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0855A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0855A
CN1550855A CNA2004100296878A CN200410029687A CN1550855A CN 1550855 A CN1550855 A CN 1550855A CN A2004100296878 A CNA2004100296878 A CN A2004100296878A CN 200410029687 A CN200410029687 A CN 200410029687A CN 1550855 A CN1550855 A CN 1550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flecting
color filter
transmission part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296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4382C (zh
Inventor
丁愚南
陈贤硕
姜元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Philips LC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298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2462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Philips LCD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Philips LC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0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0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43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43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包括:一个基板;基板上的栅极线;与栅极线交叉限定象素区的数据线,象素区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以及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3年5月12日在韩国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P2003-29824号的权益,该申请可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涉及具有高孔径比和高亮度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透射反射液晶显示(LCD)装置一般都能按照使用者的选择从使用透射光的透射模式切换到使用反射光的反射模式。由于透射反射LCD装置采用来自背光单元的光和人造环境或自然光,透射反射LCD装置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并具有低功耗和高亮度的优点。
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透射反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在图1中,透射反射液晶显示(LCD)装置11包括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15,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23。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15彼此分开,并且包括具有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的多个象素区“P”。在第二基板15上形成黑色矩阵16和包括红、绿、蓝色分滤色片的一个滤色片层17。在黑色矩阵16和滤色片层17上形成一个公共电极13。
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一个透明象素电极46和一个反射电极40。透明象素电极46和反射电极40分别对应着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的栅极线25与数据线27交叉限定一个象素区“P”。按照矩阵来设置连接到栅极线25和数据线27的一个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T”。
对应着栅极线25、数据线27和TFT“T”的黑色矩阵16是按对准余量(alignment margin)设计的。在对准余量之内能够补偿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15之间的对准误差。因此要扩大黑色矩阵16来调节对准余量。
图2是沿图1中“II-II”线提取的示意性截面图,而图3是图2中一个部分“E”的放大截面图。在图2和3中,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包括栅极8、有源层30、电阻接触层32、源极34和漏极36的薄膜晶体管(TFT)“T”。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都包含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形成的透明象素电极46同时对应着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对应着反射部分“C”形成反射电极40。在反射部分“C”和第二象素区“P2”之间的部分形成数据线27。尽管图2和3中没有表示,但是栅极线与数据线27交叉。
在面对第一基板21的第二基板15上的象素区“P1”和“P2”内,形成包括红色子滤色片17a、绿色子滤色片17b和蓝色子滤色片17c的滤色片层17。对应着数据线27形成一个黑色矩阵16。如果数据线27上方相邻反射电极40之间的空间具有第一距离“a”,而反射电极40与数据线27重叠的部分具有第二距离“b”,黑色矩阵16的宽度就是“a+2b”。
均匀的电场不足以施加在对应着相邻反射电极40之间间隔的液晶层上。因此,即使对正常白色(normally white)模式的LCD装置的透明象素电极46(见图2)施加对应着黑色图像的电压,图2中对应着相邻反射电极40之间间隔的液晶层仍会漏光。这样,对应着相邻反射电极40之间空隙的液晶层23(图2)会受到黑色矩阵16的屏蔽。另外,由于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15之间可能存在对准误差,为此设计的黑色矩阵有一个具有对应着对准余量的第二距离“b”的部分。这样会扩大黑色矩阵16并缩小反射部分“C”的有效面积,致使孔径比和亮度降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能够基本上消除因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造成的这些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改善孔径比和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改善孔径比和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以下要说明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有些内容可以从说明书中看出,或者是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来学习。采用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具体描述的结构就能实现并达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点。
为了按照本发明的意图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以下要具体和广泛地说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包括:一个基板;基板上的栅极线;与栅极线交叉限定象素区的数据线,象素区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以及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按照另一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一个基板上形成栅极线;形成与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从而限定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象素区,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形成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形成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以及形成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按照再一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栅极线;与栅极线交叉限定象素区的数据线,象素区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以及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第二基板上的滤色片层;滤色片层上的公共电极;以及反射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按照又一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的栅极线;与栅极线交叉限定象素区的数据线,象素区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反射电极上的滤色片层;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以及滤色片层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按照另一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栅极线;形成与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从而限定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象素区,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形成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形成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形成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在第二基板上形成滤色片层;在滤色片层上形成公共电极;粘接第一和第二基板,使得反射电极面对公共电极;并且在反射电极和滤色片层之间形成液晶层。
