排放开口21附近以密封空气排放开口21。
如图15中所示,在“注入孔膜穿破过程”中,具体地,当空气排放开口21的膜F的部分被去除时,空气排放开口的膜F的部分被膜去除单元(例如剪刀或绞刀)等切割,并且之后孔形成在空气排放开口21的膜F中。
如上所述,通过切割膜F的部分并在空气排放开口21的膜F中形成通孔来去除空气排放开口21的膜F的部分。此外,在“墨水注入过程”中,墨水从空气排放开口21注入到盒1中。因为空气排放开口21可以如所述的通过在空气排放开口21的膜F中形成通孔连通而不引起对盒1等的损坏,并且因此再焊表面很难被损坏,注入孔膜90(稍后描述)可以被再焊至没有损坏的表面,因此达到可靠的再焊。此外,液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注入,同时没有气泡进入盒1。
此外,尽管在此实施例中去除膜F以打开空气排放开口21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即膜F的部分被沿着空气排放开口21的边缘切割以在膜F中形成通孔,但是本发明并不严格限制到此或被因此限制,并且去除膜F以打开空气排放开口21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如图15中双点划线所示,膜F被沿着双点划线切割使得膜F的左半部分被去除以打开空气排放开口21,同时膜F的保留的右半部分保持墨水注入开口20的密封状态。可替换地,整个膜F可以被去除以打开空气排放开口21和墨水注入开口20两者。
此后,在“墨水注入过程”中,墨水被注入到盒1中。
如图16所示,在“墨水注入过程”中,通过使用下述的液体注入单元,按顺序执行如下步骤:真空抽吸过程,其中墨水已经在“墨水排出过程”中被排出的盒1的压力被减小到预定真空度(在示例中是37Pa)或更小;注入过程,其中墨水被注入到盒1中;墨水补充过程,其中如下所述,墨水被补充到临时储存罐93中;墨水抽吸过程,其中在墨水在注入过程中被注入之后通过墨水供应开口4从盒1抽吸预定量的墨水;以及完成过程,其中完成“墨水注入过程”。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再充装置的液体注入装置.在此装置中,液体注入单元包括临时储存罐93,其具有与连接到其上部的大气连通的连通管91,并储存将被再充到盒1中的墨水,上述的盒1被检查以包含通过测量装置89的测量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6%(体积百分比))的残留墨水量;供应管95,其为了供应墨水至临时储存罐93与容纳墨水的墨罐连接;注入管97,其用于将临时储存罐93中的墨水从空气排放开口21注入到盒1中;墨水分离器99,其排出并容纳盒1中的墨水;抽吸泵101,如下所述,其通过分离器压力减小管103减小墨水分离器99的压力;分离器压力减小管103,其用于通过抽吸泵101的抽吸减小墨水分离器99的压力;以及墨水抽吸管105,其用于从盒1抽吸墨水.
液体注入单元将墨水注入到通过上述构造被检查以包含通过测量装置89的测量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6%(体积百分比))的残留墨水量。
连通管打开和关闭阀91a设置在连通管91中,连通管打开和关闭阀打开和关闭连通管91并控制到临时储存罐93的空气的通风。此外,供应管打开和关闭阀95a设置在供应管95中,供应管打开和关闭阀95a打开和关闭供应阀95并控制到临时储存罐93的墨水的供应。此外,注入管打开和关闭阀97a设置在注入管97中,注入管打开和关闭阀97a打开和关闭注入管97并控制墨水到盒1中的注入。
接收抽吸到墨水分离器99的残留墨水的墨水接收器99a设置在墨水分离器99中。用于从墨水供应开口4抽吸盒中的墨水的抽吸夹具设置在墨水抽吸管105的一端处。此外,设置抽吸夹具的端与墨水供应开口4连接,而另一端布置在墨水分离器99的墨水接收器99a中。
抽吸夹具支撑盒1,其中墨水供应开口4向上面对着抽吸夹具。就是说,盒1布置为比抽吸夹具低,其中墨水供应开口4向上面对。根据以上构造,当盒中的墨水包含气泡时,靠近墨水供应开口4的气泡可以聚集,并且因此靠近墨水供应开口4的气泡可以被可靠地抽吸并去除。即使将被插入到墨水供应开口4的墨水供应针72设置在抽吸夹具中,也不设置操作杆70。
分离器压力减小管103的一端与抽吸泵101连接,而另一端布置在墨水分离器99的上部中。
