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9581A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技术 - Google Patents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9581A
CN1359581A CN00809926A CN00809926A CN1359581A CN 1359581 A CN1359581 A CN 1359581A CN 00809926 A CN00809926 A CN 00809926A CN 00809926 A CN00809926 A CN 00809926A CN 1359581 A CN1359581 A CN 1359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ocol entity
link layer
layer protocol
transmitt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9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428C (zh
Inventor
C·罗波尔
M·约翰松
R·舍德斯特伦
B·拉通伊
J·萨赫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359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9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4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揭示了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成对链路层协议实体之间进行转换时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技术。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暂停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然后启动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到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于是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Description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技术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更具体而言,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进行转换时提供安全链路的技术。
发明背景
参考图1,其中显示了一种典型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系统10包括一个核心网(CN)12,一个无线接入网(RAN)14和多个移动站(MS)16。RAN 14分为控制器节点18和基站收发信台(BTS)节点20。当然,正如本领域中具有一般技术的人员所理解的,RAN 14可由数个RAN组成,每个RAN含有一个或更多个控制器节点18和BTS节点20。系统体系是这样的:CN 12连接到数个控制器节点18,每个控制器节点18连接到数个BTS节点20,而每个BTS节点20服务于一个或更多个MS 16。
由于MS 16和服务BTS节点20之间无线接口关联的差错特性,因此可在MS 16和RAN 14之间选择性地执行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以减少残余差错率。ARQ协议的功能是处理由无线接口引起的差错(例如由干扰引起)。不过,当MS 16在系统10中到处移动时,切换可能发生而使导致ARQ协议的执行在不同控制器节点18之间来回移动。为了确保在切换期间不丢失用户数据,必须实现某些机制。目前有三种已知的机制用于当ARQ协议在不同控制器节点18之间切换的情况下保护用户数据。
在第一种已知的、当ARQ协议在不同控制器节点18之间切换的情况下用于保护用户数据的机制中,该机制由R.Cohen等人在“Handover in a Micro-Cell Packet Switched Mobile Network(在微小区分组交换移动网络中切换)”,ACM Journal of Wireless Networks,Vol.2,No.1,1996,pp.13-25中,以及由E.Ayanoglu等人在“AIRMAIL:A Link-Layer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航空邮件:用于无线网络的链路层协议)”,ACM/Baltzer Wireless NetworksJournal,Vol.1,1995,即.47-60中作了充分描述,当执行切换时,来自RAN 14中ARQ协议实体的所有协议状态,包括状态变量和缓冲区,从源控制器节点18被移动/传送到目的控制器节点18。使用这种机制,MS 16中的ARQ协议实体不需要知道切换何时发生。在含有两个或更多个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系统中,在SGSN之间有切换发生的情况下,只有下行链路缓冲区从源SGSN被移动/传送到目的SGSN,并在MS 16和目的SGSN之间依靠切换信令同步缓冲区的协议状态(参见GSM 03.60-“Service Description(业务描述)”)。
第一种机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不要求在无线接口上对用户数据作不必要的重传,并且MS 16中的ARQ协议可以不知道切换,这也使得实现不那么昂贵。不过,第一种机制受限于系统内的切换,整个系统中使用具有相同配置的相同ARQ协议。因此,它对于同一RAN中将可能使用不同ARQ协议配置且可能有与不同的ARQ协议配置关联的不同协议数据单元(PDU)大小的未来系统而言将不再有用。此外,它对于移动整个协议状态可能非常复杂。
在第二种已知的、当ARQ协议在不同控制器节点18之间切换的情况下用于保护用户数据的机制中,此机制特别应用于GPRS系统中,通过在系统10中包含两级ARQ协议来保护用户数据。第一ARQ协议,称为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实行于MS 16和RAN 14之间(例如在基站控制器(BSC)节点处),用于处理由无线接口引起的差错(参见GSM 04.60-“Radio Link Control/Medium Access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第二ARQ协议,称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实行于MS 16与CN 12之间(例如在SGSN节点处)(参见GSM 04.64-“Logical Link Control(LLC)LayerSpecification(逻辑链路控制(LLC)层规范)”)。当切换发生时,由LLC协议中的ARQ协议重传可能丢失的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当执行切换时,在MS 16和BSC中都重新启动RLC协议。
第二种机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处理系统间的切换。不过,第二种机制存在较多的缺点。例如,由于与第二ARQ协议关联的额外开销而造成不必要的无线资源浪费。在GPRS中,用第三层(L3)PDU传输的额外开销约为7个字节。可对此与Van Jacobsen压缩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确认的大小进行比较,当使用点到点协议(PPP)时其大小小于10个字节。这样,当在L3 PDU中传输TCP确认时,大小差不多被加倍。第二种机制的另一个缺点是,在MS 16中,就含有两级ARQ协议的存储与处理能力而言,其开销大大高于具有单一ARQ协议的开销。
在第三种已知的、当ARQ协议在不同控制器节点18之间切换的情况下用于保护用户数据的机制中,该机制由R.Ludwig等人在欧洲专利申请第__号(客户参考号:艾立信技术文献第UW/T-98:289号)、题为“L2_ARQ Protocol Handover Mechanisms(L2_ARQ协议切换机制)”中作了充分描述,要求第二层(L2)ARQ协议PDU的发送端在缓冲区中保留正携带L3 PDU的所有的L2 PDU,直到整个L3 PDU已被确认。然后,当切换被执行时,所有L3 PDU被移到新的L2_ARQ协议实体,于是,新的L2_ARQ协议实体将这些L3 PDU分段成新的L2 PDU并重传它们。
与第二种机制相似,第三种机制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处理系统间的切换。但是,第三种机制也存在较多缺点。例如,由于要求L2_ARQ协议PDU的发送端保留正携带L3 PDU的所有的L2 PDU直到整个L3 PDU被确认,因而需要额外的缓冲空间。此外,当切换发生时,一个L3 PDU的所有L2 PDU被新的L2_ARQ协议重传。那就是说,即使以前已被确认的L2 PDU也都要进行重传。这当然不是最优的,而且是第三种机制的主要缺点。
由上所述,期望提供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切换或协议重新配置时,在移动站与核心网络之间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技术,用以克服上述不足和缺点。更具体而言,期望提供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切换或协议重新配置时,在移动站与核心网络之间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技术,它不传递ARQ协议的完整状态,不使用第二ARQ协议级,不重传已被确认的L2_ARQ PDU,以及不需要在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的缓冲区中存储已被确认的L2_ARQ PDU。
发明概述
依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进行转换时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技术。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确认接收的分段数据的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确认接收的分段数据的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最好都是自动重发请求协议实体。
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的转换可归结于多种原因,象例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重新配置。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可使用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相同的协议,或者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可使用不同于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协议。如果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使用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相同的协议,那么仍能对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进行不同于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的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此技术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首先暂停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然后启动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于是,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可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进行控制,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可由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进行控制。于是,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可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暂停,而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可由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启动。应当注意到,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和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可以是相同的控制协议实体。
