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6649A -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6649A
CN101446649A CNA2008101884112A CN200810188411A CN101446649A CN 101446649 A CN101446649 A CN 101446649A CN A2008101884112 A CNA2008101884112 A CN A2008101884112A CN 200810188411 A CN200810188411 A CN 200810188411A CN 101446649 A CN101446649 A CN 101446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sin
compound lens
resin layer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84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6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热循环特性等的可靠性且制作成本低的复合透镜、该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具备该复合透镜的透镜组件。一种复合透镜,将由通过紫外线聚合的树脂组成的树脂层设置在玻璃基体材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树脂层是由完全固化树脂层和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组成的。可以在透镜的有效直径外侧形成不完全固化树脂层,优选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聚合度为60~90%。

Description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8月31日、申请号为200510096683.6、发明名称为“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玻璃基体材料表面粘合形成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的非球面透镜、菲涅耳透镜、消色差透镜、衍射光栅等的复合透镜、该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具备该复合透镜的透镜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在玻璃基体材料表面粘合形成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的技术,作为非球面透镜等的制造方法得到利用(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719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3—13902号公报
但是,在玻璃基体材料表面想要形成树脂时,由于树脂固化时的收缩,树脂层内部应力残留,在成为成品后由于使用气氛的温度变化,树脂层从玻璃基体材料剥离或树脂层发生裂化。因此,提出了分两阶段将树脂固化的方法,以及用掩膜只使树脂的中心部分先固化,最后再使全部固化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4)。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又存在工序增加、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
专利文献3:特许第2722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许第31116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热循环特性等的可靠性且制作成本低的复合透镜、该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具备该复合透镜的透镜组件。
第1发明是一种复合透镜,将由通过紫外线聚合的树脂组成的树脂层设置在玻璃基体材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树脂层是由完全固化树脂层和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组成的。也可以在透镜的有效直径外侧形成不完全固化树脂层,优选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聚合度为60~90%。
树脂由于聚合度不同,折射率可以不同,或者可见光的透过率可以不同。
树脂层也可以由有机无机复合物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可以由有机聚合物和烷氧基金属形成。并且,有机无机复合物可以由至少一种烷氧基金属形成。该种情况下,优选至少由两种烷氧基金属形成。
在有机无机复合物中,通过适当调整有机聚合物和烷氧基金属的组合、或至少两种烷氧基金属的组合,可以调整最终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物的折射率。
作为烷氧基金属,可以使用具有通过光聚合的聚合性基团的烷氧基金属。该种情况下,优选将具有通过光或热聚合的聚合性基团的烷氧基金属和不具有该聚合性基团的烷氧基金属组合使用。前述聚合性基团例如有: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烯酰氧基及苯乙烯基等。
使用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烷氧基金属时,优选通过光使烷氧基金属的聚合性基团聚合。
烷氧基金属特别例如有:Si、Ti、Zr、Al、Sn、Zn等的烷氧化物。尤其优选使用Si、Ti或Zr的烷氧化物。因此,优选使用烷氧基硅烷、烷氧基钛及烷氧基锆,尤其优选使用烷氧基硅烷。
烷氧基硅烷具体例如有:四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正丙氧基硅烷、四异丙氧基硅烷、四正丁氧基硅烷、四异丁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hTES)、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hTMS)等。
具有前述聚合性基团的烷氧基硅烷,例如有: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烷氧基钛具体例如有:异丙氧基钛、丁氧基钛等。烷氧基锆具体例如有:异丙氧基锆、丁氧基锆等。
作为烷氧基金属,可以使用上述物质,一般可以使用能用通式M(OR)n、R’M(OR)n-1或R’2M(OR)n-2(在此,M表示金属,n表示2,3,4或5,R及R’表示有机基团)表示的物质。有机基团例如有:烷基、芳基、具有上述聚合性基团的有机基团等。M如上所述例如有:Si、Ti、Zr、Al、Sn、Zn等。烷基优选使用碳数1~5的。
