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0158A - 印版更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版更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0158A
CN1490158A CNA031548504A CN03154850A CN1490158A CN 1490158 A CN1490158 A CN 1490158A CN A031548504 A CNA031548504 A CN A031548504A CN 03154850 A CN03154850 A CN 03154850A CN 1490158 A CN1490158 A CN 1490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e
old
loader
plate cylinder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48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4450C (zh
Inventor
户边研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0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0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44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44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06Feeding to or removing from the forme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6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printing plates

Abstract

一种印版更换装置,包括:装载器、空气气缸以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装载器通过机架支撑以便在基本平行于纸输送方向移动并将新印版进给到印版滚筒。在印版更换期间,空气气缸将装载器从退回位置移动到靠近印版滚筒的等待位置。排出印版回收部分固定到机架并回收从印版滚筒排出的旧印版。

Description

印版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新印版提供到印版滚筒并从印版滚筒中回收旧印版的印版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此种形式的印版更换装置已经在日本专利公开号No.2001-80041中公开。在此参照的印版更换装置中,用于保持新印版的印版保持装置具有用于储存从印版滚筒中排出的旧印版的旧印版储存部分。在传统的印版更换装置中,在印版保持装置摆动运动中,当新印版移动到可以进给到印版滚筒的印版进给位置时,从印版滚筒中排出的旧印版储存在旧印版储存部分。
在上述传统的印版更换装置中,当用于储存从印版滚筒中排出的旧印版的旧印版储存部分设置在印版保持装置中时,印版保持装置在纸输送方向变大。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以及因为牵引纸卷筒张力变得稳定,在印刷装置之间间隙的增加是有限的。因此,当印版变大或印版保持装置变大时,使从设置在印刷装置之间的空间的印版保持装置中抽取旧印版的操作变得很烦琐。
由于旧印版储存部分形成于印版保持装置中,除旧印版储存部分外,用于储存旧印版的驱动装置也必须组合进印版保持装置,因此,印版保持装置本身也变大变重。结果,用于摆动印版保持装置的驱动装置也变大,使得降低装置的尺寸成为不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从印版保持装置中抽出旧印版的印版更换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尺寸的印版更换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版更换装置,包括:通过机架支撑以便在基本平行于纸输送方向移动并用于将新印版进给到印版滚筒的装载器;在印版更换期间,用于将装载器从退出位置移动到靠近印版滚筒的等待位置的装载器移动装置,以及固定到机架以回收从印版滚筒中排出的旧滚筒的印版排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用于双面印刷机的印版更换装置的设置简图;
图2是显示图1中印版更换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印版更换装置中上印版更换装置的设置简图;
图4是显示形成于图3所示上印版更换装置的上装载器的分解前视图;
图5A是显示图3所示的上装载器的设置简图,而图5B和图5C是分别显示第一、第二上调节件形状的视图;
图6是显示图3中上装载器远端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7A是显示图3的部分VI的放大视图以说明上装载器的印版进给操作,而图7B是显示用于具体说明第二旧印版抽出机构的视图;
图8是显示图3的部分VIII的放大视图;
图9是显示从图3中的箭头IX的方向观看时的视图;
图10A到10E是显示在图1所示的印版更换装置的印版排出和印版进给期间装载器状态的视图;
图11是显示图1所示的印版更换装置的下印版更换装置的设置简图;
图12是显示从图11中的箭头XII方向观看时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13是显示从图12中的箭头XIII方向观看时的视图;
图14是显示图11所示的下装载器的设置简图;
图15是显示图11所示的下装载器的分解前视图;
图16是显示图14的部分XVI的放大视图以说明下印版更换装置的印版排出操作;
图17是显示图14的部分XVI的放大视图以说明下印版更换装置的印版进给操作;
图18是显示图14的部分XVIII的放大视图;
图19是显示图1所示上印版更换装置的印版排出路径和印版进给路径的视图;
图20是显示图1所示下印版更换装置的印版排出路径和印版进给路径的视图;以及
图21A和21B是显示分离图8所示新印版的杆和弯曲部分的另一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到18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印版更换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中,将详细说明其中印版更换装置施用于双面印刷机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用于在印刷品正面上印刷的上印刷部分5A和用于在印刷品背面上印刷的下印刷部分5B设置在印刷装置1的一对相对机架3、4内。上印刷部分5A具有印版固定在外表面的上印版滚筒6A,以及用于接触相对的上印版滚筒6A的上胶印滚筒7A。下印刷部分5B具有印版固定在外表面的下印版滚筒6B,以及用于接触相对的下印版滚筒6B的下胶印滚筒7B。胶印滚筒7A、7B设置为彼此相对接触,而印刷目标物体如卷筒纸通过其之间。
当油墨和调湿水从油墨供给装置(未示出)和调湿装置(未示出)分别供给到印版滚筒6A和6B时,对应于固定在印版滚筒6A和6B上的印刷图案的油墨部分分别传递到胶印滚筒7A和7B。当印刷目标物体穿过胶印滚筒7A和7B之间时,印刷图案就印刷在其两面。
上印刷部分5A还具有排出固定在上印版滚筒6A的旧印版并将新印版进给到上印版滚筒6A的上印版更换装置17。下印刷部分5B还具有排出固定在下印版滚筒6B的旧印版并将新印版进给到下印版滚筒6B的下印版更换装置217。
<上印版更换装置>
上印版更换装置17由固定到机架3、4的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以及将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的旧印版引导到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并将新印版进给到上印版滚筒6A的上装载器20构成。
如图1所示,上装载器20通过成对的外机架22、23(图2)支撑,以便其能在其基本垂直于纸卷筒输送方向(箭头A-B的方向)的等待位置(在图1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和印版进给位置(在图1中由长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摆动,在印版进给位置,其与等待位置倾斜以移动其下端靠近上印版滚筒6A外表面,以便在上装载器20中的新印版可以进给到上印版滚筒6A。外机架22、23在一对彼此相对的底座24上垂直向上。
一对沿箭头A-B方向上延伸的导轨25分别固定到机架3、4,而底座24支撑在导轨25上以便沿箭头A-B方向移动。底座24通过固定到机架4并在箭头A-B方向上延伸的无杆的第一空气气缸26在箭头A-B方向移动。