依照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传输的未分段数据最好由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送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另一种可选方法是,可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传输的未分段数据进行分段,然后再由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送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以进行隧道传输。其间,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的分段数据被进行组装并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送到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在通过隧道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之前,可由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状态消息。此外,可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如果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控制,则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最后一个未确认数据段的序号可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另一种可选方法是,可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向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关于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数目的指示,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还有一种可选方法是,可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向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关于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总数的指示,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在通过隧道传输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之前,可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最后一个未确认数据段的序列号由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另一种可选方法是,在最后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之后,可由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指明前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是最后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消息,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还有一种可选方法是,可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含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总数指示的消息,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甚至还有一种可选方法是,在通过隧道传输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之前,可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含有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最后一个未确认数据段的序号的消息,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在发送消息前将序号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并在发送消息后再由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甚至还有一种可选方法是,可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关于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数目的指示,用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如果是这种情况,在发送指示前,将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数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并在发送该指示后再由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仍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可将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接下来,可以把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用以指示未确认分段数据结束的消息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给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然后,可将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从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可以在所有未确认的分段数据被通过隧道传输之后终止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另一种可选方法是,可以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周期之后终止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通过首先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到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可以使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接下来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然后再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在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之前可对其进行标记。例如,可以利用确认的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长度指示符字段,或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某一特定字段来对未确认的分段数据进行标记。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可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专用的通信链路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未确认的分段数据最好在任何更高层的数据之前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以确保序列顺序完整。
依照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在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中将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典型地与已确认的分段数据合并,然后将合并的分段数据进行组装。于是,经组装的合并数据能被直接发送给更高层的协议实体。另一种可选方法是,组装的合并数据可通过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给更高层协议实体。不管怎样,组装的合并数据最好在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向更高层协议实体发送任何数据前被发送给更高层的协议实体,以确保序列顺序完整。此外,可通知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所有组装的合并数据已被发送到更高层协议实体,以确保序列顺序完整。
附图简述
为了有助于对本发明更全面的理解,现在来参考附图。这些附图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是仅仅被作为范例。
图1是包含一个核心网(CN)、一个无线接入网(RAN)和多个移动站(MS)在内的一种典型移动蜂窝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关于依照本发明的、用以显示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不同分层上的特定协议的一种通用协议栈的图例。
图3是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CN、两个不同的RAN和一个MS,这些都涉及依照本发明的用于在切换情形下或L2_ARQ协议重新配置期间在MS和CN之间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技术。
图4是一个显示了通过空中接口在两个L2_ARQ协议实体之间传送数据的流程图。
图5是一个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在刚刚发生切换或L2_ARQ协议重新配置之后,通过空中接口在两个新L2_ARQ协议实体之间传送数据的流程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情形下的信令图。
图7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一种L2_ARQ确认模式数据(AMD)PDU的格式。
图8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一种L2_ARQ控制PDU的格式。
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用以实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涉及的切换或协议重新配置的信令的一种示范协议实体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优选实施方案详述
参考图2,其中显示了一种通用协议栈50,该协议栈将在本详述中用来表示在依照本发明运行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内所应用的不同分层上的特定协议。不过,应当注意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任何不同的分层上使用任一特定的协议。例如,L3层用来表示任何一种网络协议,例如象互联网协议(IP)。不过,L3层也可以包括帧协议,例如象点到点协议(PPP)。L3层还可以包括控制平面协议,例如象用于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中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因此,L3层表示任何一种用于产生被传送给下一层,本例中为L2_ARQ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协议。
L2_ARQ层用来表示链路层协议,例如象无线链路控制(RLC),该层协议可能将L3 PDU分割成小的L2_ARQ PDU和/或将数个L3PDU连接成L2_ARQ PDU,并以这些L2_ARQ PDU为基础实现ARQ功能。无论L2_ARQ层表示何种协议,L2_ARQ协议都遵循有关L2_ARQ PDU重传的规则。例如,对于任何形式的ARQ,发送L2_ARQ必须缓冲每一个L2_ARQ PDU,直到接收L2_ARQ肯定确认收到同一L2_ARQ PDU为止。一收到确认,发送L2_ARQ就获准从它的发送缓冲区中删除已确认的L2_ARQ PDU。
对于更高层数据(即L3 PDU)的传输L2_ARQ协议可以有几种不同的,例如象不可靠、半可靠和全可靠这样的运行模式。后两种模式可结合有序或失序传递操作。
L1层用来表示无线链路的物理层。它可以是用于当今或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任何一种无线传输技术(如GSM、UMTS或无线LAN)。
在最新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两个对等的L2_ARQ协议实体,一个运行于移动站(MS)中,一个运行于无线接入网(RAN)中。关于这种系统的实例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UMTS系统,两个对等实体内的L2_ARQ协议均为RLC协议。
参考图3,其中显示了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00,其将在本详述中用来描述一种依照本发明的、用于在切换情形下或L2_ARQ协议重新配置期间在MS与核心网(CN)之间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技术。系统100包括一个CN 102,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RAN 104和一个MS106。如图3所示,L3 PDU通过依赖于当前所用的RAN 104的不同L2_ARQ协议在MS 106和CN 102之间进行传输。此详述中所描述的技术不受限于连接到CN 102上的RAN 104的数量。也就是说,这里所描述的技术容许任何数量的RAN 104。