按照再一方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栅极线;形成与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从而限定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象素区,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形成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形成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形成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在反射电极上形成滤色片层;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粘接第一和第二基板,使得滤色片层面对公共电极;并且在滤色片层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液晶层。
应该意识到以上对本发明的概述和下文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描述,都是为了进一步解释所要求保护的发明。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用来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且作为本申请一个组成部分的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连同说明书一起可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透射反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II”线提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图2中一个部分“E”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一个平面图;
图6A到6D是沿图5中“VI-VI”线提取的截面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及
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要具体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在附图中表示了这些例子。
图4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可以面对面并且彼此分开地设置。在第一基板100的内表面上形成具有栅极102、有源层110源极114和漏极116的薄膜晶体管(TFT)“T”。并在第一基板100的内表面上形成包括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的数据线118和栅极线(未表示)。数据线18被连接到源极114,并且在第一基板100的端部被划分成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彼此分开从而限定了一个空间“D”。第一分支线118a的宽度与第二分支线118b宽度相同。栅极线被连接到栅极102。栅极线和数据线118彼此交叉限定了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
在具有TFT“T”和数据线118的第一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第一钝化层120。在第一钝化层120上对应着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空间“D”形成一个透明电极122。在透明电极122上形成第二钝化层124。
在第二钝化层124上形成连接到漏极116和透明电极122的一个反射电极132。反射电极132所包括的凹凸结构(unevenness)能沿着一个倾斜角提高亮度,并且防止镜面反射。可以通过在第二钝化层124的表面上形成一个凹凸部“F”来间接获得这种凹凸结构。
反射电极132包括第一象素区“P1”内的第一反射电极132a和毗邻第一象素区“P1”的第二象素区“P2”内的第二反射电极132b。分别在第一反射电极132a和第二反射电极132b下面形成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由于连接到漏极116的透明电极122形成在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间隔“D”内,来自第一基板100下面的背光单元(未表示)的光透过空间“D”向外发射。这样,空间“D”和反射电极132就分别对应着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每个象素区“P1”和“P2”包括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第二钝化层124上可以形成对应着用于双重盒间隙的透射部分“A”的一个沟槽130。
在第二基板200的内表面上形成包括红色子滤色片202a、绿色子滤色片202b和蓝色子滤色片202c的滤色片层202,并在滤色片层202上形成一个透明公共电极204。在反射电极132和公共电极204之间形成一个液晶层190。如果第二钝化层124具有对应着透射部分“A”的沟槽130,液晶层190就能在透射部分“A”内具有第一厚度“2d”,而在反射部分“C”内具有第二厚度“d”,其中的第一厚度“2d”大约是第二厚度“d”的二倍。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数据线118是形成在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的反射部分“C”内的反射电极132下面,在第二基板200上可以不形成对应着数据线118的黑色矩阵。另外,由于透明电极122被形成在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空间“D”内,不需要对应着空间“D”的黑色矩阵。另外,由于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空间“D”被用作透射部分“A”,孔径比得以进一步改善。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一个平面图。如图5所示,栅极线106和数据线118彼此交叉所限定的第一区“P1”和第二区“P2”各自分别包括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数据线118在基板100的一端被划分成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在栅极线106和数据线118的交叉点附近形成包括栅极102、有源层110、源极114和漏极116的薄膜晶体管(TFT)“T”。栅极102被连接到栅极线106,而源极114被连接到数据线118。源极114和漏极116彼此分开。
对应着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的透射部分“A”形成透明电极122。对应着反射部分“C”形成具有凹凸结构(未表示)的反射电极132。反射电极132通过漏极接触孔126连接到漏极116。反射电极132还通过透明电极接触孔128连接到透明电极122。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分别形成在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内的反射电极下方。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的宽度可以这样来确定,即,使得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的总宽度基本上等于上文参照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的图2所述的数据线27的宽度,从而不会影响数据线118的电阻。另外,第一分支线118a的宽度基本上等于第二分支线118b的宽度。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还可以有至少一个连接图形(未表示)来连接一条数据线118的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这种连接图形可以与栅极线106重叠。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数据线118是形成在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双方的反射部分“C”内的反射电极132下方,因此可以省略对应着数据线118的黑色矩阵。另外,由于透明电极122是形成在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空间“D”内,因此也可以省略对应着空间“D”的黑色矩阵。另外,由于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空间“D”被用作透射部分“A”,孔径比和亮度得以进一步改善。