如下所述,液体保持部分107设置在墨水抽吸管105中,液体保持部分107具有对应于在墨水抽吸过程中从墨水供应开口4抽吸的液体量的容量(在此实施例中大约是4cc)。此外,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设置在墨水抽吸管105中液体保持部分107的上游,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打开并关闭盒1与液体保持部分107之间的液体抽吸管105,并控制墨水到液体保持部分107的抽吸。此外,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设置在墨水抽吸管105中液体保持部分107的下游,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打开并关闭墨水分离器99与液体保持部分107之间的液体抽吸管105,并控制墨水到墨水分离器99的抽吸。
墨水分离器99、抽吸泵101、墨水抽吸管105、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液体保持部分107等作为抽吸单元,其通过墨水供应开口4从盒1抽吸预定量的墨水。
在“真空诱导过程”中,抽吸泵101被开动,并且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以及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被关闭。此外,连通管打开和关闭阀91a、供应管打开和关闭阀95a、以及注入管打开和关闭阀97a被关闭,并且盒1中的压力被减小至大约600Pa(大约5Torr)到大约3800Pa(大约28Torr)的范围内。
通过控制抽吸单元的抽吸,例如通过控制抽吸单元的抽吸控制单元等,盒1中的真空度可以被优选地设置在5至28Torr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0(大约1300Pa)至28Torr的范围内。
在注入过程中,停止抽吸泵101的开动,连通管打开和关闭阀91a以及注入管打开和关闭阀97a被打开,并且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供应管打开和关闭阀95a以及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被关闭。结果,临时储存罐93中的墨水从空气排放开口21注入到盒1中,盒1中的压力被预先减小到大约600至3800Pa的范围,并且盒1在残留量检查过程中被检查包含等于或小于6%(体积百分比)(在此实施例中为1g)的残留液体量。
如上所述,在其中墨水在“墨水排出过程”中被排出的盒1的压力被预先减小到600至3800Pa的范围的状态下,墨水被注入到盒1中。结果,因为墨水在盒1中的空气被充分地去除的状态下注入,所以墨水可以被平缓地再充而没有气泡进入盒1。特别地,其中构建了压力控制阀的盒,就像此实施例中的盒,是有效的,因为当气泡存在于盒1中时,空气穿过压力控制阀的阻抗对充入性质产生负面影响或者当气泡存在于盒1中时留下气泡。此外,因为盒1中的压力不过度地减小,可以防止残留在盒1中的少量墨水蒸发并固化,或者严重起泡对充入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因为在墨水被排出后检查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是否占将被再充到盒中的墨水的总量的预定比例,并且墨水仅被注入到被检查包含等于或小于预定比例的残留墨水量的盒中,为了使残留墨水对将被充入到盒1中的墨水的影响(例如经历脱气率降低、由于干燥的粘度增加等的劣化的墨水)几乎可以被忽略,可以控制残留在盒1中的墨水量,并且因此可以确保用过的盒1中的墨水质量。此外,可以确保将被补充的墨水的出产率,同时残留的墨水被充分地排放,并且可以确保循环利用的盒中的墨水的质量和出产率两者。
此外,液体再充装置通过液体排出单元排出使用过的盒1中的残留墨水。此外,测量装置89测量在残留墨水被排出后盒1中的墨水量是否占预定的比例或更小,并且液体注入单元将再充的墨水注入到包含等于或小于被充入到新盒中的液体的总量的预定比例的残留液体量的盒中,并且因此装置的运行成本或循环利用的成本下降。
此外,因为墨水从空气排放开口21而不从墨水供应开口4注入到盒1中,其中盒1中的墨水在墨水排出过程中被排出,空气排放开口21是第二开口,所以墨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注入,同时没有气泡进入。
此外,因为空气排放开口21是通过由膜片阀52、弹簧50等组成的差压阀(压力控制阀)与上游墨水储存腔(第一墨水储存腔11)连通的开口,所以墨水以与当使用盒时墨水流向相同的方向被注入,并且因此墨水可以被平缓地注入,同时气泡很难卷入或者残留。
此后,在墨水补充过程中,连通管打开和关闭阀91a与供应管打开和关闭阀95a被关闭,并且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注入管打开和关闭阀97a以及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被关闭,并且因此墨罐中的墨水被供应至临时储存罐93。
