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28A - 光敏鼓,照相制版腔,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敏鼓,照相制版腔,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28A
CN1083228A CN93102537A CN93102537A CN1083228A CN 1083228 A CN1083228 A CN 1083228A CN 93102537 A CN93102537 A CN 93102537A CN 93102537 A CN93102537 A CN 93102537A CN 1083228 A CN1083228 A CN 1083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drum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gear
cross helica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02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94C (zh
Inventor
西端厚史
水谷守一
关根一美
津田忠之
池本功
渡边一史
笹子悦一
清水康史
野田普弥
小林和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1946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1923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7851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9935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敏鼓,该光敏鼓在具有感光体 的圆柱形元件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螺旋齿轮和第二 螺旋齿轮,该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相比,被 设置在更接近上述圆柱形元件的轴向顶端的位置,而 且直径更大。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光敏鼓,照相制版腔,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该成象装置可以配备于例如光电成象复印机上,激光印刷机上,LED印刷机上以及传真机上,或类似设备中。
在这种成象装置中,将均匀充电的一个光敏鼓选择性地进行曝光,从而形成潜象,通过用上色剂对该潜象进行显影产生肉眼可见的潜象作为上色剂图象。光敏鼓表面形成的上色剂图象被转移给记录媒体,因此完成对图象的记录。
按这种方式,在这类成象装置中,光敏鼓必须以高精确度旋转,从而提高成象质量。针对这一点,有人提供了一种技术,其中,光敏鼓上的齿轮与成象装置中的齿轮相啮合,这样,来自成象装置的驱动力就必定传递到光敏鼓上,从而使光敏鼓高精确度地进行旋转。
顺便说,本申请的发明人提供了一些技术,记载于下列的专利文件中。
首先美国专利4,829,335(1989年5月9日公布)公开的技术是:借助一个螺旋齿轮将成象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光敏鼓。在这篇专利中,可以使光敏鼓在轴向上就位,并且光敏元件以高精度进行旋转。
其次,在美国专利5,126,800(1992年6月30日公布)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承象元件上带有第一和第二驱动传送部件,而在一显影剂携带元件上带有第三驱动传送部件,这样,第三驱动传送部件就可以选择性地与第一或第二驱动传送部件相啮合。按照该专利,可以根据显影剂的种类很方便地改变显影剂携带元件的转速。
以上二篇专利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一个光敏元件的齿轮是与成象装置中的齿轮相啮合的以便将成象装置的驱动力准确地传递给光敏元件。本发明对这种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及一种成象设备,它们可以完美地成象。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及一种成象设备,它们能够有效地传递驱动力。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及一种成象设备,它们能减少光敏体被损坏的可能性。也说是说,根据本发明,例如,在安装光敏鼓时,当将其先放置于一支撑表面时,光敏鼓可以借助一宽大的支撑表面而稳定地竖直立起。而当光敏鼓被平躺放置时,由于此时鼓的一端被抬起成倾斜状态,光敏体并不与放置表面相接触。这时,光敏体遭破损的可能性就减小了。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和一种成象设备,其中光敏鼓的安装方向在其安装过程中很容易被识别,而且可以改善组装效率。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由于螺旋齿轮装在一圆筒形元件附近,操作者在安装光敏鼓的过程中,根据螺旋齿轮很容易识别光敏鼓的安装方向。
以下是对附图的说明。
图1是一复印机的剖面正视图,其中装有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的一照相制版腔;
图2是复印机的透视图,其中的托盘是打开的;
图3是复印机的透视图,其中的托盘是闭合的;
图4是照相制版腔的剖面正视图;
图5是照相制版腔的透视图;
图6是沿相反方向所看到的照相制版腔的透视图;
图7是将照相制版腔的上、下架分开时,该腔的分解剖面图;
图8是下架的透视图,表明其内部的结构;
图9是上架的透视图,表明其内部的结构;
图10是照相制版光敏鼓的轴向剖面图;
图11是用于解释测量充电噪音的示意图;
图12是表明填充物的位置对所测得的充电噪音的影响的图线;
图13是光敏鼓的接地件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光敏鼓接地件的透视图;
图15是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用于光敏鼓的接地件不分叉;
图16是用于光敏鼓的不分叉接地件的剖面图;
图17是充电辊辅助结构的正视图;
图18A是一曝光盘的透视图,而图18B是其局部剖面图;
图19是一带有搅拌叶的非磁性上色剂喂入机构的剖面图;
图20是表明光敏鼓9与显影筒12d之间的定位关系的轴向剖面图,还有一个用于对显影筒加压的结构;
图21A是沿图20A-A线的剖面图,图21B是沿图20B-B线的剖面图;
图22是用于解释对显影筒加压力的剖面图;
图23是一隔离板的透视图,此时板的上边缘发生了扭曲;
图24A是一透视图,它表明一双面胶带从隔离板的下端伸出,图24B和24C表明一粘着工具粘接在伸出的双面胶带上的情形;
图25A是一透视图,表明隔离板的下端部被弯曲,它粘附在一弯曲的连接面上,图25B是一透视图,它表明隔离板的上部由于脱离了连接表面的弯曲部分而被张紧的情形;
图2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隔离板的透视图,其中板的宽度从二端向中间逐渐直线性的加大;
图27是一透视图,用于解释隔离板连接表面通过对表面加压而发生弯曲的情形;
图28表明一记录媒体被下架的下表面导引时的情形;
图29是一剖面图,表明光敏鼓最终被组装起来的情形;
图30是一剖面图,表明显影刮刀和清洁刮刀伸出时的情形;
图31是用于解释照相制版腔组装情形的分解图;
图32说明了当照相制版腔的光敏鼓被组装时,导引元件的位置;
图33是一结构的剖面图,其中鼓的导引件装在刮刀支撑件的端部;
图34是一透视图,说明光敏鼓轴承件与显影筒的连接关系;
图35是光敏鼓和装在轴承件上的显影筒的剖面图;
图36是一盖膜和一撕带的透视图;
图37是表明撕带从一夹具中伸出来的透视图;
图38是一示意图,表示照相制版腔被操作者用手拿住时的情形;
图39A是一流程图,表明照相制版腔的组装流水线,图39B是表明对照相制版腔进行拆卸和清洁的流程图;
图40是一透视图,表明照相制版腔被置入成象设备中时的情形;
图41是一透视图,表明图24中的照相制版腔正被装入成象设备中的情形;
图42是一透视图,表明成象设备中三个接点的排布情况;
图43是该三个接点构造的剖面图;
图44是一剖面图,解释下架和透镜系统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图45是一剖面图,解释下架和正本支撑玻璃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图46是定位销连接位置的透视图;
图47是一正面示意图,表明鼓与套筒的转轴及轴支撑元件之间的关系,还表明了从一驱动齿轮向光敏鼓的凸缘齿轮传递驱动力时的传递方向;
图4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影筒的分解透视图,其中套筒很容易滑动;
图49是图48中显影筒的正视简图;
图50上架和下架脱开时的正剖面图;
图51表明齿轮和连接件与光敏鼓相连的情形;
图52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显影筒接受元件的正视图,图52B是图52A所示的接受元件的端面正视图;
图53是一装置的正视图,其中显影刮刀和清洁刮刀可以通过销钉连接在成象设备的内部;
图54是一正视图,它表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光敏鼓最终装配的情况;
图5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支撑光敏鼓及显影筒的轴承元件的正视简图;
图56是将驱动力从成象设备的一驱动马达传递到各个元件上的传送机构简图;
图57和58是一透视图,它表明光敏鼓的凸缘齿轮及与该凸缘轮相组合的齿轮都从下架中伸出的情况;
图59表明将驱动力自成象设备的驱动齿轮传向光敏鼓及传送辊的齿轮系;
图60A和60B显影筒的不同传送机构,该机构可用磁性上色剂和非磁性上色剂;
图61是采用本发明的光敏鼓的透视图;
图62是当光敏鼓沿坚直方向放置在停靠表面上时的侧视图;
图63是当光敏鼓被平放在停靠表面上时的侧视图;
图64是一正视剖面图,它表明光敏鼓安装时的情形。
现参照相应的附图,首先对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照相制版腔以及采用该制版腔的成象设备进行说明。
先概括地讲述一下成象设备的总体结构。图1是一复印机的正剖视图,它作为成象设备的一个例子,其中装有一照相制版腔,图2是一托盘处于打开状态的复印机的透视图,图3是一托盘处于闭合状态的复印机的透视图,图4是照相制版腔的正剖视图,图5是照相制版腔的透视图,图6是该照相制版腔处于反置状态时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对成象设备A进行操作,可以借助一正本阅读装置1对正本或文献2上的图象情报进行光学辨认,借助于供给装置5,可以将放置于供纸盘3中的、或者由人工从供纸盘3中拿取的记录纸送入照相制版腔B的成象工位,在此处,经由一转移装置6,将与图象情报相对应的一显影剂(相当于后面所述的上色剂)图象转移到记录纸4的表面。其后,记录纸4被送住定影装置7,在此处将所转移的上色剂图象永久性地固定在记录纸4上。然后记录纸即被抛到排出盘8中。
规定为成象工位的照相制版腔B通过一充电装置10对一旋转的光敏鼓(传播图象的元件)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然后借助一曝光装置11将阅读装置1所读取的光学图象照射到光敏鼓上,从而在光敏鼓9的表面形成一潜象。接下来,通过显影装置12将上述潜象显影成为一上色剂图象。当上色剂图象被转移装置6转送到记录纸4上之后,光敏鼓9表面残存的上色剂即被清洁装置13去除。
顺便说一下,可以将光敏鼓9及类似元件放置在机架内,从而使照相制版腔B成为一个制板腔单元,所说的机架包括第一机架或上架14及第二机架或下架15。而且,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机架14、15是由高密度苯乙烯树脂(HIPS)制成的,上架14的厚度约为2mm,下架15的厚度约为2.5mm。然而机架的材质及厚度并非局限于上述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的选择。
按下来将对成象设备A的各部分及将照相制版腔B安装在成象设备内作详尽说明。
成象设备
首先对成象设备A的各部分进行介绍。
1.正本阅读装置1的作用是对正本上记载的信息进行光学辩认,和图1所示,它包括一片用于放置正本的玻璃支承1a,该板位于成象设备的主体部16的上部,正本2放置其上。一个用于将正本压下的盖板1b与正本玻璃支承1a相接配,以便进行开启及关闭运动,所说的盖板的内表面衬有海绵状衬层1b1。正本玻璃支承1a和将正本压下的盖板1b安装在装置的主体16上,以便可以沿图1中向左及向右的方向往复滑动。另一方面,一透镜单元1c放置在正本玻璃支承1a的下方,位于装置的主体16的上部,它包括一光源1c1和一短焦距聚焦透镜系统1c2。
采用这种排布,当正本2被旋转在正本支承玻璃1a上,其带有图象的一面朝下时,打开光源1c1,使正本支承玻璃1a沿图1中向左及向右的方向滑动时,照相制版腔B中的光敏鼓9就被来自于正本2的并穿过透镜系统1c2的反射光线曝光。
2.记录纸喂入装置
喂入装置5的作用是将位于纸张供给盘3中的记录纸4送入成象工位,再将其送入定影装置7中。具体说,先将许多张记录纸4叠置在纸张供给盘3中,或者用手工方式将一张记录纸放入纸张供给盘3中,使记录纸的前端顶靠在供纸辊5a与压在供纸辊上的磨擦垫5b之间的间隙处,当压下复印起动纽A3时,供纸辊5a即开始转动,将记录纸4分离出来并送到一对记数辊5c1和5c2之间,这时辊再将记录纸依次前送,使之在成象操作中对图象进行记录。成象处理之后,记录纸4又被传送带5d和导引元件5e送往定影装置7,然后被一对送出辊5f1、5f2抛到排出盘8中。
3.转移装置
转移装置6的作用是将光敏鼓9上形成的上色剂图象转移到记录纸4上,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一转移辊6。具体说,借助于转移辊6使记录纸4靠紧在照相制版腔B中的光敏鼓9上,所说的光敏鼓9也在成象设备内而且带有一定的电压,该电压与光敏鼓9上的上色剂图象的极性相反,光敏鼓9上的上色剂图象被转移到记录纸4上。
4.定影装置
定影装置7的作用是通过对转移辊6施加电压而对转移到记录纸4上的上色剂图象进行固定,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耐热的定影膜7e,该膜绕过驱动辊7a、加热体7c及张力板7d,并在它们之间延伸,所述的加热体7c由支架7b支撑着。顺便说一句,张力板7d由张力弹簧7f施加偏压力,从而对定影膜7e施加一张力。一压力辊7g顶靠在加热体7c上,将定影膜7e夹在它们之间,这样,定影膜7e以定影过程所需要的予定力压靠在加热体7c上。
加热体7c是用耐热材料制成的,例如Alimina,它具有一产生热量的表面,该表面包括一线型或板型元件,其宽度大约为160μm,长度(垂直于图1平面方向上的尺寸)大约为216mm,是用Ta2N(氮化钽)制造的,它可以安置在支架7b的下表面,支架是用绝热材料或包括绝热材料在内的复合材料制成的,保护层可以用Ta2O(氧化钽)制成,使之将产生热量的表面盖住。加热体7c的下表面是平坦的,其前后端部呈圆形,以利于定影膜7e的滑动。定影膜7e用热处理过的聚酯制成,其厚度约为9μm。该膜可以随驱动辊7a的转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记录纸4被转移上上色剂之后,从定影膜7e和压辊7g之间通过时,上色剂图象在热量及压力的作用下就固定在记录纸4上了。
顺便说一下,为了将定影装置7产生的热量排出或放出成象设备,可以在成象设备的主体16内设置一冷却扇17。风扇17转动时,例如当按压复印起动钮A3时(图2),就产生一空气流a(图1),它从记录纸供给口流进成象设备,再从记录纸排出口部流出,包括照相制版腔B在内的各个部件都被空气流冷却,这样,热量就不会停留在成象设备之内。
5.记录纸供给盘和送出盘
如图1至3所示,纸张供给盘3和送出盘8分别装在轴3a和8a上,上述轴位于设备的主体16内,它们分别可以沿图2中b的方向及c的方向绕轴3b和8b作枢轴运动。锁紧凸台3c、8c位于托盘3和8的自由端的二侧,这些凸台可以插入正本压板1b的上表面的锁紧槽1b2中。这样,就可以如图3所示,当托盘3,8向内折起时,它们的锁紧凸台3c和8c就插入相应的槽1b2内,此时正本支承玻璃1a及正本压下板1b就不能向左右方向滑动了。这样,操作者可以借助抓手16a很容易地将成象装置A提起并转移。
6.用于调节强度等的调节钮
附带说说,在成象装置A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强度等的调节钮,简单地说,在图2中,有一电源开关A1,它用于开关成象装置,一强度调节盘A2用来对成象装置的(复印图象的)基本强度进行调节。当把复印起动钮按下时,成象装置的复印工作即开始。当将复印清除钮A4压下时,将中断复印工作并且将各种调节状态(如调节强度状态)清除。复印计数钮A5的作用是,当按下时可以调节复印的份数。当压下强度自动调节钮A6时,即可在复印过程中对强度自动调节。还有一强度调节盘A7,通过将该盘转到所需的位置,操作者即可调节复印强度。
7.照相制版腔
接下来,将对装在成象装置A内的照相制版腔B的各部分进行解释。
照相制版腔B包括一承象元件及至少一个照相制版装置。例如,照相制版装置可以包括一充电装置,它用于对承象元件的表面进行充电,还有一显影装置,这用于在承象元件上形成一上色剂的图象,和/或一清除装置,它用于将承象元件上所残存的上色剂去除掉。如图1和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照相制版腔B的构造如同一腔体元件,它是可移动地安装在成象装置的主体16内,该腔体内装有充电装置10,含有上色剂(显影剂)的显影装置12,以及清除装置13,该装置安放在承象元件光敏鼓9的周围。由包括上、下支架14和15在内的外壳将这些元件封闭在一起。充电装置10,曝光装置11(开口11a)以及显影装置12的上色剂储存器12a都被包容在上架14之内,而光敏鼓9,显影装置12的显影套12d以及清除装置13则都被包容在下架15之内。
