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7572C - 电插座 - Google Patents

电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572C
CN1327572C CNB031234224A CN03123422A CN1327572C CN 1327572 C CN1327572 C CN 1327572C CN B031234224 A CNB031234224 A CN B031234224A CN 03123422 A CN03123422 A CN 03123422A CN 1327572 C CN1327572 C CN 13275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opening
font
shel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234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7119A (zh
Inventor
高田正一
纪平觉
鹫埜清
深见刚
加藤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7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7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75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5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H01R13/562Bending-reliev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01Connector hood or shell
    • Y10S439/902Angularly disposed contact and conductor

Abstract

提供一种插座,即使在组装时或使用时受到机械变形,也难以产生接触不良。通过压接来进行该插座的触点(3、4)与引线(51、52)的电接合。构造成在很难机械变形的插座壳(1)内配置压接部(3c、4b),另外,即使通过从插座中延伸出的引线(51、52)也难以向压接部(3c、4b)作用机械力。

Description

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便携型电子设备中传递电信号或能量的插座,尤其是涉及在插座中使用的壳或触点等结构。
背景技术
便携用电子设备多以直流动作,若通过AC适配器降低家庭用交流电源的电压,并同步变换为直流,从而作为便携用电子设备的电源。一般的AC适配器使用带有插入便携用电子设备的电源插座中而进行连接的插头的电缆。作为这种电源插座的实例,如实公平1-12386号公报中公开的电源插座所述,直接焊接在基板上。
但是,在利用现有(实公平1-12386号公报)的DC插座来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由于扭曲插拔,在安装引线部位的焊接部中产生裂纹,导致导通缺陷。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实进行电源插座的触点与电源电路连接的电源插座的连接结构。另外,这里提供的电源插座的连接结构不限于提供电源的插座,还原样适用于传递电信号或电能的各种插座。因此,本目的在于提供应用广泛的插座的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分析现有插座结构的结果,成功查明使用焊接来进行电连接与连接部位很容易机械变形是主要原因。因此,本发明的插座构造成通过压接来进行插座的触点与引线的电连接,将压接部配置在很难机械变形的插座壳内,另外,还难以通过从插座中延伸出的引线来使机械力作用于该压接部。
另外,在插座的制造中,为了提高生产率,使用如下壳结构,即,在插座的背面设置触点插入用开口,使触点容易组装到壳上,一旦组装的触点发挥其功能,并通过盖来闭塞固定在壳上的撞杆(lance)等结合、止住结构或上述开口,不需要再实施插座内的部件组装或调整。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特征。
(1)一种插座,具备绝缘性壳、和组装在该壳中的导电性触点;还具备覆盖至少部分上述壳的盖;上述触点具备:露出部,使其一部分从上述壳露出到外部,和中空柱形状触点;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具有:第一压接部,通过压接来连接与装配有该插座的设备的电源电路连接的第一引线;和在朝向所述第一压接部的所述中空柱形状的基底部附近的L字型舌片,所述壳具备:引线插通部,延伸出压接在所述第一压接部处的第一引线,第一开口,沿柱轴插入由所述盖覆盖的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和第一止动部,在所述第一开口附近,与所述L字型舌片结合而抑制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所述柱轴为中心的旋转,通过结合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L字型舌片,将该触点固定在该壳的规定位置上。
所谓装配根据本发明的插座的设备也可包含将该插座用作电源插座的设备,例如包含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可便携的电气设备等。所谓连接于电源电路上的引线也可是例如连接于上述电气设备的电源电路上并传递电源用电的引线。通常,引线是由绝缘性包覆材料来覆盖导电性芯材的线。引线也可以是1条以上。所谓通过压接来连接也可是对压接端子设置压接部,弯曲部分端子的部件,以包入引线等的芯材,并固定该芯材,通过固定来电气(有时为机械)地进行连接。另外,也可包含弯曲引线,以从其上的包覆材料上包入,并机械固定引线。所谓通过盖来覆盖部分壳也可包含通过由盖来覆盖至少一部分,从而从外部看不到,并且不能电气或物理接触到。尤其是在壳中有开口或凹部的情况下,具有当由盖覆盖时,闭塞该开口,在壳内部形成空间的效果。有时该空间变为位于壳内的收藏用空间(或室)。延伸出引线的引线插通部也可是引线物理上通过的地方,例如在壳中有凹部或孔等的情况下,该地方变为引线插通部。另外,在例如将引线埋入壳部件中的情况下,也可将该引线通过的地方称为引线插通部。另外,该引线插通部也可与位于壳中的开口连接,将引线引出壳外。
所谓固定触点的壳的规定位置也可是将至少部分触点插入壳内的位置。触点相对壳限制其自由度,所谓[固定]无松动地施加预负荷来固定的状态,另外,也包含有游隙或松动的状态。触点与壳的止住方式可包含突起部、凸部、隆起部等部件、或从敲入钉、螺钉、铆钉等时的敲击部件表面突出的部分、或钩、倒钩、回钩(return)等。所谓其它突出部分可以是与其相对的同样突出的部分、或平坦部、凹部、弯曲部分等的接收端部突出部分的部件或部分,其中还包含机械结合要素等,另外,也可包含机械、电气或机电一体化的结合机构,另外,还可包含通常称为撞杆的机构。通过这些止住单元的结合,将触点固定在壳中可包含触点停止在壳的规定位置上,并且不从该位置脱落。
(2)提供(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壳具备形状和大小与上述引线插通部一致的引线插通开口。引线插通开口可以是壳中具备的开口,也可以是引线插通部的引线延伸出方向上具备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引线从该开口延伸到壳的外部,连接于外部的连接端(例如电源电路或端子等)。
(3)提供(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从上述触点插入开口插入上述壳中,该触点插入开口连接于上述引线插通开口。该触点插入开口也可以是为了将触点固定在壳内的规定位置上,而从壳外部插入触点的开口。因此,其大小可以足以插入触点,或仅在插入时打开的开口。例如,也可包含具有通过弹簧机构、通过压紧来打开所谓分成两个的门机构的开口。开口的形状等形态可以有多种,只要是触点可插入的开口即可。所谓设置在由盖来覆盖该开口的地方也可是由盖来封闭或闭塞该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谓当从上述触点插入开口插入触点时,将触点固定在壳的规定位置上可以是该触点停止在壳的规定位置上,并且不会从该位置脱落,也可包含该触点位于壳的规定位置上,并可一定程度前后左右移动。
(4)提供上述(2)或(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盖在上述引线插通部的引线延伸出方向上滑动来闭塞上述触点插入开口。这里,所谓通过在引线延伸出方向上滑动盖来闭塞触点插入开口也可包含盖及其支持体具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具有在引线延伸出方向上滑动的自由度。若可逆向打开使用这种闭塞机构,则即使曾经闭塞,也可再次检查或维修内部。另外,根据这种机构,认为即使在持有引线移动插座的情况下,推开盖的力也难以作用。也可构造成在滑动的盖中装配锁定机构,一旦闭塞就难以打开。
