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7365C -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7365C
CN100567365C CNB200580016145XA CN200580016145A CN100567365C CN 100567365 C CN100567365 C CN 100567365C CN B200580016145X A CNB200580016145X A CN B200580016145XA CN 200580016145 A CN200580016145 A CN 200580016145A CN 100567365 C CN100567365 C CN 1005673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atoms
general formula
repeating unit
polycarbonat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161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7017A (zh
Inventor
彦坂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542838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0567365(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657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4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957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7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73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736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4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78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电子照相感光体所存在问题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及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清除性、滑移性及耐磨损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具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及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了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该感光层含有这一聚碳酸酯树脂。下述通式(1)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n1为2~4的整数、n2为1~200的整数。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入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及将这一聚碳酸酯树脂用于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更详细地讲就是涉及一种可以达成化学稳定且低表面能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及使用这一聚碳酸酯树脂,清除性、滑移性和耐磨损性优良的、适于在各种电子照相领域利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光学薄膜、光盘、透镜等光学材料或电气设备等的外壳等的素材被应用在各个领域,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希望开发一种性能更优良的聚碳酸酯树脂。
另一方面,作为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了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最近提出并使用了至少具有通过曝光产生电荷的电荷发生层(CGL)和输送电荷的电荷输送层(CTL)二层作为感光层的层叠型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OPC)、感光层由将电荷发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分散于粘合剂树脂的单一层形成、或只将电荷发生物质分散于粘合剂树脂的单一层形成的单层型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还有,为了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久性和画面质量,将聚四氟乙烯微粒分散于感光层或在感光层的最上层设置保护膜层的OPC也已被实用化(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对于这一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根据所适用的电子照相工序,要求具备规定的灵敏度和电特性、光学特性。这一电子照相感光体,由于在其感光层的表面反复进行电晕带电或使用辊或刷的接触带电、调色剂显影、向纸张的转印、清除处理等操作,每当进行这些操作时,都要施加电的、机械的外力。所以为了经过长时间还能维持电子照片的画面质量,要求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设置的感光层对这些外力的耐久性。具体地讲,即要求对由摩擦而产生的表面磨损和擦伤、电晕带电和接触带电、转印时的臭氧等活性气体和放电引起的表面劣化具有耐久性。
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作为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与用于感光层的电荷输送物质的相溶性良好、光学特性也良好的聚碳酸酯树脂。即作为这一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使用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bisphenol)A〕和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Z〕等作为原料的物质。然而,即使具有以这一双酚A和双酚B作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也不能充分满足上述要求。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研究了含有硅氧烷共聚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和3)。但由于这些文献中公开的共聚体是通过化学性不稳定的Si-O-C键结合的,因此由分子链断裂引起的机械特性的劣化或由分子末端残留的硅烷醇基引起的带(静)电特性的劣化都成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化学性稳定的Si-C键连接的共聚的聚碳酸酯树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和5)。然而,使用这些聚碳酸酯树脂的感光体,由于具有低的表面能,虽然清除特性提高了,但耐磨损性的改善效果还不充分。
非专利文献:「第53次日本图像学会技术讲习会预备稿集」91页
专利文献1:特开昭61-132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2-240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2989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5-72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10-2325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使用以双酚A和双酚Z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及使用这一聚碳酸酯树脂的、清除性、滑移性和耐磨损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者们不断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导入特定的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相关见解而完成。
即本发明的要点如下。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1)
[化1]
Figure C20058001614500091
(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n1为2~4的整数,n2为1~200的整数。)所示的重复单元。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聚碳酸酯树脂还含有下述通式(2)
[化2]
Figure C20058001614500092
(式中,Ar表示二价的芳香族基。)所示的重复单元。
[3].根据上述[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通式(2)中的Ar含有下述通式(3)所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化3]
Figure C20058001614500093
[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从三氟甲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及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中选择的基团。X表示从单键、-O-、-S-、-SO-、-SO2-、-CO-、-CR3R4-(其中,R3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从氢原子、三氟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中选择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12的α,ω-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由下述通式
[化4]
(式中,R5~R7表示与R1和R2相同的基团)所示的由天然萜烯类衍生的二价基团、以及下述通式
[化5]
Figure C20058001614500102
(式中,R8~R11表示与R1和R2相同的基团)所示的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中选择的基团。]
[4].根据上述[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通式(3)中的X为从-CR3R4-、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中选择的基团。
[5].根据上述[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通式(3)中的X为-CR3R4-,且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在聚碳酸酯树脂全体中所占的比例为0.01~3.9质量%。
[6].根据上述[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通式(3)所示的基团为,(a)X为单键的基团和X为单键以外的基团的组合、(b)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的基团和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c)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的基团和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d)X为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的基团和X为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e)X为-SO-的基团和X为-S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f)X为-O-的基团和X为-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或(g)X为-CO-的基团和X为-C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
[7].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层含有具有上述通式(1)(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n1为2~4的整数、n2为1~200的整数。)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8].根据上述[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感光层所含聚碳酸酯树脂还含有上述通式(2)(式中,Ar表示二价的芳香族基。)所示的重复单元。
[9].根据上述[8]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通式(2)中的Ar含有上述通式(3)所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通式(3)中的X为从-CR3R4-、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中选择的基团。
[11].根据上述[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通式(3)中的X为-CR3R4-,且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在聚碳酸酯树脂全体中所占的比例为0.01~3.9质量%。
[12].根据上述[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通式(3)所示的基团为,(a)X为单键的基团和X为单键以外的基团的组合、(b)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的基团和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c)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的基团和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d)X为碳原子数8~16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的基团和X为碳原子数8~16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e)X为-SO-的基团和X为-S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f)X为-O-的基团和X为-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或(g)X为-CO-的基团和X为-C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