现在对照相制版腔B的各个部分再作详细说明,它们依次包括充电装置10,曝光装置11,显影装置12以及清除装置13。顺便提及,图7是照相制版腔的剖面图,其上架和下架相互分离,图8是表明下架整体结构的一透视图,而图9则是表明上架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8.光敏鼓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光敏鼓9包括一圆筒状的鼓芯9a,其厚度约为1mm,由铝材制成,还有一个正本光敏层9b,它位于鼓芯的外圆周表面,这样,光敏鼓9的外直径即为24mm。光敏鼓9根据成象操作过程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是通过成象装置的驱动马达54(图56)所产生的驱动力转移到固定在光敏鼓9一端的凸缘齿轮9c(图8)。
在成象操作中,当光敏鼓9转动时,由于对充电辊10(与光敏鼓9相接触)施加了一由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相叠加而成的波动电压,从而使光敏鼓9的表面被均匀充电。这时,为了均匀地对光敏鼓9的表面进行充电,施加到充电辊10上的交流电压的频率必须增大,然而,如果上述频率超过2000Hz,则光敏鼓9和充电辊10都会产生振动,这就可能导致所谓的“充电噪音”。
这就是说,当把交流电压施加到充电辊10上时,在光敏鼓9和充电辊10之间将产生一静电吸引力,在交流电压处于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该吸引力最大,这就使充电辊10与光敏鼓9吸靠在一起,引起充电辊的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当交流电压处于中间值时,吸引力变得最小,其结果是充电辊10的弹性变形得以恢复,使充电辊10与光敏鼓9相分离。这样,光敏鼓9及充电辊10的振动频率即为所施加的交流电变化频率的二倍。而且,当充电辊10被吸靠在光敏鼓9上时,鼓及辊的旋转受到制动,这种蠕动现象将导致振动,同时产生充电噪音。
为了减少光敏鼓9的振动,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鼓的剖视图),将一刚性或柔性的填充物9d放入光敏鼓9的内部,填充物9d可以由金属,如铝,黄铜等制成,也可是水泥,陶瓷,如石膏,或橡胶材料,如天然橡胶,可以结合生产性能,加工性能,重量以及成本加以综合考虑。填充物9d可以是实心的圆柱体或中空的圆柱形。其外直径应小于光敏鼓内径的100μm,可以塞入鼓芯9a之内。也就是说,鼓芯9a与填充物9d之间的间隙最大为100μm,可以先将粘合剂(如氰苯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等)9e涂在填充物9d的外表面或鼓芯9a的内表面。然后将填充物9d塞入鼓芯9a内,这样二者就粘合成一体了。
下面将对发明人所作的测试结果加以说明,其中填充物9d的位置与噪音压力(噪音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通过改变填充物9d在光敏鼓9中的位置来进行验证的。如图11所示,噪音压力的测量方法是将一麦克风M放在照相制版腔B的正前方30cm处,房间的环境噪音为43dB。其结果如图12所示,当填充物的重量为80克,将其放入光敏鼓9的轴向中间部位时其噪音压力为54.5~54.8dB。而当填充物的重量为40克,将其放入偏离中心部位,靠近凸缘齿轮9c一侧为30mm时,其噪音压力为最小。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将填充物9d放置在光敏鼓9中偏离中心位置,靠近凸缘齿轮9c一侧其效果最佳。究其原因,可能是光敏鼓9的一端是经由凸缘齿轮9c支承的,而其另一端是由一不带凸缘的轴承元件26支承的,这样,光敏鼓9的结构相对其纵向中心位置并非对称。
这样,在图10所述的实施例中,填充物9d被放置在光敏鼓9中偏离中心位置c(就鼓的轴向而言)靠近凸缘齿轮9c的一侧,即靠近光敏鼓9的驱动机构一侧。顺便说一下,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填充物9d是由一中空的铝件构成的,其长度L3为40mm,重量为20~60克,最好是35~45克(最佳重量为40克),将其放入一轴向长度L1为257mm的光敏鼓9中,其位置偏离中心位置c的距离L2为9mm,它靠近凸缘齿轮9c一侧。由于光敏鼓9内装入了填充物9d,光敏鼓的转动很稳定,这就抑制了光敏鼓9在成象操作过程中由于旋转所引起的振动。这样,即使增大施加给充电辊10的交流电压,也可以使充电噪音减小。
而且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还有一个接地装置18a与光敏鼓9的内表面相连,接地装置的另一端接在光敏鼓接地销35a上,这样光敏鼓9就实现了接地电路,接地端18a位于光敏鼓上与凸缘齿轮9c相对的一端。
接地装置18a由弹簧不锈钢,弹簧磷铜或类似材料制成,并且与轴承元件26相接。附图13作了进一步地说明,接地装置包括一基部18a1,它带有一锁口18a2,轴承元件26上的一凸起部可以插入其中,还有二个臂件18a3从基部18a1延伸出来,每一个臂件的自由端都带有一半圆形的突起18a4,向下方突出。当轴承元件26与光敏鼓9接配时,接地装置18a的二突起部18a4在臂部18a3的弹力作用下紧紧抵靠在光敏鼓9的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地件18a已与光敏鼓有多点(二点)接触,其接触的可靠性就改善了,而且由于接地件18a是经由半圆形突起物18a4与光敏鼓相接触的,所以接地件与光敏鼓9之间的接触是稳定可靠的。
顺便说一下,如图14所示,接地件18a的二臂部18a3的长度可以是相互不同的,采用此种排布,由于二半圆形突起物18a4与光敏鼓9的接触部位是在鼓的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的,即使光敏鼓9的内表面有一沿轴向延伸的裂缝,二个突起部18a4也不会同时与该裂缝接触,因此可以使(接地件与光敏鼓之间的)接地保持稳定,不会失效。如果二个臂部18a3的长度不同,则二个臂18a3与光敏鼓之间的接触压力就会有所不同,然而这种差异可以进行补偿,例如,通过改变臂部18a3的弯曲角度来进行调整。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接地件18a可以有二个上述的臂部18a3,如果希望接地件不间断地与光敏鼓9的内表面保持接触,可以设置3个或更多的臂部,也可以使用一种单臂部件18a3(不分叉),该单臂部件上不带有突出物,如图15和16所示。
如果接地件18a与光敏鼓9的内表面间的接触压力太小。半圆形突起物18a4不能随光敏鼓的内表面的不均匀性而变化,这将导致接地件与光敏鼓之间的接触不良,并且由于臂部件18a3的振动而带来噪音,此时为防止不良接触和噪音必须增大接触压力。然而,如果该接触压力太大,当成象设备使用时间很长,光敏鼓的内表面可能受半圆形突起物18a4的高压而破损。因此,当半圆形突起物18a4经过该破损部位时,就会发生振动,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及振动噪音。考虑到上述因素,接地件18a与光敏鼓内表面间的接触压力最好为10~200g之间。也就是说,根据发明人的实验结果,当该接触压力小于10g时,随着光敏鼓的转动,有可能产生不良接触,这就可能导致对其他电器设备的无线电波干扰,另一方面,如果该接触压力大于200克,由于光敏鼓9的内表面与接地件18a的长时间接触,有可能导致光敏鼓9的内表面损坏,从而引进异常的噪音干扰和/或接触不良。
虽然由于光敏鼓的内表面状态,上述噪音干扰有时不能完全杜绝,但可以通过在鼓9内填装物料9d使光敏鼓9的振动减小,还可以在接地件18a与光敏鼓9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部位放置导电油脂,从而更有效地防止鼓面破损和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而且,由于接地件18a位于轴承件26处,而轴承件又远离靠近凸缘9c一侧的填充物9d,所以接地件很容易接在轴承件上。
9.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的作用是对光敏鼓9的表面充电。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该充电装置是一种称之为接触充电型的装置,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63-149669所述的一样。具体说,如图4所示,充电辊10是借助一滑动轴承10c可转动地安装在上架14的内表面。充电辊10包括一金属辊10b(例如,一种由铁、SUS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导电金属芯),一层由EPDM,NBR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弹性橡胶包复层,以及一层尿烷橡胶,其内部分散有碳粒,该层环绕在弹性橡胶层之外,或者由一金属辊轴和一内部分散有碳粒的泡沫尿烷橡胶组成。充电辊10的辊轴10b通过一滑动轴承10c由上架14的轴承滑动导爪10d支撑,这样,它就不能脱离上架而能朝向光敏鼓作小范围的移动。辊轴10b被弹簧10a张紧,这样充电辊10就能紧贴光敏鼓9的表面。这样,该充电装置就由充电辊10构成,它通过轴承10c与上架14装配在一起。在成象操作中,当充电辊10被光敏鼓9的转动而驱动时,光敏鼓9的表面就被施加给充电辊10上的交、直流叠加电压予以均匀充电,如上所述。
现在再对施加给充电辊10的电压作一说明。虽然施加给充电辊10的电压可以仅仅是直流电压,但为了达到均匀充电,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对充电辊施加一交、直流电压叠加而成的波动电压。为了改进充电的均匀性,施加给充电辊10的由交、直流电压叠加而成的波动电压,其中的直流电压的峰-峰电压值为仅用直流电压充电时的充电起始电压的2倍或更多。(参考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63-149669)。在此所述的“波动电压”是指一种电压,其电压值周期性的变化,即为时间的函数,其峰-峰电压值最好为仅用直流电压对光敏鼓的表面充电时的充电起始电压的二倍或更大。而且振动波的波型并不局限于正弦波,还可以是矩形波三角形波或脉冲波。然而,从降低充电噪音的观点看正弦波最好不包括比较高谐波的成份。例如直流电压可以包括由周期性地开关直流电源而获得的矩形波。
如图17所示,对充电辊10施加电压时,应使充电偏压接触件18c的一端18c1紧靠在成象设备的充电偏压接触销上,这一点将在后面说明,而充电偏压接触件18c的另一端18c2紧贴金属辊轴10b,这样就可以将电压施加到充电辊10上。由于充电辊10由弹性接触件18c向图17的右方施加一偏压,远离接触件18c的充电辊轴承10c就带有一钩形的限制部分10c1。还有一个从上架14上延伸出来的限制部分10e位于接触件18c的附近,以便当照相制版腔B下落或振动时,防止充电辊10的过大轴向运动。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这种排布方式,施加到充电辊10上的电压为1.6~2.4KVVPP-600VVDC(正弦波)。
当充电辊10装入上架14中时,首先将轴承10c支撑在上架14的导爪10d内,然后再将充电辊10的辊轴10b插入轴承10c中去。当上架14与下架15组合在一起时,充电辊10应紧贴在光敏鼓9上,如图4所示。
充电辊10的轴承10c可以用含有大量碳填料的导电轴承材料制造,施加给充电辊10的电压是借助金属弹簧10a从充电偏压接触件18c供给的,这样便可获得一稳定的充电偏压。
10.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11的作用是用来自阅读装置1的带光线图象的充电辊10对均匀充电的光敏鼓9的表面进行曝光。如图1和4所示,上架14带有一开口11a,来自成象设备的透镜系统1c2的光线穿过该开口,照射到光敏鼓9上。当照相制版腔B从成象设备A中移开时,如果光敏鼓9被周围的光线透过开口11a曝光时,光敏鼓就可能损坏。为了避免这一点,将一遮盖元件11b装在开口11a上,这样,当照相制版腔B从成象设备A中移走时,开口11a即被遮盖元件11b挡住,而当照相制版腔被放进成象设备内时,遮盖件即将开口11a打开。
如图18A和18B所示,遮盖件11b带有一L-形的断面,其凸起部朝向腔的外侧,通过销11b1将其枢轴式安装在上架14上。一扭矩螺旋弹簧11c绕在销11b1的一端安装,这样,遮盖件11b就被螺旋弹簧11c施以偏压力,当照相制版腔B从成象设备A中移开时,它就将开口11a关闭。
如图18A所示,支撑部11b2位于遮盖件11b的外表面上,以便当照相制版腔B放入成象设备A中时,可以跟随成象设备的主体部16打开的上开/关盖19(图1)被关闭,盖19上的一突起部19a即靠在支撑面11b2上,从而使遮盖件11b沿箭头e(图18B)所示的方向转动,使开口11a打开。
当遮盖件11b打开及关闭时,由于遮盖件11b具有L-形的断面,而且支撑面11b2位于腔B的轮廓线之外,且靠近枢轴销11b1,如图4及18B所示,所以遮盖件11b就顶靠在照相制版腔B外部的盖19的突起部19a上。其结果是,即使遮盖件11b的开关角度很小时,旋转遮盖件11b的前导端必定是打开的,这样就可以确保来自位于遮盖件上部的透镜系统1c2的光线能照射到光敏鼓上,从而在光敏鼓9的表面形成一良好的静电潜象。由于遮盖件11b具有上述结构,当照相制版腔B放入成象设备内时,成象设备的盖19的遮盖件开口突起部19a不必阻碍照相制版腔,其结果是:可能缩短突起部的行程,从而使照相制版腔B及成象设备的尺寸减小。
11.显影装置
下面再对显影装置12进行说明。显影装置12的作用是用上色剂对由曝光装置在光敏鼓上所形成的潜影进行显示,使之成为一个肉眼看得见的静电上色剂图象。在该成象设备A中,虽然磁性或非磁性的上色剂都可以被使用,但在所述的实例中,照相制版腔B中的显影装置使用的是磁性上色剂,作为单组份磁性显影剂。
在显影操作中使用的单组份磁性上色剂的粘合树脂可以是下列聚合物或其混合物,苯乙烯及其取代物,例如聚苯乙烯及聚乙烯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聚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萘共聚物,苯乙烯-乙基丙烯酸共聚物,或者是苯乙烯-丁基丙烯酸共聚物;聚异丁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醋酸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丁缩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脂,改性松香,松节油树脂,酚醛树脂,链烃树脂,脂环族烃树脂,芳香石油树脂,石蜡,巴西棕榈蜡等等。
磁性上色剂中所加入的色料可以是已知的碳黑,铜酞花青,铁黑等等。当碳性上色剂中的磁性微细颗粒被置于磁场之中时,将变成磁性材料,例如铁、钴及镍等金属的铁磁性粉末,金属合金粉末或磁铁及铁淦氧一类化合物的粉末。
如图4所示,用磁性上色剂来形成一上色剂图象的显影装置12带有一上色剂存贮腔12a,用于盛装上色剂,还有一上色剂喂入机构12b,它位于上色剂存贮腔12a之内,适宜于将上色剂送出。此外,该显影装置是按此设计的,即内部带有磁铁12c的显影筒12d是旋转的,以便在显影筒的表面能形成一上色剂薄层。当上色剂薄层在显影筒12d上形成时,是通过上色剂与显影筒12d之间的磨擦作用,将可起显影作用的磨擦填加物料施加到光敏鼓9的静电潜象上去的。而且,为了调节上色剂薄层的厚度,将一把显影刮刀12e紧靠在显影筒12d的表面上。显影筒12d与光敏鼓9的表面相对,二者间的间隙大约为100~400μm。
按图4所示,磁性上色剂喂入机构12b具有喂入元件12b1,它是用聚丙烯(PP),ABS,高密度苯乙烯(HIPS)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而且可以沿上色剂存贮腔12a的下表面,按照箭头f所示的方向往复移动。每个喂入元件12b1都具有一大致为三角形的断面,而且带有多个长棒元件,它们沿光敏鼓的旋转的方向延伸(即垂直于图4平面的方向),以便刮削上色剂贮腔12a的整个下表面。棒元件与其二端内接,以便组成一整体结构。共有三个喂入元件12b1,它们的移动范围应大于三角形断面的底部宽度,以便保存贮腔的底部表面的全部上色剂都能被刮到。此外,有一臂件12b2,其自由端带一突出部分12b6,其作用是防止喂入元件12b1浮动并失去秩序。
喂入件12b1轴向的一立端带有一锁头12b4,该锁头是旋转式地装配在臂件12b′2上的一缝隙12b5内的。臂件12b2经由一轴12b3转动地装配在上架14上,它与上色剂存贮腔12a外侧的一臂件(未示出)相连接,一驱动传送装置与喂入件12b1相连,以便当照相制版腔B装入成象设备A内时,来自成象装置的驱动力就可以传送到喂入件上,使臂件12b3按予定的角度摆动。顺便说一句,如图7等所示,喂入件12b1和臂件12b2可以是一体的,用树脂材料如聚丙烯,聚酰胺等制成,这样在它们之间的连接部位可以进行折叠。
当然,在成象过程中,当臂件12b2按予定角度摆动时,喂入件12b1就沿上色剂存贮腔12a的底表面按f所示的方向在图中实线与虚线位置之间往复滑动。这样,位于上色剂存贮腔12a的底面附近的上色剂就被喂入件12b1送入显影角12d的方向。此时,由于每个喂入件12b1都具有三角形的断面,所以上色剂被喂入件刮动着慢慢地沿喂入件12b1的斜面送入。这样,位于显影筒12d附近的上色剂是很难被搅乱的,因此,在显影筒12d的表面所形成的上色剂薄层是很难发生变质的。
另外,如图4所示,上色剂存贮腔12a的盖板12f带有一悬垂件12f1。悬垂件12f1的下端部与上色剂存贮腔的底表面间的距离应稍大于每一个上色剂喂入件12b1的三角形断面的高度。这样,上色剂喂入件12b1就在上色剂存贮腔的下表面与悬垂件12f1之间来回移动,如果喂入件12b1试图从上色剂存贮腔的底面浮上便受到限制或控制,这就防止了喂入件12b1的上浮。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成象设备A还可以装配一种包含非磁性上色剂的照相制版腔。这时上色剂喂入机构受到驱动,对显影筒12d附近的非磁性上色剂进行搅动。