假设对于包括的所有不同的RAN 104,任意两个L2_ARQ协议实体之间都存在着对等通信。对等实体实行于MS 106中和所包括的每个RAN104的网络节点中。还假设切换均可在某一RAN 104内(系统内)和两个不同类型的RAN 104之间(系统间)发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当切换发生时,L2_ARQ协议实体的执行点可被移到新的物理网络节点上,那里启动有新L2_ARQ协议实体并以此继续和新的L2_ARQ对等体通信。可选地,可使用旧的重启/重初始化的L2_ARQ协议实体。
在切换或L2_ARQ协议重新配置(如无线接入载体(RAB)重新配置)发生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L2_ARQ PDU经由新L2_ARQ协议实体通过隧道传输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也就是说,在切换或L2_ARQ协议重新配置发生后,旧的L2_ARQ协议实体进入隧道传输状态,在此状态下它们除了仍通过新的L2_ARQ协议实体传输数据以外不执行任何ARQ功能。在这种隧道传输状态下,旧L2_ARQ PDU通过新L2_ARQ协议实体经隧道传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该协议实体将旧的L2_ARQ PDU重组成L3 PDU,然后将它们传递给接收L3协议实体。在所有旧的L2_ARQPDU通过新L2_ARQ协议实体经隧道传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被重组成L3 PDU,然后传递给接收L3协议实体之后,旧L2_ARQ协议实体被终止。
上述技术要求一个完整的L3 PDU被传过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或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因此,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中最后一个PDU由旧L3 PDU的最后一段和可能的填充部分组成。在接收侧,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接收来自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的新的L2_ARQ PDU,然后将它们重组成L2_ARQ SDU。新的L2_ARQ协议实体必须区分包含新L3 PDU的L2_ARQ SDU和包含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的L2_ARQ SDU。这可通过对PDU和/或SDU进行标记,或者依靠其他信令方式来实现。将包含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的新L2_ARQ PDU重组成旧L2_ARQPDU,然后向前传递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将包含有新L3 PDU的新L2_ARQ PDU重组成L3 PDU,并传递给接收L3协议实体。
参考图4和5能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图4显示了通过空中接口在两个L2_ARQ协议实体之间进行传送的数据。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1a)和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1b)都含有一个SDU数据缓冲区110和一个PDU数据缓冲区112。应当理解,这些缓冲区只是为解释本发明而使用的逻辑缓冲区。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0a内的数据是上层数据(即L3PDU)。此数据尚未被分段成L2_ARQ PDU或通过空中接口被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1a)传输。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2a内的数据由L2_ARQ PDU组成。一个PDU封装有SDU的一部分或整个SDU。这就是所谓的分段。如果几个SDU是一个PDU的一部分,那么就称这几个SDU在该PDU内被中联。
假设一个SDU驻留在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0a中,直到其被分段并可能被串联和传送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2a为止。到那时,整个SDU被移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2a中。由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1a)通过空中接口发送的PDU必须由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1b)确认。当发送L2_ARQ协议实体收到某个PDU的一个确认时,该PDU从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2a中被丢弃。
根据以上对缓冲区的定义,可理解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2a根据何种PDU已被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确认,既可封装整个SDU,又可封装部分SDU。接收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2b中的数据将驻留在那里直到能组装一个完整的SDU。到那时,所装配的SDU将被传送给接收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0b。
图5显示了在切换或L2_ARQ协议重新配置刚刚发生之后,依照本发明在两个新的L2_ARQ协议实体之间通过空中接口进行传送的数据。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1a)和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1b)都包含一个旧的SDU数据缓冲区114和一个旧的PDU数据缓冲区116。同样,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2a)和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即L2_ARQ 2b)也都包含一个新的SDU数据缓冲区118和一个新的PDU数据缓冲区120。在这种模式下,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决定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a中的PDU是否需要被重组成SDU。如果需要,就将重组的SDU传送给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4a。于是,旧的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4a将包含封装有L3 PDU的SDU,如图5中的S1所示。接着,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4a中的这些SDU(S1)沿路径115被传送到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a。其间,任何留在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a中的PDU,如图5中的P1所示,沿路径117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a被传送到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a。这些来自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a的PDU(P1)可用作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中的SDU。此外,在切换/重新配置发生后,新的L3_PDU沿路径119直接在L3和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a之间进行传送。
将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a内的数据分段并发送到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20a。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20a中的数据通过空中接口被发送到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20b。将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20b内的数据进行组装,然后发送到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b。新的接收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b内的数据被发送给接收L3协议实体,或者被发送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b。将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b中的任何数据进行组装并发送到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4b,然后再发送到接收L3协议实体。
因此,依照本发明,驻留在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a中、在切换/重新配置时沿路径117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a被传送到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a的任何数据(P1),经由隧道121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a逻辑地传到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116b。
在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中执行的机制允许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区分封装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的L2_ARQSDU和封装有新L3 PDU的L2_ARQ SDU。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需要利用这些机制将组装的L2_ARQ SDU无误地发送给正确的缓冲区:SDU数据缓冲区118b适用于新L3 PDU,PDU数据缓冲区116b适用于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这可通过对PDU和/或SDU进行标记,或者另一种可选方法是,通过其他与信令结合的规则来完成。
如果规定先将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PDU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P1)置于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a中,那么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只需发信号通知关于封装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的L2_ARQ SDU的数目或者新L2_ARQ PDU的数目,以便接收端区分L3 PDU和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PDU。于是,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在没有标记PDU和/或SDU的情况下隐式得知将每个组装的L2_ARQ SDU发往何处。如果新L2_ARQ协议实体支持一个L2_ARQ PDU内的数个L2_ARQ SDU的串接,加上用信号通知含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的新L2_ARQ PDU数目,则必须定义一项附加的规则。此规则规定不可能在最后一个含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的新L2_ARQ PDU内封装一个完整的新L3 PDU。
当完成标记时,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一种解决方案是允许有两种独立的L2_ARQ PDU类型,其中一种对应新的L3 PDU,而另一种对应由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发出的PDU(参见下面图7的描述)。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向L2_ARQ SDU增加一个比特的字段。如果L2_ARQ SDU实际是来自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的一个PDU时,此字段可被置1,而如果L2_ARQ SDU是一个新的L3 PDU时,其可被清0。
