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4827A -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4827A
CN1284827A CN00129051.7A CN00129051A CN1284827A CN 1284827 A CN1284827 A CN 1284827A CN 00129051 A CN00129051 A CN 00129051A CN 1284827 A CN1284827 A CN 1284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element
helical
telescopic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90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村政俊
金山佳贵
伊藤博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2242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5352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2242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5352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84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4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01Q1/24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extendable from a housing along a given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62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 broadside radiating helic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跨越不平衡传输线以及第一天线单元和与其成对的第二天线单元安装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通过收缩和拉出该第一天线单元,从不平衡传输线经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向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供电,以使它们作为天线工作。因此,当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作为天线工作时,利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的平衡不平衡转换作用,通过不平衡传输线阻止漏电流从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流向接地构件。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尤其适用于蜂窝电话。
目前,这种蜂窝电话小巧、轻便以便于携带。因此,在安装于蜂窝电话的天线装置中,一种缩回/拉出型的鞭状天线被广泛应用。这种蜂窝电话的结构实例如图1A和1B所示。
这种结构的蜂窝电话1通过在外壳2上安装了一个鞭状天线装置3构成,该外壳2由非导电材料如合成树脂制成。
天线装置3具有天线部件6,其中安装了一个由导电的杆状导线材料构成的拉杆天线4和一个通过螺旋缠绕该导电导线材料形成的螺旋天线5。天线部件6沿一个方向(以下称为缩回方向)可以缩回和拉出地安装,在该方向上天线部件6被推入到外壳2的内部,如外壳2的顶端2A的箭头A所示,在相反方向(以下称为拉出方向)上天线部件6从外壳2中被拉出。
在天线部件6中,一个由导电材料构成且具有凸出部件7A的第一馈电构件7与拉杆天线4的底端电和机械连接,一个由非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部件8与拉杆天线4的顶端机械连接。
一个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第二馈电构件9与螺旋天线5的底端电和机械连接,且该第二馈电构件9与连接部件8机械连接。因此,在天线部件6中,拉杆天线4与螺旋天线5之间由连接部件8进行机械连接且电绝缘。
该拉杆天线4由杆的天线罩10覆盖并且该螺旋天线5收回至螺旋天线的帽状天线罩11中以避免人体直接接触。
另一方面,外壳2的内部包括一个电路衬底(未示出),在其上实现各种电路单元如发射和接收电路12以及匹配电路13等,一个由导电材料构成的覆盖电路衬底的屏蔽罩(未示出),作为接地部件。
在外壳2的顶端2A中,安装了一个天线馈电端子14,它由导电材料构成并且与匹配电路13电连接,该天线馈电端子14仅与可缩回和拉出的天线部件6中拉杆天线4或螺旋天线5中的任意一个电连接。
实际上,在天线装置3中,当推动天线部件6时,将螺旋天线的天线罩11推向缩回方以便与外壳2的顶端2A接触,拉杆天线4缩回到外壳2中以安放在其中,然后,第二馈电构件9与天线馈电端子14电连接。
在天线装置3中,顺序地通过发射和接收电路12、匹配电路13、天线馈电端子14和第二馈电构件9向螺旋天线5馈电,使螺旋天线5作为天线工作。
在此,在天线装置3中,由于与连接部件8中的天线馈电端子14电绝缘,拉杆天线4不作为天线工作。
相反地,在天线装置3中,在一种状态下箍缩第二天线罩11以拉出到拉出方向,在这种状态下,从外壳2的顶端2A向外拉出拉杆天线4后拉杆天线4收缩在外壳2中,此后,第一馈电构件7的凸出部件7A与天线馈电端子14接触使得第一馈电构件7与天线馈电端子14电连接。
在天线装置3中,顺序地通过发射和接收电路12、匹配电路13、天线馈电端子14和第一馈电构件7向拉杆天线4馈电,使得拉杆天线4作为天线工作。
在此,在天线装置3中,由于与连接部件8中的天线馈电端子14电绝缘,螺旋天线5不作为天线工作。
当拉杆天线4和螺旋天线5分别作为天线工作时,拉杆天线4和螺旋天线5的阻抗与采用匹配电路13的不平衡传输线16的阻抗相匹配。
屏蔽罩可以相对各种电路单元起接地作用,也可以作为电屏蔽以阻止外部噪声的电波和从天线部件6幅射到电路衬底上实现的各电路单元的电波的杂散分量的干扰。
因此,在蜂窝电话1中,当拉出天线部件6时,拉杆天线4从外壳2中被拉出,由高频信号构成的发射信号从发射和接收电路12通过匹配电路13发送到拉杆天线4,该发射信号通过该拉杆天线4发送到一个基站(未画出),并且,从基站发送并被拉杆天线4接收的由高频信号构成的信号通过匹配电路13发送到发射和接收电路12。
在蜂窝电话1中,天线部件6收回时,拉杆天线4缩回到外壳2中以便于携带,在这种状态下,发射信号从发射和接收电路12通过匹配电路13发送到螺旋天线5,该发射信号通过该螺旋天线5发送到基站,并且,从基站发送并被螺旋天线5接收的信号通过匹配电路13发送到发射和接收电路12。
在具有这种配置的蜂窝电话1中,例如,安装包含在电路衬底上形成的微带线的不平衡传输线15,依次通过该不平衡传输线15的高电位侧和匹配电路13将拉杆天线4或螺旋天线5与发射和接收电路12电连接,并且,该不平衡传输线15的接地侧与屏蔽罩连接而接地。
因此,在蜂窝电话1中,如图2A和2B所示,当从发射和接收电路12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15的高电位侧和匹配电路13给拉杆天线4或螺旋天线5供电以使得该拉杆天线4或螺旋天线5作为天线工作时,泄露电流il从不平衡传输线15的接地侧流向屏蔽罩16,表明该屏蔽罩16作为天线工作。
然而,在蜂窝电话1中,问题在于因为屏蔽罩16作为天线工作,当用户手持外壳2时,用户的手通过外壳2挡住了屏蔽罩16,因此该蜂窝电话的天线性能恶化从而降低通话质量。
当屏蔽罩16作为天线工作时,如果用户移动外壳2,手拿着靠近用户头部,用户的头部通过外壳2到达屏蔽罩16,则该蜂窝电话的天线性能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通话质量。
而且,问题还在于当屏蔽罩16靠近用户的手或头部时,单位时间单位质量被人体的特定部位所吸收的电功率(所谓的特定吸收率SAR)的总量将增加。
鉴于前面所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以大幅度地抑制通话质量的降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通过提供这样一种天线装置来实现,该天线装置包括:一个可缩回和拉出地安装在外壳中的第一天线单元,一个与第一天线单元成对的固定的第二天线单元;一个馈电给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的不平衡传输线;和一个平衡-不平衡转换装置,在不平衡传输线与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之间起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其中当收回和拉出第一天线单元时,通过平衡-不平衡转换装置从不平衡传输线向第一和第二天线供电以使得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作为天线工作。
因此,当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作为天线工作时,通过不平衡传输线由不平衡传输装置的平衡-不平衡变换作用,防止泄露电流从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流向接地部件,不平衡传输线与该接地部件连接而接地,因此,能防止接地部件作为天线工作从而大幅度减低接近人体时天线性能的恶化。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它包括:一个可缩回和拉出地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固定的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一个馈电给第一、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的不平衡传输线,一个平衡-不平衡转换装置,在不平衡传输线与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之间起到平衡变换器作用,其中第一天线单元缩回时,该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三天线单元电连接,通过该平衡—不平衡转换装置从不平衡传输线馈电给第二天线单元和第一复合天线使得第一复合天线作为天线工作;而当第一天线单元拉出时,该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电连接,通过平衡-不平衡转换装置从不平衡传输线馈电给第二复合天线和第三天线单元使得第二复合天线作为天线工作。
因此,当第二天线单元和第一复合天线,以及第二复合天线和第三天线单元分别作为天线工作时,通过平衡不平衡转换装置的平衡和不平衡转换作用抑制了泄露电流从第二天线单元或第一复合天线、以及第二复合天线或第三天线单元通过不平衡传输线流向与不平衡传输线相连的接地部件,因此,接地部件作为天线的作用被抑制,从而大幅度减低接近人体时天线性能的恶化。
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特性、原理和实用性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或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A和1B是一个常规蜂窝电话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2A和2B是用于说明常规屏蔽罩作为天线的作用的前视图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平衡型天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平衡类型天线的作用的电压波长示意图;
图5是一种不平衡型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不平衡型天线的作用的电压波长的示意图;
图7是一种中间驱动模式天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中间驱动模式天线的作用的一个示例的电压波长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的原理的剖示图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包括一微带线的不平衡传输线的结构的透视侧视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不平衡传输线连接到拉杆天线和螺旋天线的方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通过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将不平衡传输线连接到拉杆天线和螺旋天线的方框图;
图13是该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该平衡变换器的相位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拉杆天线、螺旋天线和屏蔽罩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拉杆天线和螺旋天线与外壳之间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匹配电路与平衡变换器的不平衡侧之间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匹配电路与平衡变换器的平衡侧之间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9是设置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平衡侧中的匹配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的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1A和21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22A和22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23A和23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24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5A和25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26A和26B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27是薄的、直线天线的俯视图;
图28A和28B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29A和29B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30A和30B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31A和31B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一天线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的结构的第九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一和第二天线部件以及屏蔽罩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4A和34B是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35是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一和第二天线部件以及屏蔽罩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7A和37B是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38A和38B是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39A和39B是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二天线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0A和40B是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1A和42B是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2A和42B是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3A和43B是根据第十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4A和44B是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5A45B是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二天线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6A和46B是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包括一同轴电缆的不平衡传输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8A和48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位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1A和51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3是一个用于传输类型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线圈的俯视图;
图54A和54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采用同轴电缆的Sperrtopf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和示意图;
图5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使用微带线的Sperrtopf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7A和57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替代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8A和58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薄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的顶视图;
图5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采用薄的直线天线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图6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采用薄的直线天线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图61是替代拉杆天线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2A和62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安装了拉杆天线的天线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3A和63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安装了拉杆天线的天线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4A和64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安装了拉杆天线的天线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5A和65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安装了拉杆天线的天线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6A和66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安装了拉杆天线的天线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7A至67C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说明天线部件的收回和拉出方向的侧视图;
图68A和68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说明第二天线部件的收回和拉出方向的侧视图;
图69A和69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说明第二天线部件的收回和拉出方向的侧视图;
图7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说明匹配电路的配置的方框图。
实施例的具体描述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
(1)原理
如图3所示,与偶极天线类似,天线包括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20和21,它们在结构上和电气上是对称的,如图4A和4B所示,该天线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20和21相同的幅度,还具有通过彼此相位差为180度的电压的产生来工作的一种平衡型的驱动模式,因此归类在一种平衡型的天线中。