也就是说,如图19所示,当采用非磁性上色剂时,有一个弹性辊12g沿着与显影筒12d相同的旋转方向进行转动,它把由上色剂喂入机构12h从上色剂存贮腔12a送来的非磁性上色剂送向显影筒12d。这时,在显影筒12d和弹性辊12g之间的间隙处,弹性辊12g上的上色剂就由于上色剂和显影筒之间的滑动接触而磨擦充电,从而靠静电吸附在显影筒的表面。此后,随着显影筒12d的旋转,附着于显影筒12d上的非磁性上色剂即进入显影刮刀12e和显影筒12d相接触的地区,从而在显影筒上形成一上色剂薄层,此时,上色剂通过上色剂与显影筒的滑动接触而磨擦生电,其极性是以对一静电潜象进行显影。然而,当上色剂保持在显影筒12d上时,所残留的上色剂将与新喂给显影筒12d的上色剂相混合,并被送入显影筒与显影刮刀12e的接触地区,通过上色剂与显影筒间的滑动接触,新、旧上色剂都被磨擦生电。这时,虽然新的上色剂也被充以适当的电荷,但由于残存的旧上色剂是在原来已被充电的基础上再次被充电,所以它处于一种过度充电状态。这种过度或过份充电的上色剂所具有的附着力(相对显影筒12d)要比适度充电的上色剂更强,因而在显影过程中变得很难被使用。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考虑到照相制版腔装有非磁性上色剂,如图19所示,非磁性上色剂喂入机构12h包括一旋转部件12h1,它位于上色剂存贮腔12a内,该旋转部件12h1带有一弹性搅拌叶12h2。当非磁性上色剂腔室被装入成象设备A中时,驱动传动装置即与该旋转部件12h1相连,使之在成象过程中由成象设备带动旋转。这样,当采用含有非磁性上色剂的腔室成象,并将其装入成象设备之内时,上色剂存贮腔12a内的上色剂被搅拌叶12h2强烈地搅拌。其结果是:显影筒12d附近的上色剂也被搅动了,并与上色剂存贮腔12a中的上色剂相混合,这样就可以将从显影筒12d上清除下来的充电电荷分散到存贮腔内的上色剂中去,从而避免上色剂的退化。
这时,将带有一层上色剂的显影筒12d放置在光敏鼓9的对面,使二者间保持一个很小的间隙(对于使用磁性上色剂的照相制版腔约为300μm,而对于使用非磁性上色剂的照相制版腔来说则为200μm左右)。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有二个支撑环位于显影筒12d的二个轴端附近,并在上色剂层形成区域之外,每个环的外径都大于显影筒的外径,其差量相当于上述小间隙的量,这样,这些环就可以顶靠在光敏鼓9上,在潜象形成区域外的部位处。
下面将对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作以说明。图20是一轴向剖面图,它表明了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对显影筒施压的结构,图21A是沿图20A-A线所作的剖面图,图21B是沿图20B-B线所作的剖面图。
如图20所示,表面带有上色剂层的显影筒12d被放置在光敏鼓9的对面,二者间留有一很小的间隙(约200~300μm)。这时,光敏鼓9被可转动地安装在下架15上,即经由一支撑元件33对鼓的一端进行支撑,通过转动支撑凸缘齿轮9c的旋转轴9f,光敏鼓9的另一端经由一紧固在下架上的轴承件26的支撑部26a,也被可转动地安装在下架15上。显影筒12d带有上述的支撑环12d1,其外径比显影筒大,差值相当于上述小间隙的量,所述的环位于显影筒的二个轴端附近,并在上色剂层形成区域外侧,这样,这些支撑环就可以顶靠在光敏鼓9的形成潜象的区域之外的部位上。
而且,显影筒12d是被套筒轴承12i旋转支撑的,轴承位于显影筒轴的二端附近,并位于二支撑环12d1之间,处于上色剂形成区域的外部,该套筒轴承12i以如下方式装配在下架15上:它们可以沿图20中箭头g的方向稍稍移动。每一个套筒轴承12i都带有一个向后方延伸的突起,一压簧12j环绕着突起,压簧的一端紧靠在下架15上。显影筒12d受这些压簧的作用总是压向光敏鼓9。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环12d1总是压靠在光敏鼓9上,结果,显影筒12d与光敏鼓9之间的予定间隙就得以保持,驱动力就能传递到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上,以及与凸缘齿轮9c相啮合的显影筒12d的套筒齿轮12k上。
上述套筒齿轮12k还构成显影筒12d的一凸缘部分,也就是说,根据所述的实施例,套筒齿轮12k及该凸缘部分是由树脂材料(如聚乙炔树脂)整体制成的。还有一金属销12d2,其直径很小(例如可用不锈钢制作),其一端由下架15旋转支撑,该销被压配并固定在套筒齿轮12k中(凸缘部分)。该金属销12d2在显影筒12d的一端起到了转轴的作用。在所述的实施例中,由于套筒齿轮与凸缘部分可以由树脂整体成形,所以可以方便显影筒的制作,并且使显影筒12d及照相制版腔B的重量减轻。
下面将参考图22说明套筒轴承12i的滑动方向。首先,描述显影筒12d的驱动。当动力由成象设备的动力源(驱动马达54)传递给凸缘齿轮9c并由凸齿轮9c再传递给套筒齿轮12k时,齿轮间啮合力的方向是以一定的压角倾斜或偏离凸缘齿轮9c的啮合节圆与套筒齿轮12k的啮合节圆相接部位的切线方向的(在该实施例中,上述压角为20°)。这样,该啮合力的方向即为图22中箭头P所示的方向(Q≌20°)。此时,如果该套筒轴承12i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光敏鼓9的旋转中心与显影筒12d的旋转中心的连线时,啮合力P被分解成一个分力PS和另一个分力Ph,其中PS是平行于其滑动方向的水平力,Ph是垂直于其滑动方向的下垂力,如图22所示。平行于其滑动方向的水平分力是由光敏鼓9向外的。结果,就显影筒12d的驱动而言,由于凸缘齿轮9c与套筒齿轮12k间的啮合力的影响,光敏鼓9与显影筒12d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变化的,其结果是显影筒12d上的上色剂就不能适当地转到光敏鼓9,从而破坏显影的性能。
为避免上述问题,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如图21A所示,考虑到动力是从凸缘齿轮9c传向套筒齿轮12k的,在驱动一侧(即套筒齿轮12k所在的部位)套筒轴承12i的滑动方向与箭头Q所示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凸缘齿轮9c与套筒齿轮12k之间)啮合力P的方向与滑动方向间的夹角φ被定为约90°(在所述的实施例中为92°)。照此排布,平行于滑动方向的水平分力PS就可忽略不计,而且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分力PS还可以将显影筒12d稍稍压向光敏鼓9。在这种情况下,与压簧12j产生的弹簧压力α相对应的力便压在显影筒12d上,使光敏鼓9与显影筒12d间的距离保持恒定,从而保证了正确的显影。
下面将介绍非驱动端(即套筒齿轮12k不在的一侧)滑动轴承12i的滑动方向。在非驱动端,与上述驱动端的情形不同,因为滑动轴承12i并不接受驱动力,如图21B所示滑动轴承12i的滑动方向被选为基本上平行于光敏鼓9与显影筒12d的二中心连线。
这样,当显影筒12d被压向光敏鼓9时,通过改变驱动端与非驱动端处压向显影筒12d的压力角度,使显影筒12d与光敏鼓9间的相对位置经常保持正确,这样就保证了显影的稳定正确。
当然,在驱动端滑动轴承12i的滑动方向也可以调整为平行于光敏鼓9与显影筒12d的二中心连线的方向,如同非驱动端一样。也就是说,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驱动端,由于(凸缘齿轮9c与套筒齿轮12k之间的啮合力的)分力PS的作用,该力是朝向滑动轴承12i的滑动方向的,显影筒12d被推离光敏鼓9,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端的压簧12j的推力可以加以调整,使其大于非驱动端的推力,其差值与分力PS的值相当。这样,当非驱动端压簧12j施加给显影筒12d的压力为P1时,驱动端压簧12j的压力P2可以被调整为P2=P1+PS,这样,显影筒12d总是受到一恒定的压力,从而确保显影筒和光敏鼓9之间有一恒定的距离。
12.清除装置
清除装置13的作用是:当光敏鼓9上的上色剂图象通过转移装置6而被转移到记录纸4上之后,将残留在光敏鼓9上的上色剂清除掉。如图4所示,清除装置13包括一个弹性清洁刮刀13a,它与光敏鼓9的表面接触,可以将光敏鼓9上残留的上色剂去除或刮掉,还有一块隔离板13b与光敏鼓9的表面轻轻接触,并且位于清洁刮刀13a的下方,以便接受清除下来的上色剂,还有一废上色剂存贮腔13c用于收集来自隔板13b的废上色剂。隔离板13b与光敏鼓9的表面是轻轻接触的,其作用是除了将被清洁刮刀13a从光敏鼓9上刮下的上色剂送离光敏鼓9的表面之外,还允许光敏鼓上存的上色剂通过保留在光敏鼓上。
下面讲述一下连接隔离板13b的方法。隔离板13b是借助双面胶带13e粘接到废上色剂存贮腔13c的连接表面13d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废上色剂存贮腔13c是用树脂材料(如高密度苯乙烯,即HIPS或类似材料)制作的,其表面稍呈不平整。如图23所示,如果双面胶带13e仅仅粘在连接面13d上,同时隔离板13b也仅仅粘在胶带13e上,则可能使隔离板13b的自由边缘(即与光敏鼓9相接触的一边)发生弯曲,图中示为X。一旦隔离板13b产生这种X弯曲,该隔离板13b将不能与光敏鼓9的表面紧密接触,也就不能确保接收被刮刀13a刮下的上色剂。
为了避免这一点,作了以下考虑,当隔离板13b被粘到连接表面上时,如图24A所示,废上色剂存贮腔的连接表面13d的下部被一牵拉工具20向下方牵拉,以便使连接表面发生弹性形变而形成一弧度,然后再将隔离板13b粘接到该弯曲的连接表面上,其后,连接表面的弯曲被复原,这样就把一张力施加给隔离板13b的自由边,这样就防止了该自由边的弯曲。然而,在最近小尺寸的照相制版腔B中,由于连接表面13d的尺寸很小,如图24所示将隔离板13b粘接到一弯曲的连接表面13d上,则隔离板13b的二个下端部或下角13b1将从连接表面13d向下伸出。当隔离板13b从连接表面13d向下伸出时,从图1的剖面图中不难看出,记录纸4有可能与伸出的隔离板13b产生干涉。
此外,如图24A所示,隔离板13b是连在弯曲的连接面13d上,所以双面胶带13e将从隔离板13b的下端伸出,这样,当用一粘接工具21将隔离板13b紧贴在双面胶带13e上时,如图24B所示,双面胶带13e的伸出部分就粘在粘接工具21上,结果,在粘接工具21移开时,如图24C所示,双面胶带13e就会从连接表面13d上被揭起,从而对隔离板13b的粘接造成破坏。
为避免这一点,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如图25A所示,利用牵拉工具20使隔离板13b的下端形状变得基本上等同于连接表面13d的弯曲形状。也就是说,隔离板13b的宽度,从其轴向的二端到中心部位是不同的,因此中间部位的宽度要大于二端的宽度(如,中间部宽度约为7.9mm,而二端宽度约为7.4mm)。这时,当隔离板13b被粘接到连接表面上时,弯曲的双面胶带13e就不会从隔离板13b上伸出来了。此外,当牵拉工具20撤除后,连接表面13b的弯曲得以恢复,张力便施加到隔离板13b的上缘,如图25B所示,隔离板的下端也不会从连接表面13d上向下伸出。因此,上面提到的记录纸4、隔离板13b以及隔离板13b的不良连接之间的相互干涉就可以避免。
当然,就一种工作器具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而言,总希望隔离板13b的下边缘是直的。这样,如图26所示,隔离板13b的宽度可以沿一直线关系变化,使其中间部位的宽度大于二轴向端部的宽度,而且与连接表面13d的弯曲量相适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连接表面13d被牵拉工具20拉弯时,应当理解,正如图27所示,连接表面13d也可以通过推压工具20a来推压上色剂存贮腔的隔板13c1而实现弯曲,所述的隔板13c1是与连接表面13d面一整体结构的。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如果隔离板连接表面13d位于废上色剂存贮腔13c的下部,隔离板13b可以粘接在一金属板的连接表面上,该金属板表面是独立于废上色剂存贮腔13c的,然后再将其插入废上色剂存贮腔13c中。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隔离板13b是由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制成的,其厚度约为38μm,长度约为241.3mm,中心部宽度约7.9mm,端部宽度约7.4mm,合适的弯曲半径约为14556.7mm。
13.上、下架
下面对构成照相制版腔B壳体的、上、下架14和15进行解释。如图7和8所示,光敏鼓9,显影筒12d,显影装置12的显影刮刀12e以及清除装置13被放置在下架15中。另一方面,如图7和9所示,充电辊10,显影装置12的上色剂存贮腔12a以及上色剂喂入机构12b被置于下架14中。
为了将上下架14和15组合在一起,有四对锁紧爪14a与上架形成为一体,它们沿上架的轴向以相同的间距相互分开。同样,用于咬紧锁紧爪14a的锁紧开口15a及锁紧突起物15b则在下架15上整体成形。这样,当用力将上下架相互合拢靠紧时,锁爪14a即被相应的锁紧开口15a及突起物15b勾住,上下架即连在一起了。为了确保上下架间的相互连接,如图8所示,在下架15的二个轴向端部附近分别还设有一锁紧爪15c和一锁紧开口15d,如图9所示,在上架14的二轴向端部附近分别设有一锁紧开口14b(用以啮合住锁紧爪15c)和一锁紧爪14c(用以啮合住锁口15d)。
如上所述,当组成照相制版腔B的各部件被分别装配在上、下架14和15内时,这些部件(例如显影筒12d,显影刮刀12e以及清除刮刀13a)可在同一个架内(在该实施例中为下架15)相对光敏鼓9进行安排,这就可以确保每个部件的极好的就位精度,并且有利于该照相制版腔B的组装。而且,如图8所示,在下架15的后缘附近还设有一装配槽15n,与其相应如图9所示,在上架14的后缘附近设有装配销14h(用于插入相应的装配槽15n中),上述的销位于相邻的锁紧爪14a的中间位置。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装配销15e位于下架15的二个角部附近,同样,装配槽15f位于下架的另外二个角部附近。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上架14的二个角部附近设有装配槽14d(与相应的装配销15e相接合),而在上架14的另二个角部附近配有装配销14e(插入相应的装配槽15f中)。这样,当上、下架14、15互连时,只要将装配销14h、14e和15e(位于上、下架14和15上)插入相应的装配槽15n,15f,14d中,上、下架14、15就牢牢地互相连接,这时,即使将一扭力施加给相连的上下架14和15,也不会被拆开。
顺便说一句,上述装配销及装配槽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上下架14和15的结合不能被施加的扭力破坏即可。
如图9所示,一保护盖板22借助一轴销22a可旋转地装配在上架14上。通过一环绕在轴销22a上的扭力螺旋弹簧(未示出)对保护盖板22施加一如图9中箭头n所示的方向的偏压,这样,当照相制版腔B从图4所示的成象设备A中移出时,护板22即把光敏鼓9关闭或遮住,如图4所示。
具体如图1所示,光敏鼓9如此设计的,它能被来自于下架15上的开口15g中的光线曝光,它与转移辊6相对,以便将上色剂图象从光敏鼓上转移到记录纸4上。然而当照相制版腔B从成象设备A中取出时,如果光敏鼓曝露在环境中,周围的光线将对其造成破坏,灰尘之类的东西也会粘附在光敏鼓9上。为防止此点,当把照相制版腔B从成象系统A中拆下时,开口15g即被保护盖板22罩住,从而避免了周围光线及尘埃对光敏鼓9的破坏。当然,当将照相制版腔B装入成象设备A中时,依靠一回转机构(未示出)可以使保护盖板22发生转动,从而使光敏鼓9曝露于开口15g中。
从图1中还可以明显看出,在所述的实施例中,下架15的下表面同时起到了记录纸4的引导作用。下架的下表面包括边缘导引部15h1及一阶梯式的中心导引部15h2(图6),中心导引部15h2的轴向长度(即阶梯间的距离)大约为102~120mm(在本实施例中为107mm),它略大于宽度(约100mm),阶梯的深度选定大约为0.8~2mm。依靠这种排布,中心导引部15h2扩大了对记录纸4的传送空间,其结果是,即使当比较厚的具有弹性的纸页,例如明信片,参观卡或信封用作记录媒体4时,这些厚纸页也不会受下架15的导引表面的干扰,从而防止了记录纸被卡住。从另方面说,当一张宽度大于明信片宽度的薄纸例如一张普通纸页被用作记录媒体时,由于该纸页(记录媒体)是被二个边导引部15h1所导引的,所以可以在纸页的传递过程中防止漂浮。
下面再对起到记录媒体传导作用的下架15的下表面作更具体的说明。如图28所示,二边部导引部位15h1可以相对于切线方向X拐折一定尺寸La(=5~7mm),上述切线是对光敏鼓9与转移辊6间的夹缝N而言的。由于二边部导引件15h1是位于下架15的下表面上,其作用是在下架与显影筒12d之间提供一必要的空间,以及为把足够量的上色剂供给显影筒而提供必要的空间,因此该导引部件取决于显影筒12d的有关部位,而显影筒的选择决定于如何获得一最佳的显影条件。如果侧导引件的下表面接近于切线X,则下架15的下部厚度可以减小,这样便引起了一个关于照相制版腔B的强度的问题。
此外,清除装置13的下端13f的位置取决于清除刮刀13a隔离板13b以及构成清除元件13的其他元件的位置,这一点在后面讲述,而且其位置的选择应能提供一间距Lb(=3~5mm),用以防止喂入的记录纸4的干扰。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穿过光敏鼓9的旋转中心的垂线与光敏鼓及转移辊6的二中心连线间的夹角β在5~20°之间。
考虑到上述因素,仅在中心导引部15h2提供一凹槽的或台阶,其深度为Lc(=1-2mm),以便使该导引部接近切线X,这样就可以在不降低下架15强度的前提下,顺利地将此较厚的弹性记录媒体4送入。在更多的情况下,所说的较厚的弹性记录媒体4是参观卡片,信封等,在成象设备的总说明书中它们属于比明信片窄的一类,只要带有台阶或凹槽的中心导引部15h2的宽度选择得略大于明信片的宽度,在实际应用中就不会有问题。
另外位于下架15的外表面还有一些调节突起部15i向下伸出,在记录媒体导引区域之外。每一个调节突起部15i都从下架的导引表面向记录纸4伸出约1mm。这样,在成象过程中,即使照相制版腔B由于某些原因略微向下了一些,由于调节突起部15i是紧靠在成象设备主体16的下导引元件23上的(图1),这就可以防止照相制版腔的进一步下降。这样,下导引元件23与下架15的下导引表面之间所存在的至少为1mm的间隙,就可以为记录纸4提供一传送路径,使记录纸在传送中不被夹住。而且如图1所示,一凹槽15j存在于下架15的下表面处,不会干扰记数辊5c2。于是,当照相制版腔B被装在成象设备A中时,由于它可以被装在记数辊5c2附近,所以整个成象设备的尺寸可以是很小。
