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9321A - 带盒 - Google Patents

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9321A
CN104859321A CN201510194288.5A CN201510194288A CN104859321A CN 104859321 A CN104859321 A CN 104859321A CN 201510194288 A CN201510194288 A CN 201510194288A CN 104859321 A CN104859321 A CN 104859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ody
arm
tape drum
bottom shell
fro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42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9321B (zh
Inventor
加藤努
今牧照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59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9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Abstract

带盒包括:盒壳体,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一对侧表面,并包括具有顶表面的顶壳体和具有底表面的底壳体;带,作为打印介质安装在盒壳体中;臂部,包括前表面的一部分,并将带沿预定馈送路径的一部分朝出口引导,预定馈送路径的部分与前表面平行延伸;锁定部,设置在臂部的在带的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通过锁定部彼此接合;接触部,设置在出口附近,被构造成允许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接触或分离。接触部包括:孔口,设置在底壳体中;突出部,设置在顶壳体中,并能插入孔口中或从孔口移除。带盒能抑制在出口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

Description

带盒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9月3日、发明名称为“带盒”且申请号为201010274378.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带式打印机中的带盒。
背景技术
已知带盒能够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带式打印机的盒容纳部中。例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00-103131中所描述的带盒具有用于朝向开口排出打印带的出口,在该开口处,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在顶壳体中靠近该出口处且在带盒的前表面中设置锁定件。在底壳体中靠近该出口处且在带盒的前表面中设置锁定孔。锁定件和锁定孔弹性地接合从而使顶壳体和底壳体接合。
发明内容
为了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打印带需要从出口适当地排出。然而,当例如上述公开文件中所述的带盒落下时,由于落下撞击,靠近出口的锁定孔和锁定件之间的接合可能松开,并且因而可在靠近出口处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可能性是打印带从出口不适当地排出且打印质量变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盒,其能够抑制在出口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带盒包括盒壳体、带、臂部、锁定部和接触部。该盒壳体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一对侧表面,并包括具有顶表面的顶壳体和具有底表面的底壳体。该带是打印介质,并被安装在盒壳体中。该臂部包括前表面的一部分并将带沿预定馈送路径的一部分朝向出口引导。馈送路径的所述部分与前表面平行地延伸。该锁定部被设置在臂部的在带的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通过锁定部彼此接合。该接触部被设置在出口附近并被构造成允许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接触或分离。
由于带盒包括锁定部,因此即使在例如撞击被施加到带盒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的接合。此外,即使在由于撞击等而在接触部中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锁定部保持接合。因此,带盒能够返回到在接触部中顶壳体和底壳体适当彼此接触的状态。因而,能够防止在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臂部中带的馈送路径,并且能够从出口适当地排出带。因此,能够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
在带盒中,接触部可包括孔口和突出部。孔口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一个壳体中。能够被插入孔口中或从孔口移除的突出部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中。在这种情况下,当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接合时突出部能够被孔口引导,且接触部能够被形成在适当的位置中。因此,能够防止顶壳体和底壳体不适当地与带接触从而损坏带。
在带盒中,锁定部可包括开口和锁定件。开口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一个的前表面中,并可使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所述一个的外部和内部连通。锁定件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中,并具有与开口接合的突起。在这种情况下,顶壳体和底壳体能够通过开口和锁定件接合。因此,即使在带盒受到撞击且力沿使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加到带盒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分离的可能性。
带盒可进一步包括凹部,该凹部邻近臂部的上游端地形成在前表面中,并且该凹部沿盒壳体的竖直方向延伸。另外,锁定部可被设置在凹部中。在这种情况下,与平坦表面相比,由于凹部具有更大的抗弯强度,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分离的可能性。
在带盒中,接触部可被设置在盒壳体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位置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在出口附近,顶壳体的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和底壳体的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基本相同。因此,在出口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中的任一个的长度不会变得太短。因此,能够防止在出口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过度弯曲。
带盒可进一步包括底调整部,该底调整部在底壳体的包括在臂部中的部分中被设置在出口的沿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该底调整部适于调整所述带沿带宽度方向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的带宽度方向的运动能够被底调整部调整,因此能够提高带的馈送精度。
带盒可进一步包括顶调整部,该顶调整部在顶壳体的包括在臂部中的部分中被设置在出口的沿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该顶调整部适于调整所述带沿带宽度方向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的带宽度方向的运动能够被顶调整部调整,因此能够提高带的馈送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当盒盖6关闭时从上方看到的带式打印机1的透视图;
图2是当盒盖6打开时从上方看到的带式打印机1的透视图;
图3是当压盘保持器12处于待机位置时,带有安装的层压型带盒30的盒容纳部8的平面图;
图4是当压盘保持器12处于打印位置时,带有安装的层压型带盒30的盒容纳部8的平面图;
图5是从上方看到的带盒30的透视图;
图6是盒壳体31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底壳体312的平面图;
图8是顶壳体311的底视图;
图9是带盒30的正视图,用于说明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如何彼此接合;
图10是带盒30的正视图,用于说明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如何彼此完全接合;
图11是带盒30的竖直剖面图,用于说明在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正在接合时的锁定臂80和锁定孔79;