图6A到6D是沿图5中“VI-VI”线提取的截面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一种制造方法。如图6A所示,在基板100上形成参照图5所述的栅极线106和栅极102。由于栅极线106的电阻会造成RC(电阻-电容)延迟,栅极线106可以采用具有低电阻的材料。例如可以用铝(Al)来减少RC延迟。然而,纯铝(Al)的耐化学性较差,在此后的高温处理中会造成小丘(hillock)等线路缺陷。因此,对栅极线106可以采用铝钕(AlNd)等铝合金以及包括一层铝的多层,例如是铝/钼(Al/Mo)。
在包括栅极线106和栅极102的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一个栅极绝缘层108。栅极绝缘层可以包括诸如氮化硅(SiNx)和氧化硅(SiO2)等无机材料。在栅极绝缘层108上依次形成一个非晶硅(a-Si:H)的有源层110的一个掺杂杂质的非晶硅(n+a-Si:H)的电阻接触层112。有源层110和电阻接触层112具有岛状形状。
如图6B所示,在电阻接触层112上通过淀积包括铬(Cr)、钼(Mo)、锑(Sb)、钛(Ti)在内的一组导电金属中的一种并且对其进行构图而形成源极114和漏极116。同时,可以在栅极绝缘层108上形成数据线118。数据线118连接到源极114,并且与栅极线106交叉限定各自包括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的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数据线118在基板100的一端被划分成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的反射部分“C”内。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可以有至少一个连接图形(未表示)来连接一条数据线118的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这种连接图形可以与栅极线106重叠。
在包括源极114、漏极116和数据线118的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机绝缘材料的第一钝化层120,例如是苯并环丁烯(BCB)和丙烯酸树脂。在第一钝化层120上通过淀积一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是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并且对其进行构图而形成一个透明电极122。形成的透明电极122可以对应着由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空间所限定的透射部分“A”。透明电极122延伸使得透明电极122的一侧被形成在反射部分“C”内。
如图6C所示,在包括透明电极122的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诸如苯并环丁烯(BCB)和丙烯酸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的第二钝化层124。第二钝化层124在对应着反射部分“C”的表面上具有凹凸部分“F”。可以通过多种工艺获得凹凸部分“F”。例如是通过淀积一种光敏树脂并且对其进行构图而形成一种截面图具有矩形形状的第一凹凸图形。第一凹凸图形可以弯曲变成截面图具有半球形状的第二凹凸图形。
通过对第一钝化层120和第二钝化层124构图而形成暴露出漏极116的漏极接触孔126,暴露出反射部分“C”内的透明电极122的透明电极接触孔128,以及暴露出透射部分“A”内的透明电极122的一个沟槽130。所形成的对应着透射部分“A”的沟槽130获得一个双重盒间隙,其中如上文参照图4所述在透射部分“A”内的第一厚度“2d”(即第一盒间隙)大致为同样如上文参照图4所述(即第二盒间隙“d”)在反射部分“C”内的第二盒间隙“d”的二倍。在具有双重盒间隙的结构中,由于透明部分的偏振特性变成与反射部分相似,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之间的色差被减小了。
如图6D所示,在反射部分“C”内的第二钝化层上通过淀积一种反射导电金属例如是铝(Al)和银(Ag)并且对其进行构图而形成反射电极132。反射电极132同时连接到漏极116和透明电极122。由于反射电极132具有对应着第二钝化层124的凹凸部分“F”的凹凸结构,能够获得高反射率并能防止镜面反射。通过调节第一分支线118a和第二分支线118b之间的空间可以改变透射部分“A”对反射部分“C”的比例。
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7所示,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彼此分开。在第一基板300的内表面上形成包括栅极302、有源层310、源极314和漏极316的一个薄膜晶体管(TFT)“T”。连接到栅极302的栅极线(未表示)和连接到源极314的数据线318交叉限定了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数据线318在基板300的一端被划分成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第一分支线318a的宽度可以和第二分支线318b的宽度相同。
在包括TFT“T”和数据线318的基板3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第一钝化层320。在第一钝化层320上对应着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之间的空间“D”形成透明电极322。在透明电极322上形成第二钝化层324,并在第二钝化层324上形成连接到漏极316和透明电极322的反射电极332。反射电极332可以有一凹凸结构,从而能沿着一个倾斜角提高亮度,并且防止镜面反射。可以通过在第二钝化层324的表面上形成凹凸部分“F”来间接获得这种凹凸结构。
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分别形成在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内的反射电极332下方。由于连接到漏极316的透明电极322形成在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之间的空间“D”内,因此来自第一基板300下方的背光单元(未表示)的光透过空间“D”并向外发射。这样,空间“D”和反射电极332就分别对应着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各个象素区“P1”和象素区“P2”包括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
在反射电极332和对应着透射部分“A”的第二钝化层324上形成包括红色分滤色片336a、绿色分滤色片336b和蓝色分滤色片336c的滤色片层336。红色分滤色片336a、绿色分滤色片336b和蓝色分滤色片336c之一对应着一个象素区“P1”和“P2”。由于滤色片层336是形成在第一基板300上,不需要用于粘接误差的对准余量。孔径比因而得到进一步改善。在第二基板400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透明公共电极402。在滤色片层336和公共电极402之间形成一个液晶层390。
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截面图。为了在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中获得相等的色彩特性,可以采用包括一个双重厚度滤色片层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彼此分开。在第一基板300的内表面上形成包括栅极302、有源层310、源极314和漏极316的一个薄膜晶体管(TFT)“T”。连接到栅极电极302的栅极线(未表示)和连接到源极314的数据线318交叉限定了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数据线318在基板300的一端被划分成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第一分支线318a的宽度可以和第二分支线318b的宽度相同。
在包括TFT“T”和数据线318的第一基板3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第一钝化层320,并在第一钝化层320上对应着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之间的空间“D”形成透明电极322。在透明电极322上形成第二钝化层324,并在第二钝化层324上形成连接到漏极316和透明电极322的反射电极332。反射电极332可以有一凹凸结构,从而能沿着一个倾斜角提高亮度,并且防止镜面反射。可以通过在第二钝化层324的表面上形成凹凸部分“F”来间接获得这种凹凸结构。
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分别形成在第一象素区“P1”和第二象素区“P2”内的反射电极332下方。由于连接到漏极316的透明电极322形成在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之间的空间“D”内,因此来自第一基板300下方的背光单元(未表示)的光透过空间“D”并向外发射。这样,空间“D”和反射电极332就分别对应着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各个象素区“P1”和象素区“P2”包括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
第二钝化层324有一个对应着透射部分“A”的沟槽326。在反射电极332和对应着透射部分“A”的第二钝化层324上形成包括红色分滤色片336a、绿色分滤色片336b和蓝色分滤色片336c的滤色片层336。红色分滤色片336a、绿色分滤色片336b和蓝色分滤色片336c之一对应着一个象素区“P1”和“P2”。滤色片层336填充第二钝化层324的沟槽326,使得滤色片层336在透射部分“A”中的第一厚度“2t”大致等于滤色片层336在反射部分“C”中的第二厚度“t”的二倍。这样就能在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中获得一致的色纯度特性,并且获得一种具有高级显示质量的LCD装置。在第二基板400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透明公共电极402。在滤色片层336和公共电极402之间形成一个液晶层390。