14.照相制版腔的组装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照相制版腔的组装问题进行讲述。在图29中,用于防止上色剂泄漏的密封件S被粘接在显影装置12,以及清除装置13的一端,还被装在下架15上,该密封件S具有规则的形状,用Moltopren(由INOAC公司生产的柔性聚氨酯)橡胶制成,其作用是防止上色剂的外泄。当然,该防泄漏密封件SA也可以是形状不规则的。或者可以将所述的密封件用下述方式进行附着:即在需放置密封件的部位制有凹槽,将液体材料灌进槽中,该液体材料在固化后即变为弹性的。
一个与显影筒12e相接的刮刀支撑件12e1及一与清除刮刀13a相连的刮刀支撑件13a1,通过销钉24a,24b分别被装在下架15上。根据该实施例,如图29的虚线所示,刮刀支撑件12e1    13a1的连接表面可以是基本上相互平行的,这样销钉24a和24b就可以从相同的方向上钻入。这样,当制造大量照相制版腔B时,显影刮刀12e及清除刮刀13a就可以使用一种自动工具通过销钉而被连续连接。而且,由于为一上螺丝驱动器提供了一个空间,刮刀12e及13a的组装能力得以改进,由于从模具中取出外壳的方向是一致的,可以使模具的形状简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显影刮刀12e及清除刮刀13a也可以不通过销钉(螺钉)连接,而用粘合剂24c,24d将其连接在下架15上,如图30所示。这种情况下,由于粘合剂可以沿相同的方向施加,所以显影刮刀12e及清除刮刀13a的连接也可以利用一自动装置自动地连续进行。
当刮刀12e和13a按上述方式被连接之后,将显影筒12d装在下架15上,然后再把光敏鼓9装在下架15中。紧接着,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导引件25a,25b分别被装在刮刀支撑件12e1,13a1的连接表面上(光敏鼓的对面),它们位于光敏鼓9的纵向成象区域C(图32)之外。(顺便说一下,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导引件25a,25b是与下架15成整体结构的)。设定的导向元件25a和25b之间的距离大于光敏鼓9的外径。于是,如图31所示,当各部件例如显影片12e,清洁刀13a和类似部件都设置在下机架15上以后,最后将光敏鼓9安装到下机架上。此时,由导向元件25a、25b为光敏鼓的两个纵向端部(成象区外侧)导向。那就是说,当清洁刀13a稍微弯曲和/或显影筒12d稍微阻碍和转动时,将光敏鼓9安装到下机架15上。
如果首先将光敏鼓9安装到下机架15上,然后将显影片12e、清洁刀13a和类似部件安装到下机架上,恐怕在安装所述片、刀12e、13a和类似部件时,光敏鼓9的表面可能将被损坏。而且,在进行安装作业时,要检查显影片12e和清洁刀13a的安装位置,以及要测量上述片、刀和光敏鼓之间的接触压力是很困难或不可能的。此外,虽然必须将润滑剂施加到显影片12e和清洁刀13a上,以便防止扭曲量增大和/或上述片、刀向上翻转,由于最初显影片12e和清洁刀13a(在无调色剂条件下)与光敏鼓9紧密接触,而且显影筒12d先于显影片12e、清洁刀13a安装到下机架15上,这样,在安装上述片、刀时,很可能使润滑剂从片、刀处滴下。但是,按照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因为最后将光敏鼓9安装到下机架上,上面所述的缺陷和问题将被清除和解决。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显影装置12,清洁装置13安装在机架上的条件下,能够检查所述显影装置12和清洁装置13的安装位置,而且可以防止在安装光敏鼓的过程中损坏或擦伤光敏鼓的成象区域。此外,困为在所述装置12、13安装到机架上的条件下,能够将润滑剂施加到显影片和清洁刀上,由于在显影片12e和显影筒12d之间,以及在清洁刀13a和光敏鼓9之间接触紧密,可以防止润滑剂下滴,并且防止出现扭曲量增大和/或显影片和清洁刀向上翻转。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当导向元件25a、25b与下机架15形成一整体时,如图33所示,将凸出物12e2、13a2相应地与片、刀支撑元件12e1,13a1成型为一整体,或者将其它导向元件安装到位于光敏鼓9的成象区域外侧的两个纵向端部处的片、刀支撑元件上,以致在安装光敏鼓时,所述的光敏鼓9由这些凸出物或其他导向元件导向。
如图34(透视图)和图35(剖视图)所示,正象上面所述,将显影筒12d、显影片12e、清洁刀13a和光敏鼓9安装到下机架15上以后,将轴承元件26安装定位,使它可旋转地支撑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的一端。轴承元件26由耐磨材料制成,例如用聚缩醛树脂。并且,轴承元件26包括:光敏鼓轴承部分26a安装在光敏鼓9上;显影筒的轴承部分26b安装在显影筒12d的外表面;以及D形孔部分26c安装在D形磁体12c的端部。另外,显影筒的轴承部分26b可以安装在显影筒支撑件12i的外表面上,显影筒支撑件12i支撑显影筒12d的外表面,或者显影筒轴承部分26b也可以安装在下机架15的滑动表面15Q之间,下机架安装在滑动支撑件12i的外表面上。
因此,当将光敏鼓的轴承部分26a安装在光敏鼓9的端部,将磁体12c的端部插入D形孔部分26c中,将显影筒12d插入显影套轴承部分26b中时,沿着光敏鼓纵向滑动的轴承元件26,使其安装在下机架15的侧面,从而使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可旋转的支撑在下机架15上。如图34所示,随后将接地触点18a安装到轴承元件26上。并且,当轴承元件26安装在下机架侧面时,接地触点18a与光敏鼓9内的铝质鼓芯9a相接触(见图10)。此外,显影偏压触点18b也安装在轴承元件26上。并且,当将轴承元件26安装到显影筒12d上时,偏压触点18b与导体元件18d相接触,导体元件18d与显影筒12d的内表面相接触。
以这种方式由单体轴承元件26可旋转地支撑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能够改善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的定位精度,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由此便于安装操作,降低成本。而且,因为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的定位,可以由单一元件制成磁体12c。这样,能够使光敏鼓9和磁体12c之间具有高精度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光敏鼓9的表面能够保持稳定不变的磁力,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图象。此外,因为接地触点18a使光敏鼓9接地,显影偏压触点18b将显影偏压加到显影筒12d上,所述触点18a和18b安装到轴承元件26上,所以能够有效地使部件结构变得紧凑,并且使照相制版腔B的尺寸变小。
而且,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在成象设备中时,为使照相制版腔B在成象设备中定位,通过(在轴承元件26上)设置支撑部分,可以有效地使照相制版腔B在成象设备中定位精确。另外,如图5和6所示,在轴承元件26上形成了向外伸出的U形凸出物,例如光敏鼓轴部分26d(图20)。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在成象设备的主体元件16中时,如下面将要描述的那样,由轴支承元件34支撑光敏鼓轴部分26d,由此使照相制版腔B定位。采用这种方式,当照相制版腔安装在成象设备的主体元件16中时,因为同轴承元件26使照相制版腔B定位,从而直接支撑光敏鼓9,不论其他部件在制造和/或安装中是否有误差,光敏鼓9都能够精确定位。
而且,如图35所示,磁体12c的另一端插入成型于套状齿轮12k中的内穴中。并且,选定的磁体12c的外径稍小于所述穴的内径。于是,在套状齿轮12k处,磁体12c位于穴中,在它们之间存在着间隙。在磁体12c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其在穴内保持较低的位置,或者在磁体12c的磁力作用下,偏压显影片支撑元件12e1。所述支撑元件12e1由磁性金属制造,例如用ZINKOTE(一种镀锌钢板,由新日铁公司(Shin    Nippon    Steel    Incorp)制造)。用这种方式,因为相关联的套状齿轮12k和磁体12c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在磁体12c和旋转的套状齿轮12k之间由磨擦引起的扭曲减小,从而使照相制版腔的扭曲减小。
在另一方面如图31所示,充电辊10可旋转地安装在上机架14中,而关闭元件11b,保护盖22和上色剂供给机构12b也安装在机架15上。从上色剂贮存容器12a向显影筒12d供给上色剂和开口12a1由覆盖薄膜28封闭,(如图36所示),在覆盖薄膜28上具有撕开带27。还有,盖状元件12f固定在上机架上,此后通过填充口12a3向上色剂贮存容器12a供给上色剂。并且,用盖12a2封闭填充口12a3,从而使上色剂贮存容器12a密封。
接着,如图36所示,粘接在开口12a1周围的覆盖薄膜28上的撕开带27从开口12a1的一个纵向端(图36的右端)向另一纵向端(左端)延伸,并且在另一端(左端)弯曲,接着进一步沿夹持部分14f延伸。所述夹持部分14f成型于上机架14,并且由此向外伸出。
下一步,借助前面所述的闭锁爪和闭锁开口或凹口,将上机架14和下机架15相互连接,组成照相制版腔B。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7所示,撕开带27曝露于上机架14的夹持部分14f和下机架15的夹持部分15k之间。因此,当使用新的照相制版腔B时,操作者可以拉动位于夹持部分14f和15k之间,并且曝露在外面的撕开带27的伸出部分,即可将撕开带27从覆盖薄膜28上剥离,以致打开开口12a1,于是可以使上色剂从上色剂贮存容器12a内向显影筒12d运动。然后,将照相制版腔安装在成象设备A中。
如上所述,由于撕开带27曝露在上机架14和下机架15的夹持部分14f和15k之间,在上机架14和下机架15组装形成的照相制版腔上,很容易发现撕开带27。当在成象设备中安装照相制版腔B时,需要使用夹持部分14f和15k。于是,在照相制版腔被装入成象设备之前,如果操作者忘记取下撕开带27,因为他必须抓住照相制版腔的夹持部分进行安装,他将知道在照相制版腔上还留有未取下的撕开带27。此外,当撕开带27的颜色明显不同于机架14、15的颜色时,(例如,假定机架呈黑色,则采用白色或黄色撕开带27),取下撕开带的提示性能得到改善。于是,忘记取下撕开带的可能性被减小。
而且,例如在上机架14的夹持部分14f上设置U形导向肋,以便暂时夹持撕开带27,这样能够使连接在上、下机架14、15之间的撕开带27牢固并明显地曝露于预定位置。接着,当上、下机架14、15相互连接组成照相制版腔B时,如图38所示,因为用于容纳记数辊5c2的槽15j成型于下机架15的外表面,操作者可以将其手指伸入槽15j牢牢抓住照相制版腔B。进一步,在所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条状保护肋14i设置在照相制版腔B上,操作者可以用其手指扣紧保护肋,从而方便地抓住照相制版腔。接着,因为用于容纳记数辊5c2的槽(防止机架与记数辊相接触)成型于照相制版腔B的下机架15上,这样可以使成象设备的尺寸变得更小。
此外,如图6所示,因为槽15j成形于闭锁爪14a和闭锁口15b附近,上、下机架14、15通过闭锁爪14a和闭锁口15b相互连接,当操作者用其手指扣住槽15j抓紧照相制版腔B时,由操作者施加的夹紧力的方向与上、下机架相互锁紧的方向一致,于是使闭锁爪14a和闭锁口15b牢牢互锁。
现在参照图39A解释照相制版腔B的组装和输送流程。如图所示,将各部件安装在下机架15上,然后检查安装在下机架内的各部件(例如,检查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之间的位置关系)。接着将下机架15与上机架14相互连接,在上机架14中装有部分部件,例如充电辊10,最终形成照相制版腔B。然后,有效地全面检查照相制版腔B,随后运输照相制版腔。因此,组装和流程非常简单。
15.安装照相制版腔
下面将描述照相制版腔B在成象设备中的装配构造。
如图40所示,负载元件29具有与照相制版腔B的轮廓相配合的安装窗口29a,所述负载元件29设置在成象设备A的顶部开/关盖19上。由操作者抓住夹持部分14f、15k,穿过安装窗口29a,将照相制版腔B插入成象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在照相制版腔B上设有导向凸缘31,由导向槽(无代号)为导向凸缘31导向,所述导向槽设置在盖19上,照相制版腔的下部由导向板32导向,在所述导向板的自由端具有钩状物。
接着,如图40所示,定位凸块30设置在照相制版腔B上,而安装窗口29a上具有凹口29b,所述凹口29b用于和凸块30相配合。如图40和41所示,根据特殊的照相制版腔使凸块30的轮廓或位置不相同。所述特殊的照相制版腔内装有适于特殊成象设备A的显影敏感度的上色剂(即各照相制版腔内的上色剂各不相同),以致当要将装有不同显影敏感度的上色剂的照相制版腔装入特殊的成象设备时,因为凸块30不能和成象设备中的安装窗口29a相配合,所以这个照相制版腔就不能安装在此成象设备中。因此,可以防止错误安装照相制版腔B,于是避免了由于上色剂的显影敏感度不同,而出现模糊图象。这样,可以防止错误安装具有不同种类的光敏鼓和不同的显影感光度的照相制版腔。而且,当安装照相制版腔时,因为凹口29在负载元件29的侧面与凸块30相配合,当安装时如果操作者错误地将照相制版腔装入成象设备,他很容易肉眼发现凸块30受到负载元件29的阻挡。于是,在常规情况下,能够避免操作者用力将照相制版腔推入成象设备,防止照相制版腔B和/或成象设备A损坏。
将照相制版腔B插入开/关盖19的安装窗口29a之后,当盖19关闭时,由轴支撑元件33(图40所示),通过轴承46a支撑着光敏鼓9的旋转轴9f。所述旋转轴9f从上、下机架14、15的一侧伸出。由轴支撑元件33通过滑动轴承46b,和轴承46c(图35所示)支撑着显影筒12d的旋转轴12d2。所述旋转轴12d2从上、下机架14、15的一侧伸出。另一方面,由图42所示的轴支撑元件34支撑轴承元件26的光敏鼓轴端部分26d(图35所示)。所述轴承元件26安装在光敏鼓9的另一端。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盖22旋转,使光敏鼓9曝露,其结果是使光敏鼓9与成象设备A中的转移辊6相接触。而且,接触光敏鼓9的接地触点18a,接触显影筒12d的显影偏压触点18b,接触充电辊10的充电偏压触点18c设置在照相制版腔B上,因而这些触点从下机架15的下表面伸出,使这些触点18a,18b,18c分别与光敏辊的接地触头35a,显影偏压触头35b,充电偏压触头35c相接触(图42所示)。
如图42所示,设置这些触头35a、36b、35c,使得光敏鼓接地触头35a和充电偏压触头35c设置在沿记录媒体供给方向的输送辊6的下游一侧,而显影偏压触头35b设置在沿记录媒体供给方向的输送辊6的上游一侧。因此,如图43所示,以相同方式将触点18a、18b、18c设置在照相制版腔B上,使得光敏鼓接地触点18a和充电偏压触点18c设置在沿记录媒体供给方向的光敏鼓9的下游一侧,而显影偏压触点18b设置在沿记录媒体供给方向的光敏鼓9的上游一侧。
现在,参照图51描述将电接触点设置在照相制版腔B上的技术方案。图51是表示光敏鼓9和电接触点18a、18b、18c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51所示,触点18a、18b、18c设置在光敏鼓9的同一端,在光敏鼓9的轴向另一端设有凸缘齿轮9c。显影偏压触点18b设置在光敏鼓9的一侧(即安装显影装置12的一侧)。光敏鼓接地触点18a和充电偏压触点18c设置在光敏鼓的另一侧(即安装清洁装置13的一侧)。光敏鼓接地触点18a和充电偏压触点18c基本上沿一直线设置。然而,显影偏压触点18b的位置沿着光敏鼓9的轴向在光敏鼓接地触点18a和充电偏压触点18c所在位置稍微向外的地方。光敏鼓接地触点18a,显影偏压触点18b和充电偏压触点18c与光敏鼓9的外圆表面依次相互间隔开,(即触点18a和光敏鼓之间的距离最小,而触点18c与光敏鼓之间的距离最大)。而且,显影偏压触点18b的面积大于光敏鼓接地触点18a的面积以及充电偏压触点18c的面积。此外,显影偏压触点18b,光敏鼓接地触点18a和充电偏压触点18c的设置在沿光敏鼓9的轴向,在光敏鼓接地触点18a的支承臂部分18a3所在位置的外侧。所述支承臂18a3与光敏鼓9的内表面相接触。
如上所述,通过在(可装入成象设备中的)照相制版腔和成象设备之间的靠近照相制版腔侧面的位置设置电接触点,能够改善照相制版腔上的触点和成象设备上的触头之间的定位精度,因此可以防止产生电接触不良的现象。而且,通过在照相制版腔的非传动一侧设置触点,可以使成象设备中触头的轮廓形状简单,尺寸减小。
此外,因为照相制版腔的触点设置在照相制版腔的机架轮廓线内侧,所以能够避免外界物质粘附触点,从而防止触点被侵蚀。还可以防止由于外力作用使触点变形。再者,因为显影偏压触点18b设置在显影装置12一侧,而光敏鼓接地触点18a和充电偏压触点18c设置在清洁装置13一侧,所以能够在照相制版腔内方便地设置电极,于是可以使照相制版腔的尺寸减小。
下面将列表表示所述实施例中各部件的尺寸。但是,应当注意,这些尺寸仅仅是实例。本发明并不受这个实例的限制。
1).在光敏鼓9和光敏鼓接地触点18a之间的距离
X1≈6.0mm;
2).在光敏鼓9和充电偏压触点18c之间的距离
X2≈18.9mm;
3).在光敏鼓9和显影偏压触点18b之间的距离
X3≈13.5mm;
4).充电偏压触点18c的宽度Y1≈4.9mm;
5).充电偏压触点18c的长度Y2≈6.5mm;
6).光敏鼓接地触点18a的宽度Y3≈5.2mm;
7).光敏鼓接地触点18a的长度Y4≈5.0mm;
8).显影偏压触点18d的宽度Y5≈7.2mm;
9).显影偏压触点18d的长度Y6≈8.0mm;
10).凸缘齿轮9c的直径Z1≈28.6mm;
11).齿轮9i的直径Z2≈26.1mm;
12).凸缘齿轮9c的宽度Z3≈6.7mm;
13).齿轮9i的宽度Z4≈4.3mm;
14).凸缘齿轮9c的齿数为33;以及
15).齿轮9i的齿数为30。
现在将描述凸缘齿轮9c和齿轮9i。齿轮9c和9i是螺旋齿轮。当驱动力从成象设备传递到凸缘齿轮9c时,安装在下机架15中具有间隙的光敏鼓9在推力作用下朝凸缘齿轮9c移动,由此在下机架15的侧面使光敏鼓9定位。