图12是带盒30的竖直剖面图,用于说明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完全接合时的锁定臂80和锁定孔79;
图13是带盒30的正视图,用于说明在接触部86中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分离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能够采用的技术特征,但仅是示例性的。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和带盒30。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图1中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左上侧被分别限定为带式打印机1的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图5中的前下侧、上方背侧、右侧和左侧被分别限定为带盒30的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
在用于下面说明的图3和图4中,在顶壳体311被移除的情况下示出安装在盒容纳部8中的带盒30。
首先,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的概要构造。带式打印机1是能够与各种类型的带盒一起使用的通用带式打印机。各种类型例如可包括热敏型、受体型、层压型和热敏层压型。在本实施例中,以用于形成层压带(其打印表面被层压)的层压型带盒作为各种带盒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带式打印机1包括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主单元盖2。在主单元盖2的顶表面的前侧布置键盘3,该键盘3包括字符键(用于诸如字母、符号和数字的字符)和各种功能键。在键盘3的后侧设置能够显示输入字符的显示器5。在显示器5的后侧设置当更换带盒30(见图5)时能被打开和关闭的盒盖6。
在主单元盖2的左后侧设置用于将已打印带排出到外部的排出狭缝111。在盒盖6的左侧形成用于在盒盖6关闭的情况下使排出狭缝111暴露到外部的排出窗112。钩状锁定栓411被大致设置在盒盖6前部的中心处,且从盒盖6的底表面向下突出。锁孔412被设置在主单元盖2的与锁定栓411相对应的位置处。当盖盒6关闭时,锁定栓411配合到锁孔412中且与锁孔412接合,从而防止盒盖6意外地打开。
接下来,将参考图2到图4说明盒盖6下方的主单元盖2的内部构造。如图2所示,盒容纳部8被设置在盒盖6下方的主单元盖2内部。盒容纳部8是其中能够安装带盒30(见图5)或带盒30能从其中移除的区域。盒容纳部8被形成为当带盒30被安装时大致与盒壳体31的底表面302(见图5)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陷。
盒容纳部8设置有用于从带盒30拉出带且馈送该带的馈送机构、用于在带的表面上打印字符的打印机构等。如图2到图4所示,墨带卷取轴95在盒容纳部8中向上直立,该墨带卷取轴95用于卷取已经从墨带卷轴42拉出且用于打印字符的用过的墨带60。在墨带卷取轴95的左前侧,在正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头保持器74向上直立。用于馈送已打印带50的带驱动轴100在头保持器74的左侧向上直立。
如图3和图4所示,用于在膜带59上打印字符的热头10被安装在头保持器74的前表面上。在头保持器74的前方,臂状压盘保持器12被绕支撑轴121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压盘保持器12的前端侧,压盘辊75和可动馈送辊14都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压盘辊15与热头10相对且能够靠近和离开热头10地移动。可动馈送辊14与带驱动辊46相对,带驱动轴100可配合到带驱动辊46中,并且可动馈送辊14能够靠近和离开带驱动辊46地移动。
释放杆(未示出)被联接到压盘保持器12。释放杆随着盒盖6的打开/关闭而沿水平方向移动。当打开盒盖6时,释放杆向右移动且压盘保持器12向图3中示出的待机位置移动。在图3中示出的待机位置中,压盘保持器12已移动离开盒容纳部8且因而带盒30能够被安装到盒安装部8中或能从盒安装部8中移除。压盘保持器12被螺旋弹簧(未示出)恒定地弹性推压以保持在待机位置。
另一方面,当盒盖6关闭时,释放杆向左移动且压盘保持器12向图4中示出的打印位置移动。在图4中示出的打印位置处,压盘保持器12已沿靠近盒安装部8的方向移动。当带盒30被安装到盒容纳部8时,压盘辊15经由膜带59和墨带60挤压热头10。同时,可动馈送辊14经由双面胶带58和膜带59挤压带驱动辊46。因而,在图4中示出的打印位置处,可利用安装在盒容纳部8中的带盒30进行打印。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双面胶带58、膜带59和墨带60。
如图3和图4所示,已打印带50沿着其馈送的馈送路径从带盒30的带排出部49延伸到带式打印机1的排出狭缝111(见图2)。在馈送路径上设置切割机构17,该切割机构17在预定位置处切割已打印带50。切割机构17包括固定刀片18和可动刀片19。可动刀片19与固定刀片18相对且被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可动刀片19通过切割器马达(未示出)沿前后方向(图3中所示的竖直方向)移动。
下面将参考图3到图6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带盒30是层压型带盒,由能够组装成上述各种带盒的每种类型的通用带盒构造。
如图5所示,带盒30包括盒壳体31。盒壳体31是具有在平面图带有圆角的大致长方体(类似盒状)的容纳部。盒壳体31包括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底壳体312包括盒壳体31的底表面302。顶壳体311包括盒壳体31的顶表面301,且顶壳体结合到底壳体312的上部。从底表面302到顶表面301的距离被称为带盒30的高度或盒壳体31的高度。
盒壳体31具有四个角部32A,该四个角部32A均具有相同宽度(沿竖直方向的相同长度),与带盒30的带类型(诸如带宽度或打印模式)无关。角部32A各向外突出,以在从平面图中看时形成直角。然而,左前角部32A在平面图中不形成直角,因为在该角设置带排出部49。
盒壳体31具有用于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下面描述(见图3和图4)的第一带卷轴40、第二带卷轴41、墨带卷轴42和墨带卷取卷轴44的支撑孔65、66、67和68。尽管图5中仅示出顶壳体311的支撑孔65、66、67和68,但是在底壳体312也设置有相应的支撑孔65、66、67和68。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盒壳体31中安装缠绕在第一带卷轴40上的双面胶带58、缠绕在第二带卷轴41上的透明膜带59和缠绕在墨带卷轴42上的墨带60。双面胶带58是双面带,其带有粘附到其表面之一的剥离纸,且双面胶带58以剥离纸向外面向的状态被缠绕到第一带卷轴40上。双面胶带58的另一面能够被粘附到膜带59的已经用于打印的打印表面。
第一带卷轴40由支撑孔65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盒壳体31内的左后部中。第二带卷轴41由支撑孔6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盒壳体31内的右后部。墨带卷轴42由支撑孔67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盒壳体31内的右前部。
墨带卷取卷轴44由支撑孔6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盒壳体31内,处于第一带卷轴40和墨带卷轴42之间。墨带卷取卷轴44从墨带卷轴42拉出墨带60且卷取已经用于打印字符的已使用墨带60。离合弹簧(未示出)被附接到墨带卷取卷轴44的下部以防止已卷取的墨带60由于墨带卷取卷轴44的反向旋转而松开。
如图5所示,半圆形槽38被设置在盒壳体31的前表面中且沿盒壳体31的高度方向(即从顶表面301到底表面302)延伸。半圆形槽38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半圆形。半圆形槽38的形成在顶壳体311中的部分被称为顶半圆槽38A,形成在底壳体312中的部分被称为底半圆槽38B。因而半圆形槽38由顶半圆槽38A和底半圆槽38B形成。半圆形槽38是用于防止当带盒30被安装到盒容纳部8中时压盘保持器12的支撑轴121(见图3)和盒壳体31之间干涉的部分。
半圆形槽38设置有锁定部78。该锁定部78是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接合的部分。锁定部78包括锁定孔79和锁定臂80。锁定孔79被设置在底壳体312中。锁定臂80被设置在顶壳体311中且包括锁定爪80A(见图6)。后面将详细说明锁定部78。
如图5所示,盒壳体31的前表面的从半圆形槽38向左延伸的部分被称为臂前表面35。从带盒30的右侧向左延伸且由臂前表面35和臂后表面37限定的部分被称为臂部34,其中臂后表面37分离地设置在臂前表面35的后面且沿盒壳体31的高度方向延伸。
臂前表面35的形成在顶壳体311中的部分被称为顶臂前表面351,形成在底壳体312中的部分被称为底臂前表面352。臂后表面37的形成在顶壳体311中的部分被称为顶臂后表面371(见图6),形成在底壳体312中的部分被称为底臂后表面372(见图6)。
臂前表面35的左端部被称为臂前端部85。臂前端部85邻近出口341。臂前端部85的形成在顶壳体311中的部分被称为顶前端部85A,形成在底壳体312中的部分被称为底前端部85B。更具体地,底前端部85B在底臂前表面352中位于将在后面描述的模具出口孔850的左侧。顶前端部85A是顶臂前表面351的能够连接到底前端部85B的上侧的一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的膜带59和从墨带卷轴42拉出的墨带60都被在臂部34中引导。臂前端部85向后弯曲,并且出口341由臂前端部85和臂后表面37的前端形成。在出口341处被层叠的膜带59和墨带60朝开口77排出。