在墨水抽吸过程中,抽吸泵101被开动,并且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被打开。此外,其它的打开和关闭阀被关闭,并且预定的负压(大约100Torr,即在此实施例中是大约133000Pa)保持在液体保持部分107中。此后,下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b被关闭,并且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被打开,并且因此从盒2抽吸与液体保持部分107的容量一样多的墨水(在此实施例中大约1.12g∶1至4cc)。
如上所述,在墨水抽吸过程中,施加到墨水供应开口4附近的负压从一个状态突然增加,该状态处预定的负压通过打开设置在液体保持部分107上游的上游抽吸管打开和关闭阀105a在液体保持部分107中积累。因此,即使包含充入盒1中的气泡的墨水被有力地抽吸,并且不包含气泡的墨水充入到墨水供应开口4等,并且因此液体可以可靠地从液体喷射设备喷射。如上所述,因为很强的负压施加至墨水供应开口4的附近而没有实际增加抽吸力,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备可靠地抽吸气泡或液体。
此外,在墨水注入到盒1中之后,预定量的墨水通过墨水供应开口4从盒1被抽吸。因此,当在墨水注入后通过墨水供应开口4抽吸预定量的墨水时气泡很难留在盒1中。此外,具有最大的影响的墨水供应开口附近的气泡可以被去除,并且因此再充盒可以确保液体喷射设备与新盒一样的喷射可靠性。此外,当气泡被排出时,没有压力从外部施加至盒1,并且因此很难损坏盒,并且盒可以循环利用多次。
如上所述,在“墨水抽吸过程”中,在盒1中的墨水供应开口4中,至少对应于从差压阀到墨水供应开口4的流动通道的容量的墨水量从液体保持部分107以恒定的体积和真空度被抽吸,并且墨水被抽吸并保持在具有对应于从墨水供应开口4抽吸的液体量的容量的液体保持部分107中。根据上述操作,从差压阀到墨水供应开口4的流动通道中的气泡可以被可靠地去除。即使当气泡存在于差压阀的上游时,因为气泡不能进入差压阀的下游部分,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喷射故障。
此外,因为可以通过在液体保持部分107中抽吸并保持墨水,从墨水供应开口4抽吸与液体保持部分107的容量相等的量的墨水,该液体保持部分具有对应于在“墨水抽吸过程”中从墨水供应开口4抽吸的液体量的容量,因此可以一直抽吸恒定体积的墨水,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于过度抽吸造成的墨水损耗或者由于抽吸不足造成的气泡残留。
在完成过程中,停止抽吸泵101的开动,并且所有的阀被关闭以完成“墨水注入过程”。此后,下一个过程开始。
此外,在整个膜F被去除以打开空气排放开口21和墨水注入开口20两者的情况下,需要在“墨水注入过程”之前密封墨水注入开口2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与下述的“注入孔膜再焊过程”相似,墨水注入开口20被膜这样密封,即膜被焊接到墨盒的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并且在此之后完成“墨水注入过程”。
在“注入孔膜再焊过程”(见图1)中,为了覆盖膜F中形成的通孔并再次密封通过其墨水已经在墨水注入过程中被注入的空气排放开口21,作为再焊单元的加热器113将注入孔膜90再焊至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平的表面)。根据以上过程,可以获得能确保没有液体渗漏并且盒1的形状没有改变的焊接强度的焊接质量。此外,因为新膜被用作注入孔膜90,可以确保防止使用期限内变坏的可靠性。此外,因为注入孔膜90被再焊至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部分,因此焊接可靠性增加。
具体地,如图18所示,从开口向下倾斜到盒1的倾斜表面111形成在盒1的空气排放开口21处。再焊表面通过加热器113形成在比空气排放开口21附近的原始焊接表面更深的部分处。根据以上构造,再焊表面布置成比周围深,并用注入孔膜90覆盖,并且因此在使用盒时再焊表面很难被损坏。因此,膜可以再焊至没有损坏的表面,并且因此膜可以被可靠地焊接。
更具体地,注入孔膜90被焊接至作为再焊表面的倾斜表面111.然后,因为膜被再焊至从开口边缘向下倾斜到盒1的倾斜表面111,所以可以容易地用焊接夹具(加热器113)沿着斜面焊接膜,并且因此空气排放开口可以被更可靠地焊接.