当底座24移动时,上装载器20可以在设置在打印装置1和临近的打印装置2之间的工作空间21中,从由图1中实线表示的等待位置到由一长两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退回位置竖直移动。通过支撑件水平固定到左、右机架3、4的台阶27设置在工作空间21的下面。
<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
如图3所示,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具有固定在机架3、4之间的平面排出印版引导板40。排出印版引导板40由下倾斜部分41和与其倾斜部分41连续的向上直立部分42组成。倾斜部分41以几乎等于当上装载器20定位在印版进给位置时上装载器20的倾斜角度倾斜,而其下端接触相对的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直立部分42沿印刷装置1的前表面基本为垂直。
在机架3、4之间延伸并当从上看时具有U形的引导杆43固定到倾斜部分41。引导杆43在与倾斜部分41表面的间隙处具有大量的旋转引导辊44。一对去除防止件45(只显示了一个)固定到外机架22、23以便沿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直立部分42的水平方向相对两个端部。
在此设置中,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的旧印版10在引导辊44和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直立部分42之间引导以向上移动,然后通过直立部分42和去除防止件45引导,以通过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回收。通过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回收的旧印板10在图3中箭头B的方向排出。
<第一旧印版抽出机构>
如图8所示,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直立部分42具有第一旧印版抽出机构50。第一旧印版抽出机构50主要由作为驱动源的一对无杆的第二空气气缸51(图9),以及用于与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的旧印版10的后边10b的弯曲部分作用的钩形件52构成。
如图9所示。空气气缸51垂直延伸并分别固定到机架3、4(只显示一个),而移动件53在其上垂直移动。在机架3、4之间延伸的连接件54通过由托架55分别固定到空气气缸51的引导销轴56垂直支撑移动。当移动件53移动时,连接件54通过与从移动件53向上延伸的连接件57与其一起垂直移动。
支撑件58连接到连接件54,而钩形件52的近端通过从支撑件58向上延伸的轴59枢轴支撑。如图8所示,钩形件52在直立部分42和去除防止件45之间在其重量作用下从直立部分42的凹口60向前移动。从支撑件58上向上延伸的止动销61与在直立部分42和去除防止件45之间向前移动的钩形件52作用以保持其向前的状态。
在此设置中,当将排出的旧印版10引导到直立部分42和排出防止件45之间时,后边10b的弯曲部分靠在钩形件52上。此时,钩形件52克服其重力绕作为中心的轴59旋转,以便暂时从直立部分42和去除防止件45之间退出。当旧印版10进一步向上移动时,钩形件52和后边10b的弯曲部分彼此分离,而钩形件52在重量作用下再向前移动到直立部分42和去除防止件45之间。
在此状态中,当空气气缸51的移动件53向上移动时,钩形件52向上移动。当钩形件52向上移动时,其与旧印版10的后边10b的弯曲部分的下表面作用,以向上拉动旧印版10。根据此实施方式,钩形件52在其重量作用下向前移动到直立部分42和去除防止件45之间。因此,不需要用于移动钩形件52的驱动源,以使结构简化并减小尺寸。
<上装载器>
如图4所示,上装载器20具有一对在大于新印版11宽度的间隙处彼此相对的内机架71、72。如图5A所示,内机架72具有沿其纵向形成的狭缝状的细长孔73,以便新印版11可以从上装载器20的侧面插入。如图4所示,平板状的第一调节件74固定在内机架71内以便与内机架71平行。从细长孔73插入的新印版11的一侧边靠在第一调节件74上。
相对第一调节件74的平板状第二调节件75设置在内机架72内。如图5B和5C所示,第二调节件75通过细长孔73小于第一调节件74,以便其将不对从细长孔73插入的新印版11的插入动作调节。更具体地说,第一调节件74具有搭接细长孔73的形状,以便当插入印版时,新印版11的一侧边靠在第一调节件74上。第二调节件75具有比第一调节件74的尺寸小与细长孔73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尺寸,以便当插入印版时,新印版11的一侧边不靠在第二调节件75上。
第二调节件75通过内机架72支撑以便在靠近和与第一调节件74分离的方向移动。第二调节件75通过固定到内机架72的第三空气气缸77(图4)从初始位置稍微移向第一调节件74(图4中箭头C的方向)。第一、第二调节件74、75每个都分成上、下调节件,在图4中只显示了一部分。
在此设置中,从细长孔73插入的新印版11靠在第一调节件74的其一侧边上,并在垂直于朝向新印版11的表面方向的方向通过摆动机构(将在后面说明)移动,并宽松地容纳在形成于两个调节件74和75之间的印版容纳部分78中。接着,空气气缸77将第二调节件75移向第一调节件74,以便两个调节件74、75沿横向对新印版1进行定位。
另外,新印版11可以通过逐渐变细第二调节件75的内侧表面,即第二调节件75上新印版11的另一侧边靠近于其上的表面,以沿横向方向进行定位。在此情况下,不需要移动第二调节件75。如果新印版11可以通过唯一的摆动机构的操作容纳在两个调节件74、75之间,则两个调节件74、75之间的间隙可以设定为等于新印版11在横向的长度。在此情况下,不需要移动第二调节件75,或不需要逐渐变细第二调节件75的内侧表面。
<上摆动机构>
如图4所示,轴81在内机架71、72的上端之间水平延伸。一对薄的、细长的矩形支撑印版82具有通过轴81枢轴支撑的上端,以及延伸到靠近上装载器20下端的下端。如图5A所示,支撑印版82具有与从细长孔73插入并通过杆108支撑的新印版11接触的多个摆动辊83。
如图4所示,一对第四空气气缸85固定在内机架71、72内。如图5A所示,每个操纵杆86的一端都枢轴地固定在相对应第四空气气缸85的滚筒杆端。每个操纵杆86的另一端都固定到在内机架71、72之间支撑旋转的轴87上。因此,轴87根据第四空气气缸85的杆的前后运动产生顺时针和逆时针枢轴旋转。
一对操纵杆88的近端固定到轴87,而细长孔89形成于操纵杆88的枢轴部分中。在内机架71、72之间延伸的轴90通过轴承在细长孔89之间支撑旋转。多个操纵杆91每个的一端都固定到轴90,而每个操纵杆9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撑相对应一个压辊92。支撑印版82的下端通过印版93固定到轴90。
在此设置中,当第四空气气缸85的杆向后移动时,在图6中轴87逆时针枢轴旋转,所以操纵杆88绕作为中心的轴87与轴87一起逆时针枢轴旋转。当操纵杆88枢轴旋转时,在图5A中支撑印版82顺时针枢轴旋转,所以摆动辊83也沿箭头E的方向移动。因此,新印版11通过作为摆动机构(件)的辊83支撑,并容纳在如上所述的两个调节件74、75之间。
当支撑印版82的下端在箭头E的方向移动时,操纵杆91也通过轴90在箭头E的方向移动。因此,压辊92在箭头E的方向压紧新印版11的前边11a,以相对上印版滚筒6A的印版夹爪装置8A定位新印版11。
<新印版支撑机构>
如图4所示,一对无杆的第五空气气缸100固定在内机架71、72内。第五空气气缸100驱动移动件101垂直移动。在内机架71、72之间延伸的移动杆10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01a连接到移动件101。当移动件101移动时,移动杆102在其通过一对引导杆103引导时整体向上移动。
如图8所示,一对底座105固定到移动杆102以便通过预设距离彼此分离,而具有倒转L型部分的压紧部分105a固定到底座105。如图4所示,支撑件107分别通过在底座105上水平延伸的轴106支撑旋转,而在内机架71、72之间水平、连续延伸的一对杆108固定到支撑件107。
如图8所示,与支撑件107作用的止动销轴109分别从底座105向上延伸。止动销轴109通过调节其重量的作用自支撑件107的向下枢轴运动,以便支撑件107基本保持在水平状态,即,保持在具有向前移动进入印版容纳部分78中的状态。如图4所示,矩形环状的锁紧件111在内机架71、72之间水平延伸的水平杆112上竖直延伸,以与支撑件107相对应。
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100的移动件101向下移动,而支撑件107也向下移动时,通过杆108支撑的新印版11的前边11a靠在上印版滚筒6A和印版保持辊135上。接着,如图8所示,当支撑件107靠在锁紧件111的上端并进一步向下移动时,克服其重量绕作为中心的轴106逆时针枢轴旋转。
支撑件107绕作为中心的轴106逆时针枢轴旋转,以彼此分离新印版11和杆108。另外,如图21A和21B所示,支撑件107可以顺时针枢轴旋转以彼此分离新印版11和杆108。在此情况下,轴106可以设置为比支撑件107更靠近新印版11。