(5)提供一种插座,经引线连接于电能供给部或需求部上,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包含:触点,与连接于该插座的外部端子接触;壳,该壳具有用于插入该触点的触点插入开口,和触点插入室;和盖,在将上述触点插入上述触点插入室中的状态下,闭塞该触点插入开口;所述触点具有在第一引线和第一压接部通过压接来连接的中空柱形状触点,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在朝向所述第一压接部的所述中空柱形状的基底部附近具有L字型舌片;所述触点插入室包含用于插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第一开口和第一插入室;所述第一开口按照将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插入该第一插入室的方式开口;所述第一插入室包括:柱插入开口,沿柱轴插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和第一止动部,在该柱插入开口附近,与所述L字型舌片结合而抑制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柱轴为中心的旋转,上述壳包含:压接部容纳通路,容纳上述第一压接部;和引线插通部,将第一引线从该压接部容纳通路延伸出壳外部。
这里,所谓电能供给部可包含例如电源电路,另外,也可包含提供电信号的电路等。这种能量供给部既可向上述电路等提供从插座传递的电能等,也可相反向插座提供电能等。所谓电能需求部是消耗电能的电路或部件等,是将经由插入插座的插头等外部端子提供给插座的电能再通过引线传递的引线的连接端。所谓接触外部端子的触点可以是触头,也可包含通过接触传递应传递的对象(例如电能)的部件、部品或其它要素。所谓压接包含通过由金属板等导电性部件或部品等紧固应连接的导线,利用导电性部件等的弹性来保持导线与导电性部件等的接触压力,从而传递应传递的对象(例如电能)的连接方法。可将进行这种压紧的部位、场所或地方称为压接部,触点具有该压接部。触点插入开口也可指通过上述盖来闭塞至少部分该开口的开口。所谓触点插入开口是将触点插入壳内部用的开口,具有上述特征。另外,所谓触点插入室是包含保持或容纳触点等场所的空间,也可包含形成于壳内的空间。触点通过将其一部分插入、保持、容纳在该触点插入室中来配置。由此,可将触点固定在壳中。其中,固定的含义与上述说明一样,也可包含从全部不能动的固定到具有一定程度自由度并多少可动的固定。触点插入开口可在将触点配置在插入室中的状态下由盖来闭塞。即,触点插入开口在将触点配置在插入室中的状态下,变为实质上不会在盖闭塞该开口时成为障碍的状态。盖可以是具有矩形、圆形、任意形状的板状,或可采用盖形状、帽子形状、网状的笊篱形状等任意三维形状,材质只要维持其功能,不特别限定为有机、无机、金属材料等。但是,优选是绝缘性材料。
(6)提供上述(5)所述的插座,这里,所谓第一引线是专门连接于中空柱形状触点及连接在该触点上的端子或线(包含导线)上的引线。因此,假设在有反极触点的情况下,也可包含不与该反极触点连接的引线。所谓第一压接部是为了与后述的第二压接部相区别,连接于中空柱形状触点上。中空柱形状触点可采取包含例如通过加压等弯曲板材形成筒状等柱中间为空洞形状的形态。此时,优选在基底部有开口。这是出于提高放热性的考虑。另外,所谓基底部是柱状形状端附近,接近第一压接部的部位。基底部相反侧的前端部与基底部不同,关闭,认为可提高与连接对方插头的结合性,装饰变好。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柱形状部分不限定,可具有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等形状,另外,也可是不铅直延伸而倾斜延伸、并在中途弯曲的形状。调整这些形状与连接对方的形状一致。触点插入开口也可包含插入该中空柱形状触点用的第一开口,通常,触点插入开口具有大于第一开口的大小。可在第一开口中配置具有下述功能的各种部件。
(7)提供上述(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插入室还包含第二止动部,当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插入上述柱插入开口时,接触上述L字型舌片,停止在规定位置上。
这里,L字型舌片还包含配置在中空柱形状触点基底部附近,相对柱轴大致成直角延伸的舌片。第一插入室形成可插入中空柱形状触点的形状,通常形成为沿柱轴方向插入的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包含沿与柱轴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插入的情况。若假设沿柱轴方向插入,则第一插入室具有形成与柱的截面形状一致形状的第一开口。另外,同样柱插入开口优选形成与柱的截面形状一致的形状,其间隙较小,由此可减小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松动。上述L字型舌片可包含作为撞杆的功能,沿着设置在该柱插入开口附近的引导用缝隙或规定插入。抑制以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柱轴为中心的旋转的第1止动部包含引导用的缝隙壁,偶尔也称为撞杆。壳也可包含第2止动部,从第一开口插入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并通过柱插入开口插入该柱部分,将中空柱形状触点配置在壳内的规定位置上时,停止插入行进。第2止动部接触上述L字型舌片,停止中空柱形状触点的行进,可作为阶梯设置在上述引导用缝隙中。即,由缝隙限制旋转方向自由度的中空柱形状触点的舌片的底端部例如接触这种阶梯,停止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插入(行进)。
(8)提供上述(6)或(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在朝向上述第一压接部的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基底部附近具有柱连接基底部及结合基底部;上述壳的第一触点插入室包含第三止动部,止住上述结合基底部,防止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从上述壳中脱落。
这里,所谓柱连接基底部是形成中空柱形状触点的中空柱形状的圆筒部分的基底侧部分,也可是从上述圆筒部分的部件连续延伸的部分。该部位可位于夹在上述两个L字型舌片的位置上。另外,所谓结合基底部是形成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中空柱形状的圆筒部分的基底侧端或边,在从底面观察上述圆筒部分的图中,配置在上述柱连接基底部的对面侧。认为该结合基底部与壳的第三止动部结合,限制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插入方向反向的运动,防止中空柱形状触点下落,同时在该触点与插头结合时,防止压入该中空柱形状触点。所谓上述第三止动部是壳具有的突起物,由于其弹性性质,在中空柱形状触点插入中,通过柱部分外壁,使第三止动部后退,一旦中空柱形状触点插入完成,则若上述结合基底部一旦通过上述第三止动部时,第三止动部露出到应与上述结合基底部结合的该触点的插入路径。这些结合基底部和第三止动部偶尔称为撞杆。
(9)提供上述(5)或(6)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包含截面形状为J字型触点,具有通过在第二压接部压接来与第二引线连接的弹性可动触头,
上述触点插入开口包含插入该J字型触点用的第二开口。这里,所谓具有弹性可动触头的截面形状为J字型的触点也可包含通过弹性来保证接触压的触头。另外,也包含其大致中央截面形状形成J字型的触头。第二开口是打开以能插入该触点的开口,其性质与第一开口大致相同。
(10)提供上述(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J字型触点具有矩形背面板,是构成J字型主纵截面的矩形背面板;下方弯曲部,配置在从该矩形背面板朝向位于前面的上述弹性可动触头的途中,保证上述弹性可动触头因弹性产生的恢复力;和左右引导板,从该矩形背面的两侧面以L字状向J字型的前面方向延伸;上述触点插入室包含插入上述J字型触点的第二插入室,上述第二开口开口成将上述J字型触点插入该第二插入室内;上述第二插入室包含缝隙开口,作为分别引导上述左右引导板以将上述J字型触点导入上述第二插入室中的左右缝隙状的开口。
这里,所谓矩形背面板是指从背面看,作为位于形成作为J字型触点纵切截面形状的J字型的形状右侧的纵长棒状形状的主纵截面看成矩形的背面板。J字型触点底部的J字中的弯曲部或钩部分配置在从矩形背面板朝向位于前面的弹性可动触头的途中,保证弹性可动触头因弹性产生的恢复力。所谓从矩形背面的两侧面以L字状延伸的各引导板可认为是从矩形背面的两侧面延伸的背面曲折成大致直角的状态。但是,为了确保弯曲部的弯曲,上述曲折部必需切口。结果,这些左右引导板也可沿J字型触点的所谓前面方向延伸。就插入J字型触点的第二插入室及第二开口而言,适用与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情况一样的条件。缝隙开口插入上述左右引导板,并将引导板的运动限制成单方向(盖的滑动方向),以平滑地将J字型触点插入壳中。
(11)提供上述(10)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J字型触点包含:上述左右引导板的下方前端的前端边缘;和楔隆起部,在由大致平坦矩形板材构成的上述矩形背面板中,相对向上述壳的插入方向,隆起成楔状;上述第2触点插入室包含:第四止动部,通过与该前端边缘抵接,止住插入上述第二插入室中的上述J字型触点,形成于上述第二插入室的内壁中;和第五止动部,与上述楔隆起部结合,由从上述第二插入室的内壁延伸的小片构成。