同时,在再焊中,可以使用弹性膜,并且因此为了再焊注入孔膜90改变形状,并且可以使用非弹性膜,并且因此为了再焊注入孔膜90变皱。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排放开口21可以沿着再焊表面的形状被紧密地密封,并且因此盒显得很整洁,并且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墨水渗漏。
根据此再充盒,用户可以再次使用具有确保焊接强度的焊接质量的再充盒,该焊接强度包括没有液体渗漏并且盒的形状没有改变。此外,因为新膜被用作注入孔膜90,可以确保防止使用期限内变坏的可靠性。此外,因为膜被再焊至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部分,因此焊接可靠性增加,并且用户满意度提高。
在“供应开口膜再焊过程”(见图1)中,为了再次用加热器密封墨水供应开口4,再焊供应开口膜。此处,类似于“注入孔膜再焊过程”,膜被再焊至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的部分或墨水供应开口4的倾斜表面。
此后(见图1),在“重量检查过程”中,盒1的重量被检查,并检查再充盒1是否具有与新盒相等的重量。具体地,因为新盒的重量大约是20.5g,如果再充盒1的测量质量在20.5±0.1g的范围内,则下一个过程开始。
此后,在“IC数据写入过程”中,作为写入诸如循环利用信息的信息的信息写入单元,IC芯片49的IC校验器将循环利用的信息写入盒1的IC芯片49中。
循环利用信息包括盒1的循环利用次数(循环次数)等,并且在“IC数据写入过程”中,循环利用次数每次增加“一”。
同时,在“分选过程”中,当IC校验器读出储存在IC芯片49中的信息时,如果循环利用次数超过预定数量,则设置有IC芯片49的盒1作为不良(NG)被去除,或者通过一定的报告单元报告该次数。根据上述操作,可以管理循环利用次数。此外,因为部件变坏,可以防止盒被重复地循环利用,并防止销售损坏的盒。
此外,当盒1被用在记录装置中时,残留墨水的量储存在IC芯片中,并且残留墨水的量在“墨水排出过程”中从IC芯片49读出,并且之后对应于读出的残留墨水量的墨水量从使用过的盒1中排出。根据以上操作,适合于再充的残留墨水量可以被排出,并且可以用再充的墨水更有效地替换使用过的盒1中的墨水。
此外,在“墨水排出过程”中,在墨水排出后测量的残留墨水量被储存在IC芯片中,并且之后储存在IC芯片49中的残留墨水量可以被读出,并且判断是否注入墨水,或者对应于残留墨水量的量的墨水在“墨水注入过程”中被再次注入。根据以上操作,例如,可以可靠地将墨水仅注入到包含1g或更少残留墨水的盒中。此外,可以注入适合于再充的量的墨水。
接着,在“IC数据写入过程”之后,为了检查信息在“IC数据写入过程”中是否被可靠地写入,IC校验器读取盒1的IC芯片49的信息。
接着,在“批号印记过程”中,批号号码被印记在盒1上。同时,可以通过热印记或压印形成印记。
接着,在“标签粘贴过程”中,识别循环利用盒的新标签和用于覆盖空气排放开口21附近的标签被粘贴到盒1。
接着,在“外观检查过程”中,检查从盒1的墨水渗漏。在此过程中,盒1被放在箱子中,其中的压力被减小到预定的负压,并且之后检查在减小的压力下墨水是否从盒渗漏。此外,如果容器体2等破裂或者墨水从盒渗漏,则盒被评为不良并被去除。
接着,在“密封过程”中,为了不让盒1中的墨水接触空气,盒1中的压力被减小并被密封。如上所述,因为盒1中的压力被减小并被密封,并且墨水与空气隔离,因此盒中的墨水的脱气率可以被充分地保持。
接着,在“十二小时渗漏检查过程”中,压力被减小并被密封的盒1被留置十二小时,并且之后检查墨水是否从盒1渗漏或者空气是否进入压力被减小并被密封的盒1。
接着,在“单个包装过程”中,其中墨水不渗漏的高质量的再充盒1被包装。
到此为止,已经描述了根据此实施例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的示例。
如上所述,在液体再充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将墨水注入到使用过的盒1中再次使用盒1,并且伴随着由于部件的再次使用而带来的废物的减少和成本的下降,可以达到减小环境的负担,并且因此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盒。此外,因为不需要施加外压至盒1,所以盒不易损坏,并且盒可以被多次循环利用。如上所述,因为用一个简单的过程有效地循环利用使用过的盒,因此可以以较低的循环利用成本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使用过的盒。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墨水注入,通孔穿过膜F形成以打开空气排放开口21,并且在墨水注入之后,不同的注入孔膜90被焊接至不同于原始焊接表面并作为焊接表面的表面,以覆盖形成在注入孔膜F中的通孔,因此再次密封空气排放开口21。但是,只要空气排放开口21可以被密封并被密封地封闭,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的装置。因此,本发明并不严格限于膜的使用,也不限于用于固定的焊接。
例如,一个修改的示例是图19和20中所图示的,其密封空气排放开口21。图19(a)是示出其中空气排放开口21通过去除一部分膜F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9(b)是示出在墨水注入之后空气排放开口21被密封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0是示出其中空气排放开口21被密封的剖视图。
如图19(b)中所示,在此改变中,在墨水注入之后,由注入树脂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塞子120被用于密封空气排放开口21。就是说,在此改变中,密封塞子120被用作密封构件。
如图19(b)和20中所示,密封塞子120包括法兰部分120a,从上面观察时其具有圆形形状;以及密封部分120b,其在其中心处从法兰部分120a的一个表面120d凸出。密封部分120b与法兰部分120a一体地形成,并具有与倾斜表面111的锥形形状配合的外部圆周表面120c。当空气排放开口21被密封时,密封塞子120的密封部分120b被插入到空气排放开口21中,由于密封部分120b的弹性,使得外部圆周表面120c与空气排放开口21的倾斜表面111紧密地接触。密封塞子120被固定在这种状态。同时,法兰部分120a的一个表面120d按压并与膜F紧密地接触,以在膜F和法兰部分120a之间建立密封。空气排放开口21以此方式密封。
也在本实施例中,在从周围凹入的倾斜表面111处实现密封。在墨水注入之前,倾斜表面被膜F覆盖并被保护,并且因此很难被损坏。密封塞子120的密封部分120b可以与没有损坏的表面紧密地接触,以在墨水注入之后达到可靠的密封。
在此改变中,具有预定形状的密封塞子120被用作密封构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没有预定形状并且容易变形的(胶状)树脂(例如具有非固定形状的弹性构件)被用作密封构件以密封空气排放开口21.这种树脂可以,例如具有与墨盒1的容器体的材料配合的粘性.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密封空气排放开口21,树脂被按压在被保护并且清洁的倾斜表面111上,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可靠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排放开口21被用于将墨水再充至墨盒。本发明可以被这样实施,即替代空气排放开口21,墨水注入开口20被用于将墨水再充至墨盒,或者空气排放开口21和墨水注入开口20两者都被用于将墨水再充至墨盒。
此外,用于再充的墨水可以是相同颜色的墨水,或者可以是相同颜色组的墨水或相似的墨水。此处,同组的墨水指具有同组的着色剂或者颜料的墨水,同组的着色剂或颜料具有与原始充入并消耗的墨水(例如红色墨水或浅红色墨水等)基本上相同的色彩特性,并且相似颜色的墨水指具有与原始充入并消耗的墨水(例如红色墨水或橙色墨水等)相似色彩特性的着色剂或者颜料的墨水。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用于再充的液体可以是与原始充入并消耗的墨水颜色完全不同的墨水。
即使此实施例涉及其中液体被再充到使用过的盒中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其中液体被充入到新盒中的情况。