因此,杆108从印版容纳部分78退回,相应地,杆108和新印版11的后边11b的弯曲部分彼此分离。接着,压紧部分105a压紧新印版11的后边11b,以便前边11a可以插进上印版滚筒6A。在此方式下,当杆108和新印版11为彼此分离时,根本不需要用于枢轴旋转杆108的驱动机构。因此,结构得到简化。
如图4所示,引导杆120水平连接到靠近具有细长孔73的内机架72的外机架23的上端。引导杆120设置在稍微比杆108高的位置。因此,当新印版11为从细长孔73插进上装载器20时,这将在后面说明,新印版11的后边11b的弯曲部分暂时放置在引导杆120上,以便后边11b的弯曲部分通过杆108平滑和可靠地进行引导和支撑。
<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
如图4所示,第六空气气缸130固定在内机架71、72内。如图6所示,每个操纵杆131的一端都枢轴固定在相应空气气缸130的杆端。操纵杆131通过从内机架71、72向上延伸的轴132枢轴支撑。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连接到一个操纵杆131的另一端和另一操纵杆131的另一端。
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130的杆向后移动时,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在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132的箭头E的方向枢轴旋转,如图6中的实线表示,以便新印版11可以插进上印版滚筒6A中。当空气气缸130的杆向前移动时,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在作为枢轴中心的轴132的箭头F的方向枢轴旋转,以便可以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旧印版10。
印版保持辊135通过空气气缸(未示出)移动以靠近和远离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在印版进给中,当印版保持辊135接触相对的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时,其将新印版11前边11a和后边11b的弯曲部分插进上印版滚筒6A的印版夹爪装置8A,并将新印版11压紧以与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形成紧密接触。
<第二旧印版抽出机构>
如图4所示,第七空气气缸140固定在内机架71、72外。如图7B所示,每个操纵杆141的一端都枢轴固定在相应空气气缸140的杆端。而相应操纵杆142的一端都枢轴固定在操纵杆141的另一端。操纵杆142的另一端通过内机架71、72轴向固定在枢轴支撑的相应的一个轴143上。在内机架71、72之间延伸的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144的近端轴向固定在轴143上。
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140的杆向前移动时,在图7B中,轴143通过操纵杆141和142逆时针枢轴旋转。当轴143枢轴旋转时,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144的摆动端144a在箭头F的方向从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由长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因此,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144的摆动端144a与旧印版10的前边10a作用,并将旧印版10的前边10a的弯曲部分强行从上印版滚筒6A的印版夹爪装置8A中抽出。
如图4所示,具有枢轴支撑滚筒端的第八空气气缸150固定在内机架71、72内。如图7A所示,每个操纵杆151的一端都枢轴地固定在相应空气气缸150的杆端。操纵杆151通过内机架71、72轴向支撑以便分别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152枢轴旋转。如图4所示,在内机架71、72之间延伸的引导杆153在一个操纵杆151的另一端和另一操纵杆151的另一端之间水平延伸。多个转轴辊155通过引导杆153支撑旋转。
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150的杆向前移动时,操纵杆151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152顺时针枢轴旋转。当操纵杆151枢轴旋转时,转轴辊155在图7A中箭头E表示的方向从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动到由一长两短的点划线交替表示的位置。当转轴辊155移动时,其将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的旧印版10压向上印版滚筒6A。因此,可以利用作为转轴的转轴辊155通过上述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144可靠地将旧印版10抽出。
如图5A所示,三个排出印版引导板161、162和163连续地固定到在内机架71、72之间的上装载器20的下端。排出印版引导板161与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相对应,而排出印版引导板162、163与固定到框架3、4的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倾斜部分41相对应。在此设置中,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的旧印版10穿过排出印版引导板161和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之间,并引导到排出印版引导板162、163和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倾斜部分41之间。
<上装载器的摆动运动>
如图3所示,上装载器20通过穿过支撑轴170的外机架22、23支撑摆动。如图4所示,一对具有杆172的第九空气气缸171的滚筒端支撑在外机架22、23内枢轴旋转。杆172的杆端分别枢轴固定在内机架71、72上。
在此设置中,如图3所示,当空气气缸171的杆172向前移动时,上装载器20倾斜,且其下端定位在靠近上印版滚筒6A外表面的印版进给位置。当空气气缸171的杆172向后移动时,上装载器20变为竖直状态并定位在等待位置。
<上印版滚筒的印版更换操作>
首先,如图10A所示,上装载器20从退回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更具体地说,当空气气缸26(图2)启动时,上装载器20在箭头A的方向从由图1中一长两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退回位置移动到由实线表示的等待位置以靠近印刷装置1。
在定位在等待位置的上装载器20中,新印版11后边11b的弯曲部分通过引导杆120抓住,新印版11在箭头C的方向移动以便其从内机架72的细长孔73插进上装载器20。接着,新印版11后边11b的弯曲部分从引导杆120移动到杆108(图4),以便新印版11通过其自身重量垂直悬挂并通过杆108支撑。
然后,空气气缸171的杆172向前移动,相应地,上装载器20倾斜,并定位在由图1中长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印版进给位置。在此状态中,上、下胶印滚筒7A、7B彼此分离,而在印刷装置2的驱动机构和折叠机器(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之间的离合器(未示出)分离。接着,如图10B所示,印刷机的驱动机构驱动,以便上、下印版滚筒6A、6B向前方向旋转大约一转(图10B中顺时针方向)。
此时,定位在印刷装置1和折叠机器之间的卷筒纸1 5松弛与上印版滚筒6A的圆周长度基本相对应的量。空气气缸(未示出)驱动以向下移动张力调节辊16,从而消除松弛。接着,空气气缸130(图7A)的杆向前移动,以便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在箭头F的方向移动以定位在印版排出位置。然后,印版保持辊135开始接触相对的上印版滚筒6A外表面。
接着,印版夹爪装置8A的卷轴杆枢轴旋转,且旧印版10的后边10b与上印版滚筒6A分离并从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冒出。然后,当上印版滚筒6A在相反方向(在图7A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旧印版10的后边10b穿过排出印版引导板161和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之间,并引导到排出印版引导板162、163和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倾斜部分41之间。图19显示了在此状态的印版排出路径X。