头插入部39是由臂后表面37和从臂后表面37连续延伸的周壁限定的空间。头插入部39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带盒30。头插入部39也经由设置在带盒30的前表面侧的开口77连接到带盒30的前表面侧的外部。支撑热头10的头保持器74可被插入到头插入部39中。从臂部34的出口341排出的膜带59的表面之一在开口77处朝向前方暴露。膜带59的另一表面越过墨带60而与设置在后方的热头10相对。在开口77处利用墨带60通过热头10进行在膜带59上的打印。
如图3和图4所示,带驱动辊46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头插入部39的沿馈送方向的下游侧,该馈送方向是膜带59和墨带60从臂部34的出口341到带排出部49的馈送方向。带驱动辊46通过插入其中的带驱动轴100驱动而旋转。带驱动辊46和与带驱动辊46相对的压盘保持器12的可动馈送辊14协作以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膜带59。同时,带驱动辊46也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双面胶带58且将其引导到膜带59的打印表面以使它们接合在一起。
如图3到图5所示,在带驱动辊46的上游侧设置一对顶部和底部调整构件361和362。调整构件361和362的基部在热头10的下游侧沿竖直方向(带宽度方向)调整其上已进行了打印的膜带59并且将膜带59朝向带排出部49引导。调整构件361和362适当地将膜带59和双面胶带58以其间没有任何位置偏移的状态接合在一起。
引导壁47在调整构件361和362附近直立。引导壁47将已经由头插入部39馈送的用过的墨带60与膜带59分离,并且将墨带60朝墨带卷取卷轴44引导。第二分离壁48在引导壁47和墨带卷取卷轴44之间直立。第二分离壁48防止沿引导壁47引导的用过的墨带60和由第一带卷轴40支撑且缠绕在第一带卷轴40上的双面胶带58之间接触。
当在带式打印机1中进行打印时,通过带驱动轴100驱动而旋转的带驱动辊46与可动馈送辊14协作以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膜带59。通过墨带卷取轴95驱动而旋转的墨带卷取卷轴44与打印速度同步地从墨带卷轴42拉出未使用的墨带60。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的膜带59沿墨带卷轴42的外边缘穿过且然后沿臂部34内的馈送路径馈送。然后,膜带59以墨带60层叠在膜带59的表面上的状态被从出口341朝向头插入部39馈送,以被馈送在热头10和压盘辊15之间。
字符通过热头10被打印在膜带59的打印表面上。下文中,用过的墨带60在引导壁47处与已打印膜带59分离且然后被缠绕到墨带卷取卷轴44上。在此期间,双面胶带58被协同工作的带驱动辊46和可动馈送辊14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双面胶带58在带驱动辊46和可动馈送辊14之间引导和抓持的同时被层叠且粘附到已打印膜带59的打印表面上。粘附了双面胶带58的已打印膜带59(即已打印带50)被进一步朝向带排出部49馈送,从带排出部49排出且然后由切割机构17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由通用盒组装成的层压型带盒30被用于通用带式打印机1中。因而,单个带式打印机1能够用于与诸如热敏型、受体型、层压型和热敏层压型的每种类型带盒相应。因此,不需要为每种类型使用不同的带式打印机。
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图7详细说明底壳体312的形成臂部34的一部分的部分。如图6和图7所示,底壳体312的包括在臂部34中的部分包括底臂前表面352、底臂后表面372和设置于其间的第一分离壁33。模具出口孔850被设置在底臂前表面352的左端部中的弯曲部分的右侧。模具出口孔850在正视图中是长矩形形状的切口,且从底臂前表面352的顶边缘开始形成于底臂前表面352中。当顶壳体311与底壳体312结合时,模具出口孔850形成臂前表面35中的通孔(见图5)。
第一分离壁33被形成为在臂部34的三个壁中最高,其高度比可容纳在盒壳体31中的带的宽度略大。作为底臂前表面352的在模具出口孔850左侧的一部分的底前端部85B大致是第一分离壁33的高度的一半。底臂前表面352的在模具出口孔850右侧的一部分约为第一分离壁33的高度的三分之二。底臂后表面372比第一分离壁33略低且具有与墨带6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高度。第一分离壁33的在平面图中是圆柱状的右端部大致位于臂部34的中心处。第一分离壁33的左端沿底壳体312的前后方向与设置在底壁前表面352中的模具出口孔850相对。模具出口孔850是用于制造底壳体312的模具的出口孔。
如图7所示,膜带59的馈送路径被形成在底臂前表面352和第一分离壁33之间。另一方面,墨带60的馈送路径被形成在第一分离壁33和底臂后表面372之间。因此,在馈送路径上设置用于调整带或墨带60的沿宽度方向(盒壳体31的竖直方向)的运动的调整件。
对于膜带59的馈送路径,分别在第一分离壁33的右端和左端的底端处设置用于调整膜带59的向下方向的运动的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和382B。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和382B从底面302略向上突出。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和382B分别从第一分离壁33向前延伸到底壁前表面352。在第一分离壁33的左端的上端处设置用于调整膜带59的沿向上方向的运动的分离壁调整部383。分离壁调整部383是从第一分离壁33的上端向前突出的突出件。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382B和分离壁调整部383之间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与膜带59的宽度相同。
对于墨带60的馈送路径,在第一分离壁33的右端和左端的底端处分别设置用于调整墨带60的沿向下方向的运动的第一墨盒底调整部386B和387B。第一墨带底调整部386B和387B从底表面302略向上突出。第一墨带底调整部386B从第一分离壁33的左端向左后倾斜地延伸到底臂后表面372的左端。第一墨带底调整部387B从第一调整壁33的右端向后延伸到底臂后表面372。
根据膜带59的宽度设定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和382B的突出端的沿竖直方向的位置。根据墨带60的宽度设定第一墨带底调整部386B和387B的突出端的沿竖直方向的位置。
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和382B调整膜带59的沿向下方向的运动,并且第一墨带底调整部386B和387B调整墨带60的沿向下方向的运动。因此,可提高膜带59和墨带60的馈送精度。由于臂部34在通过热头10(见图3)进行打印的打印位置(开口77)的上游侧附近,因此可以提高带和墨带60在臂部34中的馈送精度,从而也可以提高打印精度。
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图8详细说明顶壳体311的形成臂部34的一部分的部分。如图6和图8所示,顶壳体311的包括在臂部34中的部分包括分别与底壳体312的底臂前表面352和底臂后表面372相对应的顶臂前表面351和顶臂后表面371。因而,顶臂前表面351比顶臂后表面371高。顶表面301在与设置在底壳体312的臂部34内的第一分离壁3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配合孔331。配合孔331具有与第一分离壁33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结合时,第一分离壁33被配合到配合孔331中。
在顶壳体311的形成臂部34的一部分的部分中,在顶臂前表面351和配合孔331之间设置带的馈送路径。在配合孔331和顶臂后表面371之间设置墨带60的馈送路径。因而,与底壳体312类似地,在这些馈送路径上设置用于调整带或墨带60的沿向上方向的运动的调整件。
对于带馈送路径,在配合孔331的左端的右侧设置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在配合孔331的右端附近设置第一带顶调整部382A。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和382A分别从顶表面301略向下突出。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从顶臂前表面351向后延伸至恰好配合孔331之前,且第一带顶调整部382A从顶臂前表面351向后延伸到配合孔331。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和382A分别调整膜带59的沿向上方向的运动。
对于墨带60的馈送路径,在配合孔331的左端和右端附近分别设置用于调整墨带60的沿向上方向的运动的第一墨带顶调整部386A和387A。第一墨顶调整部386A和387A分别从顶表面301略向下突出。第一墨带顶调整部386A从配合孔331的左端向左后倾斜地延伸到顶臂后表面371的左端。第一墨带顶调整部387A从配合孔331的右端向左后倾斜地延伸到顶臂后表面371。
根据带的宽度设定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和382A的突出端的沿竖直方向的位置。根据墨带60的宽度设定第一墨带调整部386A和387A的突出端的沿竖直方向的位置。
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和382A调整膜带59的沿向上方向的运动,第一墨带顶调整部386A和387A调整墨带60的沿向上方向的运动。因此,可提高膜带59和墨带60的馈送精度。因而,也可以提高打印精度。
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在底壳体312中而且在顶壳体311中设置调整部,因而可调整带和墨带60的沿向下和向上方向的运动。因此,可以提高馈送精度和打印精度。