将齿轮9c用于装有形成黑色图象的磁性上色剂的照相制版腔。当黑色图象成形腔装入成象装置后,齿轮9c与成象设备中的齿轮相啮合,以致受驱动力的作用使光敏鼓9旋转。而且齿轮9c与显影筒12d的齿轮相啮合,从而驱动后者旋转。齿轮9i与连接在成象设备中的输送辊6上的齿轮相啮合,从而使输送辊6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负载几乎不作用在输送辊6上。
另外,可以将齿轮9i用于彩色图象成形腔。在所述彩色图象成形腔中装有非磁性上色剂。当将彩色图象成形腔装入成象设备中时,齿轮9c与成象设备中的齿轮相啮合,以便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使光敏鼓9旋转。另一方面,齿轮9i与连接在成象设备中的输送辊6上的齿轮相啮合,以便使输送辊旋转,而且,齿轮9i与显影筒12d上的齿轮啮合,以便使后者旋转。此时非磁性上色剂附着在显影筒12d上。凸缘齿轮9c的直径大于齿轮9i,宽度和齿数也大于齿轮9i。因此,即使当齿轮9c承受较大负荷时,齿轮9c在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确保光敏鼓9旋转,并且能够将较大的驱动力传递给用于磁性上色剂的显影筒12d,以便确保后者旋转。
接着,参照图43,各触头35a~35c位于相应的固定罩内。
这些触头35a~35c可以各自在固定罩内移动,但是不能与固定罩分离。通过相应的可导电的压缩弹簧38,各触头35a~35c与印刷电路板37带电连接。另外,靠向触头35c的充电偏压触点18c在邻近上开关盖19的枢轴19b的位置具有弓形弯曲部分,安装有照相制版腔B的开/关盖19沿箭头R所指方向围绕枢轴19b旋转,以使盖19关闭,最靠近枢轴19b的充电偏压触点18c(即冲程最小)能够与触头35c有效接触。
16.定位
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好,并且关闭开/关盖19时位置确定了,所确定的各部件之间的位置使得光敏鼓9和透镜系统1c之间的距离,以及光敏鼓9和正本支撑玻璃1a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下面将对定位情况进行描述。
在图8中,定位凸块15m设置在下机架15上,光敏鼓9安装在下机架15上。下机架15在轴向两端附近。如图5所示,当上、下机架14、15相互连接时,这些凸块15m穿过开口14g向上伸出。所述开口14g位于上机架14中。
接着,如图44所示,用于阅读正本2的透镜组1c2装在透镜系统1c中。透镜系统1c借助铰接销1c3与上开/关盖19相连(照相制版腔B安装在开关盖19上)。透镜系统1c可以围绕铰接销产生轻微的转动,而且,在推力弹簧39的作用下(图44所示),透镜系统1c被偏压向下方。于是,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到上盖19上,并且盖19关闭时,如图44所示,透镜系统1c的下表面紧靠照相制版腔B的定位凸块15m。所以,当照相制版腔B装入成象设备A中时,在透镜系统1c中的透镜组1c2和安装在下机架15上的光敏鼓9之间的距离被精确确定,以致通过透镜组1c2,光线从正本2上阅读得到的光图象能够精确地照射到光敏鼓9上。
接着,如图45所示,在透镜系统1c中设有定位销40,此定位销可以穿过孔19c向上稍微伸出上盖19。所述孔19c设置在上盖19中。如图46所示,定位销40在正文阅读槽Z(图1和46)的纵向两侧稍微伸出。于是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到上盖19中且上盖19关闭时,随后成象操作开始,如前面所述,因为透镜系统1c的下表面紧靠定位凸块15m,正本支撑玻璃1a支撑在定位销40上的同时产生移动。其结果是,放置在正文支撑玻璃1a上的正本2和安装在下机架15中的光敏鼓9之间的距离总是保持不变,于是照射光线从正本2精确地反射到光敏鼓9上。因此,由于书写在正本上的信息能够由光线精确阅读,并且精确有效的反映到光敏鼓9上,所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象。
17.传递动力
下面将描述如何将驱动力传递给光敏鼓9,所述光敏鼓9设置在照相制版腔B内,而照相制版腔安装在成象设备A中。
如上所述,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在成象设备A中时,由成象设备中的轴支撑元件33支撑光敏鼓9的旋转轴9f。如图47所示,轴的支撑元件33包括支撑光敏鼓的旋转轴9f的支承部分33a,以及紧靠着显影筒12d的旋转轴12d2的部分33b。具有预定伸出量L(在所述实施例中为1.8mm)的阻挡部分33c设置在支撑部分33a,因此可以防止光敏鼓的旋转轴9f向上浮动。而且,当光敏鼓的旋转轴9f由支撑部分33a支撑时,显影筒的旋转轴12d2紧靠着相邻部分33b,因此可以防止旋转轴12d2向下坠落。此外,当上开/关盖19关闭时,以照相制版腔B的上机架14中伸出的下机架15的定位凸块15p紧靠着开/关盖19的邻近部分19c。
于是,当成象设备中的驱动齿轮41将驱动力传递给与其相啮合的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时,照相制版腔B受到反作用力,有沿图47所示箭头i的方向围绕光敏鼓的旋转轴9f转动的趋向。但是,因为显影筒的旋转轴12d2紧靠着邻近部分33b,并且从上机架14中伸出的下机架15的定位凸块15p紧靠着上盖的邻近部分19c,所以可以防止照相制版腔B产生旋转。
如上所述,虽然下机架15的下表面的作用是为记录媒体4导向,因为下机架与前面所述的成象设备中的主体元件相靠并在成象设备中定位,所以在光敏鼓9,输送辊6和为记录媒体4导向的导向部分15h1、15h2之间保持高精度的定位关系。于是可以保障记录媒体供给,和图象传递具有高精度。
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不仅由作用在照相制版腔B上的旋转的反作用力,而且当驱动力从凸缘齿轮9c传递到显影筒齿轮12j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显影筒12d受向下偏置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显影筒的旋转轴12d2不紧靠邻近部分33b,在成象操作期间,显影筒12d将总是受向下偏压的作用。最终,恐怕显影筒12d将向下移动和/或装有显影筒12d的下机架将产生变形。但是,在所述实施例中,因为显影筒的旋转轴12d2准确地紧靠邻近部分33b,所以上面所述的麻烦不会产生。
接着,如图20所示,通过套状支承件12i由弹簧12j将显影筒12d压靠光敏鼓9。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如图48所示的方案可以使套状支承件12i非常容易地产生滑动。这就是说支撑显影筒的旋转轴12d2的轴承12m设置在轴承座12n内。以这种方式,轴承12m可以沿着轴承座中的槽12n1滑动。在图49中具有同样构造。轴承座12n紧靠着轴支承元件33的邻近部分33b并且被支撑。在这种条件下,轴承12m在槽12n1中可以沿箭头所指方向滑动。此外,在所述实施例中,邻近部分33b的倾斜角θ(图47所示)可以选定为大约40度。
而且,可以不通过显影筒的旋转轴支撑显影筒。例如,如图52A和52B所示,由套状支承件52支撑显影筒的两个端部,而套状支承件52的下端由下机架15支撑,下机架15的下方依次由成象设备中的支柱53支撑。
还有,在所述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与驱动齿轮41相啮合,以这种方式由驱动齿轮41向凸缘齿轮传递驱动力。凸缘齿轮9c的回转中心和驱动齿轮41的回转中心的连线与通过凸缘齿轮9c的回转中心的铅垂直线朝逆时针方向偏离较小的角度α(在所述实施例中大约为1°)。因此,从驱动齿轮41向凸缘齿轮9c传送驱动力的方向F朝向上方。通常,虽然设定α角的值为20°或更大,可以产生方向朝下的驱动力,以便防止照相制版腔浮动。但是,在所述实施例中,将α角设定为大约1°。
通过设定上述α角大约为1°,当沿着箭头j所示方向打开上开/关盖9以便取出照相制版腔B时,驱动齿轮41不阻碍凸缘齿轮9c。因此,凸缘齿轮9c可以平滑地与驱动齿轮41脱离。此外,如上所述,当驱动力的传递方向F指向上方时,驱动力向上推光敏鼓的旋转轴9f。因此,旋转轴9f趋于从光敏鼓支撑部分33a处脱离接触。但是,在所述实施例中,因为支承部分33a上设有阻挡部分33c,光敏鼓的旋转轴9f不能脱离光敏鼓的支承部分33a。
18.再循环
具有上面所述构造的照相制版腔可以再循环使用。这意味着用毕的照相制版腔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回收,并且其中的部件可以再使用,从而形成新的照相制版腔。下面将解释这种再循环方式。通常,在过去,已经用过的照相制版腔就被丢弃或作为垃圾处理。但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照相制版腔B,在其中上色剂贮存容器内的上色剂用尽后,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回收,以便保护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然后,将回收的照相制版腔拆卸为上、下机架14、15,并且依次进行清洗。随后,将所需要的可再使用部件和新部件安装到上机架14或下机架15上。再将新上色剂装入上色剂贮存容器12a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新的照相制版腔。
具体来说,通过拆卸与上、下机架连接的闭锁爪14a和闭锁口15a,闭锁爪14a和闭锁口15b,闭锁爪14c和闭锁口15d,以及闭锁爪15c和闭锁口14b(图4,8和9)之间的相互连接,可以方便地将相互连接的上、下机架各自拆开。这种拆卸操作很容易进行,例如将用过的照相制版腔B放在图50所示的拆卸工具42上,借助推杆42a推动闭锁爪14a。即使在不使用拆卸工具42时,也可以通过推动闭锁爪14a、14c、15c,将照相制版腔拆卸开。
如上所述,将上机架14和下机架15相互拆开之后(如图8和9所示),采用空气射流装置清洗机架,去除附着或剩余在腔内的废上色剂。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废上色剂附着在光敏鼓9、显影筒12d和/或清洁装置13上,因为它们与上色剂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废上色剂不附着或几乎不附着在充电辊10上,因为它不直接与上色剂接触。因此,充电辊10比光敏鼓9、显影筒12d等部件更容易清洗。考虑到这一点,按照所述的实施例,因为充电辊10安装在上机架14上,而不是安装在下机架15上,而光敏鼓9、显影筒12d和清洁装置13安装在下机架15上,所以,与下机架15分开的上机架很容易被清洗干净。
在图39B所示的拆卸和清洗流程中,首先如上所述将上、下机架14、15相互分开。然后,分别拆卸和清洗上机架14和下机架15。随后,从上机架14中拆除充电辊10并进行清洗;从下机架15中拆除光敏鼓9,显影筒12d、显影片12e、清洁刀13a等部件,并且进行清洗。因此,拆卸和清洗流程非常简单。
在上色剂被清除干净之后,如图9所示,用新覆盖薄膜28封闭开口12a1。上色剂填充口12a3设置在上色剂贮存容器12a的侧面。通过上色剂填充口12a3将新上色剂装入上色剂贮存容器12a。然后,用盖12a2封闭填充口12a3。接着,通过闭锁爪14a和闭锁口15a,闭锁爪14a和闭锁凸块15b,闭锁爪14c和闭锁口15d,以及闭锁爪15c和闭锁口14b之间的连接,使上机架14和下机架15再次相互连接,于是组装成能够使用的照相制版腔。
此外,当上、下机架14、15相互连接时,虽然闭锁爪14a和闭锁口15a,闭锁爪14a和闭锁凸块15b,以及其它部件之间互锁,当相同的照相制版腔频繁循环使用时,恐怕在闭锁爪和闭锁口之间的锁紧力将减弱。要克服上述缺陷,在所述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的四角附近分别设置螺纹孔。即,分别在上机架14的凹陷部分14d和凸出部分14e,以及下机架15的凸出部分15e(与凹陷部分14d相配合)和凹陷部分15f(与凸出部分15e相配合)设置螺纹孔,如图8、9所示。于是,即使当闭锁爪的锁紧力减弱时,在上、下机架14、15相互连接和机架中的凸出部分和相应的凹陷部分相互配合后,通过将螺钉穿入相配合的螺孔,使得上、下机架14、15牢固相连。
19.成象操作
下面将描述在安装有照相制版腔B的成象设备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成象操作。
首先,如图1所示,将正本2放置在正本支撑玻璃1a上。然后,当压下复制起动按钮A3时,光源1c1打开,正本支撑玻璃1a在成象设备中,朝着图1所示的左方或右方可往复地移动,以便由光线阅读书写在正本上的信息。另一方面,随着阅读正本同时进行记录。片材供给辊5a和一对记录辊5c1、5c2旋转,将记录媒体4送入成象工位。光敏鼓9沿图1中的方向d旋转,记录成对辊5c1、5c2供给时间,而且由充电装置10均匀充电。然后,使阅读装置1阅读的光图象通过曝光装置11照射到光敏鼓9,因此在光敏鼓9上形成潜影。
在同一时刻,当潜影形成时,照相制版腔B的显影装置12起动,使上色剂供给机构12b工作,由此从上色剂贮存容器12a向显影筒12d供给上色剂,并且在旋转的显影筒12d上形成上色剂层。然后,在显影筒12d上施加一定电压,所施加电压的电极性和电位与施加在光敏鼓9上的相同,此时光敏鼓9上的潜影成为可见的由上色剂形成的图象。在所述实施例中,在显影筒12d上施加的电压大约为1.2KVVpp,1590Hz(矩形波)。在光敏鼓9和转移辊6之间输送记录媒体。在转移辊6上施加一定电压,此电压的电极性与上色剂上的相反,在光敏鼓9上的上色剂图象就转移到记录媒体4上。在所述实施例中,转移辊6由泡沫EPDM(乙烯-丙烯-共聚物)制成,这种材料的电阻值大约在109Ωcm。转移辊6的外径大约20mm。施加到转移辊上的转移电压为-3.5KV。
上色剂图象转移到记录媒体后,光敏鼓9继续朝方向d旋转。同时,由清洁刀13a剔除遗留在光敏鼓9上的残存上色剂。并且,借助橡皮刮板13b将剔除的上色剂收集到废上色剂容器13c中。另一方面,由输送带5d将具有上色剂图象的记录媒体4送到定影装置7。在定影装置里,通过加热和加压使上色剂图象永久性地固定在记录媒体4上。然后,由一对排出辊5f1、5f2将记录媒体排出。以这种方式,将正本上的信息记录到记录媒体上。
下面描述另一个实施例。
在上面所述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是:将显影片12e和清洁刀13a装入机架,并且由销钉24a、24b定位。如图53所示,当要将显影片12e和清洁刀13a装入下机架15时,通过用力将凸出物43a、43b插入相应的凹陷部分。凸出物43a、43b设置在显影片12e的纵向两端。凹陷部分44a、44b设置在成象设备的主体元件16上。用于安装销钉以便固定显影片12e、清洁刀13a的销钉45设置在凸出物43a、43b的附近。并且,在成象设备的主体元件16上设有相应的销孔45。(此外,可用盲孔或圆形套代替凸出物43a、43b)。
在这一方案中,由于反复循环使用照相制版腔B,使片、刀12e、13a和下机架之间的配合连接变松时,采用销钉可以将片、刀12e、13a牢牢安装到下机架上。
而且,第一实施例如图29所示,其中描述光敏鼓9的外径D小于光敏鼓导向元件25a、25b之间的距离L,以便最终将光敏鼓安装到下机架15上。如图54所示,即使当光敏鼓9安装在上机架14中,光敏鼓9的外径D可以小于光敏鼓导向元件25a、25b之间的距离L,因此光敏鼓能够最后再装入上机架,由于防止损坏光敏鼓9的表面,正如第一实施例所述。此外,在图54中,对于那些与第一实施例中功能相同零部件采用相同的代号表示。而且,由闭锁凸块47a和闭锁口47b互锁使上、下机架14、15相互连接。并且,通过销钉48使机架固定。
此外,如图3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由轴承元件26支撑。在图55所示的结构中,凸缘齿轮9c设置在光敏鼓9的一端,而与转移辊齿轮49设置在光敏鼓9的另一端。此外,在图55中,对于那些与第一实施例中功能相同的元件也采用相同的代号表示。
更具体说,在图55中,借助粘合剂、压配合或类似的连接方法分别将凸缘齿轮9c和转移辊齿轮49固定在光敏鼓9的两端。由轴承元件26的支撑部分33a支撑转移辊齿轮49的中央套筒49a。所述中央套筒49a可旋转地支撑光敏鼓。使光敏鼓有效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光敏鼓9接地,使具有中央L型接触部分的光敏鼓接地板50接触并且固定在光敏鼓的内表面。光敏鼓接地轴51穿过与转移辊相关联的齿轮49的中心孔与光敏鼓接地板50常闭接触。光敏鼓的接地轴51由导电金属制造,例如不锈钢。光敏鼓接地板50也由导电金属制造,例如磷铜、不锈钢或类似的金属材料。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到成象设备中时,将光敏鼓的接地轴51的头部51a支撑在轴承元件26上。在这种情况下,光敏鼓接地轴51的头部51a与成象设备中的光敏鼓接地触头接触,使光敏鼓接地。同样在此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采用单一轴承元件26可以改善光敏鼓9和显影筒12d之间的定位精度。
而且,采用本发明的照相制版腔B,不仅如上所述可以形成单色图象,而且,通过设置多个显影装置12,可以形成多色彩图象(双色,三色或全色图象)。因此,采用的显影方法可以是周知的双因素磁刷显影型,淋液显影型底接触显影型或暗影显影型。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属于所谓接触-充电型。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的充电技术,例如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三个壁上,所述三个壁由连接线和铝质的金属壳形成。采用将高电压施加到连接线上,使产生的正或负离子移动到光敏鼓9的表面。由此,使光敏鼓9的表面均匀充电。
另外,接触-充电可以是刀刃型(充电刀刃)、片型、块型、杆型或线型,以及上面所述的辊型接触。而且,剔除遗留在光敏鼓9上的残存上色剂的清洁装置可以是毛刷,或磁刷,以及刀片。