即使此实施例涉及墨水喷射记录装置,但是液体喷射设备不仅可以喷射墨水,而且可以喷射胶水、染色剂(manicure)、导电液体(液体金属)等。此外,即使此实施例涉及使用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墨水喷射记录头,但是本发明可以被应用到用于图像记录装置的记录头,诸如打印机;用在制造彩色过滤器中的颜料喷射头,诸如液晶显示器等;用在电极形成中的电极形成材料喷射头,诸如有机EL显示器、FED(场致发射显示器)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设备,诸如用于生物芯片等的制造的生物有机喷射头。

Claims (21)

1.一种将液体再充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使用过的盒中的方法,包括:
去除第一膜的膜去除过程,所述第一膜焊接至与所述使用过的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膜去除过程用于使所述开口与所述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
液体注入过程,其通过在所述膜去除过程中被连通的开口将液体注入到所述使用过的盒中;以及
再焊第二膜的再焊过程,其利用所述盒的不同于所述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所述再焊过程用于再次密封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中液体通过其已经注入的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再焊表面形成在所述开口周围的凹部处,并且比所述原始焊接表面更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朝向所述盒的内部从所述开口的边缘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盒的所述开口处,并且在所述再焊过程中,利用所述倾斜表面作为再焊表面再焊所述第二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盒具有压力控制阀,其控制将液体供应至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供应开口处的液体的供应压力,并且所述盒通过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将液体保持在那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盒具有液体供应开口,其供应液体至所述液体喷射设备,并且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之前,残留在所述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从所述液体供应开口被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液体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中通过不同于所述液体供应开口的开口注入到所述盒中,所述盒中的残留液体已经在所述液体排出过程中被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压力控制阀上游的墨水储存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将液体再充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通过当所述开口上的所述第一膜在所述膜去除过程中被去除时在所述开口上的所述第一膜中形成通孔,去除所述开口上的所述第一膜,并且
液体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中通过所述开口注入到所述盒中。
9.一种将液体再充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使用过的盒中的液体再充装置,包括:
去除第一膜的膜去除单元,所述第一膜焊接至与所述使用过的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膜去除单元用于使所述开口与所述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
液体注入单元,其通过被所述膜去除单元连通的开口将液体注入到所述使用过的盒中;以及
再焊第二膜的再焊单元,其利用不同于所述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所述再焊单元用于再次密封所述开口,其中液体通过所述开口已经由所述液体注入单元注入。
10.一种通过将液体再充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使用过的盒中制造的再充盒,
其中焊接至与所述使用过的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的第一膜被去除,用于使所述开口与所述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并且为了在液体注入后再次密封所述开口,利用不同于所述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作为再焊表面再焊第二膜.
11.一种将液体充入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盒中的方法,包括:
去除第一膜的膜去除过程,所述第一膜焊接至与所述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膜去除过程用于使所述开口与所述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
液体注入过程,其通过在所述膜去除过程中被连通的所述开口将液体注入到所述盒中;以及
密封过程,其通过使密封构件与所述盒的不同于所述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紧密地接触再次密封所述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密封表面形成在所述开口周围的凹入部分处,并且比所述原始焊接表面深。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其中所述密封构件是密封塞子或者无固定形状的弹性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从所述开口的边缘朝向所述盒的所述内部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盒的所述开口处,并且在所述密封过程中,第二膜作为所述密封构件被再焊至所述倾斜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盒具有压力控制阀,其在供应液体至所述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供应开口处控制液体的供应压力,并且所述盒通过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将液体保持在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盒具有液体供应开口,其供应液体至所述液体喷射设备,并且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之前,残留在所述盒中的液体从所述液体供应开口被排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液体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中通过不同于所述液体供应开口的开口被注入到所述盒中,其中所述盒中的残留液体已经在液体排出过程中被排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压力控制阀上游的墨水储存腔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将液体充入到盒中的方法,
其中当所述开口上的所述第一膜在所述膜去除过程中被去除时,通过在所述开口上的所述第一膜中形成通孔,所述开口上的所述第一膜被去除,并且
液体在所述液体注入过程中通过所述开口注入到所述盒中。
20.一种液体充入装置,其将液体充入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盒中,包括:
膜去除单元,其去除第一膜,所述第一膜被焊接至与所述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膜去除单元用于使所述开口与使用过的盒的外部连通;