接下来,将参考图5和图6说明臂前端部85和接触部86。如上所述,臂前端部85包括设置在顶臂前表面351中的顶前端部85A和设置在底臂前表面352中的底前端部85B。
如图5所示,在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结合时,顶前端部85A的底端和底前端部85B的顶端在带盒30的沿其高度方向的中心处彼此接触。顶前端部85A的底端被称为顶接触部86A。底前端部85B的顶端被称为底接触部86B。如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的,带盒30被构造成使得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能够彼此接触或分离。因而,接触部86是包括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的部分,且其中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能够彼此接触或分离。
如图6所示,底前端部85B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前端孔口87。前端孔口87是穿透带盒30的底表面302的通孔,并且被形成为在平面图中是圆形的。前端孔口87可被形成为不穿透带盒30的底表面302的孔。前端孔口87的上部的直径朝其顶端逐渐增大,使得顶端的开口直径最大。因而,突出部89能够被容易插入到前端孔口87。
如图6所示,顶壳体311设置有从顶接触部86A向下突出的突出部89。突出部89是大致圆柱状,且突出部89的直径小于前端孔口87的直径。突出部89被如此形成使得从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的略上侧其直径朝前端(底端)逐渐变小。换言之,突起部89的下部被形成为使得其前端逐渐变细。因而,突出部89能够被容易插入前端孔口87中。
接下来,将参考图9和图10说明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结合时突出部89被插入到前端孔口87以形成接触部86的过程。如图9所示,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结合时,突出部89的底端被首先插入前端孔口87中。如上所述,突出部89的直径小于前端孔口87的直径。突出部89的下部被形成为使得其前端逐渐变细,前端孔口87的顶端被形成为使得其开口较宽。因而,突出部89的底部可被平滑地引导到前端孔口87中。
如图10所示,当突出部89被进一步插入到前端孔口87中时,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接触。因而,突出部89到前端孔口87中的插入完成。由于突出部89的直径小于前端孔口87的直径,在臂前端部85中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不彼此固定。换言之,突出部89仍能够被插入到前端孔口87中或从前端孔口87移除。因而,在接触部86中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能够彼此接触或分离。
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图9说明锁定臂80的构造。如图6和图9所示,凹部84被设置在顶壳体311的顶半圆槽38A的左部。凹部84从顶半圆槽38A的顶端延伸到底端。凹部84的深度大致与形成底壳体312的底半圆槽38B的壁的厚度相同。锁定臂80从凹部84的底端向下突出。锁定臂80大致是棱柱状的。锁定臂80在其前端(底端)处具有锁定爪80A。锁定爪80A向带盒30的右前倾斜地突出。以这种方式,锁定臂80与锁定爪80A一体地形成为类似钩状。锁定臂80沿带盒30的前后方向倾斜地挠曲。因而,锁定臂80可以向锁定臂80的后表面侧弯曲。
锁定孔79被设置在底壳体312的底半圆槽38B的左部且在底半圆槽38B的顶端的略下方。锁定孔79在正视图中是沿左右方向长的矩形通孔。设置在顶壳体311的锁定臂80中的锁定爪80A能够与锁定孔79接合。因而,底壳体312和顶壳体311能够彼此接合。在正视图中锁定孔79比锁定爪80A大。
参考图11和图12,将给出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结合时锁定孔79和锁定爪80A之间的接合的说明。如上所述,锁定臂80被形成为使得锁定臂80能够朝锁定臂80的后表面侧(图11中的向右方向)弯曲。如图11所示,当底壳体312和顶壳体311彼此接合时,锁定爪80A的前端沿向下方向移动同时接触底半圆槽38B的后表面。此时,由于锁定爪80A的前端被底半圆槽38B的后表面朝锁定臂80的后表面侧挤压,锁定臂80朝锁定臂80的后表面侧弯曲。同时,底半圆槽38B被锁定爪80A的前端沿带盒30的右前方向(图11中的向左方向)挤压,因而底半圆槽38B沿右前方向弯曲。
然后,当锁定爪80A到达锁定孔79时,如图12所示,锁定爪80A被插入锁定孔79中从而底壳体312和顶壳体311彼此接合。因而,形成锁定部78。锁定部78被形成在半圆形槽38的左部,即在臂部34的沿带馈送方向的上游端附近。在锁定爪80A被插入到锁定孔79中时,锁定臂80和底半圆槽38B都不弯曲。此时,锁定爪80A接触锁定孔79的顶表面。因此,即使当例如带盒30受到撞击时,也能够防止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沿竖直方向彼此分离。
接下来,参考图10和图13,将对例如带盒30受到撞击且力沿带盒30的竖直方向施加到臂部34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0示出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接触的状态。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0中示出的带盒30的状态被称为“正常状态”。当力被沿带盒30的竖直方向施加到臂部34时,带盒30的状态可从图10示出的正常状态改变到如图13所示的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分离的状态。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3示出的带盒30的状态被称为“分离状态”。
如图10和图13所示,顶壳体31和底壳体312在臂前端部85处不彼此固定。具体地,在接触部86中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能够彼此接触或分离。另一方面,在锁定部78中防止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沿竖直方向彼此分离。
因此,当竖直力被沿竖直方向施加到臂部34时,如图13所示,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在锁定部78处能够保持彼此接合,同时在位于锁定部78左侧的臂部34处,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可沿竖直方向弯曲。因而,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可彼此分离。
然而,由于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在锁定部78处保持接合,即使当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已彼此分离时,通过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的恢复力再次彼此接触。因而,带盒30返回到如图10所示的正常状态。换言之,即使当撞击被施加到带盒30且竖直力被施加到臂部34时,臂前端部85的状态也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
另外,即使当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分离(见图13)时,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382B、分离壁调整部383、第一墨带底调整部386B、387B、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382A和第一墨带顶调整部386A、387A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调整膜带59和墨带60的竖直位置。因而,膜带59和墨带60的位置可不被很大地移动。因此,当带盒30从图13示出的分离状态返回到图10示出的正常状态时,膜带59和墨带60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变。换言之,当带盒30返回到正常状态时,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382B、分离壁调整部383、第一墨带底调整部386B、387B、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382A和第一墨带顶调整部386A、387A再次适当地保持膜带59和墨带60的竖直位置。因而,膜带59和墨带60能够被适当地馈送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当例如由于在带盒30上的撞击,力被沿带盒30的竖直方向施加到臂部34时,臂前端部85也能够返回到正常状态。
当字符被打印到膜带59上时,从出口341排出的膜带59和墨带60被压盘辊15(见图4)压靠到热头10上。然后,通过热头10、利用墨带60将字符打印到膜带59上。因此,膜带59需要从出口341被适当地排出以便保持打印质量。例如,当撞击被施加到带盒30时,通常,在臂前端部85中,可在底壳体312和顶壳体311之间产生间隙,或底壳体312和顶壳体311可彼此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膜带59可能不适当地从出口341排出,从而打印质量可变差。