在按照本发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LCD装置中,由于数据线318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象素区“P1”和“P2”的反射部分“C”内的反射电极332下方,可以省略对应着数据线318的黑色矩阵。另外,由于连接到漏极316的透明电极322是形成在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之间的空间“D”内,也可以省略对应着空间“D”的黑色矩阵。另外,由于第一分支线318a和第二分支线318b之间的空间被用作透射部分“A”,孔径比和亮度得以进一步改善。另外,由于滤色片层336形成在第一基板300上,不需要用来调节粘接误差的对准余量,且孔径比得以进一步改善。在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LCD装置中,由于滤色片层具有双重厚度,使得在透射部分“A”中的第一厚度大致等于在反射部分“C”中的第二厚度的二倍,这样就能在透射部分“A”和反射部分“C”中获得一致的色纯度特性,由此获得一种具有高级显示质量的LCD装置。
在按照本发明的LCD装置中,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且第一和第二分支线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这样,通过利用第一和第二分支线之间的空间作为透射部分就能省略对应着数据线的黑色矩阵。这样能够改善孔径比和亮度。另外,如果LCD装置在透射部分中包括一个沟槽,液晶层可以在透射部分中具有第一厚度(即第一盒间隙),并在反射部分中具有第二厚度(即第二盒间隙),使得第一厚度大致成第二厚度的二倍。在具有双重盒间隙结构的LCD装置中,由于在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获得的光学特性是一致的,就能获得高级显示质量。另外,由于滤色片层是形成在阵列基板上,不需要用来调节粘接误差的对准余量,且孔径比得以进一步改善。另外,若是形成的滤色片层使得滤色片层在透射部分中的第一厚度大致等于滤色片层在反射部分中的第二厚度的二倍,就能获得一种在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中具有一致的色度特性和高级显示质量的LCD装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还能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作出各种各样的修改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意在覆盖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范围内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更。

Claims (3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包括:
一基板;
基板上的栅极线;
与栅极线交叉限定象素区的数据线,象素区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
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
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以及
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2.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支线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二分支线的宽度。
3.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薄膜晶体管包括连接到栅极线的栅极、有源层、连接到数据线的源极、以及连接到反射电极的漏极。
4.按照权利要求3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有源层包括非晶硅(a-Si:H)。
5.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反射电极具有至少一种银(Ag)、铝(Al)和铝(Al)合金。
6.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反射电极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透明电极具有一种铟锡氧化物(ITO)和铟锌氧化物(IZO)。
8.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分支线之间的空间对应着透射部分。
9.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透明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的钝化层。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钝化层包括对应着透射部分的沟槽。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反射电极上的滤色片层。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滤色片层中红、绿、蓝色分滤色片之一对应着象素区。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滤色片层在透射部分内具有第一厚度,在反射部分内具有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大致等于第二厚度的二倍。
14.按照权利要求11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透明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的钝化层。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钝化层包括对应着透射部分的沟槽。
1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一基板上形成栅极线;
形成与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从而限定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象素区,将数据线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
形成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
形成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以及
形成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支线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二分支线的宽度。
18.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薄膜晶体管包括连接到栅极线的栅极、有源层、连接到数据线的源极、以及连接到反射电极的漏极。
19.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射电极具有至少一种银(Ag)、铝(Al)和铝(Al)合金。
20.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射电极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21.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明电极具有一种铟锡氧化物(ITO)和铟锌氧化物(IZO)。
22.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分支线之间的空间对应着透射部分。
23.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透明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形成钝化层。
24.按照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钝化层包括对应着透射部分的沟槽。
25.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反射电极上形成滤色片层。
26.按照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滤色片层中红、绿、蓝色分滤色片之一对应着象素区。
27.按照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滤色片层在透射部分内具有第一厚度,在反射部分内具有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大致等于第二厚度的二倍。
28.按照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透明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形成钝化层。
29.按照权利要求2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钝化层包括对应着透射部分的沟槽。
3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基板;
第一基板上的栅极线;
与栅极线交叉限定象素区的数据线,象素区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
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
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
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第二基板上的滤色片层;