在此方式下,由于用于引导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的旧印版10的排出印版引导板161和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设置到接触相对的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的上装载器20的远端,所以,可以通过上装载器20将旧印版10可靠地引导到上排出板回收部分30。接着,上印版滚筒6A在相反方向(在图7A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应地,如图8所示,将旧印版10的后边10b引导到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直立部分42和排出防止件45之间。
此时,旧印版10的弯曲部分靠在钩形件52上,而钩形件52暂时从排出印版引导板40的直立部分42和排出防止件45之间退回。接着,当此邻接状态解除,后边10b的弯曲部分穿过时,钩形件52再次通过其重量从印版排出路径向前移动。当钩形件52复原后,伴随上印版滚筒6A枢轴运动的印版排出操作(旧印版10向上移动)基本同时停止,而后边10b弯曲部分的下表面与钩形件52作用。
同时,如图7A所示,印版保持辊135与上印版滚筒6A分离,而空气气缸150的杆向前移动,以便转轴辊155在箭头E的方向移动以将从上印版滚筒6A排出的旧印版10的后边10b压向上印版滚筒6A。
接着,空气气缸140的杆向前移动,以便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144在箭头F的方向移动,以便从上印版滚筒6A的印版夹爪装置8A中抽出旧印版10的前边10a。然后,空气气缸51(图9)的移动件53向上移动,相应地,钩形件52拉起旧印版10。
在此方式中,通过转轴辊155压紧的旧印版10的前边10a通过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144从上印版滚筒6A的印版夹爪装置8A中抽出,此后,旧印版10的后边10b通过钩形件52拉起。因此,可以从上印版滚筒6A可靠地将旧印版10排出。排出的旧印版10回收并保持在机架3、4侧面的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中。当下一个印版进给操作结束时,回收在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中的旧印版10通过操作人员从其中排出,这将在后面说明。
<印版进给操作>
如图6所示,当空气气缸(未示出)驱动时,印版保持辊135接触相对的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接着,空气气缸130的杆向后移动,以便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133在箭头E的方向移动,并定位在印版进给位置。接着,空气气缸85的杆向后移动,为了在两个调节件74、75之间产生激励作用,从细长孔73插入的新印版11从杆108垂下,并在其一侧边靠在第一调节件74上。
如图5A所示,当第四空气气缸85的杆向后移动时,支撑印版82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81顺时针枢轴旋转。然后,摆动辊83也在图5A中箭头E的方向移动,且与摆动辊83接触的新印版11容纳在两个调节件74、75之间。同时,当支撑印版82的下端在箭头E的方向移动时,操纵杆91通过轴90沿箭头E的方向移动。因此,压辊92在箭头E的方向压紧新印版11的前边11a,以便其定位以对应上印版滚筒6A的印版夹爪装置8A。
同时,驱动空气气缸77(图4)以将第二调节件75移向第一调节件74,以两个调节件74、75在横向定位新印版11。在此方式下,与先前的技术不同,由于用于在插进上印版滚筒6A之前定位新印版11的机构设置在上装载器20中,而根本不需要设置用于将新印版11引导到上装载器20和上印版滚筒6A之间的装置。结果,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尺寸,而且也可以适应印版尺寸的增加。
空气气缸100(图8)的移动件101向下移动,相应地,支撑件107向下移动。然后,通过杆108支撑的新印版11的前边11a靠在上印版滚筒6A和印版保持辊135上,以便止住新印版11的向下运动。此后,支撑件107靠在锁紧件111的上端。当支撑件107进一步向下移动时,其绕作为中心的轴106逆时针枢轴旋转,而杆108从印版容纳部分78退回。接着,后边11b通过压紧部分105a压紧,以便前边11a可以插进上印版滚筒6A的印版夹爪装置8A中。
在此状态中,当上印版滚筒6A在由图6中箭头表示的前进方向旋转时,靠在上印版滚筒6A和印版保持辊135上的新印版11的前边11a通过印版保持辊135插进印版夹爪装置8A中。上印版滚筒6A大约旋转一转,相应地,新印版11的后边11b插进印版夹爪装置8A中。当印版夹爪装置8A的卷轴杆接着枢轴旋转时,新印版11固定在上印版滚筒6A的外表面。图19显示了此种情况的印版进给路径Y。
当新印版11的固定结束时,空气气缸171(图3)的杆172向后移动,以便上装载器20设定在竖直状态并定位在等待位置。接着,如图1中由一长两短点划线所示,空气气缸26(图2)驱动以使上装载器20从印刷装置1分离并使其定位在等待位置。图10E显示了此状态。此后,如图11E所示,印刷装置2的驱动机构和折叠机器(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之间的离合器连接,以驱动印刷机的驱动器。接着,张力调节辊16向上移动,而操作者沿箭头B的方向拉出回收在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中的旧印版10,以抽出其到工作空间21。
在此方式下,由于旧印版10回收(抽出、接收和保持)在设置到机架3、4的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中,而根本不需要设置在上装载器20中用于回收旧印版10的装置,而上装载器20可以在纸输送方向(箭头A-B的方向)减小尺寸。由于上装载器20移动到退回位置,则固定到机架3、4的上排出印版回收部分30的工作空间变大,因此,旧印版10可以方便地从上装载器20排出。
由于上装载器20本身可以减少尺寸并制作为轻型,所以,可以减少用于摆动和移动上装载器20的空气气缸171、26的尺寸,以便减少装置的尺寸。
<下印版更换装置>
如图1所示,下印版更换装置217由固定到机架3、4的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以及用于将从下印版滚筒6B排出的旧印版引导到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并将新印版进给到下印版滚筒6B的下装载器220构成。
下装载器220通过一对外机架222、223支撑,以便其能在基本垂直于卷筒纸输送方向(箭头A-B的方向)的等待位置(图1中实线表示的位置)和印版进给位置(由图1中长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摆动,在印版进给位置,其与等待位置倾斜,而其上端靠近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在印版进给位置,在下装载器220中的新印版可以进给到下印版滚筒6B。
如图2所示,外机架222、223彼此相对、垂直竖立在一对底座224上。在箭头A-B方向(图1),即在印刷装置1和印刷装置2对中的方向延伸的导轨225分别固定到机架3、4,而底座224支撑在导轨225上以便在箭头A-B方向移动。底座224通过固定到机架3的无杆第十空气气缸226在箭头A-B方向移动。
当底座224移动时,下装载器220通过形成于印刷装置1、2之间的工作空间,在分别通过图1中由实线和一长两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等待位置和退回位置之间移动。在工作空间221下面,台阶227通过支撑件(未示出)水平固定到机架3、4。
<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
如图11所示,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具有固定到机架3、4并基本垂直地设置于印刷装置的前面的平板状排出印版引导板231。排出印版引导板231的上端部分弯曲,以便其上端靠近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一对排出防止件232(只示出了一个)固定到外机架222、223以便在排出印版引导板231的水平方向与两端相对。
在此设置中,从下印版滚筒6B排出的旧印版10在排出印版引导板231和排出防止件232之间向下引导。回收在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10中的旧印版10沿由图11中箭头B表示的方向排出。
<第一旧印版抽出机构>
如图12所示,第一旧印版抽出机构240设置在排出印版引导板231和排出防止件232下面,以便在印版排出中从下印版滚筒6B的夹爪装置8B中抽出旧印版10的前边10a。