这里,所谓左右引导板的下方前端的前端边缘是上述左右引导板在J字型触点插入方向中的前端部分,包含边缘、端、棱等的板的端部。在两侧具有上述左右引导板的矩形背面板由大致平坦(平的)矩形板材构成。位于矩形背面板中的相对向上述壳的插入方向隆起成楔状的楔隆起部包含若将前端边缘所在地方表现为下方,则隆起沿着从矩形背面板的下方向上方渐渐变大的楔形隆起部。另外,还包含若超出该楔隆起部的最大隆起部位,则直接返回矩形背面板上的三角形状的楔隆起部。此时,也包含箭头中的回程或返程那样,在上述最大隆起部与上述矩形背面板之间存在间隙或空间的情况。第四止动部是第二插入室的内壁的一部分,包含通过抵接于前端边缘,止住J字型触点,停止插入方向进行的部位或部件。前端边缘相对插入的行进方向突出,与之抵接的第四止动部可以是突出形状,可以是平坦形状,还可以是凹入的(凹型)形状,只要与前端边缘结合,可包含任何形态。由从上述第二插入室的内壁延伸的小片构成的第五止动部为刮刀状小片,从J字型触点的内壁延伸,若插入行进方向表现为向下,则向下慢慢接近矩形背面板,也可称为撞杆。此时,因为该小片的前端部分与上述楔隆起部结合,所以两者的结合部位优选形成适合于其目的的形状。也可将这些第五止动部与楔隆起部称为撞杆。
(12)提供上述(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包含:中空柱形状触点,作为通过在第一压接部压接来与第一引线连接的空心并形成柱形状的触点;和J字型触点,作为通过在第二压接部压接来与第二引线连接、具有弹性可动触头、截面形状为J字型的触点;上述触点插入开口包含第一开口,用于插入上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和第二开口,用于插入上述J字型触点;上述壳在上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包含向上述触点插入开口的开口侧延伸的压接部隔离壁,隔离上述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
这里,[第一引线]、[第一压接部]、[中空柱形状触点]、[第一引线]、[第二压接部]、[J字型触点]、[触点插入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此前说明的一样。压接部隔离壁包含扩展壁,配置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隔离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不特别限定压接部隔离壁的形状或形态,但优选是使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变为电绝缘状态的壁,壁优选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触点插入开口因为包含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以该压接部隔离部包含于触点插入开口中。此时,压接部隔离壁变为间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至少一部分的壁。
(13)提供上述(5)-(12)之一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插入开口是大致矩形形状,上述壳具有规定该触点插入开口的多条边,包含引导部件,在该多条边中相对的至少两条边的至少一部分中与上述盖的侧端部组合,使上述盖滑动,以闭塞上述触点插入开口。
这里,在大致矩形形状中,除相对的大致直线状的两边以外,也可包含任何形状的开口形状,但从标准化的观点看,优选形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大致直角四边形。壳具有规定触点插入开口的多条边是指触点插入开口在壳的平面图中位于其轮廓中。如上所述,壳的平面图优选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大致直角四边形。相对的至少两条边可是平行以外的关系,优选是大致平行的关系。盖的侧端部可仅是边缘部,另外,也可以是沿侧端部具有凸形状的部件。或者也可以是在侧端部沿侧端部具有凹状槽形状的部件。此时,引导部件与这些形状一致,适当采取凹形状、凸形状等形状,优选包含滑动突起,以便上述盖可滑动。另外,不仅滑动,上述引导部件优选具有滑动机构,在滑动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对上述盖限制其自由度,盖不会从壳中脱落。例如是凸部与槽的组合。
(14)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使用上述(1)-(13)之一中所述的插座。这里,电气设备包含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收音机、磁带盒等电子设备或电气设备。另外,提供一种薄型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使用上述(1)-(13)之一中所述的插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组装步骤(插入触点)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组装步骤(插入另一个触点)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组装步骤(弯曲加工触点基底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组装步骤(容纳压接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组装步骤(盖的结合)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组装步骤(完成组装)的立体图。
图7是从表侧看图6的电源插座的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看图5的盖的立体图。
图9是从背面看壳的立体图。
图10是J字型触点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的A-A线截面图。
图13是图11的B-B线截面图。
图14是图11的C-C线截面图。
图15是表示中空柱形状触点的电流量与温度上升的关系的曲线。
图16是表示适用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的电气设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因为本实施例例举具体形状和材料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所以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
首先,简单说明本实施例的结构功能。之后,详细说明各图。如图13所示,壳1的内部在隔壁5的上侧配置触点插入开口7。由隔壁8间隔成两种触点插入室9、10。由隔壁11将压接部容纳部12、13间隔成两个(参照图9)。在隔壁5中形成触点插入孔的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15,分别连通到第一插入室9和第二插入室10(参照图13)。第一插入室9和第二插入室10利用隔壁8的接触开口16而连通(参照图14)。在壳1的背面1b中面对整体地形成触点插入开口7。如图11所示,在第一开口14的周围配置与隔壁5一体形成的撞杆18。在撞杆18的两侧配置缝隙19,在缝隙19的中途形成阶梯部20。
插入第一开口14中的中空柱形状触点3通过板材压制加工成形,具备圆筒状的触点主体3a、设置在触点主体3a的基底部附近的一对L字型舌片3b、3b、和从触点主体3a的基底部延伸出、以与引线51(相当于第一引线)连接的第一压接部3c。使L字型舌片3b、3b与缝隙19、19的方向一致后,将中空柱形状触点3的触点主体3a插入第一开口14中时,L字型舌片3b、3b抵接阶梯部20、20,防止触点主体3a进入触点容纳部9,同时,撞杆18与触点主体3a的结合基底部结合,止住触点主体3a的后退,将触点主体3a保持在规定位置上。L字型舌片3b、3b被夹持在缝隙19、19中,所以止住了触点主体3a的旋转。
第二开口15形成为矩形截面,在隔壁8侧的两角沿表里方向形成引导槽25、25(参照图14)。在与第二插入室10的背面开口16相对的部位中配置小片(或撞杆)26。如图13所示,从壳1的窗27的边缘延伸到至截面的字形薄壁部来形成该小片26。
J字型触点4通过板材的压制加工成形,由触点主体4a、和从触点主体4a的基端部大致成直角延伸出的引线52与连接用的压接部4b构成(参照图10)。触点主体4a具备大致矩形的矩形背面板4c、从两侧边曲折延伸出的引导板4d、4d、在矩形背面板4c下侧的弯曲部往返的弹性可动触头4e、和设置在矩形背面板4c中央部的楔隆起部(或撞杆)4f。通过使弹性可动触头4e的前端延长部件的两端与引导板4d、4d的开口4g、4g结合,可限制弹性可动触头4e随着插头插拔的变动冲程。
在将触点4组装在壳1中的情况下,使弯曲片4d、4d与引导槽25、25结合,将触点主体4插入第二开口15中(参照图1)。若两引导板4d、4d的前端(相当于前端边缘)抵接第二插入室10的底部内壁,则防止触点主体4a进一步进入,同时,撞杆26与撞杆4f结合,止住了触点主体4a的后退。从而,将触点主体4a保持在第二插入室10的规定位置上。此时,弹性可动触头4e从隔壁8的开口16向正极侧的触点容纳部9内突出。
如图9所示,在壳1中,沿触点插入开口7的两侧边缘形成一对引导槽36。并且,还在突出设置在隔壁11上面的止动件37中形成一对引导槽36。在隔壁5的上面形成连接隔壁8的隆起部38,同时,与隆起部38的前端邻接形成凹部39。另外,形成连通于压接部容纳部12、13的引线插通部40、41。