另外,如图5所示,以一个几乎垂直地排列在接地构件上的单极天线为例,与半径为波长的圆盘相比由结构上不对称的并被认为无限大面积的接地构件22构成的该接地构件被认为无穷大,并且天线23几乎垂直于它排列,如图6A和6B所示,巨大的接地构件22近似于零电位,通过在天线23的一个预定周期内产生的电压变化工作以获得一种不平衡驱动模式,并被归类为不平衡型的天线。
作为参考,在这种不平衡类型天线中,具有巨大的接地构件22使得很容易估算在该不平衡型天线上运行的镜像电流,并且可以选择该不平衡型天线的天线性能以近似等同于平衡型天线。
另外,如图7所示,由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24和25构成的天线在结构和电气上是不对称的,以常规的蜂窝电话1(图1A和1B)中所示的拉杆天线4(图1A和1B)或螺旋天线5(图1A和1B)以及屏蔽罩16(图2A和2B)为例。
具有这种结构的天线在结构上和电气上是不对称的,如图8A和8B所示,例如采取一种不确定为平衡驱动模式或不平衡驱动模式的中间驱动模式;因此,被归类为与平衡天线和不平衡天线不同的天线(下文称为中间驱动模式的天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不包括匹配电路的蜂窝电话26。在蜂窝电话26中,天线装置30具有作为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的天线(下文称为一种近似平衡的天线),它们与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相似,在结构上不对称,但是通过在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的电气长度上选择一个近似相同的值,变得电对称以获得平衡型的驱动模式,从而适于安装在外壳27中。
此外,在天线装置30中,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馈电给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使得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适于同时作为天线工作。
作为参考,用于天线装置的天线除非另有说明,被归类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在此基础上,该天线在结构上不对称但是电气对称以获得平衡驱动模式。
此外,图9通过定位于外壳27内的屏蔽罩33外,示出了发射和接收电路31以简化说明;然而,该发射和接收电路31实际已位于屏蔽罩33内。
顺便指出,如图10所示,当微带线34作为不平衡传输线32应用时,该微带线34是在具有预定厚度的介质层35的一面35A形成一导电带36并在介质层35的另一面35B形成一接地电导体37构成的,由此,将导电带36分配给高电位侧,将接地导体37分配给接地侧。
如以上所描述的,在天线装置30中,如图9所示,一个拉杆天线28,例如,近似平衡型的天线,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的高电位侧36与发射和接收电路31电连接,并且另一个螺旋天线29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电侧37与发射和接收电路31电连接,还通过接地侧37与屏蔽罩(未示出)连接。
然而,在该天线装置30中,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采取平衡类型驱动模式,相对地,该不平衡传输线32通过与接地侧37接地采取不平衡驱动模式,以使得驱动模式相互不同。因此,在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直接地与不平衡传输线32电连接后,当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作为天线工作时,因驱动模式的不同产生不平衡电流。
因此,在蜂窝电话26中,泄露电流i2从螺旋天线29通过不平衡传输32的接地侧37流向具有与接地侧37基本相同的电位的屏蔽罩(未示出)。据此,当外壳27被用户的手或头部覆盖时,由该泄露电流i2使得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从而导致蜂窝电话26的天线生能的恶化。
因此,如图12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30中,一个起平衡变换器作用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跨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拉杆天线28及螺旋天线29被安装。从螺旋天线29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37的泄露电流i2被该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平衡变换器作用所阻止。因此,避免了由于泄露电流i2使得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
如图13所示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具有传输线39和40,将不平衡传输线32的高电位侧36的一端分成两支,例如,近似平衡型的拉杆天线28与分支线的一条传输线39电连接,另一方面,近似平衡型的螺旋天线29通过移相器41与另一条传输线40电连接。
在此,如图14所示的移相器41的结构为:两个感抗元件L1和L2串联,容抗元件C1的一端继续与连接的中点P1相连接,并且通过将容抗元件C1的另一端与屏蔽罩相连而接地构成的具有对称结构的多个T型相位电路42组合。
并且,在移相器41中,通过不平衡传输32的高电位侧36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提供的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39提供给拉杆天线28,在另一条传输线40的移相器41中,通过在业务频带上由平衡变换器作用移相约180°,使高频信号被发送至螺旋天线29。
由此可知,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中,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作为近似平衡型的在电气上对称的天线工作,以使其电压模式与如上所述的图4A和4B相似,因此,在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中的电流被平衡,以阻止泄露电流i2从螺旋天线29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
作为参考,这种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其整体可以做得非常小,因为移相器41可以采用非常小的1平方毫米的芯片状的感抗元件L1和L2以及容抗元件C1,例如,如上所述的相位电路42。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26中(图9),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向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供电,使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并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变换器作用,阻止泄露电流i2从螺旋天线29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37,使得屏蔽罩33不作为天线工作而仅起到原始的接地和电屏蔽板的作用成为可能。
由此可知,蜂窝电话26减轻了天线性能的恶化,并因此大幅度抑制了通话质量降低。在蜂窝电话26中,屏蔽罩33仅起到原始的接地和电屏蔽板作用,因此,被人体吸收的电功率,也就是SAR大幅度减少。
作为参考,图9示出了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位于外壳27内屏蔽罩33外;但是,该平衡不平衡变换器既可位于屏蔽罩33内也可位于其外。
在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26中,如图15所示,在外壳27的内部,屏蔽罩33、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彼此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电容耦合。因此,当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作为天线工作时,通过与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电容耦合,阻止屏蔽罩33作为天线工作。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26中,如图16所示,一个扬声器43,一个液晶显示屏44,多个操作键45,话筒46排列于外壳27的前面板27A上。通话时,前面板27A靠近用户的头部,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都排列于外壳27的后面板27B侧。
因此,即使外壳27靠近用户的头部,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仍能与头部保持一定距离。所以,大幅度减少了从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发出的并被用户头部所吸收的功率。
顺便指出,图9、图11至13中所示没有包括匹配电路是为了简化说明。然而,如图17所示,匹配电路47可以置于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之间。
也可以如图18所示,匹配电路48可以置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和拉杆天线28以及螺旋天线29之间。然而,如果匹配电路48接地,即使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起到平衡变换器作用,在螺旋天线29产生的泄露电流通过匹配电路48流向屏蔽罩33。结果,屏蔽罩33作为天线工作。
因此,如果匹配电路48由感抗元件L3或容抗元件C2构成,该电抗元件与两条传输线48和50并联,将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端电连接到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以避免接地,如图19A和19B所示,把匹配电路48置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和拉杆天线28及螺旋天线29之间没有任何问题。(2)第一实施例
在图20中,与图16中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参考标记51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整个蜂窝电话,并通过在由非导电材料如合成树脂构成的外壳27内安装天线装置52构成。
该天线装置52具有第一天线部件53,它在外壳27的顶端27C的背面沿由几乎与外壳27的长度方向(下文称为壳体长度方向)平行的箭头b所示的收回方向和相反的拉出方向可伸缩地安装,一种固定类型的第二天线部件54,位于外壳内部的顶端27C附近。
在此,图21A和21B示出了除匹配电路和屏蔽罩之外的蜂窝电话51的内部结构。在第一天线部件53中,安装有一个由导电的杆状直线部件构成的拉杆天线55,和通过缠绕该导电的直线部件形成的第一螺旋天线56。
通过使拉杆天线55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为可伸缩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外壳长度方向来制备拉杆天线,并且其底端与第一馈电构件57电和机械连接,该馈电构件57由导体材料构成并具有一凸起构件57A,拉杆天线55的顶端与由非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部件58机械连接。
而且,在第一螺旋天线56中,该第一螺旋天线56的螺旋的中轴与伸缩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基本一致,其底端与由导体材料构成的第二馈电构件59电和机械连接,并且该第二馈电构件59与连接部件58机械连接。
由此可知,在外壳长度方向上第一螺旋天线56和拉杆天线55与连接部件58依次机械连接并电隔离。
并且,拉杆天线55由拉杆天线的天线罩60所覆盖,第一螺旋天线56缩回至帽状的第一螺旋天线罩61中,以避免人体的直接接触。
在第二天线部件54中,安装通过对导电直线材料进行螺旋缠绕形成第二螺旋天线62,该第二螺旋天线62的顶端与由导体材料构成的第三馈电构件63电和机械连接。
并且,在第二天线部件54中,第二螺旋天线62的螺旋的中轴(以下称为第二中轴)与第一中轴的延长线基本一致。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52中,当缩回和拉出第一天线部件53时,该第一天线部件53沿着第二中轴通过第二天线部件54被推入和拉出,因此,设置第一天线部件53和第二天线部件54的空间做得非常小从而适于避免外壳27的尺寸增加。
另一方面,在外壳27内,有一个电路衬底(未示出),其上有多个电路单元如发射和接收电路31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和安装覆盖该电路衬底的屏蔽罩,以及在外壳27的顶端27C内安装由导体材料构成的天线馈电端64。
在此,发射和接收电路31通过包括一个在电路衬底上形成的微带线的不平衡传输线32的高电位侧(未示出)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不平衡侧的一端电连接,并且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侧的一端与第三天线馈电端63和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并且,当第一天线部件53收回和拉出时,天线装置52适于使天线馈电端64与第一螺旋天线56或拉杆天线55之间电连接。
实际上,在天线装置52中,当第一天线部件53收回时,通过在缩回方向上推动第一螺旋天线61,拉杆天线55和连接部件58沿着第二中轴通过第二螺旋天线62被依次推入外壳27中。
并且,在天线装置52中,如上所述,当第一螺旋天线罩61接触到外壳27的顶端27C时,拉杆天线55和连接部件58缩回到外壳27内安装,第二馈电构件59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作为参考,第一天线部件53的连接部件58位于第二螺旋天线62内,并选择适当的长度和厚度以防止在拉杆天线55、第一螺旋天线56和第二螺旋天线62相互间的电容耦合。
此外,拉杆天线55与屏蔽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电容耦合,并且第二螺旋天线62也与屏蔽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电容耦合。
并且,在天线装置52中,在这种情况下,当高频信号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的高电位侧发送至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时,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通过天线馈电端64将该高频信号发送至第一螺旋天线56并在第一螺旋天线56的业务频带上将该高频信号移相约180°,再将该移相的高频信号通过第三馈电构件63发送至第二螺旋天线62。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52中,其电压模式与图4A和4B中的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的电压模式相似,且该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作为近似平衡型的天线工作。
除此之外,在天线装置52中,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52中,可以避免泄露电流从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流向屏蔽罩而使得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因此,屏蔽罩仅起到原始的电屏蔽板和接地作用。
因此,在天线装置52中,由于屏蔽罩不作为天线工作,当用户手持外壳27并移动外壳27至用户的头部时,能大幅度减轻该蜂窝电话51靠近人体其天线性能的恶化,并因此抑制被人体所吸收的电功率,即SAR。
相反地,在天线装置52中,将第一天线部件53拉出时,在拉杆天线55和连接部件58已经缩回到外壳27中的情况下,当箍缩第一螺旋天线罩61向拉出方向上被拉出时,能从外壳27的顶端27C将该拉杆天线55拉出到外壳27的外面。
并且,在天线装置52中,如上所述,当拉杆天线55从外壳27的顶27C被完全拉出时,第一馈电构件57的凸起部件57A接触到天线馈电端64,因此,第一馈电构件57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作为参考,在此,第一馈电构件57将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至拉杆天线55,同时作为一个挡块以防止将第一天线部件53拉出到外壳27外部。
并且,在天线装置52中,在这种情况下,当高频信号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的高电位侧发送至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时,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通过天线馈电端64将该高频信号照原样发送到拉杆天线55,并在拉杆天线55所使用的频带上将该高频信号移相约180°,再将该移相的高频信号通过第三馈电构件63发送至第二螺旋天线62。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52中,其电压模式与图4A和4B中的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的电压模式相似,且该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作为近似平衡型的天线工作。
除此之外,在天线装置52中,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52中,可以避免泄露电流从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流向屏蔽罩而使得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因此,屏蔽罩仅起到原始的电屏蔽板和接地作用。
因此,在天线装置52中,如上所述,由于屏蔽罩不作为天线工作,当用户手持外壳27并移动外壳27至用户的头部时,能大幅度减轻该蜂窝电话51靠近人体其天线性能的恶化,并因此抑制电功率,即SAR,被人体所吸收。
如上所述,在蜂窝电话51中,当拉出第一天线部件53时,由高频信号组成的发射信号,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利用从外壳27中拉出的拉杆天线55和在外壳27内部的第二螺旋天线62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发送至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该发射信号通过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发送至基站;由高频信号组成的接收信号从基站发射并由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接收,依次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和不平衡传输线32发射至发射和接收电路31。
在蜂窝电话51中,当把第一天线部件53推入时,拉杆天线55被推进外壳27中以避免降低便携性,因此,通过采用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发射信号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发送至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然后该发射信号通过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发送至基站;从基站发送并被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接收的接收信号依次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和不平衡传输线32发送至发射和接收电路31。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51中,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天线部件53和54安置在外壳27的后面板27B侧,当用户将外壳27靠近头部时,第一和第二天线部件53和54能与用户头部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能大幅度减轻该蜂窝电话51靠近人体时天线性能的恶化。(3)第二实施例
图22A和22B中,与图21A和21B中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65,除天线装置66的第一天线部件67的结构和第二天线部件54的排列位置外,该蜂窝电话65的结构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51(图21A和21B)相同。
在第二天线部件54中,第二螺旋天线的第二中轴基本平行于第一螺旋天线56的第一中轴,当第一天线部件67缩回时,第二螺旋天线62位于一预定位置,与拉杆天线55相隔一定距离以防止在外壳27中电容耦合。
因此,在天线装置66中,当第一天线部件67缩回时,将其推入以避免拉杆天线55不经过第二螺旋天线62,机械连接拉杆天线55和第一螺旋天线56的连接部件68可以比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51的连接部件58(图21A和21B)短,以仅防止拉杆天线55和第一螺旋天线56电容耦合。