如图13所示,底座板242固定到两个从机架4凸出的短轴241上,而第十一空气气缸243的滚筒端枢轴地固定到底座版242。如图12所示,空气气缸243的杆244枢轴地固定到弯曲的摆动件245上。摆动件245的近端通过底座版242支撑以便绕作为中心的轴246摆动。钩形件247通过轴248可旋转地支撑在摆动件245的摆动端。
钩形件247通过卷绕在轴248上的扭转螺旋弹簧249(图13)偏置以便在图1 2中逆时针枢轴旋转,而其枢轴运动通过从底座版242凸出的止动销250进行调节。在此设置中,在空气气缸243的杆244已经向后移动的初始状态中,在图12中,钩形件247通过与止动销250的作用,克服扭转螺旋弹簧249的作用顺时针枢轴旋转,并从由图12中实线表示的排出印版引导板231退回。当空气气缸243的杆244稍微向前移动时,摆动件245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246稍微顺时针枢轴旋转,以便当顺时针枢轴旋转时,钩形件247与止动销250分离。
因此,钩形件247通过扭转螺旋弹簧249的偏置作用力从排出印版引导板231进入印版排出路径,并通过从摆动件245向上延伸的另一止动销251保持在水平向前的状态。固定到机架3、4的接收引导板252夹住从下印版滚筒6B排出的旧印版10的后边10b。
在此设置中,在印版排出中,当在排出印版引导板231和排出防止件232之间引导的旧印版10的后边10b穿过钩形件247时,空气气缸243的杆244基本同时向前移动。当杆244向前移动时,钩形件247从排出印版引导板231向前移进印版排出路径,而旧印版10后边10b弯曲部分的下表面与钩形件247作用。当空气气缸243的杆244进一步向前移动时,摆动件245绕作为旋转中心的轴246顺时针旋转。因此,摆动件245的摆动端沿接收引导板252移动,以便其后边10b与与钩形件247作用的旧印版10被强行向下拉动。
<下装载器>
如图15所示,下装载器220具有一对在比新印版11的宽度更大间隙处彼此相对设置的内机架261、262。如图14所示,内机架261具有沿机架的纵向为狭缝状的细长孔263以使新印版11插入。如图15所示,平板状的第一调节件264固定在内机架262内以便与其平行。从细长孔263插入的新印版11的一侧边靠在第一调节件264上。
平板状的第二调节件265设置在内机架261内以相对第一调节件264。如图14所示,第二调节件265具有通过细长孔263小于第一调节件264的外形,以便其将不会对从细长孔263插入的新印版11的插入进行规制。第二调节件265可以通过固定到内机架261的第十二空气气缸266稍微向第一调节件264(在图15中箭头D的方向)移动。应该注意,第一、第二调节件264、265每个都分成两件,即上、下调节件,只有一部分在图15中显示出。
在此设置中,从细长孔263插进的新印版11在其一侧边靠在第一调节件74上,并通过摆动机构(将在后面说明)(杆295)在垂直于朝向新印版11表面的方向移动,并储存在形成于两个调节件264、265之间的印版储存部分267中。此后,空气气缸266将第二调节件265向第一调节件264移动,以便两个调节件264、265将新印版11在横向定位。
<第二旧印版抽出机构>
如图15所示,一对第十三空气气缸270固定在内机架261、262的外面。如图16所示,当在侧面观看时,每个空气气缸270的杆都枢轴地固定在具有三角形的相应操纵杆271的一端,并通过从相应内机架261、262之一向上延伸的相应轴272形成可旋转支撑。
操纵杆271的另一端和相应操纵杆274a的一端通过连杆273彼此连接,而通过内机架261、262轴向枢轴支撑的销轴274轴向固定在操纵杆274a的另一端。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275的近端轴向固定在销轴274上。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270的杆向前移动时,操纵杆271绕图16中作为中心的轴272逆时针枢轴旋转,同时,轴274通过连杆273和操纵杆274a顺时针枢轴旋转。
轴向固定在轴274上的第二旧印版抽出件275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274与其一起整体顺时针枢轴旋转,且其摆动端275a从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向由一长两短交替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因此,第二旧印版抽出件275的摆动端275a在印版排出期间与旧印版10的前边10a作用,以便强行将旧印版10从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夹爪装置8B中抽出。
如图15所示,一对第十四空气气缸280的滚筒端枢轴支撑在内机架261、262中。如图16所示,每个操纵杆282的一端都枢轴地固定在相应空气气缸280的杆端。操纵杆282通过内机架261、262支撑以便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281枢轴旋转。如图15所示,在内机架261、262之间延伸的支撑杆282a的两端分别固定到一个操纵杆282的另一端和另一操纵杆282的另一端。多个转轴辊283通过支撑杆282a支撑旋转。
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280(图16)的杆向前移动时,操纵杆282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281逆时针枢轴旋转,同时,转轴辊283y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转轴辊283靠在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以便将从下印版滚筒6B排出的旧印版10的前边压向下印版滚筒6B。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具有作为转轴的转轴辊283的第二旧印版抽出操纵杆275将旧印版10可靠地抽出。
<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
如图15所示,一对由枢轴滚筒端支撑的第十五空气气缸290设置在内机架261、262内。如图17所示,每个操纵杆291的一端都枢轴固定在相应空气气缸290的杆端。通过内机架261、262枢轴支撑的轴292分别轴向固定在一个操纵杆291的另一端和另一操纵杆291的另一端,而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固定到轴292。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在内机架261、262之间延伸,且其摆动端绕作为旋转中心的轴292摆动。
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290的杆向前移动时,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绕图17中作为旋转中心的轴292顺时针枢轴旋转,以移动到由一长两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的印版排出位置。当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定位在印版排出位置时,其可以引导从下印版滚筒6B排出的旧印版10到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当空气气缸290的杆向后移动时,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绕作为枢轴中心的轴292逆时针(在图17中箭头J的方向)枢轴旋转,以使新印版11移动到新印版11可以插进到下印版滚筒6B中的印版进给位置(实线)。
如图17所示,一对杆295固定到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的摆动端,如图15所示,并在内机架261、262之间延伸。当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定位在图17中的印版排出位置(一长两短交替的点划线)时,杆295定位在细长孔263的上端。当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定位在印版进给位置(实线)时,杆295靠近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以将从杆295悬置的旧印版10移动到旧印版10可以插进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夹爪装置8B中的插入位置。
如图15所示,引导杆296水平连接到靠近具有细长孔263的内机架261的外机架222的上端。引导杆296设置在比杆295稍微高的位置。当将新印版11从细长孔263插进下装载器220中时,新印版11前边11a的弯曲部分暂时放置在引导杆296上。接着,前边11a的弯曲部分平滑、可靠地从引导杆296引导到杆295,并通过杆295形成支撑。