在本实施例中,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以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能够彼此接触和分离的状态在接触部86中彼此接触。因而当强撞击等被施加到带盒30时,如图13所示,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暂时彼此分离。然而,之后,带盒30返回到如图10所示的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接触的正常状态。因此,膜带59和墨带60能够从出口341适当地排出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部78被设置在半圆形槽38中。半圆形槽38比作为平坦表面的臂前表面35具有更大的抗弯强度。因此,在出口341附近,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能够以比锁定部被设置在臂前表面35中的情况大的强度彼此接合。因此,当撞击被施加到带盒30时,锁定孔79和锁定爪80A不太可能彼此脱离。因而,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之间的接合可被锁定部78保持。因此,如图13所示,即使当在接触部86中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分离时,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之间的接合也可由锁定部78保持,从而带盒30能够返回到图10示出的正常状态。换言之,在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之间已产生的间隙将不再存在。因此,膜带59和墨带60能够被适当地从出口341排出,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顶壳体311包括突出部89,并且底壳体312包括前端孔口87。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结合时,突出部89被插入到前端孔口87中。然后,通过突出部89和前端孔口87,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在臂前端部85中能够被适当引导。由此,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结合时,能够防止顶前端部85A和底前端部85B不适当接触膜带59和墨带60。因而,膜带59和墨带60可不被损坏,且因而能够防止由于损坏造成的打印质量变差。
在本实施例中,顶臂前表面351的在顶前端部85A右侧的部分的高度小于底臂前表面352的在底前端部85B右侧的部分的高度(见图5)。因而,顶臂前表面351比底臂前表面351更具挠性。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86被设置在盒壳体31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位置附近。因而,顶前端部85A比顶前端部85A右侧的部分高。换言之,由于接触部86被设置在盒壳体31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位置附近,因此能够防止顶前端部85A的竖直长度太短。因而,如果力沿带盒30的竖直方向施加到臂前端部85,则能够防止在臂部34中顶壳体311沿向上方向过度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膜带59相当于本发明的“带”。前端孔口87相当于“孔口”。锁定孔79相当于“开口”。锁定爪80A相当于“突起”,锁定臂80相当于“锁定件”。第一带底调整部381B、382B个相当于“底调整部”,第一带顶调整部381A、382A每个相当于“顶调整部”。半圆形槽38相当于“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带盒30和带式打印机1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作出各种变型。
例如,在盒壳体31中,顶表面301和底表面302的整个周边不需要由侧表面完全包围。用于暴露盒壳体31内部的开口可被设置在侧表面(例如后表面)的一部分中,或可以在开口中设置连接顶表面301和底表面302的凸起。
例如,臂前端部85可不设置突出部89和前端孔口87。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撞击被施加到带盒30时,在接触部86中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分离之后,带盒30能够返回到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顶壳体311包括突出部89,底壳体312包括前端孔口87。可替代地,例如,顶壳体311可包括孔口,而底壳体312可包括能够被插入到顶壳体311的孔口中或可从顶壳体311的孔口中移除的突出部。
在本实施例中,顶壳体311包括锁定臂80,而底壳体312包括锁定孔79。可替代地,例如,顶壳体311可包括锁定孔而底壳体312可包括锁定臂。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部78被设置在半圆形槽38的左部。可替代地,例如,锁定部78可被设置在半圆形槽38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处。

Claims (10)

1.一种带盒,包括:
盒壳体,所述盒壳体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一对侧表面,并包括具有所述顶表面的顶壳体和具有所述底表面的底壳体;
带,所述带作为打印介质被安装在所述盒壳体中;
臂部,所述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并将所述带沿预定馈送路径的一部分朝向出口引导,所述预定馈送路径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地延伸;
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被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在所述带的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附近,并且所述顶壳体和所述底壳体通过所述锁定部彼此接合;和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设置在所述出口附近,并被构造成允许所述顶壳体和所述底壳体彼此接触或分离,
其中所述接触部包括:
孔口,所述孔口被设置在所述底壳体中;和
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设置在所述顶壳体中,并能够被插入所述孔口中或从所述孔口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
其中所述锁定部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被设置在所述底壳体的所述前表面中,并使所述底壳体的外部和内部连通;和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被设置在所述顶壳体中,并具有与所述开口接合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
其中所述臂部包括:
底臂前表面,所述底臂前表面是形成在所述底壳体中的部分;和
底臂后表面,所述底臂后表面是形成在所述底壳体中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进一步包括头插入部,所述头插入部是由臂后表面和从所述臂后表面连续延伸的周壁限定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进一步包括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臂部的所述上游端邻近地形成在所述前表面中,并且所述凹部沿所述盒壳体的竖直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锁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接触部被设置在所述盒壳体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位置的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盒,
其中在所述前表面中,所述开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接触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盒,进一步包括:
臂前端部,所述臂前端部是邻近所述出口的部分;
底前端部,所述底前端部是所述臂前端部的被设置在所述底壳体中的部分;和
模具出口孔,所述模具出口孔被设置在所述底臂前表面中,
其中所述底前端部被设置在所述模具出口孔的沿所述馈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
其中所述底臂前表面的在所述模具出口孔的沿所述馈送方向的上游侧的部分高于所述接触部。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进一步包括底调整部,所述底调整部在所述底壳体的被包括在所述臂部中的部分中被设置在所述出口的沿所述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所述底调整部适于调整所述带沿带宽度方向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进一步包括顶调整部,所述顶调整部在所述顶壳体的被包括在所述臂部中的部分中被设置在所述出口的沿所述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所述顶调整部适于调整所述带沿带宽度方向的运动。