由此可知,在蜂窝电话65中,由于第一天线部件67被缩短,可缩短第一天线部件67被推入外壳27中的部件,以便可以沿外壳长度方向使外壳27小型化,并且在拉出第一天线部件67时,该蜂窝电话65的整体也可以沿外壳长度方向小型化。(4)第三实施例
图23A和23B中,与图22A和22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的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69,除天线装置70的第二天线部件54的排列方向外,该蜂窝电话69的结构与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65(图23A和23B)相似。
在此,例如,在根据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52(图21A和21B)和66(图22A和22B)中,放置拉杆天线55使拉杆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壳体长度方向,并设置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使第一和第二中轴基本平行于壳体长度方向。因此,当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56以及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分别作为近似平衡型天线工作时,它们具有在基本平行于壳体长度方向的平面上极化波水平相对高的天线生能。
相反地,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70中,第二螺旋天线62位于外壳27内使得第二中轴基本平行于外壳垂直方向。
因此,在天线装置70中,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52和66的天线特性相比,在天线特性方面当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56以及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分别作为近似平衡型天线工作时,可以提高在基本平行于壳体垂直方向的平面上的极化波水平。
另一方面,在天线装置70中,由于在天线性能方面在基本平行于外壳垂直方向的平面上的极化波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在平行于与壳体垂直方向和壳体长度方向交叉的一个预定方向的平面上,极化波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因此,在蜂窝电话69中,即使改变蜂窝电话69的方向,也能稳定地实现对基站的发射和接收。(5)第四实施例
图24中,与图20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71,除天线装置72的结构外,其结构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51(图20)相似。
这种情况下,在天线装置72中,帽形第二螺旋天线罩73通过凸起安装在外壳27的顶端27C的后面22B侧,第二天线部件54位于第二螺旋天线罩73内。
另一方面,在第二螺旋天线罩73的顶端73A,可缩回和伸出地安装第一天线部件53。
因此,在蜂窝电话71中,由于第二天线部件54位于外壳27的顶端27C外,第二部件54可以与握着外壳27的用户的手和用户的头部保持一定距离,因此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51相比,能大幅度减轻蜂窝电话71靠近人体时其天线性能的恶化。
在图25A和25B中,与图21A和21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在第二螺旋天线罩73内,放置第二天线部件54使第二螺旋天线62的第二中轴与第一螺旋天线56的第一中轴的延长线基本一致。
在第二螺旋天线罩73内,还装有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并且为防止与第三馈电构件63电容耦合,将天线馈电端64置于第二螺旋天线罩73的顶端73A,从而与该第三馈电构件63保持一定距离。
另外,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中,平衡侧的一端与天线馈电端64和第三馈电构件63电连接。
另外,在天线装置72中,当缩回第一天线部件53时,通过在缩回方向上推动第一螺旋天线61,依次经过第二螺旋天线罩73内的第二螺旋天线62将拉杆天线55和连接部件58依次推入外壳27中。
并且,在天线装置72中,当第一螺旋天线罩61接触到第二螺旋天线罩73的顶端73A时,连接部件58位于第二螺旋天线62的螺旋线内以便将拉杆天线55放置在外壳27的内部,并且第二馈电构件59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在天线装置72中,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向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供电,以使得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62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
在天线装置72中,在这里,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阻止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未示出),因此,避免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
与此相反,当拉出第一天线部件53时,拉杆天线55缩回在外壳27内,通过在拉出方向上箍缩以拉出第一螺旋天线罩,可以将拉杆天线55从第二螺旋天线罩73的顶端73A拉出。
另外,当拉杆天线55从第二螺旋天线罩73的顶端73A中被完全拉出时,第一馈电构件57的凸出部件57A接触到天线馈电端64,因此,第一馈电构件57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并且,在天线装置72中,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向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供电,以使得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
在天线装置72中,同样地,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阻止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因此,避免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
在蜂窝电话71中,即使根据近来的小型化趋势使外壳27小型化从而使得在外壳27中安装第二天线部件54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变得困难,仍然可以将第二天线部件54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安装于外壳27的顶端27C的第二螺旋天线罩73内,以避免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因此,可以大幅度减轻靠近人体时天线性能的恶化。
在蜂窝电话71中,几乎整个第一天线部件53适于从第二螺旋天线罩73的顶端73A位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它靠近用户的头部时,第一天线部件53和第二天线部件54能与头部保持一定距离。因此,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51(图21A和21B)相比,能进一步减轻天线生能的恶化。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71中,如上所述的1平方毫米的微小芯片可以用作组成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电感电抗元件和电容电抗元件,因此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具有非常小的形态。因此,第二螺旋天线罩73的大小与第二螺旋天线62的大小基本相同,所以,可以避免蜂窝电话71沿壳体长度方向增加尺寸。(6)第五实施例
图26A和26B中,与图22A和22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74,除天线装置75的结构外,其配置与上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65(图22A和22B)相似。
在天线装置75中,替代上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65的第二螺旋天线部件54(图22A和22B),安装了一种采用如图27所示的薄导体板的直线形式的天线(以下称为薄的直线天线)76。
该细的直线天线76具有与拉杆天线55和第一螺旋天线56基本相等的电气长度,并粘贴于外壳27的一内壁,使得该薄的直线天线76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壳体长度方向,从而与屏蔽罩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电容耦合。薄的直线天线76的顶端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侧一端电连接。
作为参考,传输线77将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侧一端与薄的直线天线76的顶端电连接,它位于连接部件68的周围以防止在第一天线部件67缩回时拉杆天线55、第一螺旋天线56和薄的直线天线76电容耦合,它还与拉杆天线55的底端的第一馈电构件57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第一天线部件67拉出时与其电容耦合。
由此可知,在蜂窝电话74中,即使根据近来的小型化趋势使外壳27小型化从而使得在外壳27内安装具有第二螺旋天线的第二天线部件变得困难,仍然可以轻易地将该细的直线天线76安装天外壳27中以替代第二螺旋天线。
除此之外,细的直线天线76显然很薄,如上所述的1平方毫米的微小芯片可以用作组成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电感电抗元件和电容电抗元件,所以,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本身作为一整体可以具有非常小的形状。因此薄的直线天线76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可以基本不需要作任何尺寸改变就安装在现有外壳27中。(7)第六实施例
图28A和28B中,与图26A和26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的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78,除天线装置79中的细的直线天线76的排列位置外,该蜂窝电话78的配置与上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74(图26A和26B)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在细的直线天线76中,其一端粘贴于外壳27的顶端27C的内表面,使得其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壳体垂直方向,而其没有被顶端27C的内表面所覆盖的另一端的一小部分,被折弯粘贴于与顶端27C的内表面相连接的侧壁27D的内表面。
因此,在蜂窝电话78中,通过将细的直线天线76的一端的绝大部分粘贴于外壳27的顶端27C的内表面,该细的直线天线76可以与持有外壳27的用户的手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当细的直线天线76作为天线工作时,可以减轻蜂窝电话78的天线性能的恶化。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78中,通过使细的直线天线76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壳体垂直方向,在蜂窝电话78的天线性能方面,与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69(图23A和23B)相同,可以提高在基本平行于壳体垂直方向的平面上极化波水平,并且,在平行于与壳体垂直方向和壳体长度方向交叉的一个预定方向的平面上,极化波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8)第七实施例
图29A和29B中,与图23A和23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80,除天线装置81的第一天线部分82的结构外,其配置与上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69(图23A和23B)相似。
第一天线部分82具有拉杆天线55并在外壳27的顶端27C可以缩回和拉出安装,其拉杆方向基本平行于壳体长度方向。
并且,拉杆天线55的顶端与第二馈电构件59电和机械连接,第二馈电构件59还与由非导电材料如合成树脂构成的天线箍缩部件83机械连接。天线箍缩部件83具有允许用户手指触摸的预定的厚度,并比第二馈电构件59厚。
实际上,在天线装置81中,在缩回第一天线部分82的情况下,通过在缩回方向上推动天线箍缩部件83的一个面83A,拉杆天线55就可以被推入外壳27中。
在天线装置81中,当天线箍缩部件83接触到外壳27的顶端27C时,整个拉杆天线55被推回到外壳27中,第二馈电构件59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在天线装置81中,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向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供电,以使得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从而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避免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未示出),。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80中,第一天线部分82缩回时,由于第一螺旋天线未安装在第一天线部分82中,与上述从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不同,除天线箍缩部件83伸出外没有任何天线单元从外壳27的顶端27C凸出,因此,蜂窝电话80可以在壳体长度方向上明显小型化。
除此之外,在蜂窝电话80中,当第一天线部分82缩回时,安装在蜂窝电话80中的所有天线单元(即,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都缩回到外壳27内,即使该蜂窝电话80不慎摔下,也可以避免摔坏天线单元。
相反地,在天线装置81中,在拉出第一天线部分82的情况下,通过在拉出方向上将天线箍缩部件83拉出,可以将拉杆天线55从外壳27的顶端27C拉出。
在天线装置81中,当拉杆天线55如上述所述从外壳27的顶端27C完全拉出时,第一馈电构件57的凸出部件56A接触到天线馈电端64,因此,第一馈电构件57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在天线装置81中,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向拉杆天线55和第二螺旋天线62供电,以使得拉杆天线和第二螺旋天线62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从而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避免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的接电侧。
同样,在拉出第一天线部分82时,由于第一螺旋天线未安装在第一天线部分82中,因此,蜂窝电话80可以在壳体长度方向上明显小型化。(9)第八实施例
图30A和30B中,与图29A和29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84,除天线装置85中的第一天线部分86的结构外,其配置与上述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80(图29A和29B)相似。
使其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壳体垂直方向的第一天线部分86在外壳27的顶端27C可缩回和拉出地安装。
在具有由一导电的圆柱构件构成的第一半天线88的第一天线部分86中,如图31A的31B所示,第一半天线88的底端与由导体材料构成且具有一凸出部件89A的第一馈电构件89电和机械连接。
第一半天线88的顶端具有挡块90以避免拉出,包括一导电的杆状构件的第二半天线91在第一半天线88的孔88A中可以缩回和拉出地安装。
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滑动弹簧92与位于第一半天线88的孔88A中的第二半天线91的底端电和机械连接。
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第二馈电构件93与第二半天线91的顶端电和机械连接,并且该第二馈电构件93具有天线箍缩部件83。
而且,第一和第二半天线88和91分别由天线罩94和95所覆盖。
另外,在第一天线部分86中,当第二半天线91被推入或从第一半天线88中拉出时,滑动弹簧92在电连接状态下在第一半天线88的孔88A中滑动,因此可以形成拉杆天线以便通过滑动弹簧92使第一半天线88和第二半天线91电连接。
实际上,在天线装置85(图30A和30B)中,当第一天线部分86缩回时,通过在缩回方向上推动天线箍缩部件83的一个面,可以将第一天线部分86推入外壳27内,而第二半天线91则缩回到第一半天线88的孔88A中。
另一方面,在天线装置85中,天线箍缩部件83接触到外壳27的顶端27C,然后,通过将几乎整个第二半天线91缩回到第一半天线88的孔88A中,而形成缩短的拉杆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整个第二天线部分86被推回到外壳27内,并且第二馈电构件93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另外,在天线装置85中,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向缩短的拉杆天线和第二螺旋天线供电,以使得缩短的拉杆天线和第二螺旋天线62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因而,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避免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
在此,在蜂窝电话84中,当第一天线部分86缩回时,形成由第一天线部分86缩短的拉杆天线,因此,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相比,缩回到外壳27中的第一天线部分86的长度可以明显缩短,并且,对于该缩短的距离,被握着外壳的用户的手所覆盖的第一天线部分86的一部分可以变得较小,从而减轻蜂窝电话84的天线性能的恶化。
在蜂窝电话84中,如上所述缩回到外壳27中的第一天线部分86的长度可以明显缩短,并且外壳27可以在壳体长度方向上更小型化。
相反地,在天线装置85中,当第一天线部分86拉出时,箍缩天线箍缩部件83以便在拉出方向上拉出,可以将第一天线部分86从外壳27的顶端27C拉出,而将第二半天线91从第一半天线88的孔88A中拉出。
在天线装置85中,如上所述,当第二半天线91从外壳27的顶端27C被完全拉出时,通过将第一半天线88从第一半天线88的孔径88A中完全拉出,形成一延长的拉杆天线,并且第一馈电构件89的凸块89A接触到天线馈电端64,因而第一馈电构件89与天线馈电端64电连接。
在天线装置85中,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向延长的拉杆天线和第二螺旋天线62供电,以使得延长的拉杆天线和第二螺旋天线62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因而,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作用,避免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6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电侧。(10)第九实施例
在图32中,与图16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的标记,参考标记151表示根据第九实施的整个蜂窝电话,其配置为在由非导电材料如合成树脂构成的外壳27内安装天线装置152。
在天线装置152中,一个采用非导电材料形成帽状的第一天线罩153安装在外壳27的顶端27C的后部27B中的凸起上,一个固定型的第一天线部分154跨越第一天线罩153和外壳27的内部设置,一个第二天线部分155在第一天线罩153的顶端153A在缩回方向和相反的拉出方向上可以缩回和拉出地安装,该方向如箭头b所示基本平行于外壳27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为壳体长度方向)。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151中,如图33所示,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54和155分别具有天线单元并且与屏蔽罩保持一定距离设置以防止电容耦合。
实际上,图34A和34B示出了除匹配电路和屏蔽罩之外的蜂窝电话151的内部结构。通过对金属导线螺旋缠绕而形成为天线单元的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被安装在第一天线部分154中。
这样,通过排列第一螺旋天线156的螺旋中轴(以下称为第一中轴)基本平行于壳体长度方向将第一螺旋天线156设置在第一天线罩153中。
第二螺旋天线157位于外壳27的顶端27C的后部27B附近,使第二螺旋天线157的螺旋线的中轴(以下称为第二中轴)与第一中轴的延长线基本一致。