在由有机聚合物和烷氧基金属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时,有机聚合物只要是能与烷氧基金属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就不特别限定。有机聚合物例如有:具有羰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苯环的高分子聚合物及具有萘环的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有机聚合物的具体例,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从形成光学透明性优良的有机无机复合物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作为有机聚合物。
用光(紫外线)使有机无机聚合物固化时,优选加入光聚合引发剂。通过加入光聚合引发剂,可以用一点点光(紫外线)的照射量进行光固化。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例如:苄基缩酮、α-羟基乙酰苯、α-氨基乙酰苯、酰基膦氧化物、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1,三氯甲基三嗪、二苯基碘鎓盐、三苯基锍盐、酰亚胺磺酸盐等。
第2发明是一种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玻璃基体材料上涂敷树脂液的工序;使锻模接触到前述玻璃基体材料及树脂液的工序;照射具有非均匀强度分布的紫外线,在树脂液完全固化前使紫外线照射结束,从而形成完全固化树脂层和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工序。
第3发明是一种将第1发明的复合透镜作为使可见光聚光的介质使用的透镜组件。
第1发明的复合透镜通过抑制以前完全固化了的树脂层的一部分的聚合度,置换成不完全固化树脂层,可以使玻璃基体材料和树脂的粘合性不衰退,缓和由于树脂固化产生的应力。因而,可以规避由于热循环和热冲击等的外部因素作用于复合透镜而引起的剥离及裂化。
不完全固化树脂层有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收缩,形状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曲率变化,光学性能变差。因而,如果在复合透镜的透镜有效直径的外侧设有不完全固化树脂层,则即使发生了曲率变化,由于不是在透镜有效直径内,因此其光学性能不会变差。
如果将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聚合度调整至60%以下,由于树脂层柔软,其表面容易产生缺陷。相反地,如果将聚合度调整至90%以上,其应力的缓和程度小,剥离及裂化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将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聚合度调整至60至90%,就可以防止上述说明的问题发生。
由于聚合度不同折射率也不同的树脂,例如将聚合度一低折射率就变小的树脂形成于凸状玻璃基体材料时,由于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不完全固化树脂层折射率变小,所以,从凸面射出的光中,通过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无效的光难以聚光,可以防止引起重影。另外,相反将形成聚合度一低折射率就变大的树脂形成于凹状玻璃基体材料上时,由于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不完全固化树脂层折射率变大,凹面射出的光中,通过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无效的光难以聚光,可以防止引起重影。
另外,由于聚合度不同透过率不同的树脂,例如当使用聚合度一低透过率就变小的树脂时,由于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不完全固化树脂层透过率变小,因此就可以除去通过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无效的光。其时可以使用的树脂例如有:相对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5.5ml、乙醇20.5ml、盐酸(2N)1.65ml及苯基三甲氧基硅烷3.75ml,使氧化钛混合20wt%形成的树脂。该树脂由于聚合度变化会引起透过率明显变化,因此可以只使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树脂层的透过率大大降低。而且,如果将相对于透镜有效直径外侧的树脂层的可见光的平均透过率调整至相对于透镜有效直径内树脂层的可见光的平均透过率的50%以下,就可以抑制重影的发生。
在有机无机复合物中,通过适当调整有机聚合物和烷氧基金属的组合,或至少两种烷氧基金属的组合,可以调整最终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物的折射率。
另外,用光(紫外线)使有机无机复合物固化时,通过加入光聚合引发剂,可以用一点点光(紫外线)的照射量进行光固化。
根据第2发明,由于不像以前那样用2阶段紫外线固化,而是1阶段紫外线固化,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另外,由于照射的紫外线容易维持强度分布,不会提高成本。亦即,可以成本低廉地制作出复合透镜。
根据第3发明,通过具备以低成本的复合透镜为聚光透镜的光学组件,可以降低光学组件自身的成本。另外,还可以提高热循环等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复合透镜的剖面图。
图2是说明制作平板状样品的工序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紫外线照射时间和树脂硬度的关系图。
图4是说明制作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的复合透镜工序的剖面图。
图5是在制作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复合透镜工序中照射紫外线的强度分布图。
图6是说明制作比较例2的复合透镜工序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比较例的硬度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变更其要点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进行实施。
首先,按以下顺序准备用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有机无机复合物的溶液。将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5.5ml、乙醇20.5ml、盐酸(2N)1.65ml及苯基三甲氧基硅烷3.75ml混合,在24℃放置72小时后,混入1wt%的用于促进紫外线固化的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在100℃加热1小时使乙醇蒸发制作成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