由在其两侧边缘分别形成滑动突起43的盖42来闭塞壳1的触点插入开口7(参照图5)。该滑动突起43也可形成在设置于盖1前端的缝隙44的相对面处。在缝隙44的两侧对应于与各压接部容纳部连通的引线插通部上位置处,在盖42的里侧形成避免干涉用凹部45、46。并且,还在盖1的后端形成缝隙47,同时,在该缝隙47的两侧,在盖42的里侧配置楔状隆起部48和隆起部49。
在将盖42安装在壳1中的情况下,使滑动突起43与引导槽36结合,沿图中箭头方向滑动盖42(参照图5)。一旦盖42的前端到达止动件37,则缝隙44的滑动突起43与止动件37的引导槽36结合。之后,楔状隆起部48的斜面越上隆起部38,楔状隆起部48的垂直面48b与隆起部38结合,缝隙44抵接止动件37,由止动件37与隆起部38止住盖42的滑动。
下面,说明电源插座的组装方法。
开始,铆接两种触点3、4的压接部3c、4b,连接引线51、52。首先,如图1所示,通过第二开口15将J字型触点的触点主体4a插入、固定在触点插入室10中,从而将压接部4b容纳在压接部容纳部13中,从引线插通部41中将引线52取出到壳1外。接着,如图2所示,通过柱插入开口14将柱形状触点主体3a保持在第一插入室9中,如图3所示,弯曲后将压接部3c容纳在压接部容纳部12中,从而从引线插通部40中将引线51取出到壳1的外面。最后,如图5所示,将盖42安装在壳1的触点插入开口7中。
下面,说明各附图并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图1表示在本实施例的插座壳1中,将作为具有弹性可动触头的截面形状为J字型的触点的J字型触点4插入作为用于插入到配置在壳1背面1b中的内部用开口的触点插入开口中。壳1整体形成矩形的箱形状,由在图中右上看见的背面1b、连接该背面四个边的4个侧面、和虽在图1中左下方向看不见、但在图7中向下看见的表面1a包围。在4个侧面中,在图1的跟前看见的第1侧面中大致中央部设置窗27,其中配置薄壁的小片(或撞杆)26。在位于第1侧面附近图中向下的第2侧面中形成从该第2侧面向壳1的背面1b侧突出的矩形隆起部60,在该隆起部60的第2侧面侧设置两个大致矩形的开口。这些开口是引线插通开口40a、41a,在隆起部中设置接通各开口的引线插通部40、41。这些引线插通部40、41沿壳1的背面方向开口,在从上述第2侧面侧看上述隆起部的情况下,形成W字形状或横倒E字形状。在形成该E字形状的部件的E字的3个开放前端部中,将使后述的盖42滑动的引导槽36形成为凹型。该引导槽36是上述引导部件1的实施例,大致平行于壳1背面1b形成。该引导槽36上侧的突起部17形成形成引导槽36的一面的壁,具有在使后述的盖42沿引导槽36滑动时,保持盖42不离开壳的功能。上述E字的3个开放前端部正中的前端部37在后述的盖42滑动、闭塞位于壳1背面1b的开口时,用作止动件37。该止动件37形成于隔离上述两个引线插通部40、41及连通这些插通部的各压接部容纳通路的隔壁11上。
在图1中,引线插通开口40a、引线插通部40经由容纳作为上述第一压接部的中空柱状触点的压接部的凹部、即压接部容纳部(或第一压接部容纳通路)12,连接到从中空柱状触点的基底部延伸到第一压接部的容纳部件的空间(或部件延伸部),进而连接到插入中空柱状触点的第一开口14(参照图12)。第一压接部容纳通路12及部件延伸部的深度随着规定其底部的隔壁5的背面1b侧的隆起而变浅。在第一开口14中,沿柱插入开口14a的周围,在相对上述部件延伸部的位置上配置作为第三止动部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谓撞杆18。该撞杆18是立于图中壳背面1b侧、纵截面形状形成为卜字状或反卜字状形状的部件,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该撞杆18的两侧设置缝隙19,撞杆18利用在其下部连续连接于壳1上的部件的弹性,使撞杆18可前后移动。为了调节该动作必需的力,在上述撞杆18的背面设置缝隙18b,调整上述连续连接的部件的截面积等。该缝隙18b通过其厚度沿后(背面侧)压撞杆18时,可提供使撞杆18移动的自由度。因此,在将柱状触点插入柱插入开口14a中时,不会产生过大的阻力,可使撞杆形成的锁定机构作用。另外,在撞杆18的卜字鼻端附近有稍挖成圆弧状以与柱插入开口14a一致的部分,可平滑地插入圆筒状中空柱状触点3。
引线插通开口40a、41a在相对侧的壳侧面附近形成隆起部38,构成与后述盖42的楔状隆起部48结合的锁定机构。包含在触点插入开口中的第二开口15打开,以便将截面形状看成J字状的J字型触点4插入第二插入室10中。J字型触点4由主体触点4a、第二压接部4b、保持由该第二压接部4b连接的引线52(相当于第二引线)的压接部4h构成。主体触点4a如后面详细说明,包含矩形背面板4c和配置在其两侧的引导板4d(包含开口4g)。在矩形背面板4c中,在大致中央有作为上述楔隆起部件1实施例的隆起成楔型的部件(或撞杆)4f,可与上述小片26进行结合。
图2表示在本实施例的插座的壳1中将J字型触点4插入壳1的第二插入室10中后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后,从触点插入口的第一开口14将中空柱状触点3插入壳内部。中空柱状触点3由圆筒状主体3a、L字状舌片3b和压接引线的第一压接部构成。在插入前,如图所示,中空柱状触点3的上述各部件沿柱轴直线排列。中空柱状触点3的前端(相对箭头的插入方向)在图中向左下,通过与由金属板形成空心圆筒状主体3a一样的方法来闭锁。前端出于插座标准或装饰等理由,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球状。从图中可知,中空柱状触点3为了插入撞杆18的两侧缝隙19中,使该舌片3b向图中左上,通过第一开口14插入柱插入开口14a中。
图3表示中空柱状触点3通过第一开口14插入柱插入开口14a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的状态。舌片3b在柱轴上的前端侧的端部(比如下向L字形,在L横杠中L内角侧的端部)抵接形成于缝隙19中的阶梯20,防止舌片3b进一步插入行进。从而,停止中空柱状触点3插入行进。这里,阶梯20是形成于缝隙19内的平坦部,设置于缝隙19的相对圆筒状主体3a的外侧(参照图11及图13)。另外,此时通过圆筒状主体3a压到外侧的撞杆18的鼻端部18a由于超过位于圆筒状主体3a基底端部的结合基底部,所以通过其弹性推斥力返回柱插入开口14a内侧,与结合基底部结合,从而中空柱状触点3不会脱落。作为撞杆18鼻端部的止动部(也可包含于第三止动部中)18a与结合基底部结合在一部位,因为柱插入开口14a相对空心圆筒状主体3a的空隙不会太大,所以圆筒状主体3a不容易倾斜于柱轴而取消上述结合。即,柱插入开口14a限制圆筒状主体3a在图中右下方向的动作。
固定在壳1的第一插入室9的规定位置上的中空柱状触点3沿图中箭头方向(盖42的闭塞滑动方向)弯曲,将第一压接部3c容纳在压接部容纳通路12中,将引线51从压接侧向引线插通开口40a容纳到引线插通部40中。图4表示如此弯曲中空柱状触点3后容纳在壳的凹部中的状态。中空柱状触点3中相当于上述柱连接基底部的部分是位于第一压接部3c与圆筒状主体3a的基底部之间的部分。具体而言,是图4中的有肋延伸部3c’及无肋弯曲部3c”。有肋延伸部3c’中仅肋所在部分对弯曲的阻力大,以大致正直的状态容纳在压接部容纳通路12中。另一方面,无肋弯曲部3c”因为无肋或在隔壁5的角部(参照图12)附近,所以不容易弯曲。因此,可防止弯曲部宽至必要以上,因为弯曲过大而不能容纳在壳1的凹部中。另外,隔壁5的角部为锐角,考虑到弯曲的回弹。
图5表示将J字型触点4及中空柱状触点3插入壳1中,在将各触点压接部4b、3c等分别容纳在壳1的背面侧凹部中后,使盖42滑动,闭塞背面1b的开口7。盖42为大致矩形的板状,相对图中箭头所示滑动方向,在前端侧,具备规定长度并大致平行于滑动方向的缝隙44。在规定缝隙44的两端部设置与位于盖42两侧面相同的滑动突起43。该滑动突起43与壳1的引导槽36嵌合,可沿引导槽36使盖42滑动。盖42在其后部具有缝隙47,薄壁部50可独立于其右横表面加箭头的部位来变形。在薄壁部50的背面形成楔状隆起部48。该楔状隆起部48与壳的隆起部38一起形成盖42的锁定机构。
首先,将位于盖42的前端部两侧的滑动突起43嵌入位于壳1两侧边的引导槽36中。此时,形成引导槽36的突起部17位于滑动突起43的上侧(或背面侧),限制盖42向上侧的动作,所以即使盖42滑动到闭塞触点插入开口7时,盖42也不会偏离引导槽36而使盖42脱离壳1。在盖42的前端与该滑动突起43和引导槽36结合后,沿当然的箭头的滑动方向正直按下盖42。当盖42的前端相对壳的止动件37的滑动方向到达最后部时,位于盖42的缝隙44中的滑动突起43开始与位于止动件37中的引导槽36嵌合,两者的关系与两侧的滑动突起部43与引导槽36的关系一样。但是,因为形成位于止动件37中的引导槽36的突起部17位于引线插通部附近,所以盖42很难从上方向脱离。在图6中,在向图中上方拉引线51、52的情况下,就引线插通开口40a、41a而言向上方拉的力作用于盖42。因此,这种利用位于止动件37中的引导槽36等形成的加强结构非常好。返回图5,若盖42的滑动再稍前进些,则楔状隆起部48的斜面48a开始接触壳的隆起部38。楔状隆起部48的斜面48a具有从前端向末尾隆起平缓增加的形状,所以在盖42的滑动中阻力多少增加,但不会剧烈变化,可滑动,直到闭塞触点插入开口7。此时的阻力通过调整薄壁部50的厚度或长度,调整到最佳阻力。一旦闭塞盖42,则楔状隆起部48越上壳1的隆起部38,通过薄壁部50的弹性推斥力嵌入位于前面的凹部中。从而,盖42难以向后滑动而打开开口部。这是因为楔状隆起部48的端部48b与隆起部38在彼此峭立的面中抵接。另外,止动件37抵接缝隙44的最后部,止住盖42在滑动方向的行进。即,盖42夹持在止动件37与隆起部38之间,另外,夹持在突起部17与槽部36之间,止住其动作,固定位置。