此外,照相制版腔B包括图象载体元件(例如,充电摄影的感光元件)和至少一个执行装置。因此,与前面所述的构造相同,照相制版腔可以整体合并在图象载体元件和充电装置内,它们可以作为一个单元可拆卸地装入成象设备中,或者照相制版腔与图象载体元件和显影装置合并为一整体,作为一个单元可拆卸地装入成象设备中,或者照相制版腔与图象载体元件和清洁装置合并为一整体,作为一个单元可拆卸地装入成象设备,或者照相制版腔与图象载体元件和两个或多个执行装置合并为一整体,作为一个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象设备中。这就是说,照相制版腔与充电装置或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和光电摄影的感光元件合并为一整体,作为一个单元可拆除地安装在成象设备内,或者照相制版腔至少与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之一,以及光电摄影的感光元件合并为一整体,作为一个单元可拆除地安装到成象设备中。
而且,在所述实施例中,成象设备是静电复印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复印机。而且还适用于其他各种成象设备,例如,激光照排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同类设备。
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前面所述的驱动力如何传递到光敏鼓9。如图56所示,由驱动电动机54传递驱动力。电动机54安装在成象设备的主体元件16上,通过齿轮组G1-G5,电动机54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齿轮G6,并且,驱动齿轮G6与凸缘齿轮9c相啮合,由此使光敏鼓9旋转。另外,驱动电机54的驱动力、从齿轮G4传递到齿轮组G7-G11,由此使片材供给辊5a旋转。而且,驱动电机54的驱动力从齿轮G1,通过齿轮G12、G13传递到定影装置7的驱动辊7a。
接着,如图57和58所示,凸缘齿轮(第一齿轮)9c和齿轮(第二齿轮)9i形成一整体。齿轮9c、9i的局部从开口15g中露出,开口15g设置在下机架15上。如图59所示,当照相制版腔B安装在成象设备A中时,驱动齿轮G6与光敏鼓9的凸缘齿轮9c相啮合,而与齿轮9c构成整体的齿轮9i与转移辊6的齿轮55相啮合。此外,在图59中,成象设备中的部件用实线表示,照相制版腔的部件用点划线表示。
齿轮9c的齿数与齿轮9i的不同。因此,当使用黑色成象制版腔时,显影筒12d的转速不同于使用彩色成象制版腔时显影筒12d的转速。在黑色成象制版腔中装有磁性上色剂,而在彩色成象制版腔中装有非磁性上色剂。这就是说,当装有磁性上色剂,形成黑色图象的制版腔装入成象设备时,如图60A所示,凸缘齿轮9c与显影筒12d的齿轮12k相啮合。另一方面,如图60B所示,当装有非磁性上色剂的彩色图象成形腔安装在成象设备中时,齿轮9i与显影筒12d的齿轮12k啮合。
如上所述,因为齿轮9c的直径、宽度和齿数都比齿轮9i的大,即使较大的负荷施加在齿轮9c上,该齿轮9c也能可靠地接受驱动力,保证使光敏鼓9旋转,并且将较大的驱动力传递到带有磁性上色剂的显影筒12d上,由此保证使显影筒12d旋转。
下面参照图61~64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中应用的光敏鼓。
另外,在各实施例中说明,将光敏鼓装入照相制版腔中的一个例子,应当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例子,光敏鼓可以直接装入成象装置中。
图61是透视图,其表示本发明中应用的光敏鼓。图62和63是侧视图,其表示光敏鼓放置在固定表面上的情况。图62表示光敏鼓竖直放在固定表面上时的情况。图63表示光敏鼓平放在固定表面上时所处的状态。
如图61~63所示,本发明中应用的光敏鼓9包括圆柱形鼓体元件(圆柱)9a。鼓体9a由铝制成,鼓体的壁厚大约1mm。在鼓体上涂敷一层有机感光层,例如通过浸渍加工。上述凸缘齿轮9c和齿轮9i通过连接装置9j或类似物固定在铝质鼓体9a的一端。凸缘齿轮9c和齿轮9i与光敏鼓的凸缘部分构成一整体,其构成材料可以是聚缩醛,聚碳酸酯纤维等类似材料。齿轮9c、9i是螺旋齿轮,其各自的螺旋角大约为16度,这些齿轮的轮齿倾斜方向使得它们受驱动力作用时,推力的方向朝向齿轮9c,9i。
另外,铝质鼓体9a的另一端没有设置零部件,并且其一端面向外曝露。而且,上面所述的有机感光层设置在铝质鼓体9a的外圆表面。
还有,当使用形成规格为A4的图象的光敏鼓时,鼓体9a的总长度大约为256.6mm。有机感光层的总长(X1)大约为253mm。在靠近齿轮的鼓体端部未涂敷感光层区域的总长(X2)大约为3.5mm。这就是说,有机感光层没有完全覆盖鼓体9a的外圆表面,而且未涂敷感光层的区域设置在邻近齿轮9c,9i的光敏鼓的端部。于是,在进行连接操作时能够防止将感光层从鼓体上剥落。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齿轮9c和9i靠在一起设置在鼓体9a的一端。并且,外凸缘齿轮的直径大于内齿轮9i的直径(例如,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凸缘齿轮9c的直径大约为28.6mm,而齿轮9i的直径大约为26.1mm)。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实施例中,至少可以获得两个优点。
(1)如图62所示,在进行安装操作和设备维修时,例如更换部件,当将光敏鼓9放置在固定表面60上时,例如放在工作台或地板上,可以增加光敏鼓的稳定性。因此,能够减小损害感光体表面的可能性。
(2)如图63所示,即使将光敏鼓9平放在固定表面60上,例如工作台或地板上,仅仅凸缘齿轮9c的局部A与固定表面60接触。而且,光敏鼓9以倾斜状态平放在固定表面上,远离与固定表面接触的齿轮的端部,因此,由于几乎全部的感光体都不接触固定表面60,这就能够减小损坏感光体表面的可能性。
此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当凸缘齿轮9c与固定表面60接触时,凸缘齿轮9c的局部即齿轮9c的齿尖或齿顶,特别是靠近齿轮9i的齿顶端(图63所示)受载荷作用。因此,当齿轮9c、9i与相关联的齿轮啮合时,因为相关联的齿轮相互分开,以便避免齿轮之间产生干涉,所述局部(局部A)通常不与相关的齿轮啮合。所以,如果局部A在载荷作用下损坏(碰伤),在啮合的齿轮组之间传递的驱动力不能对图象成形产生有害影响。所以防止光敏鼓产生不平衡转动。
下面参照图64详细描述上述实施例。
图64是纵向剖视图,其表示光敏鼓支撑在轴上的情况。
如图所示,光敏鼓9支撑在轴9f上。轴9f通过凸缘齿轮9c(齿轮9i)安装在支承元件34上。凸缘齿轮9c也起光敏鼓凸缘的作用。然而,光敏鼓的另一端借助轴承元件26支撑在轴支撑元件33上。以这种方式,当光敏鼓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时,驱动力通过凸缘齿轮9c和成象设备中齿轮G6之间的啮合传递给光敏鼓,所以光敏鼓可以在高精度下稳定旋转。
另外,由凸缘齿轮9c和齿轮9i形成整体的齿轮部分9k。在齿轮部分9k中具有通孔9l。轴9f沿通孔9l延伸。在所述实施例中,如图64所示,通孔9l具有较小的直径部分(g2)。此较小直径部分(g2)在凸缘齿轮9c内形成,并且其内径(大约8mm)基本上等于轴9f的外径。通孔9l还具有较大的直径部分(g3),此较大的直径部分在齿轮9i内形成,并且其内径(大约为9mm)大于轴9f的外径。因此,按照所述的实施例,通孔9l的9m部分与轴9f配合,配合部分9m位于相应的凸缘齿轮9c处。因此,凸缘齿轮9c受来自成象设备的驱动力作用时,由于驱动力9n作用于轴9f的根部,因此可以减少轴9f的弯曲。所以,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光敏鼓9旋转时,因为其不会相对于轴9f产生振动,光敏鼓9能够以高精度平稳运转。
综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光敏鼓,一种照相制版腔,一种成象装置和成象设备,它们可以产生完美的图象。

Claims (48)

1、一种光敏鼓,其包括:
圆柱形元件,在该元件上具有感光体;
第一和第二螺旋齿轮,并排轴向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元件的一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沿轴向设置在第二螺旋齿轮的外侧,第一螺旋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外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的外径大约为28.6mm,第二螺旋齿轮的外径大约为26.1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齿数。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的齿数为33,第二螺旋齿轮的齿数为30。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的宽度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宽度。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的宽度大约为6.7mm,第二螺旋齿轮的宽度大约为4.3mm。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的螺旋方向与第二齿轮的螺旋方向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元件包括铝质圆柱体,其壁厚大约为1mm。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鼓的外径包括所述圆柱形元件外表面作为感光体的有机感光材料层厚度的尺寸,这个尺寸大约为24mm。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螺旋齿轮构成一整体。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和第二螺旋齿轮构成一整体,而且此构成整体的部分形成光敏鼓的凸缘部件。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和第二螺旋齿轮构成一整体,在形成的整体部分中设有通孔,对应于第一螺旋齿轮的通孔内径小于对应于第二螺旋齿轮的通孔内径。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和第二螺旋齿轮构成一整体,在形成的整体部分中设有通孔,对应于第一螺旋齿轮的通孔内径小于对应于第二螺旋齿轮的通孔内径,当光敏鼓安装在成象装置中时,所述通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的通孔部分处配装于所述成象装置的轴上。
14、一种安装在成象装置中的照相制版腔,其包括:
包括圆柱形元件的光敏鼓,在圆柱形元件上设有感光体,第一和第二螺旋齿轮并排轴向设置在圆柱形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旋齿轮沿轴向设置在第二螺旋齿轮外侧,而且第一螺旋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外径;和
对于所述光敏鼓产生作用的照相装置。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与成象装置中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由此使驱动力从成象装置传递到所述光敏鼓,并使光敏鼓旋转。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根据作为所述照相装置的显影装置使用的上色剂种类,可选择地使显影装置的显影筒上的齿轮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啮合,或者与第二螺旋齿轮啮合,以便使所述显影筒旋转。
17、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制版腔与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合并为所述照相装置,它和光电摄影的感光体构成一个单元,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象装置内。
18、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照相制版腔至少与一个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合并为照相装置,它和光电摄影的感光体构成一个单元,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象装置内。
19、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相制版腔至少与显影装置和光电摄影的感光体合并为一单元,此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象装置中。
20、一种成象装置,其中安装有照相制版腔,并且采用这种成象装置能够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包括:
能够安装照相制版腔的安装装置,在照相制版腔中具有光敏鼓,光敏鼓包括圆柱形元件,在圆柱形元件上设有感光体,第一和第二螺旋齿轮并排轴向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元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旋齿轮沿轴向设置在第二螺旋齿轮的外侧,第一螺旋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外径,照相装置作用在光敏鼓上;和
当所述照相制版腔安装在所述装置上时,螺旋齿轮与所述第一螺旋齿轮相啮合,由此传递驱动力,以便使所述光敏鼓旋转。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象装置是静电复印机。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象装置是激光照排机。
23、一种用于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的成象设备,包括:
安装装置,可选择地安装第一照相制版腔的安装装置包括,图象支承元件,第一和第二螺旋齿轮并排轴向设置在所述图象支承元件的一端,以及为显示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上形成的潜影的第一显影装置,所述第一螺旋齿轮沿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齿轮外侧,而且第一螺旋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外径;或者第二照相制版腔包括有图象支承元件,第一和第二螺旋齿轮并排轴向设置在图象支承元件的一端,以及为显示所述图像支承元件上的潜影的第二显影装置,第二显影装置上具有的上色剂的彩色与第一显影装置上的上色剂的彩色不相同,所述第一螺旋齿轮沿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齿轮的外侧,第一螺旋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螺旋齿轮的外径;
驱动电机,
转移辊,转移辊将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上形成的图象转移到所述记录媒体上;
第一驱动力传递装置,该装置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电机传递到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制版腔中的所述第一螺旋齿轮;
第二驱动力传递装置,该装置将驱动力从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制版腔的第二螺旋齿轮传递到所述转移辊,以致使转移辊旋转。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装置采用磁性上色剂使所述潜影图象显示出来,从而获得黑色图象。
25、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影装置采用非磁性上色剂使所述潜影图象显示出来,从而获得非黑色的其他色彩的图象。
26、一种可以装入成象装置中的照相制版腔,其包括:
图象支承元件;
用于对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产生作用的照相装置;
第一和第二齿轮,它们并排轴向设置在图象支承元件的一端;和
机架装置,该装置支撑所述图象支承元件和所述照相装置,与此同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曝露在机架外面。
2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齿轮作为接受来自成象装置的驱动力的齿轮,由此使作为所述图象支承元件的光敏鼓旋转。
28、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向成象装置中的转移辊传递驱动力,由此使所述转移辊旋转。
29、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一齿轮的宽度大于第二齿轮的宽度。
30、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是33,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是30。
31、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当作为所述照相装置的显影装置使用磁性上色剂时,所述第一齿轮接受来自成象装置的驱动力,并且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显影装置的显影筒,从而使显影筒旋转,所述第二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成象装置的转移辊,使转移辊旋转。