由于根据本发明使用可以实现化学性稳定且低表面能化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因此可以提供一种清除性、滑移性和耐磨损性良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下述通式(1)
[化6]
Figure C20058001614500121
(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n1为2~4的整数,优选为3,n2为1~200、优选为3~150、更优选为10~100的整数。)所示的重复单元[以下称(a)重复单元]。另外,本发明的电子感光体具有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了感光层的结构,这一感光层含有上述聚碳酸酯树脂。上述通式(1)中R所示的碳原子数1~3的烷基为甲基、乙基、n-丙基和异丙基,本发明优选为甲基。
本发明中,聚碳酸酯树脂,除了具有上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还可以同时具有下述通式(2)
[化7]
(式中Ar表示二价芳香族基。)表示的重复单元[以下称(b)重复单元]。作为上述通式(2)中的Ar,可以列举含有下述通式(3)
[化8]
Figure C20058001614500132
所示基团的至少一种的基团。上述通式(3)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从三氟代甲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0,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6~12,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碳原子数3~12,优选为碳原子数5~9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和碳原子数6~12,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芳氧基中选择的基团。作为卤原子,可以列举氟、氯、溴、碘等。作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n-丙基、异丁基、n-丁基、异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2-甲氧基乙基等。作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可以列举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作为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以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作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异丙氧基、n-丁氧基、异丁氧基、sec-丁氧基、tert-丁氧基、各种戊氧基等。作为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可以列举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萘氧基等。
上述通式(3)中,X表示从单键、-O-、-S-、-SO-、-SO2-、-CO-、-CR3R4-(R3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从氢原子、三氟代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2,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中选择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优选为碳原子数5~9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12,优选为碳原子数2~6的α,ω-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2,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亚芳基、由下述通式
[化9]
Figure C20058001614500141
(式中R5~R7表示与R1和R2同样的基团)
表示的天然萜烯类衍生的二价基团、以及下述通式
[化10]
Figure C20058001614500142
(式中R8~R11表示与R1和R2同样的基团)表示的碳原子数8~16,优选为碳原子数12~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中选择的基团。
作为上述X中-CR3R4-的R3和R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可以列举与上述通式(3)中的R1和R2同样的基团。
作为X中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可以列举亚环戊基、亚环己基、亚环庚基等。作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12的α,ω-亚烷基,可以列举α,ω-亚乙基、α,ω-亚丙基、α,ω-亚丁基等。作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可以列举亚苯基、烷基取代亚苯基、亚萘基、烷基取代亚萘基。
作为上述通式(2)所示重复单元的组合,可以列举上述通式(3)所示的基团为,(a)X为单键的基团和X为单键以外的基团的组合、(b)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的基团和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c)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的基团和X为取代或未取代的9,9-亚芴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d)X为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的基团和X为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e)X为-SO-的基团和X为-S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f)X为-O-的基团和X为-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或(g)X为-CO-的基团和X为-C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的组合。
具有上述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的还原粘度[ηsp/C]优选为0.1~5.0dl/g,更优选为0.2~3.0dl/g,特别优选为0.3~2.5dl/g。如果还原粘度[ηsp/C]不足0.1dl/g,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刷性有可能不足。另外,如果还原粘度[ηsp/C]超过5.0dl/g,则感光体制造时,由于涂布粘度变得过高,有可能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生产率下降,因而是不优选的。
具有(a)重复单元和(b)重复单元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中,(a)重复单元和(b)重复单元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作为粘合剂树脂的物性及清除性、滑移性、耐磨损性的平衡等方面考虑,(a)/[(a)+(b)](质量比)优选为0.0001~0.30,尤其优选为0.001~0.10,更优选为0.005~0.039。
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粘合剂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在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具有(a)重复单元和(b)重复单元以外的其它重复单元。另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除了本发明所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外,也可以将其它的聚合物或添加剂适当配合于感光层中。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具有(a)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或具有(a)重复单元和(b)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合适的单体,以已知的方法为基础,用各种方法来制造。具有(a)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如下述通式(4)
[化11]
(式中R、n1和n2与上述相同)所示的双酚化合物(以下称[A]成分)与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反应来制造。具有(a)重复单元和(b)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如上述[A]成分和下述通式(5)
[化12]
HO-Ar-OH    (5)
(式中Ar与上述相同)所示的双酚化合物(以下称[B]成分)的混合物与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反应来制造。此时可以通过使用末端终止剂来调节分子量。
作为上述[A]成分的双酚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丙基]-2-甲氧基苯酚、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丁基(聚二甲基硅氧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丁基]-2-甲氧基苯酚。
作为上述[B]成分的双酚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2-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4,4-双(4-羟基苯基)庚烷、1,1-双(4-羟基苯基)-1,1-二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砜、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苯基-4-羟基苯基)丙烷、2-(3-甲基-4-羟基苯基)-2-(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双(3-甲基-4-羟基苯基)硫醚、双(3-甲基-4-羟基苯基)砜、双(3-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4,4′-联苯二酚(biphenol)、3,3′-二甲基-4,4′-联苯二酚、3,3′-二苯基-4,4′-联苯二酚、3,3′-二氯-4,4′-联苯二酚、3,3′-二氟-4,4′-联苯二酚、3,3′,5,5′-四甲基-4,4′-联苯二酚、2,7-萘二醇、2,6-萘二醇、1,4-萘二醇、1,5-萘二醇、2,2-双(2-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2-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丁烷、1,1-双(2-tert-丁基-4-羟基-3-甲基苯基)乙烷、1,1-双(2-tert-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烷、1,1-双(2-tert-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丁烷、1,1-双(2-tert-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异丁烷、1,1-双(2-tert-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庚烷、1,1-双(2-tert-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1-苯基甲烷、1,1-双(2-tert-戊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丁烷、双(3-氯-4-羟基苯基)甲烷、双(3,5-二溴-4-羟基苯基)甲烷、2,2-双(3-氯-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氟-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溴-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氟-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氯-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溴-4羟基-5-氯苯基)丙烷、2,2-双(3,5-二氯-4-羟基苯基)丁烷、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丁烷、1-苯基-1,1-双(3-氟-4-羟基苯基)乙烷、双(3-氟-4-羟基苯基)醚、3,3′-二氟-4,4′-二羟基联苯基、1,1-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苯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3-苯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3-苯基-4-羟基苯基)砜、4,4′-(3,3,5-三甲基亚环己基)二苯酚、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苯酚、4,4′-[1,3-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苯酚、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末端苯酚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三甲基甲硅烷氧基-ω-双[3-(2-羟基苯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甲基甲硅烷氧基-2-二甲基甲硅烷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等。这些双酚化合物可以-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这些双酚化合物中,优选为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1,1-二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双(4-羟基苯基)砜、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戊烷、4,4′-联苯二酚、2,2-双(3-苯基-4-羟基苯基)丙烷、4,4′-(3,3,5-三甲基亚环己基)二苯酚、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酚、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
更优选为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戊烷、4,4′-联苯二酚、2,2-双(3-苯基-4-羟基苯基)丙烷、4,4′-(3,3,5-三甲基亚环己基)二苯酚、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