并且,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采用导体材料的环形的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电和机械连接。
另一方面,第二天线部分155具有由导电的杆状导线材料构成的拉杆天线160作为天线单元,一个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第三馈电构件161与拉杆天线160的底端电和机械连接,拉杆天线160的顶端与一个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第四馈电构件162电和机械连接,并且,在第四馈电构件162上还安装有一个由非导电材料构成的、具有一T形截面的天线箍缩部件163。
拉杆天线160由非导电材料构成的拉杆天线的天线罩164所覆盖。并且,第二天线部分155适于沿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的第一和第二中轴缩回和拉出,使第三和第四馈电构件161和162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中的任意一个电连接。
在外壳27中,安装有电路衬底(未示出),其上有发射和接收电路31和多个电路单元如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还安装有由导体材料构成的并覆盖电路衬底的屏蔽罩。
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例如,通过在电路衬底上的由微带线构成的不平衡传输线32的高电位侧,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不平衡侧电连接,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侧与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电连接。
实际上,在天线装置152中,当在缩回方向上推天线箍缩部件163的顶部163A时,第二天线部分155可以从第一天线罩153中依次通过第一螺旋天线156、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以及第二螺旋天线157,推至外壳27内。
在天线装置152中,当通过这些步骤使天线箍缩部件163的顶部163A缩回到第一天线罩153的顶端153A时,几乎整个第二天线部分155都从第一天线罩153中缩回到外壳27内。
在天线装置152中,通过使第四馈电构件162与第二馈电构件159电连接,使得第二螺旋天线157与拉杆天线160电连接,形成一个包括第二螺旋天线157和拉杆天线160的复合天线。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152中,在这种情况下,当高频信号,照原样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发送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时,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将该高频信号通过第一馈电构件158发送至第一螺旋天线156,并在业务频带中为第一螺旋天线156上对该高频信号移相约180°,再将该移相的高频信号通过第二馈电构件159发送至复合天线。
因此,天线装置152的电压模式与上述图4A和14B中的相同,在第一螺旋天线156和复合天线中,使第一螺旋天线156和复合天线作为近似平衡的天线工作,因而,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变换器作用,避免泄露电流从复合天线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
因此,天线装置152阻止泄露电流从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流向屏蔽罩,以避免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并且允许屏蔽罩仅起到原始的电屏蔽板和接地作用。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152中,由于屏蔽罩不作为天线工作,当用户手持外壳27并靠近用户的头部使得屏蔽罩接近人体时,蜂窝电话151可以减轻天线性能的恶化,并因此抑制被人体所吸收的电功率,即SAR。
与此相反地,在天线装置152中,当在拉出方向上拉天线箍缩部件163的顶部163A时,在几乎整个第二天线部分155穿过第一天线罩中缩回在外壳27内这种情况下,将第二天线部分155从第一天线罩153的顶端153A拉出。
在天线装置152中,当第二天线部分155从外壳27的顶端27C被完全拉出时,通过使第三馈电构件161与第一馈电构件158电连接,使得第一螺旋天线156和拉杆天线160电连接,以形成一个包括第一螺旋天线156和拉杆天线160的复合天线。
在天线装置152中,当高频信号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发送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时,在这种情况下,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将该高频信号照原样通过第一馈电构件158发送至复合天线,并在业务频带上为复合天线对该高频信号移相约180°,再将该移相的高频信号通过第二馈电构件159发送至第二螺旋天线157。
由此可知,天线装置152的电压模式与上述图4A和4B中的相同,在复合天线和第二螺旋天线157中,使第二螺旋天线157和复合天线作为近似平衡天线工作,因而,通过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平衡变换器作用,避免泄露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
因此,天线装置152阻止泄露电流从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流向屏蔽罩,以避免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并且允许屏蔽罩仅起到原始的电屏蔽板和接地作用。
并且,在天线装置152中,当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55时,与上述缩回时相似,由于屏蔽罩不作为天线工作,当用户手持外壳27靠近用户的头部并使得屏蔽罩接近人体时,蜂窝电话151可以减轻天线性能的恶化,并因此抑制被人体所吸收的电功率,即SAR。
在蜂窝电话151中,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的物理长度与拉杆天线160的比较,显示出拉杆天线160能够保持比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相对较宽的频带,因为它比第一和第二螺旋156和157天线更长。
并且,在蜂窝电话151中,由拉杆天线160作为天线工作,在缩回和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55时,都能保持相对较宽的频带。(11)第十实施例
图35中,与图16的相同部件相应的部件被指定相同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65,除天线装置166外,其结构与上述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图32)相同。
天线装置166具有顺次排列层叠于外壳27的顶端27A的后部27B的帽状的第一和第二天线罩167和168,第二螺旋天线157位于第一天线罩167内,第一螺旋天线156位于第二天线罩168内。
在天线装置166中,第二天线部分155在第二天线罩168的顶端168A沿缩回方向和拉出方向可以缩回和拉出地安装。
因此,在蜂窝电话165中,当依次通过第二和第一天线罩168和167中将第二天线部分155推入外壳27内时,第二天线部分155在该部件中被推入,与上述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51相比,该部件在外壳27内可以被缩短。
此外,在蜂窝电话165中,第一天线部分154位于外壳27的顶端27C外,使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54和155与持有外壳27的用户的手和外壳27正在靠近的用户头部保持一定距离,因而,可以进一步减轻蜂窝电话靠近人体时其天线性能的恶化。
并且,在蜂窝电话165中,还可以减少从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54和155所发射出的并被人体所吸收的电功率。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165中,如图36所示,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54和155适合于与抑制电容耦合的屏蔽罩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屏蔽罩作为天线工作。
实际上,在图37A和37B中,与图34A和34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一个部件被指定一个相同的标记,在第一天线部分154中,其第一中轴与第二中轴的延长线基本一致的第一螺旋天线156,位于第二天线罩158中,第一馈电构件158与在第一天线罩167的顶端167A上的孔径相吻合。
在第一天线部分154中,其第二中轴与壳体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螺旋天线157,和第二馈电构件159一起位于第一天线罩167内。
而且,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安装在第一天线罩167内,且该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的一个平衡侧与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电连接。
在天线装置166中,第二天线部分155缩回时,天线箍缩部件163的顶部163A接触到第二天线罩168的顶端168A从而将第二天线部分155从第二天线罩168中推入外壳27内,并且在第一天线罩167内第四馈电构件162与与第二馈电构件159电连接。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166中,拉杆天线160可以从第一天线罩167中推入外壳27内,因而,一个部件,在外壳27内拉杆天线160在该部件中被推入,该部件可以被缩短。
此外,在天线装置166中,当拉第二天线部分155时,在几乎整个拉杆天线160都从第一天线罩167的顶端167A拉出时,第三馈电构件161与第一天线罩167中的第一馈电构件158电连接。
由此可知,在天线装置166中,第二天线部分155能够与外壳27的顶端27C保持一定距离。
因此,在蜂窝电话165中,在第二天线部分155缩回时,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51(图34A和34B)相比,拉杆天线160可以与持有外壳27的用户的手和外壳27正在靠近的用户头部保持更远的距离。
另一方面,在蜂窝电话165中,当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55时,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51相比,拉杆天线能够与持有外壳27的用户的手和外壳27正在靠近的用户头部保持很大的距离。
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更进一步地减轻蜂窝电话165接近人体时其天线性能的恶化,并且可以更一步降低被人体所吸收的电功率,即SAR。
除此以外,在蜂窝电话165中,在外壳27内,甚至在第一天线部分154难于放置情况下和第二天线部分155难于作为一个整体推入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54和155也仍然可以按照如一块电池所占用的空间轻易地安装。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165中,尽管安装了第一和第二天线罩167和168,也可以采用与第二螺旋天线157具有相同尺寸的第一天线罩157,因为如上所述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38是由非常小的集成电路构成。另一方面,只有第一螺旋天线156位于第二天线罩168内,因而,可以采用与第一螺旋天线156近似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够避免在壳体长度方向上大幅度增加蜂窝电话的尺寸。(12)第十一实施例
图38A和38B中,与图34A和34B的相同部件相应的一个部件被指定一个相同的标记,该图示出了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69,除天线装置170的第二天线部分171的结构外,蜂窝电话169的配置与上述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51(图34A和34B)相似。
在第二天线部分171中,如图39A和39B所示,第三馈电构件161与由导电的柱形构件构成的第一半天线172的底端电和机械连接,一个用于拉出的挡块173安装在第一半天线172的顶端,还有一个包括一导电的杆状构件的第二半天线174通过第一半天线172的孔径可以缩回和拉出。
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滑动弹簧175与位于第一半天线172的孔径中的第二半天线174的底端电和机械连接,并且第四馈电构件162与第二半天线172的顶端电和机械连接,天线箍缩部件163安装在第四馈电构件162中。
而且,第一半天线172与第二半天线174分别由天线罩176和177所覆盖。
据此,在第二天线部分171中,当相对第一半天线172推或拉第二半天线174时,滑动弹簧175在第一半天线172的孔中滑动,通过使第一半天线172经滑动弹簧175与第二半天线174电连接来形成拉杆天线。
实际上,在天线装置170中,在收缩第二天线部分171的过程中,当向收缩方向推动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时,从第一天线罩153内部向外壳27内部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71,将第二半天线174推入第一半天线172。
另外,在天线装置170中,当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收缩到第一天线罩153的顶端153A时,在将第二半天线174的整体推入第一半天线172过程中形成缩短的拉杆天线,并且第四馈电构件162与第二馈电构件159电连接,使缩短的拉杆天线与第二螺旋天线157电连接以形成复合天线。
据此,与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51(图34A和34B)相比,在天线装置170中,形成由第二天线部分171缩短的拉杆天线允许明显缩短推入外壳内27的拉杆天线的部分。
因此,在蜂窝电话169中,在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71的过程中,缩短的拉杆天线可与用户握住外壳27的手,和外壳27移近的用户顶部保持较大距离。因此,在已拉出第一天线部分171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减小天线性能在人体附近的恶化,并且可进一步减小拉杆天线辐射的并由人体吸收的电能。
作为参考,在天线装置170中,在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71的过程中,当向拉出方向拉动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时,从第一天线罩153的顶端153A向从第一半天线172拉出第二半天线174的外部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71。
另外,在天线装置170中,当从第一半天线172完全拉出第二半天线174时,第一半天线172和第二半天线174形成伸长的拉杆天线,通过将第三馈电构件161电连接到第一馈电构件158使伸长的拉杆天线与第一螺旋天线156电连接,以形成复合天线。
据此,在蜂窝电话169中,通过在第二天线部分171的收缩和拉出两个过程中利用拉杆天线来使该拉杆天线保持相对较宽的频带。(13)第十二实施例
图40A和40B表示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79,其中与图34A和34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的标号,除了天线装置180的结构外,与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51(图34A和34B)相同地构成第十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天线装置180中,第一天线罩181安装在外壳27的顶端27C的背面侧27B,跨越第一天线罩181的内部和外壳27设置固定型的第一天线部分182,第二天线部分183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在第一天线罩181的顶端181A。
在第一天线部分182中,通过装配螺旋的第一中轴基本与壳体长度方向平行而将第一螺旋天线156设置在第一天线罩181内部,通过使第二螺旋天线157的第二中轴基本上与第一中轴的延长线相对应而将第二螺旋天线157设置在外壳27的背面27B内部的顶端27C周围。
另外,相应的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的顶端和底端与采用导电材料环状地形成的第五和第六馈电构件184和185电和机械地连接。
另一方面,第二天线部分183具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和第二缩短元件186和187,通过沿拉杆天线160的长度方向在预定位置电和机械地连接到拉杆天线160,可用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罩188覆盖拉杆天线160,以使拉杆天线露出第一和第二缩短元件186和187的环状侧面。
另外,第二天线部分183适合于沿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的第一和第二中轴收缩或拉出。
据此,在天线装置180中,在向收缩方向推动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时,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83穿过第一天线罩181的内部和外壳27的内部,当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与第一天线罩181的顶端181A接触时,几乎整个第二天线部分183穿过第一天线罩181的内部和外壳27的内部收缩。
另外,在天线装置180中,第二螺旋天线157的顶端和底端缩短到拉杆天线160,以便通过将第四馈电构件162电连接到第二馈电构件158并将第一馈电构件186电连接到第六馈电构件185来形成复合天线。
在此,在天线装置180中,当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向第一螺旋天线156供电时,第一螺旋天线156作为天线工作。
除此之外,在天线装置180中,还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向复合天线供电,在复合天线中,通过缩短拉杆天线160使第二螺旋天线157不作为天线工作,而仅有拉杆天线160作为天线工作。
另外,在天线装置180中,由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转换作用阻止漏电流从构成复合天线的拉杆天线160流到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因此,通过漏电流从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流向屏蔽壳,而防止了屏蔽壳作为天线工作。
相反,在天线装置180中,当向拉出方向拉出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时,可将第二天线部分183从外壳27内部通过第一天线罩181的内部拉出到外部。
另外,在天线装置180中,当把第二天线部分183从外壳27的顶端27C全部拉出时,通过将第三馈电构件161与第一馈电构件158电连接和将第二缩短元件187与第五馈电元件184电连接来利用拉杆天线160缩短第一螺旋天线156的顶端和底端,以形成复合天线。
据此,在天线装置180中,当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向复合天线供电时,在复合天线中,通过缩短拉杆天线160而使第一螺旋天线156不作为天线工作,而仅有拉杆天线160作为天线工作。
除此之外,在天线装置180中,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向第二螺旋天线157供电,以使第二螺旋天线157作为天线工作。
因此,在蜂窝电话179中,通过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转换作用阻止漏电流从第二螺旋天线157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另外,通过漏电流从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流向屏蔽壳而防止了屏蔽壳作为天线工作。
据此,在蜂窝电话179中,在收缩和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83的两个过程中,通过使拉杆天线160作为天线工作可总保持相对较宽的频带。(14)第十三实施例
图41A和41B表示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89,其中与图40A和40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的标号,除了天线装置190的结构外,与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十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79(图40A和40B)相同地构成第十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天线装置190中,具有帽形的第一和第二天线罩191和192依次位于外壳27顶端27C的背面侧27B中,第二中轴基本与第一天线部分182的壳体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螺旋天线157与第二馈电构件159一起位于第一天线罩191的内部,通过使第一中轴与第二中轴的延长线一致而使第一螺旋天线156位于第二天线罩192内部。