如图17所示,下装载器220具有相对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的排出印版引导件297。排出印版引导297件将从下印版滚筒6B排出的旧印版10引导到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10。印版压辊298可以通过空气气缸(未示出)靠近或离开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当进给印版时,印版压辊298接触相对的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以便将新印版11的前边11a和后边11b插进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夹爪装置8B中,并将新印版11固定为与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紧紧接触。
<新印版推出机构>
如图15所示,一对无杆的第十六空气气缸300通过托架301固定在内机架261、262内。空气气缸300具有分别沿引导杆303移动的移动件302。在内机架261、262之间延伸的移动杆304具有通过连接件302a连接到移动件302的两端。当通过引导杆303引导的移动件302移动时,移动杆304与移动件302一起整体垂直移动。
如图18所示,移动杆304具有一对弯曲压紧部分304a。当移动件302定位在下端时,压紧部分304a被从细长孔263中插入,并马上定位在通过杆295支撑的新印版11的后边11b。在此状态中,空气气缸300的移动件302在箭头K的方向向上移动到由一长两短点划线交替表示的位置,以便压紧部分304a靠在新印版11的后边11b。因此,新印版11的后边11b通过压紧部分304a抓住并向上移动,以将新印版11的前边11a定位到前边11a可以插进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夹爪装置8B中的位置。
<下装载器的摆动运动>
如图11所示,下装载器220通过支撑轴312由外机架222、223支撑摆动。一对第十七空气气缸310的滚筒端枢转地支撑在外机架222、223内。如图15所示,空气气缸310杆311的杆端分别枢轴地固定在内机架261、262上。在此设置中,当空气气缸310的杆311向前移动时,下装载器220倾斜并定位在图11中由实线表示的其上端靠近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进给位置。当空气气缸310的杆311向后移动时,下装载器220设定在由一长两短点划线交替表示的垂直状态,并定位在等待位置。
<下印版滚筒的印版更换操作>
首先,如图10A所示,下装载器220定位在等待位置。更具体地说,在图1中由一长两短点划线交替表示的退回位置,当空气气缸226(图2)驱动时,下装载器220在箭头A的方向从在图1中由一长两短点划线交替表示的位置移动,并定位在靠近印刷装置1并由实线表示的等待位置。
如图2所示,在定位在等待位置的下装载器220中,新印版11前边11a的弯曲部分通过引导杆296抓住,且新印版11在箭头D的方向移动以使其从内机架261的细长孔263插进下装载器220中。接着,新印版11前边11a的弯曲部分从引导杆296传递到杆295(图15),以便新印版11在其重量作用下通过杆295进行支撑。
接着,空气气缸310的杆311向前移动,相应地,如图11所示,下装载器220倾斜并定位在印版进给位置。接着,上、下胶印滚筒7A、7B彼此分离,印刷机驱动器驱动。如图10B所示,上、下印版滚筒6A、6B在向前的方向大约旋转一转,以分离印刷装置2的驱动机构和折叠机器(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之间的离合器(未示出)。此时,定位在印刷装置1和折叠机器之间的卷筒纸15松弛与上印版滚筒6A的圆周长度基本相对应的量。空气气缸(未示出)被驱动以使张力调节辊16向下移动,从而消除松弛。
接着,如图16所示,空气气缸290的杆向前移动,以便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在箭头G的方向移动,以便定位在印版排出位置。然后,空气气缸(未示出)被驱动以使印版保持辊298与相对的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相接触。
在此状态,印版夹爪装置8B的卷轴杆枢轴旋转,且旧印版10的后边10b与下印版滚筒6B分离,并从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冒出。如图10B所示,当下印版滚筒6B在相反的方向(图10B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旧印版10的后边10b穿过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和排出印版引导297之间,如图11所示,并被引导到排出印版引导板231和排出防止件232之间。
在此方式下,由于用于引导从下印版滚筒6B和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排出旧印版10的排出印版引导板297设置到接触相对下印版滚筒6B外表面的下装载器220的远端,所以,可以通过下装载器220将旧印版10可靠地引导到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
接着,如图12所示,当下印版滚筒6B在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旧印版10的后边10b穿过钩形件247。
接着,如图16所示,印版压辊298与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分离。此外,空气气缸280的杆向前移动,以便转轴辊283在箭头H的方向移动,将从下印版滚筒6B排出的旧印版10的前边10a压向下印版滚筒6B。然后,空气气缸270的杆向前移动,以便第二旧印版抽出件275的摆动端275a在箭头I方向移动,以从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夹爪装置8B中抽出旧印版10的前边10a。空气气缸243的杆向前移动,相应地,钩形件247与旧印版10的后边10b的弯曲部分作用。当钩形件247移动时,旧印版10被强行拉动。
在此方式下,通过转轴辊283压紧的旧印版10的前边10a通过第二旧印版抽出件275从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夹爪装置8B中抽出,此后,旧印版10的后边10b通过钩形件247拉起。因此,可以将旧印版10从下印版滚筒6B中可靠地排出。排出的旧印版10回收并保持在机架3、4侧面的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中。在此方式下,当下一个印版操作结束时,回收在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中的旧印版10由操作者从其中排出。
<印版进给操作>
如图17所示,当空气气缸(未示出)驱动时,印版保持辊298与相对的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接触。接着,空气气缸290的杆向后移动,以便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在箭头J方向移动,并定位在印版进给位置。接着,如图17所示,从细长孔263插入的新印版11定位在调节件264、265之间,而新印版11的前边11a在箭头J方向移动,并定位到相对下印版滚筒6B的印版夹爪装置8B的位置。
同时,驱动空气气缸266以在箭头D(朝向第一调节件264)的方向移动第二调节件265,以便两个调节件264、265在横向定位新印版11。在此方式下,与先前的技术不同,由于用于固定在下印版滚筒6B之前定位新印版11的机构设置在下装载器220中,根本不必在下装载器220和下印版滚筒6B之间设置用于引导新印版11的引导装置。结果,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并适应印版尺寸的增大。
如图18所示,空气气缸330的移动件302在箭头K方向移动,而压紧部分304a也在箭头K方向移动。此时,压紧部分304a靠在新印版11的后边11b上,以将新印版11移向下印版滚筒6B。
因此,如图17所示,新印版11的前边11a通过印版排出/进给转换引导板293引导到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如图17所示,当下印版滚筒6B在图10C所示的向前方向(图10C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靠在印版压辊298上的新印版11的前边11a通过印版压辊298插进印版夹紧夹爪8B中。
当下印版滚筒6B基本旋转一转时,新印版11的后边11b通过印版压辊298插入印版夹爪装置8B中,此后,印版夹爪装置8B的卷轴杆枢轴旋转以在下印版滚筒6B的外表面固定新印版11。