CN201510194288.5A 2009-09-09 2010-09-03 带盒 Active CN104859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8343A JP5326950B2 (ja) 2009-09-09 2009-09-09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09-208343 2009-09-09
CN201010274378.2A CN102019776B (zh) 2009-09-09 2010-09-03 带盒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4378.2A Division CN102019776B (zh) 2009-09-09 2010-09-03 带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321A true CN104859321A (zh) 2015-08-26
CN104859321B CN104859321B (zh) 2017-06-20

Family

ID=4308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4288.5A Active CN104859321B (zh) 2009-09-09 2010-09-03 带盒
CN201010274378.2A Active CN102019776B (zh) 2009-09-09 2010-09-03 带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4378.2A Active CN102019776B (zh) 2009-09-09 2010-09-03 带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58884A1 (zh)
EP (1) EP2295254B1 (zh)
JP (1) JP5326950B2 (zh)
CN (2) CN104859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2389B2 (en) 2008-12-25 2013-02-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DE202009018839U1 (de) * 2008-12-25 2013-10-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andkassette und Banddrucker
JP4947085B2 (ja) * 2009-03-31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RU2533666C2 (ru) 2009-03-31 2014-11-20 Бразер Когио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Кассета с лентой и ленточный принтер
WO2010113365A1 (ja) 2009-03-31 2010-10-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NZ616602A (en) 2009-03-31 2015-04-24 Brother Ind Ltd Tape cassette
JP5136503B2 (ja) 2009-03-31 2013-0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EP4067095A1 (en) * 2009-03-31 2022-10-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EP2414165B1 (en) * 2009-03-31 2014-04-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ATE544604T1 (de) * 2009-06-10 2012-02-15 Brother Ind Ltd Drucker
US20100329767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8641304B2 (en) * 2009-06-30 2014-02-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EP2845743B1 (en) 2009-12-16 2018-01-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WO2011080840A1 (ja) 2009-12-28 2011-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093265B2 (ja) * 2010-02-26 2012-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EP2371558B1 (en) 2010-03-31 2015-04-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printer
US8384750B2 (en) 2010-03-31 2013-02-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JP5737575B2 (ja) * 2011-06-03 2015-06-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550381B2 (en) * 2013-04-15 2017-01-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JP6578915B2 (ja) * 2015-12-02 2019-09-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メンテナンス部材
JP6828631B2 (ja) * 2017-07-31 2021-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2558A1 (en) * 1999-08-06 2002-01-3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Tape supply cartridge
JP2003285522A (ja) * 2002-03-27 2003-10-07 Brother Ind Ltd カセット
EP1707395A1 (en) * 2005-03-30 2006-10-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CN1950214A (zh) * 2004-03-24 2007-04-18 迪默公司 带式打印机
CN200984868Y (zh) * 2006-12-07 2007-12-05 红石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色带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606690A (nl) * 1976-06-21 1977-12-23 Philips Nv Magneetbdndcassetteapparaat.
US4880325A (en) * 1980-03-17 1989-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ibbon cassette including mean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ink ribbon contained therein and containing an ink ribbon having end indication means
GB2150915B (en) * 1983-11-07 1987-10-28 Canon Kk Ink ribbon cassette
JPS60139465A (ja) * 1983-12-28 1985-07-24 Fuji Xerox Co Ltd サ−マルヘツド駆動装置
DE3439089A1 (de) * 1984-10-25 1986-05-07 Olympia Werke Ag, 2940 Wilhelmshaven Farbbandkassette fuer eine schreib- oder aehnliche bueromaschine
US4892425A (en) * 1987-01-09 1990-01-09 Hitachi, Ltd.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sheet cassette therefor
JP2635049B2 (ja) * 1987-07-24 1997-07-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転写記録装置
US4927278A (en) * 1987-12-29 1990-05-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for use therewith
US4815875A (en) * 1988-02-01 1989-03-28 Kroy Inc. Tape-ribbon cartridge and receiver tray with pivoted cover and cam
US5188469A (en) * 1988-10-14 1993-02-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feed cassette with tape cutter and guide
JPH0434048Y2 (zh) * 1988-10-17 1992-08-13
US5203951A (en) * 1988-10-19 1993-04-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alignment mechanism
US5193919A (en) * 1989-11-09 1993-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er
US5193949A (en) * 1991-02-22 1993-03-16 Marantette William F Arrangement for driving a rotary tool