图6表示如上所述关闭触点插入开口7的状态。如此完成的插座形成非常致密的形状。绕位于壳1表面侧附近的侧面一周设置的槽可用于安装在使用该插座的设备框架或机身上。因此,不向插座的电连接部施加机械力就可固定插座。图7表示从下方观察该完成的插座。开于壳1表面1a大致中央的圆形开口2是插入连接于插座的插头等外部端子的孔。从开口2看见中空柱状触点3的前端部。另外,从开口2看见J字型触点4的弹性可动触头。可分别在正负或正与地的关系下使用这两个触点。附带说明,本实施例的插座在何时都可组装、分解,在分解时只要解除各锁定机构后对各部件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即可。
图8详细表示盖42的里侧。在盖42的前端有缝隙44。在规定缝隙44的盖42的端部,与盖42侧端部的滑动突起43一样形成滑动突起43。图中右侧的凹部46相当于若由盖42闭塞壳1时容纳J字型触点的第二压接部4b或容纳压接引线的压接部容纳部和引线插通部的盖部分。另外,左侧凹部45相当于容纳中空柱状触点3的第二压接部3c或容纳压接引线的压接部容纳部和引线插通部的盖部分。由此,这些凹部45、46可进一步增大上述容纳空间。在盖42的后侧有缝隙47,在右边有构成盖42的锁定机构一部分的隆起部48、平缓斜面48a、陡峭立壁的端部48b。在缝隙47的左边配置隆起部49,该隆起部49抵接撞杆18的背面或接近至非常近,撞杆18限制可在取出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方向动作。
图9详细表示壳1的各部件。引导槽36在壳1的两侧壁上部设置在突起部17的下面,另外,设置在前面中央的止动件37的上部,与位于上述盖42两侧端面等中的滑动突起组合,构成滑动式的触点插入开口7的闭塞机构。在触点插入开口7中插入J字型触点的第二开口15跟前,容纳通过压接连接的引线52的J字型触点压接部的压接部容纳部13在其跟前还有引线插通部41,在向位于跟前的隆起部60的跟前看的情况下,在W字形状或倒E字形状的侧面图中,通过压接连接于J字型触点上的引线从作为左侧开口的引线插通开口41a中延伸出。右边的开口是延伸出通过压接与中空柱形状触点3连接的引线51的引线插通开口40a,向里连接到引线相通部40,再向里连接到第一压接部容纳部12。在间隔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的隔壁11,在其上具有止动件37。隔壁11由于止动件37的上面与盖42的上面为同一面(齐平面)的关系,所以隔壁内没有开口的隔壁11可确实电隔离两个触点。参照图10来说明J字型触点4的结构,参照图1及9来说明插入J字型触点4的步骤。如上所述,J字型触点4由触点主体4a、和通过压接与引线52连接的压接部4b构成,在触点主体4a中,矩形背面板4c、在两侧大致成直角地弯曲到前方的引导板4d、4d和具有由位于J字底的下方弯曲部产生的弹性力而担保的接触压的弹性可动触头4e配置在矩形背面板4c的前侧、在两侧由引导板4d、4d包围。弹性可动触头4e在折入的前端部件中还具有其两端约束于两侧引导板4d、4d的开口4g、4g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折入部件。因此由开口4g、4g约束向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折入部件的动作,所以弹性可动触头4e的弹性变形量等被限制在开口4g、4g的大小之内。在图1中,在矩形背面板4c的前端侧(或下方侧)的两侧加入切口,两侧的引导板4d、4d与矩形背面板4c的连接边长稍稍变窄。这是为了适当调整上述下方弯曲部产生的弹性力,另外,位于该两引导板4d、4d最前端的部分(稍取些角度,与矩形背面板4c大致成直角的前端边缘)向比该下方弯曲部还靠下或前端突出。因此,在该J字型触点4沿插入方向前进的情况下,因为第二插入室10的底部形状平坦(参照图13),所以前端边缘比下方弯曲部先抵接作为平坦底部的低部平坦面10a。这种底部平坦面包含于第四止动部的1个实施例中。因此,下方弯曲部通过该插入使外部应力不会特别作用,基本不影响由可动触头4e担保的弹性特性。
如图1所示,J字型触点4将矩形背面板4c与其楔隆起部4f一起配置在跟前侧,插入两侧的引导板4d、4d,以便嵌入位于壳1的第二开口15中的引导槽25、25。因此,小片26随着插入J字型触点4,越上楔隆起部4f的隆起斜面,一旦J字型触点4完全插入第二插入室中,则如上所述,两侧的引导板4d、4d的前端边缘抵接第二插入室的底部平坦面10a,止住J字型触点4的插入行进。此时,越上楔隆起部4f的隆起斜面的小片26超越楔隆起部4f的最大隆起部,由于小片自身的弹性推斥力,其前端被压回第二插入室10的内侧,同时,楔隆起部4f的最大隆起部前端超越小片26,由于自身的弹性推斥力,被压回第二插入室10的外侧(或矩形背面板的背面方向)。但是,通常由金属形成触点,由合成树脂来形成作为壳的一部分的小片,所以有时仅有些许或基本上没有楔隆起部的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基本上不变形,小片26都会由于自身的推斥力而被压回内侧。从而,一旦小片26被压回内侧,则小片26的前端与楔隆起部的最大隆起端部结合,将J字型触点4固定在第二插入室10内。如上所述,隆起部38是盖42的锁定机构的构成要素。撞杆18在其鼻端部18a与如上所述插入的中空柱形状触点3的结合基底部结合,防止中空柱形状触点3脱落,同时,当插头等(未图示)连接于插座时,抵抗该压紧力。该鼻端部18a可包含于上述第三止动部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盖42下面的隆起部49在滑动盖42时接近凹部22,用来抵抗撞杆18的背面方向的变形。阶梯20抵接舌片4b的前端,止住中空柱形状触点3的插入行进。突起部17形成引导槽36,具有从上侧抑制盖42的滑动突起43从而使之不会从壳1脱离的功能。
图11是从其背面1b观察壳1的平面图。对各构成而言,与此前说明的一样。为了更清楚容易观察壳1的内部结构,图12中示出A-A截面,图13中示出B-B截面,图14中示出C-C截面。另外,在图11中,在第二开口15端看见的圆弧状的是开在壳1的表面1a中的开口的边缘2。图12是向第二开口15侧看沿盖42的滑动方向切割第一开口的截面。第一插入室9的矩形开口部分与第二插入室10连通,但相对中空柱形状触点3的圆筒状触点主体3a具有较窄空隙的柱插入开口14a位于其上。撞杆18具有结合后限制向圆筒状触点主体3a上动作的鼻端部18a,通过背后的缝隙18b来调整向背后方向的变形阻力。图13是通过柱插入开口14a的中心,观察垂直于盖42的滑动方向的截面在滑动方向上从前端部到末尾侧的图。触点插入开口7位于夹持在两侧突起部17中的空间中。明确知道与舌片4b抵接的阶梯20的位置高度。在无隔壁8的部分(接触开口16)中第一插入室9与第二插入室10连通,在全部插入触点的插座中,对连通的开口而言,J字型触点4的可动触头4e露出第一插入室。由此,将圆筒状触点主体3a插入内部的插头的其它极与该可动触头4e接触,可传递电能等。将撞杆18的鼻端部18a描绘成半圆形是因为通过稍切削该部分就可容易插入圆筒状触点主体3a。图14是向第一插入室9侧观察沿盖42的滑动方向切割第二插入室的截面。如上所述,接触开口16开在没有隔壁8的地方,用作插座。
图15表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中空柱形状触点3的放热特性结果。图中,纵轴表示从初始温度上升的温度(即温度差)。横轴表示流入这种柱形状触点的电流值。在该图中,若上行,则表示温度上升大,若右行,则表示流过的电流多。实验通过在实施例的空心管脚与比较例的实心管脚中同样流过电流,在同一条件下测定温度上升。测定温度的测定部位分别是管脚与管座,尽可能在各自特征形状的等价部位进行测定。在曲线中,中空的菱形形状及正方形图号分别是本实施例的管脚及管座的测定结果。另外,黑三角的图号是比较例的管脚的测定结果。×图号是比较例的管座的测定结果。根据该曲线,可知就所有电流值而言,实施例的管脚及管座的温度上升明显比比较例的值少。从而,若在插座中使用中空柱状的触点,可知可将温度上升抑制得低。认为这也许是因为空心,放热面积变大,放热性提高。
图16表示将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插座64适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62中的实例。该插座64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62的电源插座。从插头连接用开口,在中空柱形状触点的前端可看见作为特征模样的十字。不仅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本发明的插座可适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另外,其适用范围不仅电源,也可应用于取出或接受电信号的各种插座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插座通过压接来连接触点与引线,所以不会发生因弯曲插入引起的焊接裂纹,所以可防止导通故障引起的接触可靠性降低,另外,因为正极端子变为压制件的空心管脚,所以与实心管脚相比,放热性能好。另外,因为不必装配在基板中,所以不必将基板配置在装配的部位,所以对DC插座的配置而言,可提高设计自由度,对机械的薄型化有效。另外,因为不使用焊接连接,所以何时都可容易组装或分解。
在以上实施例中,说明了具有两个触点3、4的插座,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备随着插头的插拔、触点4的可动触头4e接触离开的固定接片的电源插座。

Claims (25)

1、一种插座,具备绝缘性壳、和组装在该壳中的导电性触点,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壳的盖;
所述触点具备:
露出部,使其一部分从所述壳露出到外部,和
中空柱形状触点;