另外作为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以下称碳酸酯前体),可以列举碳酰氯、碳酰氯二聚物、碳酰氯三聚物等二卤化羰基或氯甲酸盐等卤代甲酸盐类。
还有,作为末端终止剂,可以列举如p-tert-丁基苯酚、p-苯基苯酚、p-枯基苯酚、2,3,3-四氟丙醇、2,2,3,3,4,4,5,5-八氟戊醇、2,2,3,3,4,4,5,5,6,6,7,7-十二氟庚醇等氢氟醇和全氟辛基苯酚等。
作为碳酸酯的前体,如使用碳酰氯等二卤代羰基或氯甲酸盐等卤代甲酸盐类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溶剂中这一反应可以在酸受体(例如,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碳酸盐等碱性碱金属化合物或吡啶等有机碱等)的存在下进行。
作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金属碳酸盐,可以使用各种物质,但从经济面考虑,通常可以适当利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等。这些通常适于作为水溶液使用。
上述碳酸酯前体的使用比例,可以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当量)适当调整。另外,使用碳酰氯等气态碳酸酯前体时,可以适当采用将其吹入反应体系的方法。
上述酸受体的使用比例也同样可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当量)适当确定。具体的讲就是,优选使用相对于所用双酚化合物的合计摩尔数(通常1摩尔相当于当量)的2当量或比其有稍许过剩量的酸受体。
作为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已知的聚碳酸酯制造时使用的各种溶剂的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作为混合溶剂使用。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适当使用例如,甲苯、二甲苯等烃溶剂、以二氯甲烷、氯苯为代表的卤代烃溶剂等。
另外为了促进缩聚反应,可以添如加三乙胺那样的叔胺或季铵盐等催化剂,还有间苯三酚、邻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羟基苯基)-2-庚烯、1,3,5-三(4-羟基苯基)苯、1,1,]-三(4-羟基苯基)乙烷、三(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2-双[4,4-双(4-羟基苯基)环己基]丙烷、2,4-双[2-双(4-羟基苯基)-2-丙基]苯酚、2,6-双(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酚、2-(4-羟基苯基)-2-(2,4-二羟基苯基)丙烷、四(4-羟基苯基)甲烷、四[4-(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氧基]甲烷、2,4-二羟基苯甲酸、苯均三酸、三聚氰酸等支化剂进行反应。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少量添加亚硫酸钠、氢硫化物等抗氧化剂。
反应通常在0~150℃左右,优选在5~4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压力可以是减压、常压、加压的任何一种,通常可以在常压或反应系统的自压范围内适当进行。反应时间通常为0.5分钟~10小时左右,优选为1分钟~2小时。作为反应方式可以是连续法、半连续法、间歇法的任何一种。可以通过适当选择上述反应条件、上述末端终止剂(分子量调节剂)的使用量等将所得聚碳酸酯的还原粘度[ηsp/C]设定在上述范围。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通过对所得聚碳酸酯树脂实施适当的物理处理(混合、分离等)及/或化学处理(聚合物反应、交联处理、部分分解处理等)得到规定还原粘度[ηsp/C]的聚碳酸酯树脂。
对所得反应产物(粗产物)实施已知的分离·精制等各种后处理,可以回收到所希望纯度(精制度)的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了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感光层具有含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表面层。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只要这样的感光层是在导电性基体上形成,其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单层型或叠层型等已知的各种形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是任何结构的。通常优选感光层具有至少一层电荷输送层的层叠型电子感光体,该电荷输送层形成至少一层电荷发生层和表面层,优选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用于至少一层的电荷输送层中作为粘合剂树脂及/或上述表面层。
对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用作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既可以单独或两种组合使用这一聚碳酸酯树脂,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防碍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与其它的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并用。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导电性基板,可以使用已知的各种物质,具体地讲,可以使用由铝或镍、铬、钯、钛、钼、铟、金、白金、银、铜、锌、黄铜、不锈钢、氧化铅、氧化锡、氧化铟、ITO(铟锡氧化物:锡掺杂氧化铟)或石墨而成的板或筒(drum)、片,以及通过蒸镀、溅射、涂布等涂层处理的玻璃、布、纸或塑料薄膜、片和无缝西弗特(sievert),以及通过电极氧化等进行了金属氧化处理的金属圆筒等。
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荷发生层至少含有电荷发生物质,这一电荷发生层可以在作为基底的基体上通过真空蒸镀法或化学蒸镀法、溅射法等形成电荷发生物质的层,也可以通过在基底层上形成使用粘合剂树脂粘结电荷发生物质而成的层来得到。作为使用粘合剂树脂的电荷发生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已知的方法等各种方法,例如通常可以适当使用将电荷发生物质与粘合剂树脂一起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而成的涂布液涂布于规定的基底层再干燥的方法等。如此所得电荷发生层的厚度为0.01~2.0μm,优选为0.1~0.8μm。如果电荷发生层的厚度不足0.01μm,有可能难以形成厚度均一的层。另外,如果超过2.0μm,可能引起电子照片特性的降低。
作为上述电荷发生层中的产生电荷的材料,可以使用已知的各种物质。作为具体的化合物,可以列举非结晶硒、三方晶硒等硒单体、硒碲等硒合金、As2Se3等硒化合物或含硒组合物、氧化铅、由CdS-Se等元素周期表第12族和第16族元素形成的无机材料、氧化钛等氧化物类半导体、非晶硅等硅类材料,τ型无金属酞菁、χ型无金属酞菁等无金属酞菁颜料、α型铜酞菁、β型铜酞菁、γ型铜酞菁、ε型铜酞菁、X型铜酞菁、A型钛氧基酞菁、B型钛氧基酞菁、C型钛氧基酞菁、D型钛氧基酞菁、E型钛氧基酞菁、F型钛氧基酞菁、G型钛氧基酞菁、H型钛氧基酞菁、K型钛氧基酞菁、L型钛氧基酞菁、M型钛氧基酞菁、N型钛氧基酞菁、Y型钛氧基酞菁、含氧钛氧基酞菁、X线衍射图中布雷格角2θ为27.3±0.2度处显示强衍射峰的钛氧基酞菁等金属酞菁颜料、花青染料、蒽颜料、双偶氮颜料、嵌二萘颜料、多环苯醌颜料、喹吖酮颜料、靛青颜料、二萘嵌苯颜料、吡喃鎓染料、squarium颜料、蒽垛蒽酮颜料、苯并咪唑颜料、偶氮基颜料、硫靛颜料、喹啉颜料、色淀颜料颜料、噁嗪颜料、二噁嗪颜料、三苯基甲烷颜料、azulenium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吨染料、噻嗪染料、硫代吡喃鎓(thiapyrylium)染料、聚乙烯咔唑、双苯并咪唑颜料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电荷发生物质。
作为这些电荷发生物质中合适的物质,可以列举特开平11-172003号公报具体记载的物质。
作为上述电荷发生层中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已知的各种物质。具体地讲,可以列举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醛、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酰胺、丁缩醛树脂、聚酯、氯亚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氯亚乙烯-丙稀腈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树脂、硅-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醚树脂、苯并鸟粪胺树脂、环氧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N-聚乙烯咔唑、聚乙烯丁缩醛、聚乙烯醇甲缩醛、聚砜、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硝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氯亚乙烯类聚合物乳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大豆油改性醇酸树脂、硝化聚苯乙烯、聚甲基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聚硫代碳酸酯、聚烯丙酯、聚卤代烯丙酯、聚烯丙醚、聚乙烯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等。作为上述电荷发生层中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
电荷输送层可以通过在成为基底的层上(如电荷发生层)形成含有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和电荷输送层的物质的层而获得。
作为这一电荷输送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已知的方法等各种方法,通常可以使用将电荷输送物质和本发明所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或不防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其它粘合剂树脂一起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的涂布液涂布于规定的基底基板上、干燥的方法等。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的电荷输送物质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比例优选为质量比20∶80~80∶20,更优选为30∶70~70∶30。
这一电荷输送层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在不防碍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作为用于上述电荷发生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将如上列举的树脂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并用。
如此形成的电荷输送层的厚度通常为5~100μm左右,优选为的10~30μm。这一厚度如果不足5μm,起始电位有可能变低,如果超过100μm则可能导致电子照片特性下降。
作为能够与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共同使用的电荷输送物质,可以使用已知的各种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咔唑化合物、吲哚化合物、咪唑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吡唑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噻重氮化合物、苯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芳香族胺化合物、脂肪族胺化合物、1,2-二苯乙烯化合物、芴酮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醌化合物、醌基二甲烷化合物、噻唑化合物、三氮杂茂化合物、咪唑酮化合物、咪唑烷化合物、双咪唑烷化合物、噁唑酮化合物、苯并噻唑化合物、苯并咪唑化合物、喹唑啉化合物、苯并呋喃化合物、吖啶化合物、吩嗪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芘、聚乙烯基蒽、聚乙烯基吖啶化合物、聚-9-乙烯基苯基蒽、芘-甲醛树脂、乙基咔唑树脂、或在主链或侧链具有这些结构的聚合物等是适于使用的。这些化合物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这些电荷输送物质中,特别适合使用的是特开平11-172003公报中具体示例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在上述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可以设置通常使用的底层。作为这一底层,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钛酸、锆酸、镧酸、钛黑、二氧化硅、钛酸铅、钛酸钡、氧化锡、氧化铟、氧化硅等微粒、聚酰胺树脂、苯酚树脂、酪蛋白、三聚氰胺、苯并鸟粪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硝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醇丁缩醛树脂等成分。另外作为用于底层的树脂,既可以使用上述粘合剂树脂,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这些微粒和树脂可以单独或各种混合使用。作为混合物使用时,如果无机微粒和树脂并用,则由于形成了流平性良好的被膜,因而是合适的。
这一底层的厚度通常为0.01~10μm左右,优选为0.01~1μm。这一厚度如果不足0.01μm,有可能难以形成均一的底层。如果超过10μm,则有可能导致电子照片特性的下降。
另外,在上述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可以设置通常使用的已知的阻挡层。作为这一阻挡层,可以使用与上述粘合剂树脂同样的物质。这一阻挡层的厚度通常为0.01~20μm左右,优选为0.01~10μm。这一厚度如果为0.01μm以上,则容易形成均一的阻挡层,如果在20μm以下,则不会导致电子照片特性的下降。
对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还可以在感光层上层叠保护层。与上述粘合剂树脂同种的树脂可以用于这一保护层。另外,可以使用本发明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这一保护层的厚度通常为0.01~20μm左右,优选为0.01~10μm。因此,这一保护层可以含有上述电荷发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添加剂、金属及其氧化物、氮化物、盐、合金、碳黑、有机导电性化合物等导电性材料。