在第二天线罩192顶端192A中形成一个孔,第五馈电构件184装配到该孔,在第一天线罩191顶端191A中形成该孔,第一馈电构件158装配到该孔。
此外,在外壳27顶端27C的背面侧27B内也形成孔并将第六馈电构件185装配到该孔。
另外,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安装在第一天线罩191内部,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与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侧电连接。
另一方面,将第二天线部分183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在第二天线罩192的顶端192A,并适合于在收缩和拉出过程中沿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的第一和第二中轴穿过第五馈电构件184、第一螺旋天线156、第一馈电构件158、第二馈电构件159、和第二螺旋天线157、以及第六馈电构件185。
另外,在天线装置190中,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与第二天线罩192的顶端192A接触,以便从第二天线罩192的内部向外壳27的内部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83,第四馈电构件162在第一天线罩191的内部与第二馈电构件159电连接,第一缩短构件186与第六馈电构件185电连接,以便利用拉杆天线160缩短第二螺旋天线157的顶端和底端,最终导致形成复合天线。
因此,在天线装置190中,在通过第一天线罩191的内部从第二天线罩192的内部向外壳27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83的过程中,可缩短第二天线部分183的推入外壳27中的部分。
此外,在天线装置190中,在从第一天线罩191的顶端191A几乎拉出整个第二天线部分183的过程中,第三馈电构件161在第一天线罩191内部与第一馈电构件158电连接,通过使第三馈电构件161与第一馈电构件158电连接以及第二馈电构件187与第五馈电构件184电连接来利用拉杆天线160缩短第一螺旋天线156的顶端和底端,以便在第一天线罩191内部形成复合天线。
据此,在天线装置190中,可设置第二天线部分183与外壳27的顶端27C保持一定距离。
因此,在蜂窝电话189中,与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十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79(图40A和40B)相比,在推入第二天线部分183的过程中,第二天线部分183的拉杆天线160与用户握住外壳27的手,外壳27移近的用户顶部保持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在蜂窝电话189中,在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83的过程中,设置拉杆天线160与外壳27的顶端27C保持一定距离可以使拉杆天线160与用户握住外壳27的手,外壳27移近的用户顶部保持一定距离。
因此,在蜂窝电话189中,与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79相比,可进一步减小天线性能在人体附近的恶化。
此外,在蜂窝电话189中,在外壳27内部,即使在电池或类似物占据的空间抑制了安排第一天线部分182的情况下,和第二天线部分183的整体难以推入的情况下,也可很容易地安装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82和183。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189中,第一和第二天线罩191和192安装在外壳27中。然而,可使用非常小的芯片作为组成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感抗元件和容抗元件,以使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作为一个整体很小。因此,可使用与第二螺旋天线157具有近似相同尺寸的第一天线罩191。
此外,同样是对于仅位于第一螺旋天线156内部的第二天线罩192,允许使用与第一螺旋天线156具有近似相同尺寸的天线罩。因此,可大大防止蜂窝电话沿壳体纵向最大化。(15)第十四实施例
图42A和42B表示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93,其中与图34A和34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并且除天线装置194的结构外,与根据如上所述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51(图34A和34B)相似构成第十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93。
在天线装置194中,具有位于外壳27的顶端27C的背面侧27B中的第一天线罩195,穿过第一天线罩195的内部和外壳27的内部设置第一天线部分196,在第一天线罩195的顶端195A中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第二天线部分197。
在第一天线部分196中,安装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98和199作为天线单元,第一螺旋天线198位于使第一中轴与壳体纵向平行的第一天线罩195内部,第二螺旋天线199位于使第二中轴与第一中轴延长线一致的外壳27内部。
用导电材料以环形形状形成的第七和第八馈电构件200和201安装在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之间,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98和199相对的顶端和底端,以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防止相互电容耦合,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与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电容耦合。
另一方面,在第二天部分197中,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馈电端203与拉杆天线202的底端电和机械地连接,非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部分204机械地连到第一馈电端203。第一连接部分204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杆状第一天线构件205,因此,第一天线构件205与第一馈电端203电隔离。
拉杆天线202的顶端电和机械电连接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馈电端206,第二馈电端206机械地连到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部分207。
第二连接部分207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杆状第二天线构件208,在第二天线构件208中,天线箍缩部分163由非导电材料制成并具有T型截面。据此,第二天线构件208与第二馈电端206电隔离。
此外,用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拉杆天线罩209覆盖拉杆天线202。
另一方面,在天线装置194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侧与第七和第八馈电构件200和201电连接。
另外,在天线装置194中,当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97使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与第一天线罩195的顶端195A接触时,第二天线部分197从第一天线罩195内部被放置到外壳27内部,第二天线构件208与第一馈电构件158和第七馈电构件200电连接,第二馈电端206与第八馈电构件201电连接。
据此,在天线装置194中,第二线构件208和第二螺旋天线198与复合天线电连接,这种情况下,当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向复合天线和拉杆天线202供电时,复合天线和拉杆天线202近似地作为平衡型天线工作。
除此之外,在天线装置194中,利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转换作用阻止漏电流从拉杆天线202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以防止屏蔽壳因漏电流而作为天线工作。
另一方面,在天线装置194中,当把第二天线部分197经第一天线罩195内部从外壳27的内部拉出时,第七馈电构件200与第一馈电端203电连接,第一天线构件205与第二和第八馈电构件159和201电连接。
据此,在天线装置194中,第一天线构件205和第二螺旋天线199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复合天线,这种情况下,当从发射和接收电路31依次通过不平衡传输线32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向拉杆天线202和复合天线供电时,拉杆天线202和复合天线近似作为平衡型天线工作。
除此之外,在天线装置194中,利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转换作用阻止漏电流从包括第一天线构件205和第二螺旋天线199的复合天线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以防止屏蔽壳因漏电流而作为天线工作。
因此,蜂窝电话193中,与如上所述的第九实施例相同,在推拉第二天线部分197的过程中,由于屏蔽壳不作为天线工作,即使用户手持外壳27并将外壳27移近用户的顶部,使屏蔽壳靠近人体时,也可极大减小蜂窝电话193的天线性能在人体附近恶化。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193中,在收缩和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97的两个过程中,通过使拉杆天线202作为天线工作可一直保持相对较宽的频带。(16)第十五实施例
图43A和43B表示根据第十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210,其中与图42A和42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除天线装置211的结构外,与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十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93(图42A和42B)相似地构成蜂窝电话210。
在天线装置211中,帽状的第一和第二天线罩212和213通过顺序层叠设置在外壳27顶端27C的背面侧27B中,其第二中轴与壳体长度方向几乎平行的第二螺旋天线天线199位于其中,第二馈电构件159以及第七和第八馈电构件200和201位于第一天线罩212位于内部。
通过使第一中轴与第二中轴的延长线近似一致而将第一螺旋天线198设置于第二天线罩213的内部,并设置第一馈电构件158。除此之外,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安装在第一天线罩212内部,以便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侧与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8和159电连接。
另一方面,将第二天线部分197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在第二天线罩213的顶端213A,以使其适合于沿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98和199的第一和第二中轴推拉。
另外,在天线装置211中,在收缩第二天线部分197的过程中,当从第二天线罩213内部向外壳27内部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97以使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与第二天线罩213的顶端213A接触时,第二天线构件208在第一天线罩212顶端212A的内部和外部与第一和第七馈电构件158和200电连接,第八馈电构件201在第一天线罩212内部的顶侧与第二馈电端206电连接。
因此,在天线装置211中,可明显缩短第二天线部分197收缩在外壳27内部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天线装置211中,在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97的过程中,当从第二天线罩213的顶端213A向外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97时,第七馈电构件200在第一天线罩212内部与第一馈电端203电连接,第一天线单元205与第二馈电构件159和第八馈电元件201电连接。
据此,在天线装置211中,第二天线部分197可与外壳27的顶端27C保持一定距离,以便通过把第二天线部分97从外壳27完全拉出而使第二天线部分97的底端位于第一天线罩212内部的顶侧中。
因此,在蜂窝电话210中,在收缩第二天线部分197的过程中,与如上所述的第十四实施例相比,通过缩短第二天线部分197推入外壳27内的部分,可使第二天线部分197与用户手持外壳27的手,和外壳27移近的用户顶部保持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在蜂窝电话210中,在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97的过程中,通过从外壳27完全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97,第二天线部分197可进一步与用户手持外壳27的手,和外壳27移近的用户顶部保持一定距离。
另外,在蜂窝电话210中,将第一天线部分196设置在外壳27的顶端27C的顶侧可以使第一天线部分196与用户的手和顶部保持一定距离。
据此,在蜂窝电话210中,可进一步减小天线性能在人体附近的恶化。另外,可进一步减小从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96和197辐射的并由人体吸收的电能。
在蜂窝电话210中,在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96和197与人体保持一定距离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外壳27内部,即使在因电池或类似物占据的空间造成不能很容易地安装第一天线部分196的情况下,或即使在很难将第二天线部分197作为一个整体推入的情况下,很容易安装第一和第二天线部分196和197。(17)第十六实施例
图44A和44B表示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214,其中与图42A和42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除天线装置215的第二天线部分216的结构外,与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十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93(图42A和42B)相似地构成蜂窝电话214。
在第一天线部分216中,如图45A和45B所示,第一馈电端203与由导电的圆柱构件制成的第一半天线217的底端电和机械地连接,用于拉出的挡板218安装在第一半天线217的顶端,穿过第一半天线217的孔可拉出和收缩地安装包括一导电的棒状构件的第二半天线219。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滑动弹簧220电和机械地连接到位于第一半天线217的孔中的第二半天线219的底端,第二馈电端206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二半天线219的顶端。
另外,分别用天线罩221和222覆盖第一和第二半天线217和219。
据此,在第二天线部分216中,当相对第一半天线217推或拉第二半天线219时,滑动弹簧220在第一半天线217的孔中滑动,并通过滑动弹簧220将第一半天线217电连接到第二半天线219来形成拉杆天线。
实际上,在天线装置215中(图44A和44B),当向收缩方向推动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时,从第一天线罩195的内部向外壳27内推动第二天线部分216,同时将第二半天线219推入第一半天线217中。
另外,在天线装置215中,当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与第一天线罩195的顶端195A接触时,通过将第二半天线219的整体推入第一半天线217中来形成缩短的拉杆天线,第二天线构件208与第一和第七馈电构件158和200电连接,以便将第八馈电构件201电连接到第二馈电端206。
据此,在天线装置215中,形成由第二天线部分216缩短的拉杆天线可以明显缩短第二天线部分216推入外壳27中的部分。
因此,在蜂窝电话214中,由于缩短了第二天线部分216推入外壳27的部分,该部分可与用户手持外壳27的手和外壳27移近的用户的顶部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可进一步减小天线性能在人体附近的恶化。
由于第二天线部分216与人体保持一定距离,可减小从缩短的拉杆天线辐射的并由人体吸收的电能。
作为参考,在天线装置215中,当向拉出方向拉出天线箍缩部分163的顶部163A时,从第一天线罩195的顶端195A向外拉出第二天线部分216,同时从第一半天线217拉出第二半天线219。
另外,在天线装置215中,当从第一半天线217将第二半天线219全部拉出时,第一和第二半天线217和219形成伸长的拉杆天线,第一馈电端203电连接到第七馈电构件200,第一天线构件205电连接到第二和第八馈电构件159和201。
据此,在蜂窝电话214中,在第二天线部分216的收缩和拉出两个过程中,利用拉杆天线可保持相对较宽的频带。(18)第十七实施例
图46A和46B表示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223,其中与图40A和40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除天线装置224的结构外,与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十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79(图26A和26B)相似地构成蜂窝电话223。
在天线装置224中,第一天线罩225安装在外壳27的顶端27C的背面27B中,第一天线部分226的第一螺旋天线156位于第一天线罩225的内部,使其中轴基本与壳体长度方向平行。
另外,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馈电构件228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一螺旋天线156的底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五馈电构件229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一螺旋天线156的顶端。
第一和第五馈电构件228和229安装在外壳27的顶端27C和第一天线罩225的顶端225B中,以便置于第一天线罩225的预定侧面(下文称为天线相邻面)225A的顶和底部之间。
其第二中轴与壳体长度方向平行并沿第一中轴的延长线移动的第二螺旋天线157位于外壳27的内部。另外,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六馈电构件230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二螺旋天线157的底端。
第二天线部分227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在外壳27的顶端27C的预定位置。
在第二天线部分227中,由非导电材料制成并具有L型截面的天线箍缩部分231通过第四馈电构件162安装在拉杆天线160的顶端,向收缩方向推动或在拉出方向拉出天线箍缩部分160,因此,适合于沿第一天线罩225的天线相邻面225A推或拉第二天线部分227。
安装在外壳27内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在其平衡侧与第一和第二馈电构件159和228电连接。
因此,在天线装置224中,在收缩方向推动天线箍缩部分231的顶部231A,以使顶部231A与外壳27的顶端27C接触,然后,第四馈电构件162电连接到第二馈电构件159,第一缩短构件186电连接到第六馈电构件230,以便利用拉杆天线160缩短第二螺旋天线157的顶端和底端,最终导致形成复合天线。
与此相反,在天线装置224中,在拉动第二天线部分227时,当在拉出方向拉动天线箍缩部分231的顶部231A时,第二天线部分227通过滑动第一天线罩225的天线相邻面225A向外壳27外部拉动该天线相邻面225A。
另外,在天线装置224中,当第二天线部分227几乎被从外壳27的顶端27C全部拉出时,第二缩短构件187电连接到第五馈电构件229,第三馈电构件161电连接到第一馈电构件228,并利用拉杆天线160缩短第一螺旋天线156的顶端和底端,以形成复合天线。
因此,在蜂窝电话223中,由于第二天线部分227未穿过第一螺旋天线156和第二螺旋天线157,第一和第五以及第六馈电构件228和229以及230不必制成环形,例如可简化其形状,如使其成杆状或类似形状。
另外,在蜂窝电话223中,由于可以不必穿过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和157以及馈电构件复杂地定位,而安装第二天线部分227。因此,可简化天线装置224的结构。