在图10D所示的此状态中,其中当新印版11的固定结束时,空气气缸310(图11)的杆311向后移动,以便下装载器220设定在竖直状态,并定位在等待位置(一长两短交替的点划线)。接着,空气气缸226(图2)驱动以将下装载器220与印刷装置1分离并将其定位在退回位置(在图1中由一长两短交替点划线表示)。此后,如图10E所示,在印刷装置2的驱动机构和折叠机器的驱动机构之间的离合器连接,以驱动印刷机的驱动器。接着,张力调节辊16向上移动,然后,操作者在箭头B方向将回收在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10中的旧印版10拉出,以将其抽出到工作空间221。
在此方式下,由于旧印版10回收在设置到机架3、4的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中,而根本不必在下装载器220中设置用于回收旧印版的装置,并可以在纸输送方向减少下装载器220的尺寸(箭头A-B的方向)。由于下装载器220可以移动到退回位置,因此,固定到机架3、4的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的工作空间可以变大,相应地,旧印版10可以方便地从下排出印版回收部分230排出。
由于下装载器220本身可以减小尺寸并制作为轻型,因此,也可以减小用于摆动和移动下装载器220的空气气缸310的尺寸,以便减小装置的尺寸。
在此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用于在卷筒纸上印刷的印刷机。本发明也可以施用到用于在纸上印刷的进纸旋转印刷机上。
如上述所说明,根据本发明,在纸的输送方向减少装载器的尺寸,以便整个装载器可以在纸的输送方向移动。因此,固定到机架的旧印版回收部分的纸输送方向的工作空间可以变大,相应地,装载器中旧印版的抽出可以变得容易。由于装载器本身尺寸的减少和重量的减小,用于移动装载器的驱动装置的尺寸也可以减小,从而达到减小整个装置尺寸的目的。由于设置有用于将旧印版引导到印版排出装置的引导件,所以,可以将印版可靠地排出。由于用于从印版滚筒中抽出旧印版的抽出装置设置到装载器,因此,可以可靠地从印版滚筒中排出旧印版。

Claims (10)

1.一种印版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机架(3、4)支撑以在基本平行于纸输送方向移动并用于将新印版进给到印版滚筒的装载器(20、220);
用于在印版更换期间将所述装载器从退回位置移动到靠近印版滚筒的等待位置的装载器移动装置(26、226);以及
固定到机架以回收从印版滚筒排出的旧印版的印版排出装置(30、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器包括用于将从印版滚筒排出的旧印版引导到所述印版排出装置的引导件(161、162、1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器包括用于从印版滚筒中抽出旧印版的抽出装置(140、144;270、2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基本垂直的等待位置和倾斜的印版进给位置之间可摆动地支撑所述装载器并平行于纸输送方向移动的底座(24;224);以及
用于在印版更换期间将所述装载器从等待位置驱动到印版进给位置,以移动夹住新印版的所述装载器的远端,从而靠近印版滚筒的驱动装置(171;3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器包括:
用于当所述装载器定位在印版进给位置时,从印版滚筒中抽出旧印版的抽出装置(140、144;270、275),以及
用于将通过所述抽出装置从印版滚筒中抽出的旧印版通过所述装载器引导到所述印版排出装置的引导件(161、162、16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器包括当所述装载器定位在印版进给位置时,用于转换用于旧印版的印版排出路径和用于新印版的印版进给路径的转换引导件(133;293),以及
所述转换引导件将在印版排出期间从印版滚筒中排出的旧印版通过印版排出路径引导到所述印版排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排出装置通过所述装载器排出从印版滚筒排出的旧印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排出装置包括:
钩形件(52),其支撑成向前、向后移进、排出用于旧印版的印版排出路径,通过排进印版排出路径的旧印版一端的弯曲部分暂时从印版排出路径退回,并在其重量作用下向前移进印版排出路径,以及
用于将所述钩形件向上移动的钩形件移动装置(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排出装置包括:
支撑以向前、向后移进、排出用于旧印版的印版排出路径并与旧印版一端的弯曲部分作用的钩形件(247);
用于在一个方向偏置所述钩形件以向前移进印版排出路径的偏置件(249);
用于克服所述偏置件的偏置力以阻止所述钩形件向前运动进入印版排出路径的阻止件(250),以及
用于在印版排出方向移动所述钩形件的钩形件移动装置(243、24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版排出装置包括沿印刷装置的前表面基本垂直地引导和排出从印版滚筒排出的旧印版的排出印版引导板(40、231)。
CNB031548504A 2002-08-20 2003-08-20 印版更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4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39599A JP4361720B2 (ja) 2002-08-20 2002-08-20 版交換装置
JP2002239599 2002-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0158A true CN1490158A (zh) 2004-04-21
CN1244450C CN1244450C (zh) 2006-03-08

Family

ID=31185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485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450C (zh) 2002-08-20 2003-08-20 印版更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854392B2 (zh)
EP (1) EP1391300B1 (zh)
JP (1) JP4361720B2 (zh)
CN (1) CN1244450C (zh)
AT (1) ATE378178T1 (zh)
DE (1) DE60317416T2 (zh)
ES (1) ES2297080T3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2214A (zh) * 2009-01-20 2011-12-21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印刷单元提供印版的运输系统
CN103612479A (zh) * 2006-02-02 2014-03-05 高斯国际美洲公司 反向气流卷材稳定器
CN105473337A (zh) * 2013-08-22 2016-04-0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更换印版时给送印版的方法以及具有印刷塔和能够沿竖向运动的储存装置的印刷机
CN106166894A (zh) * 2015-05-22 2016-11-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版更换器
CN112622435A (zh) * 2020-12-25 2021-04-09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轮转胶印机的全自动换版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14201T1 (de) 2001-11-28 2006-01-15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aufzugs auf einer mantelfläche eines zylinders einer druckmaschine
WO2004019466A1 (ja) 2002-08-21 2004-03-04 Ebara Corporation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NL1022048C2 (nl) * 2002-12-02 2004-06-03 Mps Holding B V Drukmodule alsmede een drukmachine voorzien van een dergelijke drukmodule.
JP2006334969A (ja) * 2005-06-03 2006-12-14 Komori Corp 版取扱装置
DE102005042756A1 (de) * 2005-09-08 2007-03-29 Maschinenfabrik Wifag Druckformspeicher, Druckwerk mit Druckformspeicher und Verfahren zum Wechseln von Druckformen