旧的和新的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必须能相互通信,正如旧的和新的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必须能相互通信一样。这些通信链路对依照本发明来建立隧道传输状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该通信链路是能被分成数条物理链路的逻辑链路。例如,L2_ARQ网络协议实体可能位于无线接入网的不同节点内,而逻辑链路可能是由数条涉及无线接入网和/或核心网的数个网络节点的物理链路建立的。另一可选方法是,两种协议实体都可驻留在同一节点内甚至同一硬件/软件内(如在同一处理装置内,其中逻辑链路可能是一个或几个装置元件(参见图9))。为了建立有序传递,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必须向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发信号告知所有的旧L2_ARQ PDU被正确接收、被重组成L3 PDU以及被传递到接收L3协议实体。只有在那以后,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才被允许向更高层(即接收L3协议实体)发送SDU。
当处于隧道传输状态时,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需要了解来自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的最后一个旧L2_ARQ PDU何时到达。本发明允许将这种信息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发送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
实行这一点的一种方法是按照以下规则:规定首先把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连同持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的PDU或SDU的数目信令一起放置在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SDU数据缓冲区118b中。由于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必须能区分封装有新L3 PDU的L2_ARQ SDU和封装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PDU的L2_ARQ SDU,于是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便隐式得知何时不再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到来。
实行这一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的最后一个旧L2_ARQ PDU的最大序号传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该序号可通过任何适当的信令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传送到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以下给出关于如何能做到这点的四种解决方案。
关于这点的第一种解决方案应该是通过控制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序号。当然,这意味着旧L2_ARQ协议实体将此序号通知给了控制协议实体。
关于这点的第二种解决方案应该是在含有序号的一指定PDU(用PDU类型字段标识的)中将该序号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发送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这个指定的PDU应该是在所有L2_ARQPDU被通过隧道传输前所传输的第一消息。这个指定的PDU最好也通过隧道发送。
关于这点的第三种解决方案应该是在最后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旧L2_ARQ PDU之后将一指定的PDU(用PDU类型字段标识的)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发送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这个指定的PDU应指明前一个L2_ARQ PDU是最后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L2_ARQ PDU。这个指定的PDU也通过隧道进行发送。
关于这点的第四种解决方案应该是在含有序号的一指定PDU(用PDU类型字段标识的)中将该序号从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发送给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这个指定的PDU应该是在所有L2_ARQPDU被通过隧道传输前所传输的第一消息。该序号必须从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新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然后再从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发送到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
发送侧利用所了解的收到最后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L2_ARQPDU的时间来得知何时可以终止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而且也有必要在接收端使能对L3 PDU的有序传递。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必须将其所有数据传递给接收L3协议实体,并表示它在新接收L2_ARQ协议实体开始向接收L3协议实体传递数据前已完成任务。
参考图6,其中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一种切换情形下的信令图130。图6所示的特定示例是基于UMTS系统的,包括用户设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实体132(UE RRC)、第一用户设备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实体134(UE RLC1)、第二用户设备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实体136(UE RLC2)、第一网络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实体140(NW RLC1)、第二网络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实体138(NW RLC2)、第一网络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实体142(NW RRC1)和第二网络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实体144(NW RRC2)。切换时,UE RRC实体132向NW RRC1实体142发送一个小区更新消息146(小区更新)。作为响应,NW RRC1实体142利用配置请求消息148(RRC_RLC_CONFIG.req)请求NWRRC2实体144建立一个新的RLC协议实体。接着,NW RRC2实体144利用配置请求消息150(CRLC_CONFIG.req)建立NW RLC2实体138。在建立了NW RLC2实体138以后,NW RRC2实体144利用配置确认消息152(RRC_RLC_CONFIG.cfm)向NW RRC1实体142来确认NW RLC2实体138的创建。然后,NW RLC1实体140被NW RRC1实体142利用暂停请求消息154(CRLC_SUSPEND.req)暂停,这使NW RLC1实体140停止传输数据并进入上述的隧道传输状态。接下来,NW RLC1实体140中未分段的SDU通过SDU传送消息156(SDU传送)被发送到NW RLC2实体138的SDU缓冲区中。然后从NW RRC1实体142向UE RRC实体132发送一个小区更新确认消息158(小区更新确认)。小区更新确认消息158(小区更新确认)包含一个关于NW RLC1实体140中最后一个PDU的序号的指示。
一收到小区更新确认消息158(小区更新确认),UE RRC实体132就利用配置请求消息160(CRLC_CONFIG.req)建立UE RLC2实体136。此外,UE RLC1实体134被UE RRC实体132使用暂停请求消息162(CRLC_SUSPEND.req)暂停,这使UE RLC1实体134停止传输数据并进入上述的隧道传输状态。接下来,UE RLC1实体134中未分段的SDU通过SDU传送消息164(SDU传送)被发送到UE RLC2实体136的SDU缓冲区中。然后从UE RRC实体132向NW RRC1实体142发送一个小区更新完成消息166(小区更新完成)。小区更新完成消息166(小区更新完成)包含一个关于UE RLC1实体134中最后一个PDU的序号的指示。
这时,UE RLC1实体134和NW RLC1实体140之间没有数据传送。那就是说,UE RLC2实体136和NW RLC2实体138目前执行数据传送功能。然而,一旦UE RLC1实体134收到来自UE RRC实体132的隧道传输请求消息168(CRLC_TUNNELING.req),则留在UE RLC1实体134中的所有数据现在可以立刻通过UE RLC2实体136进行隧道传输。同样,一旦NW RLC1实体140收到来自NW RRC1实体142的隧道传输请求消息170(CRLC_TUNNELING.req),则留在NW RLC1实体140中的所有数据现在可以立刻通过NW RLC2实体138进行隧道传输。希望通过一个状态报告来启动隧道传输,该状态报告指出哪些PDU被正确接收,以便不再通过隧道传输这些PDU。例如,UE RLC1实体134向NW RLC1实体140发送一个状态报告消息172(状态),而且NW RLC1实体140也向UE RLC1实体134发送一个状态报告消息174(状态)。状态报告消息172也可以包含一个关于UE RLC1实体134中最后一个PDU的序号的指示。同样,状态报告消息174也可以包含一个关于NW RLC1实体140中最后一个PDU的序号的指示。
当UE RLC1实体134中的所有数据已通过隧道传输并被正确传输之后,UE RLC1实体134利用配置指示消息176(CRLC_CONFIG.ind)将同样的状态信息指示给UE RRC实体132。然后,UE RRC实体132使用配置请求消息180(CRLC_CONFIG.req)释放UE RLC1实体134。同样,当NW RLC1实体140中的所有数据已通过隧道传输并被正确传输之后,NW RLC1实体140利用配置指示消息178(CRLC_CONFIG.ind)将同样的状态信息指示给NW RRC1实体142。然后,NW RRC1实体142使用配置请求消息182(CRLC_CONFIG.req)释放NW RLC1实体140。
这时应当注意到,如果有序传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应分别通知UE RLC2实体136和NW RLC2实体138所有UE RLC1 PDU和所有NW RLC1 PDU已被接收。此后,UE RLC2实体136和NW RLC2实体138便可分别向更高层发送UE RLC2 SDU和NW RLC2 SDU。
这时还应当注意到,暂停请求消息154(CRLC_SUSPEND.req)和暂停请求消息162(CRLC_SUSPEND.req)有些令人误解。一般来说,可以暂停协议实体,并在以后进行恢复。在图6所示的特例中,RLC1实体134和140不进行恢复,而是进入隧道传输状态。
参考图7,其中显示了L2_ARQ确认模式数据(AMD)PDU 190的一种格式,例如,其中的L2_ARQ可以是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实体。AMD PDU 190包括一个数据/控制(D/C)位192,其用以指出该PDU是AMD PDU还是控制PDU,一个序号(SN)字段194,一个轮询(P)位196,一个头标压缩(H)位198,一个或多个扩展(E)位200,零个或多个长度指示符字段202,一个或多个数据段204,以及一个含有填充(填充)或捎带确认状态PDU(状态PDU)的可选字段206。扩展位200和长度指示符字段202可能是本发明尤为关注的。扩展位200a指出下一个字段将是数据还是长度指示符。长度指示符字段202当在PDU中有串接或填充发生时使用。无论哪种情况,它都表示串接或填充开始的位置。如果串接发生,长度指示符字段202则表明两个更高层分段的边界。如果填充发生,长度指示符字段202则被分配给一个指定的值。扩展位200b被设置用来指明下一个八位字节仍将是另一个长度指示符。那时,长度指示符字段202将表明数据和填充之间的边界。
其中一个长度指示符字段202也可被用来指出数据段204包含的是通过隧道传输的RLC PDU还是L3 PDU。为表示通过隧道传输的RLC PDU的传输,长度指示符字段202可被分配给一个指定且预留的值。
参考图8,其中显示了L2_ARQ控制PDU 220的一种格式,例如,其中的L2_ARQ又可以是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实体。控制PDU220包括一个数据/控制(D/C)位222,用来指出该PDU是AMD PDU还是控制PDU,一个PDU类型字段224,用来规定控制消息的类型,一个预留字段226,零个或多个特定控制字段228,其依赖于控制消息的类型,以及用于填入控制PDU 220其余部分的填充(填空)230。控制PDU 220可被用来将旧发送L2_ARQ协议实体的最后一个未传输的分段L2_ARQ PDU的序号传送给旧接收L2_ARQ协议实体。控制消息既可以被定义为旧L2_ARQ链路的一个PDU,然后通过新L2_ARQ链路进行隧道传输,也可被定义为新L2_ARQ链路的一个PDU,在这种情况下,序号在旧的和新的L2_ARQ协议实体之间用信号通知。为了定义这种控制消息,为PDU类型字段224规定一个指定的值,并且特定控制字段228包含这个序号。