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具有:第一压接部,通过压接来连接与装配有该插座的设备的电源电路连接的第一引线;和在朝向所述第一压接部的所述中空柱形状的基底部附近的L字型舌片,
所述壳具备:
引线插通部,延伸出压接在所述第一压接部处的所述第一引线,
第一开口,沿柱轴插入由所述盖覆盖的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和
第一止动部,在所述第一开口附近,与所述L字型舌片结合而抑制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所述柱轴为中心的旋转,
通过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L字型舌片结合,将该触点固定在该壳的规定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具备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引线插通部一致的引线插通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从所述触点插入开口插入所述壳中,
该触点插入开口连接于所述引线插通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盖在所述引线插通部的引线延伸出方向上滑动来闭塞所述触点插入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盖在所述引线插通部的引线延伸出方向上滑动来闭塞所述触点插入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还具备当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插入所述第一开口时,接触所述L字型舌片而停止在规定位置上的第二止动部,
通过所述L字型舌片、所述第一止动部以及第二止动部的结合,该触点固定在该壳的规定位置。
7、一种插座,经引线连接于电能供给部或需求部,其特征在于:
该插座包括:
触点,与连接于该插座上的外部端子接触;
壳,具有用于插入该触点的触点插入开口,和触点插入室;和
盖,在将所述触点插入所述触点插入室中的状态下,闭塞该触点插入开口;
所述触点具有在第一引线和第一压接部通过压接来连接的中空柱形状触点,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在朝向所述第一压接部的所述中空柱形状的基底部附近具有L字型舌片;
所述触点插入室包含用于插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第一开口和第一插入室;
所述第一开口按照将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插入该第一插入室的方式开口;
所述第一插入室包括:
柱插入开口,沿柱轴插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和
第一止动部,在该柱插入开口附近,与所述L字型舌片结合而抑制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所述柱轴为中心的旋转,
所述壳包含:
压接部容纳通路,容纳所述第一压接部;和
引线插通部,将第一引线从该压接部容纳通路延伸至壳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插入室还包括:当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插入所述柱插入开口时,接触所述L字型舌片,停止在规定位置上的第二止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在朝向所述第一压接部的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基底部附近具有柱连接基底部及结合基底部;
所述壳的第一触点插入室包含第三止动部,止住所述结合基底部,防止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从所述壳中脱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在朝向所述第一压接部的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的基底部附近具有柱连接基底部及结合基底部;
所述壳的第一触点插入室包含第三止动部,止住所述结合基底部,防止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从所述壳中脱落。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包含截面形状为J字型触点,具有在第二压接部通过压接来与第二引线连接的弹性可动触头,
所述触点插入开口包含插入该J字型触点用的第二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包含截面形状为J字型触点,具有在第二压接部通过压接来与第二引线连接的弹性可动触头,
所述触点插入开口包含插入该J字型触点用的第二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J字型触点具有:
矩形背面板,是构成J字型主纵截面的矩形背面板;
下方弯曲部,配置在从该矩形背面板朝向位于前面的所述弹性可动触头的途中,保证所述弹性可动触头中因弹性产生的恢复力;和
左右引导板,从该矩形背面的两侧面以L字状向J字型的前面方向延伸,
所述触点插入室包含插入所述J字型触点的第二插入室,
所述第二开口开口成将所述J字型触点插入该第二插入室内;
所述第二插入室包含缝隙开口,作为按照将所述J字型触点导入所述第二插入室中的方式分别引导所述左右引导板的左右缝隙状的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J字型触点具有:
矩形背面板,是构成J字型主纵截面的矩形背面板;
下方弯曲部,配置在从该矩形背面板朝向位于前面的所述弹性可动触头的途中,保证所述弹性可动触头中因弹性产生的恢复力;和
左右引导板,从该矩形背面的两侧面以L字状向J字型的前面方向延伸,
所述触点插入室包含插入所述J字型触点的第二插入室,
所述第二开口开口成将所述J字型触点插入该第二插入室内;
所述第二插入室包含缝隙开口,作为按照将所述J字型触点导入所述第二插入室中的方式分别引导所述左右引导板的左右缝隙状的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J字型触点包含:
所述左右引导板的下方前端的前端边缘;和
楔隆起部,在由平坦的矩形板材构成的所述矩形背面板中,相对向所述壳的插入方向,隆起成楔状,
所述第2触点插入室包含:
第四止动部,通过与该前端边缘抵接,止住插入所述第二插入室中的所述J字型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二插入室的内壁;和
第五止动部,与所述楔隆起部结合,由从所述第二插入室的内壁延伸的小片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J字型触点包含:
所述左右引导板的下方前端的前端边缘;和
楔隆起部,在由平坦的矩形板材构成的所述矩形背面板中,相对向所述壳的插入方向,隆起成楔状,
所述第2触点插入室包含:
第四止动部,通过与该前端边缘抵接,止住插入所述第二插入室中的所述J字型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二插入室的内壁;和
第五止动部,与所述楔隆起部结合,由从所述第二插入室的内壁延伸的小片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包含:
中空柱形状触点,作为在第一压接部通过压接来与第一引线连接的空心并形成柱形状的触点;和
J字型触点,作为在第二压接部通过压接来与第二引线连接、具有弹性可动触头、截面形状为J字型的触点,
所述触点插入开口包含:
第一开口,用于插入所述中空柱形状触点;和
第二开口,用于插入所述J字型触点,
所述壳在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包含向所述触点插入开口的开口侧延伸的压接部隔离壁,隔离所述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插入开口是矩形形状,所述壳具有规定该触点插入开口的多条边,包含引导部件,在该多条边中相对的至少两条边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盖的侧端部组合,使所述盖滑动,以闭塞所述触点插入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插入开口是矩形形状,所述壳具有规定该触点插入开口的多条边,包含引导部件,在该多条边中相对的至少两条边的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盖的侧端部组合,使所述盖滑动,以闭塞所述触点插入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插入开口是矩形形状,所述壳具有规定该触点插入开口的多条边,包含引导部件,在该多条边中相对的至少两条边的至少一部分中与所述盖的侧端部组合,使所述盖滑动,以闭塞所述触点插入开口。
21、一种电子设备,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
22、一种电子设备,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