液体注入单元,其将液体通过由所述膜去除单元连通的所述开口注入到所述盒中;以及
密封单元,其通过使密封构件与所述盒的不同于所述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紧密地接触再次密封所述开口。
21.一种通过将液体再充到可安装到液体喷射设备的盒中制造的再充盒,
其中为了使开口与所述盒的外部连通,焊接至与所述盒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周围的原始焊接表面以密封所述开口的第一膜被去除,并且为了在液体被注入后再次密封所述开口,密封构件与所述盒的不同于所述原始焊接表面的表面紧密地接触。
CN2005101242973A 2004-11-29 2005-11-29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81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3428 2004-11-29
JP2004343428 2004-11-29
JP2004343427 2004-11-29
JP2004-343427 2004-11-29
JP2004343428 2004-11-29
JP2004343429 2004-11-29
JP2004-343429 2004-11-29
JP2004343427 2004-11-29
JP2004343429 2004-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1719A CN1781719A (zh) 2006-06-07
CN1781719B true CN1781719B (zh) 2010-05-05

Family

ID=3598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242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81719B (zh) 2004-11-29 2005-11-29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7658480B2 (zh)
EP (2) EP1847395B1 (zh)
KR (1) KR101263946B1 (zh)
CN (1) CN1781719B (zh)
AR (1) AR051513A1 (zh)
AT (2) ATE472410T1 (zh)
BR (1) BRPI0506191A (zh)
DE (2) DE602005020236D1 (zh)
ES (2) ES2341779T3 (zh)
MY (1) MY145352A (zh)
RU (1) RU2517758C2 (zh)
SG (1) SG122941A1 (zh)
TW (1) TWI346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051513A1 (es) * 2004-11-29 2007-01-17 Seiko Epson Corp Metodo para cargar liquido en un cartucho dispositivo de carga de liquido y cartucho
JP4600087B2 (ja) * 2005-03-01 2010-1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のリフィル方法
CN101410253B (zh) * 2006-03-24 2011-04-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US7883188B2 (en) * 2006-06-09 2011-02-08 David Scanlan Inkjet cartridge refilling system
US8177341B2 (en) 2006-08-11 2012-05-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CA2660430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KR100936840B1 (ko) 2006-08-11 2010-01-14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주입 방법,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수용 용기의 제조 방법
US8162456B2 (en) * 2007-02-07 2012-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container, recycling method of fluid container, method for piercing cover film of fluid container, piercing ji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uid container
US8162453B2 (en) * 2007-02-14 2012-04-24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supply method
JP2008230214A (ja) * 2007-02-19 2008-10-02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US8322835B2 (en) * 2007-02-19 2012-12-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ealing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reusing fluid container
JP4910833B2 (ja) * 2007-03-29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におけるシール方法
JP5007601B2 (ja) 2007-05-02 2012-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におけるシール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JP2008307853A (ja) * 2007-06-18 2008-12-25 Canon Inc インク再充填方法
EP2353872B1 (en) * 2007-09-10 2020-04-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DE202008009708U1 (de) 2008-02-15 2008-09-18 Artech Gmbh Design + Production In Plastic Vorrichtung zur Aufarbeitung von Tintenkartuschen
KR101484827B1 (ko) 2010-07-15 2015-01-2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WO2012132036A1 (ja) * 2011-03-31 2012-10-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再生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US9283767B2 (en) 2012-05-23 2016-03-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sealing member
JP6048004B2 (ja) 2012-07-23 2016-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10647123B2 (en) 2012-07-23 2020-05-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JP6069964B2 (ja) 2012-07-23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装置
US9776418B2 (en) * 2012-07-23 2017-10-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6056279B2 (ja) * 2012-08-31 2017-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および、注入装置