32、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当作为所述照相装置的显影装置使用非磁性上色剂时,所述第一齿轮接受来自成象装置的驱动力,而所述第二齿轮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显影装置的显影筒,以使显影筒旋转,并且将驱动力传递到成象装置中的转移辊,使所述转移辊旋转。
33、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装置是向作为所述图象支承元件的光敏鼓充电的充电装置。
34、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装置是清洁作为图象支承元件的光敏鼓的清洁装置。
35、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装置是让潜影显示出来的显影装置,所述潜影形成于作为图象支承元件的光敏鼓上。
36、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制版腔与充电装置或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以及作为图象支承元件的光电摄影感光体合并为一个单元,此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象装置中。
3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制版腔至少与一个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以及作为图象支承元件的光电摄影感光体合并为一个单元;此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象装置中。
38、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制版腔至少与显影装置,以及作为图象支承元件的光电摄影感光体合并为一个单元,此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象装置中。
39、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都是螺旋齿轮。
40、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的局部从所述机架装置中伸出或曝露。
41、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制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从所述机架装置中齿轮所在的部分曝露出来,所述曝露的齿轮与成象装置中的齿轮相啮合。
42、一种成象装置,其中装有照相制版腔,并且采用它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包括:
安装装置,在该装置上能够安装照相制版腔,它包括图象支承元件,对于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产生作用的执行装置,第一和第二齿轮,其并排轴向设置在所述图象支承元件的一端,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图象支承元件和执行装置的机架装置,同时第一和第二齿轮曝露在外面;
驱动电机;
转移辊,用该转移辊将在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上形成的图象转移到记录媒体上;
第一驱动力传递装置,用该装置将来自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照相制版腔的第一齿轮;以及
第二驱动力传递装置,用该装置将驱动力从所述照相制版腔中的第二齿轮传递到所述转移辊,由此使转移辊旋转。
43、按照权利要求42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成象装置是静电复印机。
44、按照权利要求42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成象装置是激光照排机。
45、按照权利要求42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成象装置是传真机。
46、一种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的成象设备,包括:
安装装置,在此安装装置上可选择地安装第一照相制版腔,其包括图象支承元件;第一和第二齿轮,它们并排轴向设置在图象支承元件的一端;第一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使形成于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上的潜影显示出来;以及机架装置,在所述机架装置上支撑着所述图象支承元件和所述显影装置,同时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曝露在机架外面;或者装有第二照相制版腔,其包括图象支承元件;第一和第二齿轮并排轴向设置在图象支承元件的一端;第二显影装置,该第二显影装置使成形于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上的潜影显示出来,在第二显影装置上显示出的彩色与所述第一显影装置上显示的彩色不相同;以及机架装置,所述机架支撑着所述图象支承元件和所述显影装置,同时第一和第二齿轮曝露在机架外面;
驱动电机;
转移辊,转移辊将成形于所述图象支承元件上的图象传递到记录媒体;
第一驱动力传递装置,该装置将来自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照相制版腔的第一齿轮;
第二驱动力传递装置,该装置将来自所述第一或第二照相制版腔的第二齿轮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转移辊,由此使转移辊旋转。
47、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成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装置使用磁性上色剂使潜影图象显示出来,从而获得黑色图象。
48、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成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影装置使用非磁性上色剂使潜影图象显示出来,从而获得非黑色的具有其他色彩的图象。
CN93102537A 1992-06-30 1993-01-29 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587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194661 1992-06-30
JP194661/92 1992-06-30
JP4194661A JPH0619230A (ja) 1992-06-30 1992-06-30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17421/92 1992-07-24
JP4217421 1992-07-24
JP21742192 1992-07-24
JP017851/93 1993-01-11
JP5017851 1993-01-11
JP1785193A JP3599354B2 (ja) 1992-07-24 1993-01-11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28A true CN1083228A (zh) 1994-03-02
CN1058794C CN1058794C (zh) 2000-11-22

Family

ID=2728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0253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8794C (zh) 1992-06-30 1993-01-29 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5602623A (zh)
EP (2) EP0813119B1 (zh)
KR (1) KR0132555B1 (zh)
CN (1) CN1058794C (zh)
CA (1) CA2088237C (zh)
DE (2) DE69330145T2 (zh)
HK (1) HK1005105A1 (zh)
MX (1) MX93005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9415C (zh) * 2004-03-29 2009-01-0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
CN107589651A (zh) * 2016-07-08 2018-0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9932B2 (ja) *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JPH08328280A (ja) * 1995-03-31 1996-12-13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の円筒状支持体
JP3251152B2 (ja) * 1995-07-26 200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359245B2 (ja) * 1995-10-25 2002-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92129B2 (ja) * 1996-01-09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13407A (ja) * 1996-01-31 1997-08-15 Canon Inc コネクタ及び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226478B1 (en) 1996-03-21 2001-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drive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US6240266B1 (en) 1996-03-21 2001-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um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JP3382465B2 (ja) 1996-07-04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915B2 (ja) * 1996-07-04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916B2 (ja) * 1996-07-04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軸受ガイド部品
JP3745047B2 (ja) 1996-09-26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026895B2 (ja) 1996-09-26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69805B2 (ja) 1996-09-2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92109B2 (ja) * 1996-09-26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69804B2 (ja) * 1996-09-2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0833232B1 (en) 1996-09-26 2002-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par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JP3745049B2 (ja) * 1996-09-26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27801B2 (ja) * 1996-12-25 2002-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トナー容器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33415A (ja) * 1997-04-04 1998-12-18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72108B2 (ja) * 1997-10-01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888B2 (ja) * 1997-10-01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041196A (en) * 1997-10-27 2000-03-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an upper surface of developer contained in a contai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ing such apparatus
JP3420486B2 (ja) * 1997-11-07 2003-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5832345A (en) * 1997-11-14 1998-11-03 Xerox Corporatio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drive assembly resultant force counter acting member
JP3290619B2 (ja) * 1997-11-20 2002-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61131A (ja) 1997-11-29 1999-06-1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82326A (ja) * 1998-03-26 1999-10-1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96051A (ja) * 1998-04-08 1999-10-2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066498A (ja) 1998-08-21 2000-03-03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098809A (ja) * 1998-09-24 2000-04-07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31945A (ja)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034055A (ja) 1999-02-18 2001-02-09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3347686B2 (ja) 1999-04-02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押込み機構
JP3320399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506B2 (ja) 1999-05-20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320398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293818B2 (ja) 1999-05-20 2002-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873B2 (ja) 1999-07-13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量逐次表示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43772B2 (ja) 1999-08-06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1490A (ja) 1999-08-06 2001-02-23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335A (ja) 1999-09-17 2001-04-0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量検出部材