23、一种电子设备,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
24、一种电子设备,使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
25、一种电子设备,使用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
CNB031234224A 2002-05-07 2003-05-07 电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75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31631 2002-05-07
JP2002131631A JP4074776B2 (ja) 2002-05-07 2002-05-07 ジャ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7119A CN1457119A (zh) 2003-11-19
CN1327572C true CN1327572C (zh) 2007-07-18

Family

ID=2924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342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7572C (zh) 2002-05-07 2003-05-07 电插座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837745B2 (zh)
EP (1) EP1361629B1 (zh)
JP (1) JP4074776B2 (zh)
KR (1) KR100975188B1 (zh)
CN (1) CN1327572C (zh)
DE (1) DE60321423D1 (zh)
TW (1) TWI229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3789B2 (en) * 2003-08-13 2006-06-20 Koch Membrane Systems, Inc. Filtration element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filtration assembly
JP3817241B2 (ja) * 2003-11-07 2006-09-0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組立体、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線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4063776B2 (ja) 2004-02-03 2008-03-1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ジャック
JP2005322609A (ja) * 2004-04-07 2005-11-17 Jst Mfg Co Ltd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4401877B2 (ja) * 2004-06-29 2010-01-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4326448B2 (ja) * 2004-10-25 2009-09-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取出構造
DE102005007066B3 (de) * 2005-02-16 2006-10-05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Miniaturisierte elektrische Steckereinheit mit verbesserter Crimpbarkeit
DE102005013282A1 (de) 2005-03-22 2006-09-28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US7198526B1 (en) * 2005-11-21 2007-04-03 Etco, Inc. Low-profile flag electrical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JP4833016B2 (ja) * 2006-10-06 2011-12-07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Acアダプタ用インレット装置
JP4833036B2 (ja) * 2006-11-17 2011-12-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ジャック
CN101436731B (zh) * 2007-11-16 2010-11-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5150428B2 (ja) * 2008-09-17 2013-0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877948A (zh) * 2009-04-30 2010-11-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8057261B1 (en) * 2010-11-02 2011-11-15 Etco, Inc. Flag terminal insulator
JP5561127B2 (ja) * 2010-11-29 2014-07-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800567B2 (ja) * 2011-05-13 2015-10-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保持構造
US8435063B2 (en) * 2011-06-07 2013-05-07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 Manufacturing,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6256049B (zh) 2013-12-18 2020-01-14 Afci连接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缆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JP6593631B2 (ja) * 2015-09-24 2019-10-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555193B2 (ja) * 2016-05-27 2019-08-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6496696B2 (ja) * 2016-09-26 2019-04-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DE102016120304B4 (de) * 2016-10-25 2020-10-08 Lisa Dräxlmaier GmbH Abgewinkelter steckverbinder und verfahren für dessen herstellung
CN108346869B (zh) * 2017-01-24 2020-07-0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US10079440B1 (en) * 2017-05-05 2018-09-18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having a push surface
JP6527911B2 (ja) * 2017-06-09 2019-06-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103503B1 (en) * 2017-09-27 2018-10-16 Caterpillar Inc. Mounting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8111733U (zh) * 2018-03-13 2018-11-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
US10855024B2 (en) * 2018-10-29 2020-12-0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es an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projections provided on hinged cover
JP7014139B2 (ja) * 2018-11-27 2022-0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9472146U (zh) * 2019-01-28 2019-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9902A (en) * 1991-12-23 1993-04-06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ice