为了提高这一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性能,可以在上述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中添加结合剂、增塑剂、固化催化剂、流动性赋予剂、针孔(pin hole)抑制剂、分光灵敏度敏化剂(敏化材料)。为了防止重复使用引起的剩余电位的增加、带电电位的下降、灵敏度的下降,可以添加各种化学物质、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防卷缩剂、流平剂等添加剂等。
作为上述粘合剂,可以列举硅树脂、聚酰胺、聚氨酯、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酮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鸟粪胺树脂、聚氯戊二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硝基纤维素树脂、尿素树脂、苯酚树脂、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丁缩醛树脂、甲缩醛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等。另外也可以使用热或光固化性树脂。不论是哪一种,只要是电绝缘性的、在通常状态下可以形成被膜的树脂则没有特别的限制。
这一粘合剂以占本发明所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1~200质量%的配合比例添加是优选的,更优选为5~100质量%。这一粘合剂的配合比例如果不足1质量%,感光层的被膜有可能不均匀,如果超过200质量%则灵敏度有可能下降。
作为上述增塑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联(二)苯、氯代二苯、o-联三苯、卤化链烷烃、二甲基萘、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磷酸三苯酯、己二酸二异丁酯、癸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丁酯、月桂酸丁酯、甲基邻苯二甲酸基乙基乙醇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甲基乙二醇酯、甲基萘、二苯甲酮、聚丙烯、聚苯乙烯、氟代烃等。
作为上述固化催化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甲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二壬基萘二磺酸等,作为流动性赋予剂,可以列举モダフロ-、アクロナ-ル4F等,作为针孔抑制剂,可以列举苯偶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这些增塑剂和固化催化剂、流动性赋予剂、针孔抑制剂优选以占上述电荷输送物质5质量%以下使用。
另外,作为分光灵敏度敏化剂,在使用敏化染料的情况下,例如甲基紫、结晶紫、夜光蓝、维多利亚蓝等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藻红、若丹明B、若丹明3R、吖啶橙、浅黄等吖啶染料、亚甲蓝、亚甲绿等硫氮杂苯染料、卡普里蓝、麦尔多拉蓝等噁嗪染料、青蓝染料、部花青染料、苯乙烯基染料、吡喃鎓盐染料、硫代吡喃鎓盐染料等是合适的。
为了提供灵敏度、降低剩余电位、减少反复使用时的疲劳,可以将电子受体添加到感光层中。作为其具体例子,优选丁二酸酐、马来酸酐、二溴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四氯邻苯二甲酸酐、四溴邻苯二甲酸酐、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4-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酸酐、苯六(羧)酸酐、四氰基乙烯、四氰基醌二甲烷、o-二硝基苯、m-二硝基苯、1,3,5-三硝基苯、p-硝基苄腈、苦基氯、苯醌氯(酰)亚胺、氯醌、四溴代(对)苯醌、苯醌、2,3-二氯苯醌、二氯二氰基对位苯醌、萘醌、二苯酚合苯醌、环庚二烯三酮、蒽醌、1-氯蒽醌、二硝基蒽醌、4-硝基二苯甲酮、4,4′二硝基二苯甲酮、4-硝基苯亚甲基丙二腈、α-氰基-β-(p-氰基苯基)丙烯酸乙酯、9-蒽甲基丙二二腈、1-氰基-(p-硝基苯基)-2-(p-氯苯基)乙烯、2,7-二硝基芴酮、2,4,7-三硝基芴酮、2,4,5,7-四硝基芴酮、9-亚芴酮基-(二氰基亚甲基丙二腈)、聚硝基-9-亚芴酮基-(二氰基亚甲基丙二二腈)、苦味酸、o-硝基苯甲酸、p-硝基苯甲酸、3,5-二硝基苯甲酸、五氟代苯甲酸、5-硝基水杨酸、3,5-二硝基水杨酸、邻苯二甲酸、苯六羧酸等电子亲和力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论是加入到电荷发生层还是电荷输送层,其占电荷发生物质或电荷输送物质的配合比例通常为0.01~200质量%左右,优选为0.1~50质量%。
另外,为了表面改性,可以使用四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氟亚乙烯基树脂、二氟二氯乙烯树脂及其共聚物、氟类接枝聚合物。这些表面改性剂的配合比例通常占上述粘合剂树脂的0.1~60质量%左右,优选为2~40质量%。这一配合比例如果不足0.1质量%,有可能使表面耐久性、表面能低等表面改性变得不充分,如果超过60质量%,有可能导致电子照片特性下降。
作为上述抗氧化剂,优选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芳香族胺类抗氧化剂、受阻胺类抗氧化剂、硫醚类抗氧化剂、有机磷类抗氧化剂等。这些抗氧化剂的配合比例通常为占上述电荷输送物质的0.01~10质量%左右,优选为0.1~5质量%。
作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芳香族胺类抗氧化剂、受阻胺类抗氧化剂、硫醚类抗氧化剂、有机磷类抗氧化剂的具体例子,特开平11-172003号公报有所记载。
这些抗氧化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因此,除了上述感光层,还可以将这些添加于表面保护层或底层、阻挡层。
作为用于上述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形成的溶剂,可以列举如苯、甲苯、二甲苯、氯苯、苯甲醚等芳香族类溶剂,丙酮、丁酮、环己酮等酮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乙基维素溶剂等酯类,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氯乙烷等卤素类烃,四氢呋喃、二噁烷等醚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这些溶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形成上述电荷输送层的方法,是将用作上述电荷输送物质、添加剂、粘合剂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调制成涂布液,将其涂布于规定的基底如上述电荷发生层上,形成上述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与电荷输送物质共存形态的电荷输送层。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调制方法,可以使用球磨机、超声波、涂料搅拌器、レドデビル、砂磨机、混合器、超微磨碎机机等将上述调和原料分散或溶解。如此得到的涂布液的涂布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涂布法、静电涂布法、粉体涂布法、喷雾涂布法、辊涂涂布法、涂抹器涂布法、喷雾涂布机涂布法、棒涂布机涂布法、辊涂布机涂布法、浸渍涂布机涂布法、刮刀涂布法、缄锭涂布法、刮刀涂布机涂布法、超微磨碎机涂布法、旋转器涂布法、颗粒涂布法、刮板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
另外,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电荷发生物质、添加剂、根据需要的电荷输送物质或其它粘合剂树脂等形成。此时对于涂布液的调制及其涂布法、添加剂的配方等,与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形成时是同样的。还有,对于这一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也可以与上述同样设置底层、阻挡层、表面保护层。形成这些层时优选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的厚度通常为5~100μm左右,优选为8~50μm。这一厚度如果不足5μm,起始电位有可能变低,如果超过100μm,有可能导致电子照片特性下降。
用于制造这一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荷发生物质:聚碳酸酯树脂(粘合剂)的比率,通常为质量比1∶99~30∶70左右,优选为3∶97~15∶85。添加电荷输送物质的情况下,电荷输送物质:聚碳酸酯树脂的比率,通常为质量比5∶95~80∶20左右,优选为10∶90~60∶40。
如此得到的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经过长时期还能维持优良的耐刷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感光体,适用于复印机(单色、多色、全色、模拟、数字的)、打印机(激光、LED、晶体检波器保护装置)传真机、制版机等各种电子照相领域。
另外,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时,带电可用电晕放电(电晕管、电晕发射装置)、接触带电(带电辊、带电刷)、注入带电等。曝光可以采用卤素灯或荧光灯、激光(半导体、He-Ne)、LED、感光体内部曝光方式的任何一种。显影可以采用阶式显影、双成分磁刷显影、单成分绝缘调色剂显影、单成分导电调色剂显影等干式显影方式或使用液体调色剂等的湿式显影方式。转印可以使用电晕转印、辊转印、带转印等静电转印法或压力转印法、粘合转印法。定影可以使用热辊定影、辐射快速定影、开放式定影、压力定影等。清除·除电可以使用刷式清扫机、磁刷清扫机、磁辊清扫机、刮片式清扫机等。
实施例
下面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些例子。
[实施例1]
将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双A)74质量份溶解于6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85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这一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A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在上述双A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200ml中加入下述式
[化13]
Figure C20058001614500281
所示双酚化合物[通式(4)中R为甲基、n1=3、n2=39的化合物;硅氧烷单体(1)]0.9g和二氯甲烷使全量达到450ml后,混合4,4′-联苯二酚12.5g和12.2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150ml,加入分子量调节剂p-tert-丁基苯酚0.7g。然后,一边激烈搅拌这一混合液,一边加入7质量%浓度的三乙基胺水溶液2ml作为催化剂,在28℃搅拌1.5小时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1L稀释反应产物,再以1.5L水2次、0.01规定盐酸1L为1次、水1L为2次的顺序清洗,将有机层投入甲醇中,过滤、干燥析出的聚合物,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5dl/g。还原粘度的测定是使用离合公司制、自动粘度测定装置VMR-042,用自动粘度用乌伯劳德改良型粘度计(RM型)测定的。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A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5∶0.1∶15。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98质量%。
再用下述所示方法制作电子照相感光体,评价其性能。
使用蒸镀了铝金属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薄膜作为导电性基体,在其表面顺次层叠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制造形成了层叠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使用氧钛酞菁0.5质量份作为电荷发生物质,使用丁缩醛树脂0.5质量份作为粘合剂树脂。将它们加入溶剂二氯甲烷19质量份中,用球磨机分散,将这一涂布液用棒涂布机涂布于上述导电性基体薄膜表面,通过干燥形成膜厚约0.5μm的电荷发生层。
下面,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将下述化合物(CTM-1)
[化14]
0.5g和上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0.5g溶解于10ml四氢呋喃中,调制成涂布液。将这一涂布液用涂抹器涂布于上述电荷发生层上并干燥,形成膜厚约20μm的电荷输送层。
然后使用静电带电试验装置EPA-8100(川口电机制作所公司制)测定电子照片特性。实施一6kV的电晕放电,测定起始表面电位(vo)、光照射(10Lux)5秒后的剩余电位(VR)、半减曝光量(E1/2)。再使用スガ磨损试验机NUS-ISO-3型(スガ试验机公司制)评价这一电荷输送层的耐磨损性。试验条件为使施加了4.9N荷载的磨损纸(含有粒径3μm的铝粒子)与感光层表面接触进行2,000次往复运动,测定质量减少量。再使用与评价耐磨损性的试样同样的试料测定动摩擦系数。测定是使用表面性试验机(ヘイドン公司制),荷载为4.9N,用不锈钢制的球作为摩擦体。这些测定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2]
将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Z;双Z)87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这一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Z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Z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2)。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94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2)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Z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0∶0.1∶20。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88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3]
将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C;双C)83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这一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C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C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9.4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3)。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0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3)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C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0∶0.1∶20。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80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4]