作为参考,在蜂窝电话223中,在收缩和拉出第二天线部分227的两个过程中,通过使拉杆天线160作为天线工作可一直保持相对较宽的频带。(19)其它实施例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十七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应用微带线34作为图10所示的不平衡传输线32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应用其它各种不平衡传输线,例如,通过使图47所示的圆形外部导体96(即接地侧)与穿过外部导体96(即高电位侧)的线生中心导体97相互隔离来制成同轴电缆98或类似物。
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十七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使用通过将图13所示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与图14所示的多个相位电路组合构成的相位器41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可将高频信号的相位在业务频带中移动约180°,则可使用包括其它各种结构的相位器,如图48A至48C所示,如果可列举出这些相位器,它们是通过组合具有由两个容抗元件C3和C4串联,该连接的中点P2再连接到感抗元件L4的一端,且感抗元件L4的另一端接地构成的对称结构的多个T形相位电路构成的相位器,通过组合具有由感抗元件L5的一端和另一端连续连接到容抗元件C5和C6的相应一端,且容抗元件C5和C6的另一端接地构成的对称结构的多个π形相位电路100构成的相位器,和通过组合具有由容抗元件C7的一端和另一端连续连接到感抗元件L6和L7的相应一端,且感抗元件L6和L7的另一端接地构成的对称结构的多个π形相位电路100构成的相位器101。
此外,在第一至第十七实施例中,描述了使用图13所示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能阻止漏电流从近似平衡型天线流到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则可使用包括其它各种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实际上,作为这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图49是使用包括同轴电缆的不平衡传输线102的其它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3,它是由不平衡传输线102的高电位端104的一端电连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与具有业务频率中1/2波长的电线长度的同轴电缆(下文称之为迂回线)105的高电位侧106的一端,和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7的一端电连接到迂回线105的接地侧108的一端构成的。该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3使用具有1/2波长电线长度的迂回线105代替图13所示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相位器41。
在该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3中,不平衡传输线102的高电位侧104的一端与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电连接,迂回线105的高电位侧106的另一端与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电连接,经迂回线105的高电位侧106相对于第一天线单元将相位移动约180°,把将要通过不平衡传输线102的高电位侧104发送到第一天线单元的高频信号同样发送到第二天线单元,并由此防止漏电流从第二天线单元流向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8。
作为这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如图50所示,有一种将第一和第二感抗元件L8和L9与第一和第二容抗元件C8和C9交替串联环形连接构成的所谓LC电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不平衡传输线的高电位侧(未示出)电连接到第一感抗元件L8与第二容抗元件C9之间的中点P3,不平衡传输线的接地侧电连接到第一容抗元件C8与第二感抗元件L9之间的中点P4,第一感抗元件L8和第一容抗元件C8之间的中点P5与未示出的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电连接,第二感抗元件L9和第二容抗元件C9之间的中点P6与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电连接。
在该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9中,第一和第二感抗元件L8和L9的电感值L分别相等,第一和第二容抗元件C7和C8的电容值C也分别相等。通过选择电感L和电容C满足下面的等式,
(2πf)2LC=1    …(1)和下面的等式
L/C=Z122    …(2)从不平衡传输线的高电位侧给出的高频信号按原样从连接中点P5发送到第一天线单元,高频相位在业务频带中相对于第一天线单元移相约180°,把通过移动相位产生的高频信号从连接中点P6发送到第二天线单元。Z1表示不平衡传输线的高电位侧与接地侧两端的阻抗,Z2表示连接中点P5和P6两端的阻抗。另外,f表示业务频率。
另外,可将与如上所述的图13所示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相位器具有相同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9制备成非常小的1mm见方的芯片形状,因此,例如,如同如上所述的第四实施例的第二螺旋天线罩73(图25A和25B)的内部,即使存在装配空间的限制,也很容易安装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另外,作为图51A和51B所示的这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有一种传送型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12,其中,在未示出的不平衡传输线的高电位侧与接地侧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110与在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111相对装配,还有一种传送型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15,其中在不平衡传输线的高电位侧与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113与在不平衡传输线的接地侧和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114相对装配。
除此之外,作为图52所示的这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有一种传送型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0,其中,在未示出的不平衡传输线的高电位侧和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的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116与在不平衡传输线的接电侧和地电位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相对装配,在接地侧和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118与高电位侧和地电位两端形成的空心线圈119相对装配。
作为参考,在这种结构的传送型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0中,与不平衡传输线的高电位侧和接地侧两端的阻抗Z3相比,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的连接端的两端的阻抗变为约4倍的数量级(4Z3)。
另外,在图51A和51B以及图52中所示的传送型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12、115、和120中,可使用包括通孔122和在多层布线衬底121上制成的导体形式123的一对线圈124和125来代替如图53所示的空心线圈110、111、113、114、116、117、118、和119。
另外,可将传送型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12、115、和120制成非常小的,整体约1至3mm见方的芯片形状,因此,当使用如上所述由集成导体形式制备的线圈时,即使存在装配空间的限制,也很容易安装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与如上所述的LC电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9(图50)相同。
作为这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图54A和54B是使用包括同轴电缆的不平衡传输线102的其它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6,并被称为Sperrtopf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和Bazooka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其中,不平衡传输线102穿过圆柱形导体127,圆柱形导体127的一端127A打开,其另一端127B利用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7缩短。
在该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6中,在圆柱形导体127的开口侧中,不平衡传输线102的高电位侧104与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电连接,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7与近似平衡型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电连接,在圆柱形导体127的缩短侧(不平衡侧),不平衡传输线102的高电位侧104和接地侧107与发射和接收电路31电连接。
另外,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6中,选择圆柱形导体127的电气长度为业务频率的1/4波长,因此,从平衡侧向不平衡侧看去,在不平衡传输线102成为内部导体而圆柱形导体127成为外部导体的基础上可认为整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是具有1/4波长电气长度的传输线,以缩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因此,阻抗相对于漏电流变为无限大,并由此阻止漏电流在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7中流动。
作为参考,图55是表示使用包括微带线的不平衡传输线32的Sperrtopf平衡转换器,通过形成具有被认为是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高电位侧36的直线形状和形成具有被认为是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地侧37的圆柱形导体的截面形状,变成与图54A和54B所示的Sperrtopf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6等效,以便同样工作。
作为这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图56A和56B是使用包括同轴电缆的不平衡传输线102的其它结构的平衡转换器129,通过设置不平衡传输线102和通过使其它端相互邻接而具有业务频率1/4波长的电气长度的导体130(下文称之为分支导体),使分支导体130的一端与不平衡传输线102的高电位侧104的一端电连接,和使分支导体130的另一端与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7的相对位置电连接来构成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通过不平衡传输线102的高电位侧104的另一端与第一天线单元的电连接,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7的另一端与第二天线单元的电连接,该结构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9变成与如上所述的图54A和54B以及图55所示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6和128等效的电路,因此,与这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6和128相似,不平衡传输线102的接地侧107的另一端变为无限大,以阻止漏电流。
另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八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使用近似平衡型天线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使用结构和电气上表现出完全对称的平衡型天线以及结构和电气上表现出不完全对称的中间驱动模式天线。作为参考,在使用中间驱动模式天线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之间的电压模式不同,因此,如果适合使用如上所述的图54A至图56所示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26、128、和129,可阻止漏电流从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流向不平衡传输线的接地侧。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八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使用通过螺旋卷绕导电线材制备的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56和/或62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适合使用其它各种天线单元,如图57A和57B所示,列举出包括通孔131和在多层布线衬底130上的导体型式132的螺旋天线133,以及通过在电路衬底134的一面134A,或类似物上形成曲折导体型式135制成的天线单元136。
另外,如图27所示,可使用薄的直线天线76代替第二螺旋天线62,或如图58A和58B所示,可使用利用薄导电片以曲折方式形成的天线单元137,和诸如利用薄导电片以方形形状形成的天线单元138之类的薄的片状材料制成的天线单元代替第二螺旋天线62和薄的直线天线76。如果使用该天线单元,可防止增加外壳27的尺寸。
如上所述的第五和第六实施例描述了适合在外壳27内部安装薄的直线天线76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可适用于安装在外壳27的外部。
在将薄直线天线76实际用于蜂窝电话的情况下,除图26和28中所说明的外,例如,如图59所示,其中与图34A和34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它是通过把薄的直线天线76粘到外壳27的内壁并使薄的直线天线76的一端与第二馈电构件159电连接实现的。
如图60所示,其中与图40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它是通过把薄的直线天线76粘到外壳27的内壁并使薄的直线天线76的一端与第二馈电构件159电连接,其另一端弯曲,以便在推动第二天线部分183的过程中与第二缩短构件187电连接实现的。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第九和第十实施例,第十二至第十五实施例,和第十七实施例中,已描述了适合采用由导电杆状线材制成的拉杆天线55、160和202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61所示,可使用通过紧密螺旋缠绕的导电线材以电气上制成圆柱导体而制备的紧密缠绕的线圈139作为天线单元。如果使用该紧密缠绕的线圈139作为天线单元,可在拉出它们弯曲的过程中防止第一天线部分53、67、和82或第二天线部分155、183、197和227的断裂。
作为参考,可将该紧密缠绕的线圈139用作如上所述的第八实施例中的第一天线部分86的第一半天线88,或用作如上所述的第十一和第十六实施例中的第二天线部分171和216的第一半天线172和217,如果用作第一半天线172和217,与上面描述的相同,可在拉出它们弯曲的过程中防止第二天线部分171和216的断裂。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使用其中安装了拉杆天线55的第一天线部分53和67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适合于使用天线部分140和141,其中与图31A和31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的图62A和62B以及与图31A和31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的图63A和63B所示的拉杆天线表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78。因此,当把这些天线部分140和141推入外壳27中时,可极大地缩短这些天线部分140和141被推入的部分,以减少用户的顶部遮盖的部分。
实际上,在图62A和62B中,在天线部分140中,第二馈电构件93通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件142安装在第二半天线91的顶端中,第二馈电构件93电和机械地连接到放置在帽状螺旋天线罩143中的螺旋天线144的底端。
在天线部分140中,在将第二半天线91推入第一半天线88的孔88A中的情况下,利用拉杆天线罩145覆盖第一半天线88和连接部件142。因此,在根据该结构的天线部分140中,由第一和第二半天线88和91构成拉杆天线。
在图63A和63B中,在天线部分141中,第二半天线91的底端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一馈电构件89,第一半天线88的顶端具有穿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件142的第二馈电构件93。
另外,在该结构的天线部分141中,与如上所述的天线部分140(图62A和62B)相似,由第一和第二半天线88和91构成拉杆天线。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八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安装图31A和31B所示的第一天线部分86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它可适合于安装仅有呈螺旋形式的螺旋天线的天线部分和形成图64A和64B所示的拉杆天线的天线部分146,其中与图31A和31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的标号。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得到与如上所述的第八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作为参考,在图64A和64B,在天线部分146中,第二半天线91的底端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一馈电构件89,第一半天线88的顶端具有穿过第二馈电构件93的天线箍缩部分83。另外,在这种结构的天线部分146中,与如上所述的第一天线部分86(图31A和31B)相似,由第一和第二半天线88和91构成拉杆天线。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十一和第十六实施例已描述了适合于使用其中安装有图39A和39B以及图45A和45B所示的拉杆天线的第二天线部分171和216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它可适合于使用安装了如图65构成的拉杆天线的第二天线部分181,图65中与图39A和39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的标号,并且还适合于使用安装了如图66A和66B构成的拉杆天线的第二天线部分182,图66A和66B中与图45A和45B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的标号。
实际上,在图65A和65B所示的第二天线部分281中,第二半天线174的底端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三馈电构件161,其顶端穿过第一半天线172的孔并且电和机械地连接到滑动弹簧175。此外,第一半天线172的底端具有用于拉动的挡块173,其顶端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四馈电构件162。据此,在第二天线部分281中,与上述第二天线部分171相似,可由第一和第二半天线172和174制成拉杆天线。
在图66A和66B所示的第二天线部分282中,第二半天线219的底端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一馈电端203,其顶端穿过第一半天线217的孔,并且电和机械地连接到滑动弹簧175。此外,第一半天线217的底端具有用于拉动的挡块218,其顶端电和机械地连接到第二馈电端206。据此,在第二天线部分282中,与上述第二天线部分216相同,可由第一和第二半天线217和219制成拉杆天线。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八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在外壳27的顶端27C中沿与壳体长度方向几乎平行的收缩方向和反向拉动方向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第一天线部分53、67、82和86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67A至67C所示,其中与图20和图24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的标号,适合于沿从外壳27的顶端27C的背面27B向底端27E的前面27A的壳体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第一天线部分53、67、82、和86。