JP3787487B2 (ja) 1999-10-08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機構、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255786A (ja) 2000-01-07 2001-09-21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231B2 (ja) 2000-01-13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549736B2 (en) * 2000-01-19 2003-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ngaging member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developing roller and magnet
JP2001242684A (ja) 2000-03-01 2001-09-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290355A (ja) 2000-04-06 2001-10-1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0359A (ja) 2000-04-07 2001-10-19 Canon Inc 現像剤容器、現像剤量検知システ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162515B1 (en) 2000-06-09 2011-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flexible seal
US6697578B2 (en) 2000-08-25 2004-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mory member,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182446A (ja) 2000-10-04 2002-06-26 Canon Inc 駆動力伝達部品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23684B2 (ja) 2000-11-28 2003-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気接点部材
JP3667243B2 (ja) 2000-12-01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機構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96647A (ja) 2000-12-22 2002-07-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714746B2 (en) 2001-01-23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otationally driv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ontact electrifying member of process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ontact electrifying member
JP2002258720A (ja) 2001-03-05 2002-09-11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19232B2 (ja) 2001-03-09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31155B2 (ja) 2001-03-16 2005-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着脱機構
JP2002278415A (ja) 2001-03-16 2002-09-2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25431B2 (ja) 2001-03-16 2005-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着脱機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67023B2 (ja) 2001-04-27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72030B2 (ja) 2001-04-27 2004-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分解方法、組立方法、位置決め結合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48558B2 (ja) * 2001-12-13 2004-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22110B2 (ja) * 2004-02-20 2010-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EP1640814B1 (en) 2004-08-06 2011-10-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handle interlocking elements
US20070092291A1 (en) * 2005-10-07 2007-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cartridge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4948382B2 (ja)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5311854B2 (ja)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558083B2 (ja) 2008-06-20 2010-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及び、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CN201532527U (zh) * 2009-10-27 2010-07-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US8855527B2 (en) * 2012-07-27 2014-10-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aling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replaceable compliant sealing member and a latch member
JP6137874B2 (ja) * 2013-02-28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3037B2 (ja) 2013-08-13 2017-10-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068619A4 (en) 2013-11-14 2017-07-05 Georgia-Pacific Consumer Products LP Soft, absorbent sheets having high absorbency and high calip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soft, absorbent sheets
CN105607451B (zh) * 2015-12-29 2022-11-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9716241B (zh) 2016-08-26 2021-11-09 佳能株式会社 鼓单元、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联接部件
JP2018180380A (ja) * 2017-04-17 2018-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KR102499050B1 (ko) 2017-12-13 2023-02-1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카트리지
JP7262983B2 (ja) 2018-11-30 202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05417B2 (ja) 2019-04-25 202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679565A (zh) * 2020-05-28 2020-09-18 上海天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废料刮除刀片的硒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2558A (en) * 1984-02-14 1988-05-03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Im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display apparatus
DE3585279D1 (de) * 1984-11-14 1992-03-05 Canon Kk Bildverarbeitungssystem.
JPS634252A (ja) * 1986-06-24 1988-01-0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トリツジ及びこのカ−トリツジ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S63149669A (ja) * 1986-12-15 1988-06-22 Canon Inc 接触帯電方法
CA1324912C (en) * 1987-09-30 1993-12-07 Sigeki Sakakura Printer
US4837635A (en) * 1988-01-22 1989-06-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scanning system in which a portion of a preview scan image of a picture displaced on a screen is selected and a corresponding portion of the picture is scanned in a final scan
JP2711334B2 (ja) * 1988-02-19 1998-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68908915T2 (de) * 1988-03-02 1994-01-20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herausnehmbarer Prozesskassette.
DE68928299T2 (de) * 1988-06-20 1998-01-29 Fujitsu Ltd Übertragungssystem mit mehreren bildausschnitten
JP2756301B2 (ja) * 1989-04-10 1998-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編集方法及び装置
US4975743A (en) * 1989-08-21 1990-12-04 Surti Tyrone 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removable drive means
US5095335A (en) * 1989-09-19 1992-03-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pier with retractable charging unit to prevent damage to drum when removing process cartridge
US5019861A (en) * 1989-10-11 1991-05-28 Surti Tyrone N Drive apparatus for a process cartridge of a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5404198A (en) * 1989-12-15 1995-04-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69103545T2 (de) * 1990-02-17 1995-01-12 Canon Kk Arbeit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Einheit.
JP2749953B2 (ja) * 1990-05-22 1998-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75439A (ja) * 1992-06-30 1994-03-1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9415C (zh) * 2004-03-29 2009-01-0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
CN107589651A (zh) * 2016-07-08 2018-0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07589651B (zh) * 2016-07-08 2021-08-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330145T2 (de) 2001-08-30
DE69330145D1 (de) 2001-05-17
CN1058794C (zh) 2000-11-22
EP0813119A1 (en) 1997-12-17
EP0586033A3 (en) 1994-04-06
KR0132555B1 (ko) 1998-11-16
DE69317607D1 (de) 1998-04-30
EP0586033B1 (en) 1998-03-25
CA2088237C (en) 2001-06-05
CA2088237A1 (en) 1993-12-31
EP0813119B1 (en) 2001-04-11
DE69317607T2 (de) 1998-08-20
US5926672A (en) 1999-07-20
MX9300509A (es) 1994-07-29
US5602623A (en) 1997-02-11
EP0586033A2 (en) 1994-03-09
KR940006009A (ko) 1994-03-22
HK1005105A1 (en) 199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94C (zh) 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CN1049987C (zh) 可安装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049983C (zh) 刮板、刮板粘接方法、清理机构、处理盒和成象设备
CN1049988C (zh) 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
CN1158582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57618C (zh) 安装片件的方法
CN1107246C (zh) 耦合部件、感光鼓、处理盒和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
CN1054441C (zh) 把圆柱构件与啮合构件连接的方法、圆柱构件、制版机芯及成象设备
CN1061763C (zh) 显影框、处理卡盒和成象设备
CN1145849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象设备
CN1049985C (zh) 处理盒与装有此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140851C (zh) 轴承部件、总成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57621C (zh) 处理盒、成象设备和成象系统
CN1149449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71036C (zh) 成象装置,成象装置装配方法及外盖的安装方法
CN1071037C (zh) 感光鼓处理盒和成象设备
CN1102250C (zh) 处理盒和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
CN1058795C (zh) 处理盒和成象设备
CN1074145C (zh) 遮光板,处理卡盒和成像设备
CN1067474C (zh) 成象装置
CN1098476C (zh) 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00339773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58580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452033A (zh) 处理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497373A (zh)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