将1,1-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CHZ;双CHZ)140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CHZ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CHZ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双酚CHZ28.9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4)。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2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4)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CHZ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100∶0.1。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60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5]
将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2,2-金刚烷双酚;双22Ad)104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22Ad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22Ad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25.3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5)。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97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5)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22Ad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5∶0.1∶15。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64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6]
将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CZ;双CZ)96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CZ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CZ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6)。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6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6)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CZ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78∶0.1∶22。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82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7]
将使用特开平9-68817号公报记载的合成例1的方法合成的下式
[化15]
Figure C20058001614500331
所示的两种萜烯双酚的混合物(萜烯双酚;双TPP)105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分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萜烯双酚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TPP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TPP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与上述相同的萜烯双酚21.7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7)。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90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7)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TPP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100∶0.1。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80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8]
将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三甲基环己基双酚;双I)101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I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I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双酚A15.3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8)。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94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8)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I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双A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5∶0.1∶15。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74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9]
将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酚(BisPP)112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4,4′-[1,4-亚苯基双(1-甲基亚乙基)]双酚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BisPP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BisPP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9)。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79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9)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BisPP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0∶0.1∶20。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72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0]
将双(3,5-二溴-4-羟基苯基)砜(TBS)177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双(3,5-二溴-4-羟基苯基)砜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TBS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TBS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1,1-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3.6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0)。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8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0)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TBS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1,1-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5∶0.1∶15。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42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1]
将与实施例2中所用同样的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Z)54质量份、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FLC)47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分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Z-FLC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Z-FLC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FLC25.3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1)。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1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1)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Z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FLC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50∶0.1∶50。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66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2]
将与实施例2中所用同样的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Z)54质量份、4,4′-二羟基二苯基醚(DHE)25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4,4′-二羟基二苯基醚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Z-DHE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Z-DHE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2)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93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2)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Z的重复单元、来源于DHE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50∶35∶0.1∶15。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81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3]
将与实施例2中所用同样的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Z)54质量份、4,4′-二羟基二苯甲酮(DHK)27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4,4′-二羟基二苯甲酮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Z-DHK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Z-DHK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DHK14.3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3)。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8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3)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Z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DHK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50∶0.1∶50。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89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4]
将1,1-双(4-羟基苯基)乙烷(双酚E;双E)69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量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1,1-双(4-羟基苯基)乙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E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E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4)。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94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4)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E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5∶0.1∶15。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1.07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5]