据此,当拉出第一天线部分53、67、82、和86以便将蜂窝电话移近用户顶部时,第一天线部分53、67、82、和86可进一步与顶部保持距离,因此,可进一步减小蜂窝电话的天线性能在人体附近的恶化。
在如上所述的第九至第十七实施例中,已描述了适合于沿与壳体长度方向几乎平行的收缩方向和相反的拉出方向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第二天线部分155、171、183、197、216、和227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与其中与图32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的图68A和68B,以及与图35的相同部分对应的部分被指定相同标号的图69A和69B相似,可适合于沿从外壳27的顶端27C的背面27B一侧向底端27D的前面27A一侧朝壳体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第二天线部分155(171、183、197、216、和227)。
据此,在拉出第二天线部分155、171、183、197、216、和227的条件下,当蜂窝电话移近用户的顶部时,第二天线部分155、171、183、197、216、和227可与顶部进一步保持一定距离,并可由此进一步减小蜂窝电话的天线性能在人体附近恶化。
此外,如作为一般原则描述的,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十七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在发射和接收电路31与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或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与拉杆天线28和螺旋天线29的两端安装匹配电路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70所示,匹配电路147和148可以安装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侧和不平衡侧。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三以及第六至第八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设置第二螺旋天线62,使其第二中轴与壳体垂直方向几乎平行,或设置薄的直线天线76,使其长度方向与壳体垂直方向几乎平行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适合于设置第二螺旋天线62,使其第二中轴与壳体垂直方向倾斜,或设置薄的直线天线76,使其长度方向与壳体垂直方向倾斜。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十七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利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转换作用阻止漏电流从第二天线单元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它可适合于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的连接切换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侧一端,利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的平衡不平衡转换作用阻止漏电流从第一天线单元流向不平衡传输线32的接地侧。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八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将本发明应用到如上所述的蜂窝电话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各种蜂窝电话,例如无绳电话的手机。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第九至第十七实施例中,已描述了适合于将拉杆天线160和202以及第一和第二半天线172、217和219、174应用于可收缩和拉出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各种第一天线单元。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第九至第十七实施例中,已描述了适合于将第一和第二螺旋天线156、198和157、199应用到固定型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各种第二和第三单元。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十七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将使用图14所示的相位电路42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38应用到在不平衡传输线以及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两端起到平衡不平衡转换作用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各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例如上述的各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此外,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八实施例描述了适合于将第二螺旋天线罩73应用于壳体装置的情况,该壳体装置放置第二天线单元,并通过其内部推入和拉出第二天线单元。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适合于放置第二天线单元并通过其内部推入和拉出拉杆天线,可广泛应用其它各种壳体装置,例如与外壳27形成整体的壳体装置。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第九至第十七实施例中,已描述了适合于将第一和第二天线罩153、167、181、191、195、212、215、和168、192、213应用到壳体装置的情况,壳体装置放置至少一个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并使第一天线单元穿过其内部以便推入和拉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各种类型的壳体装置,例如集成在外壳27中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放置至少一个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并使第一天线单元穿过其内部推入和拉出。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第九至第十七实施例中,已描述了适合于将第一至第四馈电构件158、151、161、和162,第七和第八馈电构件200、201,第一和第二馈电端203和206,第一和第二天线构件205和208应用到连接装置,以便在推入和拉出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三天线单元中的任何两个分别电连接到平衡转换器电路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其允许分别在收缩和拉出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三天线单元中的任何两个电连接到平衡转换器电路,则可广泛应用到其它各种类型的连接装置。
虽然己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很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化和改进的目的在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覆盖了落入本发明真正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改进。

Claims (43)

1.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
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成对的固定的第二天线单元;
向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的不平衡传输线;和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用于在所述不平衡传输线以及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之间起到平衡不平衡转换的作用;其特征在于在收缩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通过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向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供电,以使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作为天线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是通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件将杆状拉杆天线连接到第一螺旋天线来形成的,
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仅推动所述拉杆天线使所述第一螺旋天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和
在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拉出所述拉杆天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导电的圆柱形构件中可推拉地安装导电的杆状构件来形成所述拉杆天线,并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将所述杆状构件推入所述导电的圆柱形构件来缩短所述拉杆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螺旋天线,所述拉杆天线沿第二螺旋天线的螺旋中轴可推拉地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壳体装置,以允许穿过其内部推拉所述拉杆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螺旋天线,并使第二螺旋天线的螺旋中轴与所述拉杆天线的长度方向几乎平行地装配所述第二天线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通过以预定形状形成导电的片状材料制备的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螺旋天线,并使第二螺旋天线的螺旋中轴与所述拉杆天线的长度方向几乎垂直地装配所述第二天线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由杆状拉杆天线制成,
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推动所述拉杆天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和
在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拉出所述拉杆天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拉杆天线中,通过在导电的圆柱形构件中可推拉地安装形成导电的杆状构件,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通过推入所述圆柱构件中来缩短所述杆状构件。
11.一种具有天线装置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包括:
可收缩和拉出地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
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成对的固定的第二天线单元;
向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的不平衡传输线;和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用于在所述不平衡传输线以及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之间起到平衡不平衡转换的作用,和
在收缩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通过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向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供电,以使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作为天线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个外壳,通过该外壳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其中
通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件将杆状拉杆天线连接到第一螺旋天线来形成所述天线装置,
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仅将所述拉杆天线推入所述外壳使所述第一螺旋天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
在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从所述外壳拉出所述拉杆天线以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导电的圆柱形构件中可推拉地安装导电的杆状构件来形成所述拉杆天线,并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将所述杆状构件推入所述导电的圆柱形构件来缩短所述拉杆天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螺旋天线,并沿第二螺旋天线的螺旋中轴可推拉地装配所述拉杆天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通过伸出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壳体装置,放置所述第二天线元件,并允许穿过其内部推拉所述拉杆天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螺旋天线,并使第二螺旋天线的螺旋中轴几乎与所述拉杆天线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装配所述第二天线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通过以预定形状形成导电的片状材料制备的天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包括第二螺旋天线,并使第二螺旋天线的螺旋中轴几乎与所述拉杆天线的长度方向垂直地装配所述第二天线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进一步包括:
一个外壳,通过该外壳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包括杆状拉杆天线,
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将所述拉杆天线推入所述外壳以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和
在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从所述外壳拉出所述拉杆天线以便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拉杆天线中,通过在导电的圆柱形构件中可推拉地安装形成导电的杆状构件,在收缩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通过推入所述圆柱构件中来缩短所述杆状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无线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安装在背面侧中,与移近人体的所述外壳的正面相对。
22.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可推拉地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
固定的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
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的不平衡传输线;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之间起平衡转换的作用;其中
在推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一复合天线馈电来使第一复合天线作为天线工作,和
在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二复合天线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来使第二复合天线作为天线工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杆状形成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
以螺旋状形成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在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各自的两端或任何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护套装置,通过该护套装置内部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装配成沿所述螺旋的中轴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元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导电的杆构件穿过导电的圆柱形构件的孔可伸缩地形成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并在推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缩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杆状形成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形成螺旋状,螺旋的中轴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几乎平行地装配。
28.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可推拉地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
固定的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
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的不平衡传输线;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用于在所述不平衡传输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三天线单元之间起平衡转换的作用;和
分别在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三天线单元中的任何两个电连接到平衡转换器电路的连接装置,其中在推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电连接到所述平衡转换器电路,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来作为天线工作,和在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和第三天线单元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电连接到所述平衡转换器电路,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一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来作为天线工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壳体装置,通过该壳体装置内部收缩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形成杆状,和