这时应当注意到,与上述切换情形相关的信令典型地由作用于存储在或传输给相关存储装置中的指令的处理器进行控制。例如,参考图9,通过总线218而彼此连接的每个上述协议实体都可包含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P)212、存储器(M)214和输入/输出(I/O)装置216的相关处理装置210,以此执行上述切换情形所包含的信令。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的范围。确切地说,除了这里所述的那些修改以外,依据前面的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这类修改都确定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0)

1.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进行转换时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方法,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一个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对接收的分段数据进行确认的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一个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对接收的分段数据进行确认的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
暂停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
启动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以及
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2.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传输的未分段数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送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
3.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对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传输的未分段数据进行分段;
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传输的分段数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送到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以进行隧道传输。
4.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组装分段的数据;以及
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组装的分段数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送到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
5.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控制,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暂停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启动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到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
6.权利要求5中定义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是相同的控制协议实体。
7.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之前,由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状态消息。
8.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9.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最后一个未确认数据段的序号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0.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向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关于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数目的指示,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1.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通过隧道传输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之前,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最后一个未确认数据段的序号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2.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最后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以后,由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消息指出前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的分段数据是最后一个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3.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通过隧道传输未确认的分段数据前,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含有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最后一个未确认数据段的序号的消息,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4.权利要求13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发送消息前,将序号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以及
发送消息后,将序号从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15.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关于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数目的指示,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6.权利要求15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发送指示前,将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的分段数据数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以及
发送指示后,将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的分段数据数目从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17.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含有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总数指示的消息,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8.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由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控制,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由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协议实体向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协议实体发送一个关于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总数的指示,以通知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19.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由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一个指示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结束的消息;以及
由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用信号通知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关于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未确认分段数据的结束。
20.权利要求8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当所有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隧道传输以后,终止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
21.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周期之后,终止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
22.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其中是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切换而引起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的转换。
23.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其中是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内协议的重新配置而引起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的转换。
24.权利要求23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使用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相同的协议。
25.权利要求24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被进行不同于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的配置。
26.权利要求23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使用不同于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协议。
27.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其中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的步骤包括的步骤有:
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给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
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以及
将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28.权利要求27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未确认的分段数据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被传输到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之前对它进行标记。
29.权利要求28中定义的方法,其中利用确认的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中的长度指示符字段对未确认的分段数据进行标记。
30.权利要求28中定义的方法,其中利用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中的一个特定字段对未确认的分段数据进行标记。