JP3008541B2 (ja) * 1991-04-16 2000-0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方法
JP2596263B2 (ja) * 1991-07-22 1997-04-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製造方法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US5350243A (en) * 1992-01-08 1994-09-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5429443A (en) * 1992-04-06 1995-07-04 Alp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with ink ribbon feed controller
US5595447A (en) * 1992-10-13 1997-0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having print medium cartridge
JP2995314B2 (ja) * 1992-10-15 1999-12-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字装置
JPH06191055A (ja) * 1992-12-25 1994-07-1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再充填装置
JP2927146B2 (ja) * 1993-06-15 1999-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370740B2 (ja) * 1993-07-23 2003-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ユニット、テープカセット並びにテープ印字装置
JPH0768814A (ja) * 1993-09-06 1995-03-14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3378622B2 (ja) * 1993-09-21 2003-0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AU122157S (en) * 1993-12-06 1994-12-09 Dymo Nv A cassette
US5411339A (en) * 1993-12-09 1995-05-02 Kroy, Inc. Portable printer and cartridge therefor
JP3212445B2 (ja) * 1994-05-25 2001-09-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6042280A (en) * 1995-05-25 2000-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label printing device
US6190069B1 (en) * 1994-05-25 2001-0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shaped label printing device
US6196740B1 (en) * 1994-05-25 2001-03-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shaped label printing device
JP3111445B2 (ja) * 1995-03-29 2000-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US5565843A (en) * 1995-03-24 1996-10-15 Stanley Home Automation Garage door message display system
US6132120A (en) * 1995-03-29 2000-10-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shaped label printing device
US5727888A (en) * 1995-03-29 1998-03-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nd a composite cassette including a tape cassette and a ribbon cassette used in the printer
US5620268A (en) * 1995-03-29 1997-04-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posite cassette including a tape cassette and a ribbon cassette
US5659441A (en) * 1995-06-07 1997-08-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chanical device enclosure for high performance tape drive
DE69616498T2 (de) * 1995-08-10 2002-04-11 Seiko Epson Corp Kassette für tintenstrahldrucker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GB9517440D0 (en) * 1995-08-25 1995-10-25 Esselte Dymo Nv Printing apparatus
JPH0985928A (ja) * 1995-09-25 1997-03-31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5825724A (en) * 1995-11-07 1998-10-20 Nikon Corporation Magneto-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using laser beam intensity setting based on playback signal
JP3564848B2 (ja) * 1996-02-16 2004-09-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H1056604A (ja) * 1996-08-07 1998-02-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プリンタ内蔵型電子カメラおよび被記録体
JPH1110929A (ja) * 1997-06-25 1999-01-19 Sony Corp インクリボン、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GB9808445D0 (en) * 1998-04-21 1998-06-17 Esselte Nv Tape printing device
JP3711427B2 (ja) * 1997-09-18 2005-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H11185441A (ja) * 1997-12-24 1999-07-09 Aiwa Co Ltd データストレージ用カセットおよびデータ用記録再生装置
US6168328B1 (en) * 1998-07-01 2001-01-02 Alps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with a plurality of cassette holder plates
US6048118A (en) * 1998-08-07 2000-04-11 Axiohm Transaction Solutions, Inc. Compact ribbon cassette with integral friction plate
JP2000103131A (ja) * 1998-09-29 2000-04-11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EP1052105A4 (en) * 1998-11-27 2003-05-14 King Jim Co Ltd TAPE PRINT CARTRIDGE SYSTEM AND TAPE PRINTER USING THE SAME
JP3543660B2 (ja) * 1999-01-25 2004-07-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6476838B1 (en) * 1999-09-03 2002-11-05 Oki Data America, Inc. Method of driving a thermal print head
EP1084852B1 (en) * 1999-09-14 2003-11-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ssette and detecting device for installation thereof
JP2002042441A (ja) * 2000-05-19 2002-02-08 Tdk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DE60141247D1 (de) * 2000-10-19 2010-03-25 Brother Ind Ltd Bandkassette und bandeinheit
USD534203S1 (en) * 2002-05-15 2006-12-26 Brother Industries, Ltd. Tape cartridge for tape printing machine
USD542334S1 (en) * 2002-05-15 2007-05-0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Tape cartridge for tape printing machine