JP6415114B2 (ja) 2014-05-30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からの気泡の除去方法
JP6355442B2 (ja) 2014-06-10 2018-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液体充填方法
US9682567B2 (en) * 2014-10-21 2017-06-20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nt cartridge and an inkjet printer
CN105437777A (zh) * 2015-12-08 2016-03-30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打印机墨盒智能注墨装置
JP6772510B2 (ja) * 2016-03-30 2020-10-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用キャップ、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797554B2 (ja) * 2016-05-06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知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US10981390B2 (en) 2016-06-28 2021-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WO2019212498A1 (en) 2018-04-30 2019-11-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mbedded memory resourc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4251A (zh) * 1993-08-31 2001-09-26 佳能株式会社 充注油墨方法及充注油墨装置
CN1390705A (zh) * 2001-05-17 2003-01-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886B1 (zh) * 1971-04-15 1978-04-25
US5844578A (en) * 1990-01-30 1998-12-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cartridge thereof
US5488401A (en) * 1991-01-18 1996-01-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cartridge thereof
US5790158A (en) * 1992-01-28 1998-08-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cartridge therefor
US5477963A (en) * 1992-01-28 1995-12-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cartridge therefor
JP3108788B2 (ja) * 1992-03-18 2000-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洗浄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329294A (en) 1992-09-24 1994-07-12 Repeat-O-Type Mfg. Co., Inc. User refillable ink jet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id cartridge
JPH06191055A (ja) * 1992-12-25 1994-07-1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再充填装置
US5600358A (en) * 1993-06-30 1997-02-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pen having a hydrophobic barrier for controlling ink leakage
US5400573A (en) * 1993-12-14 1995-03-28 Crystal; Richard G. Kit and method for opening, refilling and sealing a cartridge
US5515663A (en) * 1994-04-06 1996-05-14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refilling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s
US6238042B1 (en) * 1994-09-16 2001-05-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charging ink into said cartridge
KR0174668B1 (ko) * 1996-05-22 1999-05-15 김광호 잉크젯 프린터의 헤드 카트리지 장치
JP3666537B2 (ja) 1996-11-14 2005-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H11207990A (ja) 1998-01-30 1999-08-03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補充装置およびインク補充方法
US6270207B1 (en) * 1998-03-30 2001-08-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maining ink volume detection method
KR100411028B1 (ko) * 1999-03-29 2003-12-18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잉크 카트리지의 잉크 충전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1754608B1 (en) * 2000-01-21 2008-07-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388332B1 (ko) * 2000-02-16 2003-06-25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잉크젯 기록 장치용 잉크 카트리지, 접속 유닛 및 잉크젯기록 장치
PT1164021E (pt) * 2000-06-15 2006-08-31 Seiko Epson Corp Processo de carregamento de liquidos, recipiente de liquidos e respectivo processo de fabrico
JP3736747B2 (ja) * 2000-06-15 2006-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の製造方法
US6659599B2 (en) * 2000-10-06 2003-12-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aximum liquid level in dual chamber ink-jet cartridge to control head pressure effect on ink containing porous member in an ink-jet printer
JP3658328B2 (ja) * 2001-02-07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364473B1 (en) 2001-04-06 2002-04-02 Win-Yin Liu Refilling needle for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CN100393521C (zh) 2001-05-17 2008-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往墨盒中注射墨水的方法