DE202006020771U1 (de) * 2006-01-31 2009-12-24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einheit und Druckturm mit mehreren Druckwerken
US7963226B2 (en) 2006-12-01 2011-06-21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inting unit having at least one press unit, and a press unit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DE102006061452A1 (de) 2006-12-23 2008-06-26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plattenkassette
DE102008048281A1 (de) 2007-10-18 2009-04-2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orrichtung zum Abführen einer Druckplatte von einem Plattenzylinder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8019515A1 (de) * 2008-04-18 2009-10-22 Manroland Ag Druckplattenwechselvorrichtung
WO2012045494A1 (de) * 2010-10-07 2012-04-1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Transportsystem und druckformwechselsystem in einer druckeinheit sowie logistiksystem in einer druckerei
FR3000429B1 (fr) * 2012-12-28 2017-02-10 Bobst Lyon Module d’impression pour imprimer a partir de cliches sur des elements en plaque et machine de transformation comprenant un tel module d’impre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9658C1 (de) * 1993-03-25 1994-10-27 Roland Man Druckmasch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Wechseln von Druckplatten bei Bogenoffsetdruckmaschinen mit mehreren Druckwerken
DE4322027A1 (de) * 1993-07-02 1995-01-19 Zirkon Druck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Wechseln einer Druckplatte
DE59501782D1 (de) * 1994-01-17 1998-05-07 Koenig & Bauer Albert Ag Vorrichtung zur montage, demontage und transport von leicht biegbaren, bogenförmigen gegenständen mit einhängeabkantungen
JP3592760B2 (ja) 1994-10-12 2004-11-24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輪転印刷機の自動版替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410344B2 (ja) 1999-09-17 2010-02-03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保持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2479A (zh) * 2006-02-02 2014-03-05 高斯国际美洲公司 反向气流卷材稳定器
CN102292214A (zh) * 2009-01-20 2011-12-21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印刷单元提供印版的运输系统
CN105473337A (zh) * 2013-08-22 2016-04-0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更换印版时给送印版的方法以及具有印刷塔和能够沿竖向运动的储存装置的印刷机
CN105473337B (zh) * 2013-08-22 2017-03-0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更换印版时给送印版的方法以及具有印刷塔和能够沿竖向运动的储存装置的印刷机
CN106166894A (zh) * 2015-05-22 2016-11-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版更换器
CN112622435A (zh) * 2020-12-25 2021-04-09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轮转胶印机的全自动换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17416T2 (de) 2008-09-18
DE60317416D1 (de) 2007-12-27
US6854392B2 (en) 2005-02-15
EP1391300B1 (en) 2007-11-14
ATE378178T1 (de) 2007-11-15
ES2297080T3 (es) 2008-05-01
US20040069170A1 (en) 2004-04-15
JP4361720B2 (ja) 2009-11-11
EP1391300A1 (en) 2004-02-25
JP2004074639A (ja) 2004-03-11
CN1244450C (zh) 2006-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4450C (zh) 印版更换装置
CN100343071C (zh) 打印机
CN2850916Y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36669C (zh) 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0349788C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034698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31359C (zh) 薄片进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2784187Y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269652C (zh) 片材导向机构、备有该机构的片材送给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281416C (zh) 用于成像装置的墨盒的滑架
CN1799968A (zh) 馈纸器
CN1304205C (zh) 滑架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93975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990260A (zh) 片材输送装置
CN1612430A (zh) 复式压接装置及端子供给组件
CN1840451A (zh) 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CN1990366A (zh) 片材输送装置
CN1765720A (zh) 喷墨式打印机
CN1225359C (zh) 印版插入装置
CN1141239A (zh) 网板印刷中所用的网板清洁装置
CN1449916A (zh) 印版夹持设备
CN1121336A (zh) 薄膜形成装置及薄膜形成方法
CN1974222A (zh) 再装单元
US20080204499A1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eliminary ejecting method
CN1990235A (zh) 脱开状态下限制卷筒纸卷绕损伤滚筒的印刷单元及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