31.权利要求27中定义的方法,其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一条专用的通信链路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32.权利要求27中定义的方法,其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先于任何更高层数据而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到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以此确保序列顺序完整。
33.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中合并通过隧道传输的未确认的分段数据和已确认的分段数据;以及
组装合并的分段数据。
34.权利要求33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将组装的合并数据直接发送给更高层协议实体。
35.权利要求33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将组装的合并数据通过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发送给更高层协议实体。
36.权利要求33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在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向更高层协议实体发送任何数据之前,将组装的合并数据发送给更高层协议实体,以此确保序列顺序完整。
37.权利要求36中定义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的步骤有:
通知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所有组装的合并数据已被发送到更高层协议实体,以此确保序列顺序完整。
38.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方法,其中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是自动重发请求协议实体。
39.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成对链路层协议实体之间进行转换时提供安全链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该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一个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对接收的分段数据进行确认的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以及
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该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一个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对接收的分段数据进行确认的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其中,当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进行转换时,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被配置成暂停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
其中,当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进行转换时,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被配置成启动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以及
其中,当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转换到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以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被配置成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40.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从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进行转换时提供一条安全链路的制造的产品,第一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一个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对接收的分段数据进行确认的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第二对链路层协议实体包括一个用于将数据分段并传输分段数据的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一个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的分段数据并对接收的分段数据进行确认的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该制造的产品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可读载体;以及
至少一个载体上承载的指令;其中该指令被配置成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从至少一个载体中读取,并因此导致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使得:
暂停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
启动从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向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的数据传输;以及
将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中未确认的分段数据通过隧道从第一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经由第二传输链路层协议实体和第二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传输给第一接收链路层协议实体。
CNB00809926XA 1999-07-08 2000-07-07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714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349,899 1999-07-08
US09/349,899 US6301479B1 (en) 1999-07-08 1999-07-08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a secure link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9581A true CN1359581A (zh) 2002-07-17
CN1171428C CN1171428C (zh) 2004-10-13

Family

ID=2337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9926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1428C (zh) 1999-07-08 2000-07-07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301479B1 (zh)
EP (1) EP1195036B1 (zh)
JP (1) JP4536976B2 (zh)
KR (1) KR100604679B1 (zh)
CN (1) CN1171428C (zh)
AR (1) AR026867A1 (zh)
AT (1) ATE338412T1 (zh)
AU (1) AU6044400A (zh)
DE (1) DE60030442T2 (zh)
MY (1) MY124992A (zh)
WO (1) WO200100512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479C (zh) * 2004-03-10 2007-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包的分片发送方法
CN101228747B (zh) * 2005-07-22 2012-1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分组切换网络的核心网络实体之间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62606A (zh) * 2010-12-21 2013-08-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对gtp隧道中的ip分片的改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49578A1 (de) * 1998-10-27 2000-01-13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Mobilfunknetz zur Behandlung eines Paketdatendienstes
EP1014641A1 (de) * 1998-12-22 2000-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duzierung der Aufarbeitungszeit von Daten in Kommunikationsnetzen
EP1056258A1 (en) * 1999-05-27 2000-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ata unit sending means and control method in wireless networks
FI109169B (fi) * 1999-07-02 2002-05-31 Nokia Corp Kontrollisignalointien järjestäminen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GB9921706D0 (en) * 1999-09-14 1999-11-17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Re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22019B1 (en) * 1999-11-17 2003-09-16 Eci Telecom, Ltd. Increasing channel capacity in fixed cellular networks
EP1104207B1 (en) * 1999-11-23 2005-08-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data packet for indicating the length of a data payload to be transported in a data packet of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FI109255B (fi) * 2000-04-07 2002-06-14 Nokia Corp Datapakettien numerointi pakettivälitteisessä tiedonsiirrossa
AU2001242683A1 (en) * 2000-04-07 2001-10-23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fixed size protocol data units through the transparent radio link control
US6799039B2 (en) * 2000-04-17 2004-09-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during handover of a mobile station between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US6671507B1 (en) * 2000-06-16 2003-12-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inter-system handover between at least two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2288202B1 (en) * 2000-10-07 2015-04-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om RLC layer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31939B1 (en) * 2000-10-20 2004-05-0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hannel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054473A1 (de) * 2000-11-03 2002-05-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von Datenpaketen zwischen zwei Diensteerbringern eines Funkübertragungssystems