然后,考察紫外线照射时间和树脂硬度的关系。图2是说明制作以下说明的平板状样品8的工序的剖面图。准备2张由市售的硝材(玻璃材料)BK-7组成的平板9(板厚约1mm),如同图(a)一样将2张平板9对置成间隔100μm。如同图(b)一样在平板9之间填充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3L,将中心波长约为365nm的紫外线沿箭头方向以1mW/cm2的强度均匀照射。如同图(c)一样将一方的平板9卸下,完成在另一方的平板9上形成树脂层3的平板状样品8。以该照射时间为参数(1~60分)制作多个的平板状样品8。用维氏硬度计(アカシ社制)分别测定其硬度(负荷100gf、保持20秒),另外,对于硬度和聚合度的关系,如果聚合度增高硬度也会增高。硬度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图3结果表明,照射时间至10分钟时,硬度为10Hv,保持恒定,达到完全固化。
(实施例1)
图4是说明制作实施例1的复合透镜工序的剖面图。将市售的硝材BK-7研磨,制作成如同图(a)一样直径10mm、F=30mm的平凸透镜状玻璃基体材料2。如同图(b)一样,在该玻璃基体材料2上,将前述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3L涂敷,控制其不混入气泡,之后,如同图(c)一样,将表面镀镍的锻模4推上,朝向玻璃基体材料2的平面侧,将中心波长约为365nm的紫外线(用箭头表示)保持图5所示的强度分布,照射10分钟,由此使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固化,形成树脂层。然后将锻模4卸下,完成图4(d)所示的复合透镜1。形成的树脂层3的厚度约为100μm。
图1所示的是完成后的复合透镜1的剖面图。A表示透镜有效直径,B表示树脂层外径。用维氏硬度计(アカシ社制)测定形成的树脂层的硬度(负荷100gf、保持20秒)。离开透镜中心的距离和硬度的关系如图7(a)所示。横轴的a表示透镜有效直径A的半径,b表示树脂层外径B的半径。可知,在从透镜中心到a的区域,硬度达到10Hv,树脂即完全固化。与此相对应,在从a到b的区域,硬度是10~6Hv,硬度为完全效果树脂层的100~60%程度即为不完全固化树脂层。因此,可知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聚合度为100~60%。
(比较例1)
和实施例1同样,将市售的硝材BK-7研磨,制作成直径10mm、F=30mm的平凸透镜状玻璃基体材料。在该玻璃基体材料上,将前述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涂敷,控制其不混入气泡,之后,将表面镀镍的锻模推上,朝向玻璃基体材料的平面侧,将中心波长约为365nm的紫外线,以1mW/cm2的强度均匀照射10分钟,由此使有机无机复合物固化,形成树脂层。然后,将锻模卸下,完成复合透镜。形成的树脂层的厚度约为100μm。
用维氏硬度计(アカシ社制)测定形成的树脂层的硬度(负荷100gf、保持20秒)。离开透镜中心的距离和硬度的关系如图7(b)所示。横轴的a表示有效直径A的半径,b表示树脂层外径B的半径。可知,在从透镜中心到b的区域,硬度达到10Hv,树脂全部完全固化。因此,树脂层的聚合度为100%。
(比较例2)
图6是说明制作比较例2的复合透镜1a工序的剖面图。和实施例1同样,将市售的硝材BK-7研磨,制作成如同图(a)一样制作直径10mm、F=30mm的平凸透镜状玻璃基体材料2。如同图(b)一样,在该玻璃基体材料2上,将前述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3L涂敷,控制其不混入气泡,之后,如同图(c)一样,将表面镀镍的锻模4推上,进一步配置掩膜5,朝向玻璃基体材料2的平面侧,将中心波长约为365nm的紫外线(用箭头表示),以1mW/cm2的强度均匀照射10分钟,由此使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固化,形成树脂层。另外,前述掩膜5具有和透镜有效直径A大致相同的直径开口51,可以只对透镜有效直径A的内侧区域的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照射紫外线。然后将锻模4卸下后,用乙醇洗净除去透镜有效直径A外侧未固化的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3L,完成复合透镜1a。形成的树脂层的厚度约为100μm。
用维氏硬度计(アカシ社制)测定形成的树脂层的硬度(负荷100gf、保持20秒)。离开透镜中心的距离和硬度的关系如图7(c)所示。横轴的a表示有效直径A的半径。可知,在从透镜中心到a的区域,硬度达到10Hv,只有透镜有效直径A内的树脂全部完全固化。因此,树脂层的聚合度为100%。
(热循环特性)
对于实施例1、比较例1的样品,进行在85℃(保持30分钟)、-40℃(保持30分钟)、500循环的热循环试验。其结果表明,比较例1的10个样品中有7个样品发生了裂化。而实施例1的10个样品中没有发生裂化、剥离的。由此可知,通过在透镜的外围部分设置不完全固化树脂层,可以缓和应力,防止裂化、剥离的发生。
另外,在实施例1中,透镜有效直径A外侧的聚合度是60~100%,当然,如果将其调整至60~90%,就能够改善防止裂化、剥离的效果。
(粘合力的测定)
相对实施例1、比较例1及2的样品玻璃基体材料,进行树脂层的拉力试验。其结果表明,树脂层和玻璃基体材料的粘合力分别为:实施例1,15kgf;比较例1,15kgf;比较例2,11kgf。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粘合力都是15kgf,由此可知,即使像实施例1那样其透镜有效直径外侧部分变成不完全固化树脂层,也具有比较例1这样的整个树脂是完全固化树脂层时同等的粘合力。另外,在比较例2中,由于在透镜有效直径外的区域没有树脂,玻璃基体材料和树脂层的接触面积少,因此粘合力也小。
因此,实施例1的复合透镜,可以说是不降低粘合力且能够改善热循环特性即可靠性的复合透镜。
在实施例1中对设置厚度为100μm的树脂层的复合透镜进行了说明,但树脂层的厚度、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相对透镜中央部分透镜外围部分的树脂层的厚度小的,以及相反地相对透镜中央部分透镜外围部分的树脂层的厚度大的,不用说,也有同样效果。
另外,在实施例1中,通过向玻璃基体材料的平面侧照射紫外线,透过玻璃基体材料的紫外线使得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固化,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用例如石英等的透过紫外线材料制作锻模,通过向该锻模照射紫外线,透过锻模的紫外线可以使有机无机复合物溶液固化。
省略详细说明,但实施例1的复合透镜作为非球面透镜、菲涅耳透镜、消色差透镜、衍射光栅,可以用作例如光学拾波器和便携式电话机用照相机组件等的透镜组件。

Claims (9)

1.一种复合透镜,将由通过紫外线聚合的树脂组成的树脂层设置在透镜基体材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是由完全固化树脂层和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组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完全固化树脂层在透镜的有效直径外侧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聚合度为6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根据聚合度不同,其折射率不同,或者可见光的透过率不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是由有机无机复合物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物是由有机聚合物和烷氧基金属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物是由至少一种烷氧基金属形成的。