CN1219782A (zh) * 1997-11-26 1999-06-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6203342B1 (en) * 1996-08-12 2001-03-20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Grounding plate for orientationless squib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air bag assemblies
JP2001307799A (ja) * 2000-04-14 2001-11-02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の電気的接続構造、コンピュータ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2386U (zh) 1987-07-13 1989-01-23
JPH079343Y2 (ja) * 1990-04-10 1995-03-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US5071369A (en) * 1990-12-05 1991-12-10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EP0734100B1 (en) * 1995-03-20 2003-05-0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US5616045A (en) * 1995-07-14 1997-04-01 Augat Inc. Squib connector for automotive air bag assembly
JP3005745B2 (ja) * 1995-11-30 2000-02-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外部電源ジャック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3287797B2 (ja) 1997-12-26 2002-06-0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ジャック、プラグ及び接続構造
DE19933834C2 (de) * 1999-07-20 2001-09-06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Steckverbinder mit Kabelzugentlastung
ES1044321Y (es) * 1999-08-03 2000-09-01 Mecanismos Aux Ind Conjunto conector electrico.
US6247966B1 (en) * 1999-10-04 2001-06-19 Tyco Electronic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xposed molded latches
JP2001203043A (ja) 2000-01-17 2001-07-27 Jst Mfg Co Ltd 複合モジュラジャック
JP2001217049A (ja) 2000-02-02 2001-08-10 Jst Mfg Co Ltd 横型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
JP3544522B2 (ja) 2000-11-28 2004-07-2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002164126A (ja) 2000-11-28 2002-06-07 Jst Mfg Co Ltd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
JP3544521B2 (ja) 2000-11-28 2004-07-2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9902A (en) * 1991-12-23 1993-04-06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ice
US6203342B1 (en) * 1996-08-12 2001-03-20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Grounding plate for orientationless squib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air bag assemblies
CN1219782A (zh) * 1997-11-26 1999-06-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1307799A (ja) * 2000-04-14 2001-11-02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の電気的接続構造、コンピュータ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61629A3 (en) 2004-08-11
CN1457119A (zh) 2003-11-19
KR20030087538A (ko) 2003-11-14
US20030232543A1 (en) 2003-12-18
EP1361629A2 (en) 2003-11-12
DE60321423D1 (de) 2008-07-17
EP1361629B1 (en) 2008-06-04
JP4074776B2 (ja) 2008-04-09
TWI229479B (en) 2005-03-11
JP2003332000A (ja) 2003-11-21
US6837745B2 (en) 2005-01-04
TW200401481A (en) 2004-01-16
KR100975188B1 (ko) 2010-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7572C (zh) 电插座
US8128441B2 (en)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EP0501629B1 (en) Cable strain relief back shell
EP2852004B1 (en) Terminal fitting
JP6371065B2 (ja) 小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を有するバネ接続部材を備えた電気的な接続デバイス、および複数の当該バネのコンタクトを備えた多極コネクタ
CN101523666B (zh) 具有叠层弹簧的电接头
US7014505B1 (en) Connector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US20150364835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wire harness, crimping member and crimping device
CN103348540B (zh) 电线对基板用连接器
US8523619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20070243772A1 (en) Exposed-spring female terminal
CN101673891A (zh) 接头连接器、接头端子、具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及其装配方法
US11152718B2 (en) Electrical cable including terminal having pressing portion that presses holding portion
US6840798B2 (en) Shielding connector, a shielding connector system, a terminal fitting and use thereof
US20220247109A1 (en) Terminal
CN102780111A (zh) 压接型连接器
JP3965380B2 (ja) オス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スコネクタ
JP2011086495A (ja) コネクタ
US11888277B2 (en) Terminal and electric cable including terminal
US10756478B2 (e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 to terminal
JP2908707B2 (ja) 予負荷をもつ接触子を有する電気的コネクタ
JP2007042398A (ja) リセプタクル、プラグ及びコネクタ
CN101877446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TWM446433U (zh)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