GB2369961B (en) * 2000-12-09 2003-04-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ransmission control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FR2820598A1 (fr) * 2001-02-08 2002-08-09 Cit Alcatel Procede pour l'optimisation de tranfert de donnees dans un systeme cellulair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SE0100475D0 (sv) * 2001-02-09 2001-02-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US20040100913A1 (en) * 2001-03-28 2004-05-27 Juha Kalliokulju Method for providing parameters during a change of acc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element
US6788944B2 (en) * 2001-04-02 2004-09-07 Asustek Computer Inc. Length indicator for a protocol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EP1253736A3 (en) * 2001-04-26 2003-12-10 NTT DoCoMo, Inc. Data 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6775533B2 (en) * 2001-07-27 2004-08-1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a first target entity and a second target entity of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11720B2 (en) * 2001-08-13 2004-11-02 New Qu Energy Ltd. Medium having a high heat transfer rate
US7220365B2 (en) * 2001-08-13 2007-05-22 New Qu Energy Ltd. Devices using a medium having a high heat transfer rate
US20030039226A1 (en) * 2001-08-24 2003-02-27 Kwak Joseph A. Physical laye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US6862082B1 (en) 2001-10-05 2005-03-0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execution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US7269448B2 (en) * 2001-11-09 2007-09-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cognizing request for data transmission by mobile/base station RRC using network transfer device
US20050039101A1 (en) * 2001-11-28 2005-02-17 Johan Torsner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KR100853320B1 (ko) * 2001-12-04 2008-08-20 노키아 지멘스 네트웍스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통신시스템에서 특히 개인별 맞춤 통신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위한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EP1326460A1 (de) * 2001-12-21 2003-07-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Funkzellenwechsel in einem zellularen Paketnetzwerk
US6717927B2 (en) * 2002-04-05 2004-04-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node B buffered data following serving 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ell change
EP1940095B1 (en) * 2002-04-05 2016-05-2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node b buffered data following serving 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ell change
CN101137240B (zh) * 2002-04-05 2011-01-26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促进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小区改变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US7706405B2 (en) 2002-09-12 2010-04-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Node-B buffered data following MAC layer reset
US20040054766A1 (en) * 2002-09-16 2004-03-18 Vicente John B. Wireless resource control system
US8254935B2 (en) 2002-09-24 2012-08-28 Fujitsu Limited Packet transferring/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74618A (zh) * 2002-09-24 2010-03-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包传输/发送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1730168A (zh) * 2002-09-24 2010-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包传输/发送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EP2237608A1 (en) * 2002-09-24 2010-10-06 Fujitsu Limited Packet transferring/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80244B1 (ko) 2003-01-23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상의 핸드오프 방법
US7376567B2 (en) * 2004-02-16 2008-05-20 Celtr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encoded communication signals
KR100989314B1 (ko) * 2004-04-09 2010-10-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7839834B2 (en) 2004-06-18 2010-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protocol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17862B (en) * 2004-09-01 2009-09-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aptive ARQ system
US7961683B2 (en) * 2004-09-30 2011-06-14 Alcatel-Lucent Usa Inc. Active session mobility solution for point-to-point protocol
US8316416B2 (en) 2005-04-04 2012-11-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ecurely using a display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US7656835B2 (en) * 2005-05-18 2010-02-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forming changed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ies
AU2006309464B2 (en) 2005-10-31 2009-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6309470B2 (en) * 2005-10-31 2009-11-19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fer manage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0723885B1 (ko) * 2005-12-08 2007-05-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mSCTP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의 무결절 핸드오버 지원방법 및 장치
KR101268200B1 (ko) 2006-01-05 2013-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
KR101333918B1 (ko) 2006-01-05 2013-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점-대-다 서비스 통신
EP1969738B1 (en) 2006-01-05 2014-03-12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912784B1 (ko) 2006-01-05 2009-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KR101211807B1 (ko) 2006-01-05 2012-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단말의 동기상태 관리방법
KR101187076B1 (ko) 2006-01-05 2012-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JP4806030B2 (ja) 2006-01-05 2011-11-0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信号を転送する方法
KR101358469B1 (ko) 2006-02-07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network) 안에서 상향(uplink)및 하향(downlink) 대역폭(bandwidth)의선택 및 신호 방법
KR101216751B1 (ko) 2006-02-07 2012-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식별자를 이용한 충돌 회피 방법
KR101387475B1 (ko) 2006-03-22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엔터티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US8670566B2 (en) 2006-05-12 2014-03-1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encryption keys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peripheral output device
JP4858690B2 (ja) * 2006-06-14 2012-0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時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CN101473679B (zh) * 2006-06-16 2012-11-14 诺基亚公司 在系统间切换的情况下用于为终端传送pdp上下文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TW200803271A (en) * 2006-06-19 2008-01-01 Innovative Sonic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handling upon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70121513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접속 방법