滤色片层上的公共电极;以及
反射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3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基板;
第一基板上的栅极线;
与栅极线交叉限定象素区的数据线,象素区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
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
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
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反射电极上的滤色片层;
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以及
滤色片层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32.按照权利要求3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透明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的钝化层,钝化层包括对应着透射部分的沟槽。
33.按照权利要求3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层在透射部分内具有第一厚度,在反射部分内具有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大致等于第二厚度的二倍。
34.按照权利要求3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滤色片层在透射部分内具有第三厚度,在反射部分内具有第四厚度,第三厚度大致等于第四厚度的二倍。
3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栅极线;
形成与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从而限定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象素区,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
形成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
形成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
形成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滤色片层;
在滤色片层上形成公共电极;
粘接第一和第二基板,使得反射电极面对公共电极;并且
在反射电极和滤色片层之间形成液晶层。
3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栅极线;
形成与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从而限定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象素区,数据线被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第一和第二分支线彼此分开并且分别设置在相邻象素区的反射部分内;
形成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
形成对应着反射部分并且覆盖第一和第二分支线的反射电极;
形成对应着透射部分并且连接到反射电极的透明电极;
在反射电极上形成滤色片层;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
粘接第一和第二基板,使得滤色片层面对公共电极;并且
在滤色片层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液晶层。
37.按照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透明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形成钝化层,钝化层包括对应着透射部分的沟槽。
38.按照权利要求3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晶层在透射部分内具有第一厚度,在反射部分内具有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大致等于第二厚度的二倍。
39.按照权利要求3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滤色片层在透射部分内具有第三厚度,在反射部分内具有第四厚度,第三厚度大致等于第四厚度的二倍。
CNB2004100296878A 2003-05-12 2004-03-31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43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29824A KR100524620B1 (ko) 2002-12-31 2003-05-12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KR20030029824 2003-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0855A true CN1550855A (zh) 2004-12-01
CN1324382C CN1324382C (zh) 2007-07-04

Family

ID=33411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2968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4382C (zh) 2003-05-12 2004-03-31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072012B2 (zh)
JP (1) JP3868433B2 (zh)
CN (1) CN1324382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65358B2 (en) 2007-09-03 2011-06-2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cell gaps transreflective LCD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043293B (zh) * 2009-10-13 2014-08-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上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5807515A (zh) * 2015-01-15 2016-07-2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9507824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94318B (en) * 2003-04-09 2004-06-2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Transflective LCD display structure
JP4260563B2 (ja) * 2003-07-17 2009-04-3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0617031B1 (ko) * 2003-12-30 2006-08-3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0504553C (zh) * 2004-02-06 2009-06-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包括该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JP4191641B2 (ja) * 2004-04-02 2008-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089003B2 (en) * 2004-07-28 2015-07-21 Broadcom Corporation Quality-of-service (QoS)-based delivery of multimedia call sessions using multi-network simulcasting
KR20060029352A (ko) * 2004-10-01 2006-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과, 이를 갖는 표시패널 및 표시장치
TWI271575B (en) * 2005-01-12 2007-01-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339306B (en) * 2005-05-09 2011-03-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060118993A (ko) * 2005-05-18 2006-1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152142B1 (ko) * 2005-06-13 2012-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4623464B2 (ja) 2005-09-26 2011-02-02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70082644A (ko) 2006-02-17 2007-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표시 장치
KR20100024222A (ko) * 2008-08-25 2010-03-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624226B1 (ko) * 2008-12-02 2016-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패널