8.一种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透镜基体材料上涂敷树脂液的工序;将锻模推到所述透镜基体材料及树脂液上的工序;以及照射具有不均匀的强度分布的紫外线,在树脂液完全固化前使紫外线照射结束,从而形成完全固化树脂层和不完全固化树脂层的工序。
9.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透镜,且将该复合透镜作为使可见光聚光的介质使用。
CNA2008101884112A 2004-09-07 2005-08-31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Pending CN1014466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59924 2004-09-07
JP2004259924A JP4467388B2 (ja) 2004-09-07 2004-09-07 複合レンズ、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66836A Division CN100472226C (zh) 2004-09-07 2005-08-31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6649A true CN101446649A (zh) 2009-06-03

Family

ID=3599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668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226C (zh) 2004-09-07 2005-08-31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CNA2008101884112A Pending CN101446649A (zh) 2004-09-07 2005-08-31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668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226C (zh) 2004-09-07 2005-08-31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99120B2 (zh)
JP (1) JP4467388B2 (zh)
CN (2) CN10047222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2501A1 (fr) * 2006-09-15 2008-03-2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Matériau d'élément optique en plastique, et élément optique en plastique et appareil phonocapteur optique utilisant celui-ci
JP3926380B1 (ja) * 2006-12-07 2007-06-06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3929479B1 (ja) * 2006-12-21 2007-06-13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3946245B1 (ja) * 2007-03-08 2007-07-18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022246B1 (ja) * 2007-05-09 2007-12-12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3976781B1 (ja) * 2007-05-17 2007-09-19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3976782B1 (ja) * 2007-05-17 2007-09-19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3976780B1 (ja) * 2007-05-17 2007-09-19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7920342B2 (en) * 2008-07-01 2011-04-05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Over-molded glass lenses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5410866B2 (ja) * 2009-07-08 2014-02-05 株式会社メニコン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78194B2 (ja) * 2009-12-21 2013-12-25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0224A (ja) * 2010-02-22 2011-09-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657296B2 (ja) * 2010-07-26 2015-01-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複合光学素子の調芯方法およびその調芯装置
JP5981752B2 (ja) * 2012-03-29 2016-08-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複合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64912A (zh) * 2012-04-11 2013-10-23 全球微型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04791710A (zh) * 2015-03-12 2015-07-22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led光源车灯用消色差多层组合透镜
US9804367B2 (en) * 2015-11-04 2017-10-31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Wafer-level hybrid compound len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US11548215B2 (en) 2017-06-30 2023-01-10 Nik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an optical device and a corresponding system