DE60231449D1 (de) 2001-05-17 2009-04-23 Seiko Epson Corp Tinteneinspritzverfahren für eine Tintenkartusche
EP1570317A4 (en) 2002-09-09 2006-03-29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TONER CARTRIDGE REASSEMBL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773087B2 (en) 2002-10-07 2004-08-10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Resealed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4183076B2 (ja) 2003-05-15 2008-11-19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携帯通信端末
JP2004343429A (ja) 2003-05-15 2004-12-02 Nakayo Telecommun Inc 光誘導部材および該光誘導部材を光誘導手段として用いたボタン電話機
JP3875963B2 (ja) 2003-05-15 2007-01-3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スキャナ及びその画像データ送信処理方法
US7104639B2 (en) * 2004-08-09 2006-09-12 Hermes Edgard J Apparatus for refilling ink cartridges
AR051513A1 (es) * 2004-11-29 2007-01-17 Seiko Epson Corp Metodo para cargar liquido en un cartucho dispositivo de carga de liquido y cartucho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4251A (zh) * 1993-08-31 2001-09-26 佳能株式会社 充注油墨方法及充注油墨装置
CN1390705A (zh) * 2001-05-17 2003-01-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61710B1 (en) 2010-03-31
US20060132555A1 (en) 2006-06-22
SG122941A1 (en) 2006-06-29
US7658480B2 (en) 2010-02-09
TW200626376A (en) 2006-08-01
EP1847395A1 (en) 2007-10-24
ES2346249T3 (es) 2010-10-13
BRPI0506191A (pt) 2006-07-25
ES2341779T3 (es) 2010-06-28
DE602005022117D1 (de) 2010-08-12
TWI346617B (en) 2011-08-11
AR051513A1 (es) 2007-01-17
ATE472410T1 (de) 2010-07-15
EP1661710A2 (en) 2006-05-31
KR20060059848A (ko) 2006-06-02
KR101263946B1 (ko) 2013-05-14
RU2009135486A (ru) 2011-03-27
CN1781719A (zh) 2006-06-07
US20100265303A1 (en) 2010-10-21
EP1661710A3 (en) 2006-11-29
MY145352A (en) 2012-01-31
EP1847395B1 (en) 2010-06-30
ATE462572T1 (de) 2010-04-15
DE602005020236D1 (de) 2010-05-12
RU2517758C2 (ru) 2014-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1719B (zh)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JP5024143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3684022B2 (ja) 液体補充方法、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および該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のメインタンクとして用いられるインクタンク
CN1663803B (zh) 墨盒和填充墨盒的方法
KR100481535B1 (ko)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그 잉크 주입 방법
JP6311261B2 (ja) 液体収容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JP2010023247A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KR100235283B1 (ko) 잉크제트 인쇄 시스템과 잉크제트 프린트 카트리지 충전방법
JP2005161635A (ja)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6175856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液体再充填装置および再充填カートリッジ
JP622156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
US98277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2006264276A (ja) 洗浄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326703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549476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キャップ
JP2005161642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該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が搭載され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505430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液体充填方法
US6682166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710962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液体充填方法および再製造方法
JPH083006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2505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346773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タンク
JP2021030567A (ja) 廃液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040067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液体再充填装置
JP2006175854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および液体再充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37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37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