将2,2-双(4-羟基苯基)丁烷(双酚B;双B)79质量份溶解于9.4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607质量份中的溶液与二氯甲烷334质量份混合搅拌,同时在冷却状态下,以4.2质量份/分的比例向该溶液中吹入碳酰氯气体15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液静置使有机层分离,得到聚合度为2~4、分子末端为氯甲酸酯基的2,2-双(4-羟基苯基)丁烷聚碳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为双B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然后,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双B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5)。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6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5)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B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0∶0.1∶20。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97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6]
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与实施例2中所用同样的双Z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双酚Z18.0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8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6)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Z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100∶0.1。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96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实施例17]
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与实施例2中所用同样的双Z低聚物代替双A低聚物,使用3,3′-二甲基-4,4′二羟基联苯基14.3g代替4,4′-联苯二酚12.5g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2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17)的结构和共聚组成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Z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3,3′-二甲基-4,4′二羟基联苯基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5∶0.1∶15。另外,来源于硅氧烷单体(1)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为0.84质量%。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比较例1]
实施例1中,除了将硅氧烷单体(1)变更为下式
[化16]
Figure C20058001614500391
所示的硅氧烷单体(2)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A)。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4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A)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A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硅氧烷单体(2)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4,4′-联苯二酚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85∶0.1∶15。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比较例2]
实施例16中,除了将硅氧烷单体(1)变更为硅氧烷单体(2)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B)。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8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B)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来源于双Z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硅氧烷单体(2)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为100∶0.1。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比较例3]
实施例16中,除了不使用硅氧烷单体(1)外,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双酚Z的聚碳酸酯树脂(PC-C)。
如此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时的还原粘度[ηsp/C]为0.89dl/g。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PC-C)的结构由1H-NMR光谱确定。
用所得共聚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第一表。
表1
  起始表面电位(V)   剩余电位(V)  灵敏度(半减曝光量)(Lux·sec)   磨损量(mg)   动摩擦系数
  实施例1   ○   ○   ○   1.7   <0.10
  实施例2   ○   ○   ○   1.4   <0.10
  实施例3   ○   ○   ○   1.7   <0.10
  实施例4   ○   ○   ○   1.6   <0.10
  实施例5   ○   ○   ○   1.5   <0.10
  实施例6   ○   ○   ○   1.3   <0.10
  实施例7   ○   ○   ○   1.7   <0.10
  实施例8   ○   ○   ○   1.8   <0.10
  实施例9   ○   ○   ○   1.5   <0.10
  实施例10   ○   ○   ○   1.9   <0.10
  实施例11   ○   ○   ○   1.9   <0.10
  实施例12   ○   ○   ○   1.6   <0.10
  实施例13   ○   ○   ○   1.6   <0.10
  实施例14   ○   ○   ○   1.6   <0.10
  实施例15   ○   ○   ○   1.5   <0.10
  实施例16   ○   ○   ○   1.6   <0.10
  实施例17   ○   ○   ○   1.6   <0.10
  比较例1   ○   ○   ○   2.4   <0.10
  比较例2   ○   ○   ○   2.2   <0.10
  比较例3   ○   ○   ○   2.0   0.70
(注)
表面电位:-740~-770范围时设为○,除此以外设为×。
剩余电位:0~-5V设为○,除此以外设为×。
灵敏度:0.85Lux·sec以下的值设为○,除此以外设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的树脂是合适的。使用这一聚碳酸酯树脂的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清除性、滑移性和耐磨损性良好的感光体,适用于复印机(单色、多色效应、全色、模拟、数字的)、打印机(激光、LED、晶体检波器保护装置)、传真机、制版机等各种电子照相领域。

Claims (8)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并且由式(a)/[(a)+(b)]表示的质量比为0.0001~0.30,其中(a)表示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b)表示通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
[化1]
Figure C2005800161450002C1
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n1为2~4的整数,n2为1~200的整数,
[化2]
式中,Ar表示二价的芳香族基,其含有下述通式(3)所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化3]
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从三氟甲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及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中选择的一种基团,X表示从以下基团中选择的一种基团:单键;-O-;-S-;-SO-;-SO2-;-CO-;-CR3R4-,其中,R3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从氢原子、三氟甲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以及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中选择的一种基团;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2~12的α,ω-亚烷基;9,9-亚芴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由下述通式所示的由天然萜烯类衍生的二价基团,
[化4]
Figure C2005800161450003C1
式中,R5~R7表示与R1和R2相同的基团;
以及下述通式所示的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
[化5]
Figure C2005800161450003C2
式中,R8~R11表示与R1和R2相同的基团;
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的还原粘度ηsp/C为0.1~5.0dl/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通式(3)中的X为从-CR3R4-、单键、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及9,9-亚芴基中选择的一种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通式(3)中的X为-CR3R4-,且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在聚碳酸酯树脂全体中所占的比例为0.01~3.9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通式(3)所示的基团为,(a)X为单键的基团和X为单键以外的基团的组合、(b)X为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和X为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c)X为9,9-亚芴基的基团和X为9,9-亚芴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d)X为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的基团和X为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e)X为-SO-的基团和X为-S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f)X为-O-的基团和X为-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或(g)X为-CO-的基团和X为-C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
5.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感光层,其特征在于,
该感光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并且由式(a)/[(a)+(b)]表示的质量比为0.0001~0.30,其中(a)表示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b)表示通式(2)所示的重复单元,
[化6]
Figure C2005800161450004C1
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n1为2~4的整数、n2为1~200的整数
[化7]
式中,Ar表示二价的芳香族基,其含有下述通式(3)所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化8]
Figure C2005800161450005C1
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从三氟甲基、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及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中选择的一种基团,X表示从以下基团中选择的一种基团:单键;-O-;-S-;-SO-;-SO2-;-CO-;-CR3R4-,其中,R3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从氢原子、三氟甲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以及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中选择的一种基团;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2~12的α,ω-亚烷基;9,9-亚芴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由下述通式所示的由天然萜烯类衍生的二价基团,
[化9]
Figure C2005800161450005C2
式中,R5~R7表示与R1和R2相同的基团;
还有下述通式所示的碳原子数8~16的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
[化10]
Figure C2005800161450005C3
式中,R8~R11表示与R1和R2相同的基团;