JP3994804B2 (ja) * 2002-06-25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700692B2 (ja) * 2002-09-27 2005-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セット
KR100466180B1 (ko) * 2003-03-17 2005-01-13 변영광 버튼 개방식 화장품 케이스
JP2004345179A (ja) * 2003-05-21 2004-12-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冷却ファン制御方法
WO2005045824A1 (ja) * 2003-11-11 2005-05-19 Hitachi Maxell, Ltd. テープドライブ
JP4333367B2 (ja) * 2004-01-06 2009-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ルシートホルダ及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4001132B2 (ja) * 2004-07-08 2007-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RU2352504C2 (ru) * 2004-07-30 2009-04-20 Дайм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пирания и выталкивания кассеты
GB0417795D0 (en) * 2004-08-10 2004-09-15 Esselte Nv Cassette locking and ejecting arrangement
WO2006033430A1 (ja) * 2004-09-24 2006-03-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CN100564046C (zh) * 2004-09-24 2009-12-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机
WO2006033431A1 (ja) * 2004-09-24 2006-03-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EP1800874A4 (en) * 2004-09-24 2010-01-13 Brother Ind Ltd RIBBON CASSETTE AND RIBBON PRINTING DEVICE
DE102005007220B4 (de) * 2005-02-15 2007-08-16 Francotyp-Postalia Gmbh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Steuern des Druckens eines Thermotransferdruckgeräts
CN101128324B (zh) * 2005-02-24 2010-1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带盒及记录装置
JP2006248059A (ja) * 2005-03-11 2006-09-21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印刷プログラム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ATE528144T1 (de) * 2005-03-16 2011-10-15 Panduit Corp Hand-thermotransferdrucker für etikettierung
JP4274144B2 (ja) * 2005-04-25 2009-06-0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クシートカートリッジ
US7330201B2 (en) * 2005-09-28 2008-02-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prin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5017840B2 (ja) * 2005-10-18 2012-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4904882B2 (ja) * 2006-03-29 2012-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用カセットとレタリングテープ
US20080226373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i Lettering tape, tape cassette, tape printer
JP2008265278A (ja) * 2007-03-22 2008-11-06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用テープ、ラベル用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ラベル作成装置
US8109684B2 (en) * 2007-06-11 2012-02-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ing system with auxiliary cassette containing auxiliary medium for contacting printed tape
JP4947085B2 (ja) * 2009-03-31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343737B2 (ja) * 2009-06-30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2558A1 (en) * 1999-08-06 2002-01-3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Tape supply cartridge
JP2003285522A (ja) * 2002-03-27 2003-10-07 Brother Ind Ltd カセット
CN1950214A (zh) * 2004-03-24 2007-04-18 迪默公司 带式打印机
EP1707395A1 (en) * 2005-03-30 2006-10-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CN200984868Y (zh) * 2006-12-07 2007-12-05 红石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色带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58884A1 (en) 2011-03-10
JP5326950B2 (ja) 2013-10-30
CN102019776A (zh) 2011-04-20
CN104859321B (zh) 2017-06-20
EP2295254B1 (en) 2013-07-17
CN102019776B (zh) 2015-06-03
JP2011056756A (ja) 2011-03-24
EP2295254A1 (en)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9776B (zh) 带盒
JP4947085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EP1707395B1 (en) Tape cassette
KR102069414B1 (ko) 프린터 및 리본 카트리지
CN110254059B (zh) 带盒
KR100857408B1 (ko) 프린터
US20180015757A1 (en) Tape cassette
JP4033211B2 (ja) プリンタ
JP3765397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15120587A (ja) 媒体送り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3667582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8296559A (ja) テープ処理装置
JP6498805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693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18064A (ja) ロール紙用プリンタ
JP2016187920A (ja) 印刷装置
JP3768759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08142443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4506800B2 (ja) プリンタ
JP2005246657A (ja) 記録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H09141956A (ja) プリンタ
JP2000006488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用カセット
JP2009083423A (ja) プリンタ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リンタ
JP2005349725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3306235A (ja) 記録媒体の供給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