将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装配成沿所述螺旋的中轴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导电的杆构件穿过导电的圆柱形构件的孔可伸缩地形成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并在推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缩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杆状形成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
以螺旋状形成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并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几乎平行地装配螺旋的中轴。
33.一种具有天线装置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包括:
可推拉地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
固定的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
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的不平衡传输线;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用于在所述不平衡传输线与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之间起平衡转换的作用;和在推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一复合天线馈电来使第一复合天线作为天线工作,和在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二复合天线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来使第二复合天线作为天线工作。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形成杆状,和
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形成螺旋状,在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各自的两端或任何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个外壳,通过该外壳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从所述外壳伸出安装的并包括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壳体装置,其中通过其内部收缩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装配成沿所述螺旋的中轴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导电的杆状构件穿过导电的圆柱形构件的孔可伸缩地形成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并在推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缩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形成杆状,和
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形成螺旋状,螺旋的中轴几乎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装配。
39.一种具有天线装置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包括:
可推拉地安装的第一天线单元;
固定的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
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的不平衡传输线;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用于在所述不平衡传输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三天线单元之间起平衡转换的作用;分别在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三天线单元中的任何两个电连接到平衡转换器电路的连接装置,和
在推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电连接到所述平衡转换器电路,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来作为天线工作,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时,所述第一和第三天线单元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电连接到所述平衡转换器电路,以便通过经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装置从所述不平衡传输线向所述第一和第三天线单元馈电来作为天线工作。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个外壳,通过该外壳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从所述外壳伸出安装的壳体装置,该壳体装置包括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通过其内部缩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形成杆状,和
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装配成沿所述螺旋的中轴推入和拉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导电的杆状构件穿过导电的圆柱形构件的孔可伸缩地形成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并在推入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过程中缩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形成杆状,和
所述第二和第三天线单元形成螺旋状,螺旋的中轴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几乎平行地装配。
CN00129051.7A 1999-08-06 2000-08-05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Pending CN12848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4263/1999 1999-08-06
JP11224263A JP2001053523A (ja) 1999-08-06 1999-08-06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機
JP224261/1999 1999-08-06
JP11224261A JP2001053520A (ja) 1999-08-06 1999-08-06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4827A true CN1284827A (zh) 2001-02-21

Family

ID=2652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29051.7A Pending CN1284827A (zh) 1999-08-06 2000-08-05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362792B1 (zh)
EP (1) EP1075042A2 (zh)
KR (1) KR20010021204A (zh)
CN (1) CN12848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008A (zh) * 2013-06-18 2013-11-27 中国人民解放军65189部队 超短波宽带亚中馈天线
CN103457038A (zh) * 2012-05-29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天线装置
CN109845032A (zh) * 2017-09-25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4613A (en) 1996-08-08 1999-06-22 Cascade Microtech, Inc. Membrane probing system with local contact scrub
US6256882B1 (en) 1998-07-14 2001-07-10 Cascade Microtech, Inc. Membrane probing system
US6965226B2 (en) 2000-09-05 2005-11-15 Cascade Microtech, Inc. Chuck for holding a device under test
US6914423B2 (en) 2000-09-05 2005-07-05 Cascade Microtech, Inc. Probe station
KR20020021492A (ko) * 2000-09-15 2002-03-21 윤종용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무선신호 경로 제어방법
JP2002171110A (ja) * 2000-11-30 2002-06-14 Toshiba Corp 無線機
DE20114544U1 (de) 2000-12-04 2002-02-21 Cascade Microtech Inc Wafersonde
US7072690B2 (en) * 2001-04-11 2006-07-04 Lg Electronics Inc. Multi-band antenna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built-in multi-band antenna
EP1249888A3 (en) * 2001-04-11 2004-01-07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nal display-mounted antenna for mobi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obil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corporating same
US7355420B2 (en) 2001-08-21 2008-04-08 Cascade Microtech, Inc. Membrane probing system
KR100454918B1 (ko) * 2001-11-13 2004-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US7352258B2 (en) * 2002-03-28 2008-04-01 Cascade Microtech, Inc. Waveguide adapter for probe assembly having a detachable bias tee
US7851666B2 (en) * 2002-06-07 2010-12-1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Components of articles including contrasting printed blocks
US20040036655A1 (en) * 2002-08-22 2004-02-26 Robert Sainati Multi-layer antenna structure
US7369086B2 (en) * 2003-03-31 2008-05-0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iniature vertically polarized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antenna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antenna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7492172B2 (en) 2003-05-23 2009-02-17 Cascade Microtech, Inc. Chuck for holding a device under test
US7057404B2 (en) 2003-05-23 2006-06-0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hielded probe for testing a device under test
US7250626B2 (en) 2003-10-22 2007-07-31 Cascade Microtech, Inc. Probe testing structure
WO2005048398A2 (en) * 2003-10-28 2005-05-26 Dsp Group Inc. Multi-band dipole antenna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5065258A2 (en) 2003-12-24 2005-07-21 Cascade Microtech, Inc. Active wafer probe
US7187188B2 (en) 2003-12-24 2007-03-06 Cascade Microtech, Inc. Chuck with integrated wafer support
JP2008512680A (ja) 2004-09-13 2008-04-24 カスケード マイクロテ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両面プロービング構造体
US7656172B2 (en) 2005-01-31 2010-02-02 Cascade Microtech, Inc. System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s
US7535247B2 (en) 2005-01-31 2009-05-19 Cascade Microtech, Inc. Interface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s
US7764072B2 (en) 2006-06-12 2010-07-27 Cascade Microtech, Inc. Differential signal probing system
US7403028B2 (en) 2006-06-12 2008-07-22 Cascade Microtech, Inc. Test structure and probe for differential signals
US7723999B2 (en) 2006-06-12 2010-05-25 Cascade Microtech, Inc. Calibration structures for differential signal probing
US20070290932A1 (en) * 2006-06-19 2007-12-20 Quintin Morris Mobile device with protective antenna cover
US7876114B2 (en) 2007-08-08 2011-01-25 Cascade Microtech, Inc. Differential waveguide probe
US7888957B2 (en) 2008-10-06 2011-02-15 Cascade Microtech, Inc. Probing apparatus with impedance optimized interface
WO2010059247A2 (en) 2008-11-21 2010-05-27 Cascade Microtech, Inc. Replaceable coupon for a probing apparatus
US8319503B2 (en) 2008-11-24 2012-11-27 Cascade Microtech, Inc. Test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 characteristic of a device under test
TWI404264B (zh) * 2009-09-02 2013-08-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多頻天線裝置
WO2012072969A1 (en) 2010-11-29 2012-06-07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Balanced antenna system
TWI523316B (zh) * 2012-03-14 2016-02-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CN102938491B (zh) * 2012-09-28 2014-12-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组合天线和移动终端
JP6224617B2 (ja) * 2012-11-28 2017-11-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構造体
WO2014207292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5488A (en) * 1997-04-29 2000-06-13 Galtronics Ltd. Dual-band stub antenna
JP3328159B2 (ja) * 1997-05-07 2002-09-2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のアンテナ構造
US6097349A (en) * 1997-11-18 2000-08-01 Ericsson Inc. Compact antenna feed circuits
US6239755B1 (en) * 1999-10-28 2001-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lanced, retractable mobile phone antenna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7038A (zh) * 2012-05-29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天线装置
CN103414008A (zh) * 2013-06-18 2013-11-27 中国人民解放军65189部队 超短波宽带亚中馈天线
CN103414008B (zh) * 2013-06-18 2016-04-20 中国人民解放军65189部队 超短波宽带亚中馈天线
CN109845032A (zh) * 2017-09-25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0985458B2 (en) 2017-09-25 2021-04-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75042A2 (en) 2001-02-07
KR20010021204A (ko) 2001-03-15
US6362792B1 (en) 2002-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4827A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N1926720A (zh)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机器
CN1278448C (zh) 便携式无线电终端
CN1278495C (zh) 3频率分波电路、分波电路及无线通信机
CN1284763A (zh) 天线设备和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N1284762A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手机
CN1220222C (zh) 噪音滤波器和使用噪音滤波器的电子机器
CN1286057C (zh) 非接触通信介质
CN1336774A (zh) 天线、天线设备以及无线电设备
CN1249851C (zh) 使用相同技术的用于无线通信与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天线
CN1248360C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345473A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246929C (zh) 迭层电子器件、迭层共用器及通信设备
CN1853309A (zh) 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设备和用于接收广播波的无线电单元
CN1277334C (zh) 连接器
CN1472843A (zh) 单极天线装置、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1030671A (zh) 非对称平面天线、其制造方法以及信号处理单元
CN1348619A (zh) 阻抗匹配电路以及使用该电路的天线装置
CN1702911A (zh) 安装在车辆车体上的移动式天线
CN1108436A (zh) 玻璃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CN1244180C (zh) 天线
CN1685562A (zh) 宽带天线
CN1284270C (zh) 高频无线电设备天线装置、高频无线电设备以及手表形无线电设备
CN1496085A (zh) 折叠式便携无线机和该无线机的底板
CN1949412A (zh) 共模扼流圈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