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的溶液在20℃的还原粘度ηsp/C为0.1~5.0dl/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通式(3)中的X为从-CR3R4-、单键、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及9,9-亚芴基中选择的一种基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通式(3)中的X为-CR3R4-,且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在聚碳酸酯树脂全体中所占的比例为0.01~3.9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通式(3)所示的基团为,(a)X为单键的基团和X为单键以外的基团的组合、(b)X为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和X为碳原子数5~11的亚环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c)X为9,9-亚芴基的基团和X为9,9-亚芴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d)X为碳原子数8~16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的基团和X为碳原子数8~16亚烷基亚芳基亚烷基以外的基团的组合、(e)X为-SO-的基团和X为-S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f)X为-O-的基团和X为-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或(g)X为-CO-的基团和X为-CO-以外的基团的组合。
CNB200580016145XA 2004-05-20 2005-05-19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Active CN10056736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5772.XA CN101624442B (zh) 2004-05-20 2005-05-19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0295 2004-05-20
JP150295/2004 2004-05-2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772.XA Division CN101624442B (zh) 2004-05-20 2005-05-19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7017A CN1957017A (zh) 2007-05-02
CN100567365C true CN100567365C (zh) 2009-12-09

Family

ID=354283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772.XA Active CN101624442B (zh) 2004-05-20 2005-05-19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CNB200580016145XA Active CN100567365C (zh) 2004-05-20 2005-05-19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772.XA Active CN101624442B (zh) 2004-05-20 2005-05-19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RE43604E1 (zh)
EP (1) EP1757634B2 (zh)
JP (2) JP5009612B2 (zh)
KR (2) KR101206650B1 (zh)
CN (2) CN101624442B (zh)
TW (2) TW200604243A (zh)
WO (1) WO20051136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1895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s,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US7709581B2 (en) 2006-09-29 2010-05-04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US7524919B2 (en) 2006-09-29 2009-04-2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s,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EP2570446B1 (en) * 2006-10-18 2016-01-20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molded body, optical material,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body
CN102942689B (zh) * 2007-05-08 2015-01-2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合物
US7718754B2 (en) * 2007-07-30 2010-05-18 Kao Corporation Promoter for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US8247619B2 (en) * 2008-12-11 2012-08-2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BPA and polycarbonate made from renewable materials
JP5711903B2 (ja) * 2009-06-26 2015-05-0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それを用いた塗工液、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5711902B2 (ja) * 2009-06-26 2015-05-0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それを用いた塗工液、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WO2011108064A1 (ja) * 2010-03-01 2011-09-09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89201B1 (ko) * 2010-03-29 2013-07-29 주식회사 삼양사 에스테르 결합을 갖는 히드록시 말단 실록산,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697321B2 (en) 2010-05-31 2014-04-1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cartridge
KR101332434B1 (ko) * 2010-08-26 2013-11-2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비스하이드록시아릴실록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948670B2 (ja) * 2010-10-14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US8748069B2 (en) * 2010-12-09 2014-06-10 Fuji Electric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3391958B (zh) * 2011-02-24 2016-08-10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共聚物、使用其的涂布液、电子照相感光体、及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JP5718783B2 (ja) * 2011-10-07 2015-05-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写機、その感光層形成用ドープ
CN104364293B (zh) * 2012-06-19 2016-08-24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共聚物、使用其的涂布液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WO2014144438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Blends containing photoactive additive
CN103965236B (zh) * 2014-03-28 2015-08-26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扩链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79188B1 (ko) 2014-09-05 2017-09-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101685665B1 (ko) 2014-12-04 2016-12-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20160067714A (ko) 2014-12-04 2016-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KR101831886B1 (ko) 2016-01-07 2018-04-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폴리오르가노실록산,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WO2017119657A1 (ko) * 2016-01-07 2017-07-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폴리오르가노실록산,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KR101924199B1 (ko) * 2016-02-01 2018-11-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폴리오르가노실록산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US10449344B2 (en) 2016-04-28 2019-10-22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icroneedles made from polycarbonate-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US11525055B2 (en) 2016-07-28 2022-12-13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blends for high release performance
CN109562542B (zh) 2016-07-28 2023-08-18 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高脱模性能的聚碳酸酯共混物
US20190185664A1 (en) 2016-08-23 2019-06-20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having high flow, high impact, and good release properties
EP3504273B1 (en) 2016-08-23 2023-07-05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utomotive articles including polycarbonate-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having high flow, high impact, and good release properties
EP3504274B1 (en) 2016-08-23 2021-07-07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ousings for consumer devices including polycarbonate-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having high flow, high impact and good release properties
CN106947072A (zh) * 2017-04-20 2017-07-14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
CN113166392B (zh) * 2018-11-15 2023-07-14 国立大学法人神户大学 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EP4089132B1 (en) * 2020-05-13 2024-03-27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nd associated film extrusion composition, extruded film, and capacitor
EP3910001A1 (en) 2020-05-13 2021-11-17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nd associated film extrusion composition, extruded film, and capaci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11A (zh) * 1992-05-19 1993-12-0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用该感光体的设备和设备单元
CN1103079A (zh) * 1993-07-09 1995-05-31 通用电气公司 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和耐热聚碳酸酯的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7438A (en) * 1978-12-15 1980-08-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transesterification process
JPH01136466A (ja) * 1987-11-24 1989-05-2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入力方式
US5283142A (en) 1991-02-21 1994-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holding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pparatus unit, and facsimile machine employing the same
EP0522753A3 (en) 1991-07-01 1993-08-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lame retardant aromatic polycarbonates an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blends