US10852460B2 (en) * 2017-08-04 2020-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ffraction optical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09096929B (zh) * 2018-06-29 2021-07-16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构造的未完全固化型oca光学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57334B (zh) * 2022-11-02 2023-11-10 江苏鸿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微结构的眼镜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2927A (ja) 1983-09-30 1985-04-25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高分子マイクロ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H01171932A (ja) 1987-12-28 1989-07-06 Pioneer Electron Corp 非球面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574360B2 (ja) 1988-02-03 1997-0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722623B2 (ja) 1989-03-07 1998-03-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樹脂接合型非球面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H0313902A (ja) 1989-06-12 1991-01-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複合型光学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111677B2 (ja) 1992-08-26 2000-11-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非球面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US5531940A (en) * 1993-12-10 1996-07-02 Innotech,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hotochromic lenses
JP3286466B2 (ja) 1994-06-15 2002-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8103916A (ja) 1994-10-05 1996-04-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複合型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09248861A (ja) 1996-03-14 1997-09-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複合型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用金型
JP3825505B2 (ja) 1996-08-20 2006-09-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合化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04126511A (ja) 2002-08-01 2004-04-22 Olympus Corp 光学要素ユニットおよび光学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2226C (zh) 2009-03-25
CN1746701A (zh) 2006-03-15
JP4467388B2 (ja) 2010-05-26
JP2006076026A (ja) 2006-03-23
US20060050399A1 (en) 2006-03-09
US7599120B2 (en) 2009-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2226C (zh) 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及透镜组件
JP3959803B2 (ja) ゾルゲル法による最外層に複数の凸部を有する多層被覆基板の製造方法
US8652619B2 (en)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90180186A1 (en)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0853132B1 (ko) 수지 접합형 광학소자, 그 제조방법 및 광학물품
CN101263201B (zh) 复合材料、及使用该材料的光学部件
JP4077508B2 (ja) 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9696469B2 (en) Multi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US20040105155A1 (en)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60132919A1 (en) Composite for beam shaping
CN1760697A (zh) 用于光束成形的复合物
US8154794B2 (en) Imaging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042257B1 (ko) 하이브리드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004274A (zh) 微透镜结构、微透镜工艺及应用于微透镜工艺的岸堤图案
JP4439191B2 (ja) 光導波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4276724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法
KR101245953B1 (ko) 성형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163490A (ja)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72442A (ja) 凹凸表面を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物品
JP2004013081A (ja) 複合型光学素子、複合型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装置
JP2001252927A (ja) 所定表面形状を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型
JP2004062061A (ja)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63491A (ja)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05721A (ja) 光学部品
JP2004271653A (ja) 光学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