KR102438493B1 (ko) * 2015-06-26 2022-08-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8873445A (zh) * 2017-05-12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反射型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102460376B1 (ko) * 2017-10-27 2022-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5298600B (zh) * 2020-12-25 2023-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9504B1 (en) * 1997-12-22 2001-07-10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split data lines
JP3127894B2 (ja) * 1998-07-24 2001-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187200A (ja) 1998-12-21 2000-07-04 Corning Inc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不透明リブ構造の製造方法
JP4034470B2 (ja) 1999-05-31 2008-01-16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スト・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42095A (ja) 1999-11-15 2001-05-25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30851A (ja) 2000-05-22 2001-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56954A (ja) 2000-09-05 2002-05-31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534097B2 (ja) 2000-09-14 2004-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該液晶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892715B2 (ja) 2000-12-26 2007-03-14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268054A (ja) 2001-03-07 2002-09-18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603190B2 (ja) 2001-04-16 2010-1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29295A (ja) 2001-07-11 2003-01-29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20647B1 (ko) 2001-10-29 2008-04-0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2277895A (ja) 2001-12-28 2002-09-25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62240B1 (ko) * 2002-07-31 2008-10-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0460979B1 (ko) * 2002-12-31 2004-12-0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KR100931681B1 (ko) * 2003-04-08 2009-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40239846A1 (en) * 2003-05-29 2004-12-02 Chi-Jain W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283326B (en) * 2003-07-25 2007-07-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ixel structure of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65358B2 (en) 2007-09-03 2011-06-2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cell gaps transreflective LCD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8345192B2 (en) 2007-09-03 2013-01-0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cell gaps transreflective LCD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043293B (zh) * 2009-10-13 2014-08-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上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5807515A (zh) * 2015-01-15 2016-07-2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9507824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9507824B (zh) * 2017-09-15 2021-07-2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21279A1 (en) 2006-10-05
US7567329B2 (en) 2009-07-28
US20040227877A1 (en) 2004-11-18
JP3868433B2 (ja) 2007-01-17
US7072012B2 (en) 2006-07-04
CN1324382C (zh) 2007-07-04
JP2004341499A (ja) 200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4382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80668C (zh) 透反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268971C (zh)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42298C (zh) 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237384C (zh) 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94078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383233B (zh) 薄膜電晶體陣列面板及含有此面板之液晶顯示器
CN1276300C (zh) 透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06001786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94345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90878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94077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7884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91465A (zh) 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装置用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US7973865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display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680860A (zh) 液晶显示器及用于该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
CN1892388A (zh) 具有宽视角的液晶显示器
CN1760741A (zh) 半透射lcd装置和形成其的方法
CN1310074C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075048A (zh)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55701C (zh)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37546A (zh) 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0328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79532A (zh) 显示器
CN1794054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LG. PHILIP LCD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Philips LCD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