KR101369135B1 (ko) 2006-06-21 2014-03-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및 방송서비스의 품질보장 방법 및 그 단말
KR20070121505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링크 재설정 방법
WO2007148881A2 (en) 2006-06-21 2007-1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148935A1 (en) 2006-06-21 2007-1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a message sepa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953151B1 (ko) * 2006-11-30 2010-04-19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연속패킷 연결성을 개선하는 방법 및장치
US8660085B2 (en) 2006-12-04 2014-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mobile device from a source eNB to a target eNB
KR100957420B1 (ko) * 2006-12-15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WO2008078381A1 (ja) * 2006-12-25 2008-07-03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797995B2 (en) * 2007-01-18 2014-08-05 Cisco Technology, Inc. Device-assisted layer 3 handoff for mobile services
WO2008094662A2 (en) 2007-02-01 2008-08-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rlc re-segmentation
EP1954090A1 (en) * 2007-02-05 2008-08-06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handover of a user terminal
EP1959601A1 (en) * 2007-02-13 2008-08-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transmission scheme to exchange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a gateway and a mobile node
EP1983698B1 (en) * 2007-04-20 2010-10-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proved transmission scheme of protocol data units during a procedure that comprises the reset of the protocol layer
KR100947530B1 (ko) * 2007-05-15 2010-03-12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상태를 폴링하는 방법 및장치
FR2916598A1 (fr) * 2007-05-24 2008-11-28 Thomson Licensing Sas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paquets de donnees et procede de reception correspondant
FR2916591A1 (fr) * 2007-05-24 2008-11-28 Thomson Licensing Sas Procede de reception de paquets de donnees et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correspondant
CN101953204B (zh) * 2008-02-21 2013-04-1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3g lte中用于rat间切换的方法、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CA2665662C (en) 2008-05-10 2015-02-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itioning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DE202012003490U1 (de) 2012-04-04 2012-04-23 Hans-Jürgen Koch Licht-/Akustikschirm
JP6140960B2 (ja) * 2012-09-25 2017-06-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JP6389126B2 (ja) * 2013-03-12 2018-09-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フレーム制御方法
EP3424163B1 (en) * 2016-02-29 2022-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ment of relay arq in mmw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9503B (fi) * 1997-04-15 2002-08-15 Nokia Corp Pakettien menetyksen estäminen pakettipohjaisen tietoliikenneverkon handoverissa sekä handovermenetelmä
NO324782B1 (no) 1997-12-30 2007-12-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ate for a forbedre overforingen av en forbindelse fra en SGSN til en annen SGS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479C (zh) * 2004-03-10 2007-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包的分片发送方法
CN101228747B (zh) * 2005-07-22 2012-1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分组切换网络的核心网络实体之间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US9232444B2 (en) 2005-07-22 2016-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between core network entities in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US9955394B2 (en) 2005-07-22 2018-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between core network entities in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CN103262606A (zh) * 2010-12-21 2013-08-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对gtp隧道中的ip分片的改进
CN103262606B (zh) * 2010-12-21 2018-10-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对gtp隧道中的ip分片的改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28C (zh) 2004-10-13
US6301479B1 (en) 2001-10-09
EP1195036B1 (en) 2006-08-30
AR026867A1 (es) 2003-03-05
AU6044400A (en) 2001-01-30
JP2003504968A (ja) 2003-02-04
MY124992A (en) 2006-07-31
KR20020026519A (ko) 2002-04-10
DE60030442T2 (de) 2007-03-29
KR100604679B1 (ko) 2006-07-26
EP1195036A1 (en) 2002-04-10
ATE338412T1 (de) 2006-09-15
JP4536976B2 (ja) 2010-09-01
DE60030442D1 (de) 2006-10-12
WO2001005121A1 (en) 2001-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428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JP7060057B2 (ja) ソースノードで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ソースノード
EP1695462B1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having processing time information
FI112304B (fi) Datapakettien numerointi pakettivälitteisessä tiedonsiirrossa
RU2461147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радиопротокола в системе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и передатчик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ES2536071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mover una ventana de recepción en una red de acceso de radio
US10602400B2 (en) Enhancement of PDCP status report
JP5280465B2 (ja) 拡張されたブロック確認応答
TWI466484B (zh) 在無線裝置與網路間傳輸資料單元之序列的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
EP1507353B1 (en)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data flows with different QoS requirements
CN100583816C (zh) 用于点对点协议的有效会话移动性解决方案
RU2487485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окном передачи и повторной передачей и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RU2451406C2 (ru) Способ выполнения процедуры опрос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2005003910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ES2357045T3 (es)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reensamblaje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JP2003283592A (ja) ワイヤレ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確認方法
EP0836338A2 (en) DECT/GSM external handover
JP2003198604A (ja) 送信バッファーの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ポー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WO2004030396A1 (ja) パケット転送・送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3179614B (zh) 向上层传送pdcp数据单元的方法
CN1545791B (zh)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更新在数据传输中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KR20090116588A (ko) 데이터 블록의 전송 방법
MXPA06007429A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having processing time information
ZA200206437B (en) Data packet numering in packet-switched data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