JP3179219B2 (ja) 1992-10-22 2001-06-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とその製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US5932677A (en) * 1993-05-27 1999-08-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erpolymer having aromatic polyester, polysiloxane and polycarbonate segments
JPH07299A (ja) 1993-06-17 1995-01-06 Hasegawa Kagaku Kogyo Kk まな板
US5530083A (en) 1994-07-21 1996-06-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licone-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and polycarbonate blends having reduced haze, and method for making
JPH0959366A (ja) 1995-08-21 1997-03-04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バインダー用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 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80790A (ja) 1995-09-12 1997-03-28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0980791A (ja) 1995-09-12 1997-03-28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09114270A (ja) 1995-10-24 1997-05-02 Canon Inc 転写材担持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EP0866083B1 (en) 1995-12-04 2003-05-28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Polycarbonate resin, crosslinked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JP3683992B2 (ja) 1996-06-24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670459B2 (ja) * 1997-04-25 2005-07-13 ローム株式会社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3228177B2 (ja) * 1997-05-06 2001-1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11311870A (ja) 1998-04-28 1999-11-09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684068B2 (ja) 1998-05-01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EP1035150A4 (en) 1998-09-28 2002-01-02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COPOLYCARBONA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0235277A (ja) 1999-02-15 2000-08-29 Canon Inc 乾式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66363B2 (ja) * 1999-03-29 2008-10-1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窓ガラス
US6861482B2 (en) 1999-05-18 2005-03-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eatherable, thermostable polymers having improved flow composition
US6306507B1 (en) * 1999-05-18 2001-10-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ly stable polymers,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US7605221B2 (en) 1999-05-18 2009-10-20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Weatherable, thermostable polymers having improved flow composition
US20030027928A1 (en) * 1999-06-23 2003-02-06 Masaya Okamoto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4275278B2 (ja) 1999-07-06 2009-06-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275279B2 (ja) 1999-07-06 2009-06-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1100441A (ja) 1999-09-29 2001-04-13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該感光体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DE60027252T2 (de) * 1999-11-02 2007-01-04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olycarbonatharz
US6252013B1 (en) * 2000-01-18 2001-06-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siloxane copolycarbonates
JP2002030140A (ja) 2000-02-22 2002-01-31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25881B2 (ja) 2000-03-29 2010-08-1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JP4596095B2 (ja) * 2000-05-15 2010-12-0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
US6492481B1 (en) * 2000-07-10 2002-12-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ubstantially single phase silicone copolycarbonates, methods, and optical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4402275B2 (ja) * 2000-10-20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WO2002036687A1 (fr) 2000-11-01 2002-05-10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Compositions de resine en polycarbonate
US6566458B2 (en) * 2000-12-14 2003-05-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sulfone/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JP4484131B2 (ja) 2001-04-24 2010-06-1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ー用フィルム
US6660787B2 (en) 2001-07-18 2003-12-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parent, fire-resist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6630525B2 (en) 2001-10-09 2003-10-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siloxane copolymers
US6833422B2 (en) * 2002-08-16 2004-1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preparing transparent silicone-containing copolycarbonates
JP2004109606A (ja) 2002-09-19 2004-04-08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WO2004076512A2 (en) 2003-02-21 2004-09-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parent and high-heat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s and transparent blends with polycarbonate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11A (zh) * 1992-05-19 1993-12-0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用该感光体的设备和设备单元
CN1103079A (zh) * 1993-07-09 1995-05-31 通用电气公司 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和耐热聚碳酸酯的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RE43604E1 (en) 2012-08-28
CN101624442A (zh) 2010-01-13
US20070241312A1 (en) 2007-10-18
CN101624442B (zh) 2020-06-30
JP5584721B2 (ja) 2014-09-03
JP5009612B2 (ja) 2012-08-22
US7491346B2 (en) 2009-02-17
KR20070012499A (ko) 2007-01-25
EP1757634A1 (en) 2007-02-28
KR101318617B1 (ko) 2013-10-15
WO2005113638A1 (ja) 2005-12-01
JPWO2005113638A1 (ja) 2008-03-27
KR101206650B1 (ko) 2012-11-29
TWI471356B (zh) 2015-02-01
TWI378112B (zh) 2012-12-01
KR20120123143A (ko) 2012-11-07
JP2012122078A (ja) 2012-06-28
CN1957017A (zh) 2007-05-02
TW201241043A (en) 2012-10-16
EP1757634B2 (en) 2022-05-25
TW200604243A (en) 2006-02-01
EP1757634A4 (en) 2008-08-06
EP1757634B1 (en) 2012-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365C (zh)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1687986B (zh) 聚碳酸酯聚合物、涂布液和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2459403B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使用其的涂布液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JP6093342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CN102276819A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成形体,光学材料及电子照 相感光体
CN103415813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树脂组合物
CN103391958A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使用其的涂布液、电子照相感光体、及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WO2006098351A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04364293A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使用其的涂布液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US5202408A (en) Arylamine containing terpolymers with CF3 substituted moieties
JP449895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01501101A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制造方法、成形体,光学材料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JP428641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531890B2 (ja) 像保持部材、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装置ユニットおよびファクシミリ
JP480046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44585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37293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38866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6291125B1 (en) Terpolymer imaging member and imaging process
JPH106909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897444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とその製造法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80465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1020513A (ja) 有機電子写真感光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