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1853C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1853C
CN100451853C CNB2006100828525A CN200610082852A CN100451853C CN 100451853 C CN100451853 C CN 100451853C CN B2006100828525 A CNB2006100828525 A CN B2006100828525A CN 200610082852 A CN200610082852 A CN 200610082852A CN 100451853 C CN100451853 C CN 1004518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unit
thin slice
pattern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28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4716A (zh
Inventor
相龙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80426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0451853(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924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4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18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185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8Automatic supply devi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apparatus, e.g.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casset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83Casset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9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amount in input tra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容纳薄片的多个容器单元;为多个容器单元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给送薄片的薄片给送装置;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为了将薄片给送位置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自动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在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模式下,在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剩下规定量的薄片的状态下,将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在该第二模式下,在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被用光之后,将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将薄片给送位置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自动转换到别的容器单元的自动盒转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有以下需求:在普通纸、厚纸、薄纸、OHP等(以下简称为“纸张”)各种薄片上形成高质量的图像。为满足这种需求,采用中间转印部件的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其中,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色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通过将调色剂图像相互重叠形成图像,并将该图像作为整体转印到纸张上。通过使用中间转印部件,可以一次完成到纸张上的转印,这样可以使对到纸张上的转印效率的影响最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同时,近年来,期望使采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适应于POD(Printing On Demand,按需打印)市场。在POD市场中,需要使用户能够在需要时获得所要求数量的图像输出的技术。因而,基于电子照相处理和使用中间转印部件,在更快、更稳定形成更好质量的图像方面的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通常,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所谓的自动盒转换(ACC)功能。根据该自动盒转换(ACC),当装有纸张的多个容器单元被设置为在它们内部装有同样大小的薄片时,如果在连续复印操作期间,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变空或达到纸张用光状态,则容器单元被自动地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同时给出警告以继续图像形成操作。
当在采用中间转印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自动盒转换功能时,从潜像被写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位置到图像被整个转印到纸张上的位置的距离增大。随着该距离的增大,从写图像到将其转印到纸张上的时间(图像转印时间)增加。
如果该图像转印时间长于从开始从容器单元给送纸张的操作到当图像被转印到薄片上时的时间(薄片转印时间),则当从容器单元给送薄片时,图像已经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即,当在容器单元内部的纸张用光状态被检测到时,已经开始了图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及时进行从下一个容器单元给送薄片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以达到单张薄片的精度检查出容器单元中剩余薄片的数量,则可以在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给送最后一张纸时,使别的容器单元开始薄片给送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切换了容器单元,也能够及时地给送薄片,从而使得能够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和图像输出。然而,由于不同种类的纸张有不同的基本重量,因此很难在单张薄片的基础上精确地检测出容器单元中的剩余薄片的数量。
美国专利6,567,620号提出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发明,其中,当容器单元中的薄片数量少于规定的阈值时,延长连续薄片之间的间隔以降低生产率水平,使得在该时间期间准备从下一个容器单元给送薄片,并且当从下一个容器单元的薄片给送开始时,再缩短页间的间隔,重新开始正常的操作。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07-121080号公报中提出了另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发明,其中,当检测到容器单元中的纸张用光时,停止薄片给送操作,在等待从下一个容器单元给送的薄片的同时,将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与转印部件分离,并且在重新开始薄片给送操作后执行转印。
然而,在美国专利6,567,620号和日本特开平07-121080号公报中说明的每个发明都提供停止运转时间以进行自动盒转换操作。由于在POD市场中需要高生产率,因此在自动盒转换时由于停止运转时间而带来的低生产率是用户希望尽最大可能避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该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当将薄片给送操作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自动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时,该图像形成设备使能够按照用户预期的目的进行薄片给送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容纳薄片的多个容器单元。该容器单元包括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和别的容器单元。该设备还包括为该多个容器单元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给送容纳在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的薄片给送装置。此外,该设备包括控制器,为了将薄片给送位置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自动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该控制器在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模式下,在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剩下规定量的薄片的状态下,将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在该第二模式下,在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被用光后,将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别的容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用于容纳薄片的多个容器单元,该多个容器单元包括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和别的容器单元,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具有为该多个容器单元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给送容纳在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的薄片给送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为了将薄片给送位置从该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自动切换到该别的容器单元,对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进行控制。在该第一模式下,在该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剩下规定量的薄片的状态下,将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该别的容器单元。在该第二模式下,在该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被用光之后,将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该别的容器单元。
下面,通过对典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部件的横截面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部件清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容器单元的框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各ACC模式下的薄片给送控制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选择纸张用光模式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没有选择ACC模式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单面打印时的ACC向下序列(downsequence)的详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双面打印时的ACC向下序列的详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除明确说明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排列不是要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至少两个容器单元160、161。容器单元160设有能够检测剩余纸张数量的传感器163。同样,容器单元161设有能够检测剩余纸张数量的传感器164。为容器单元160和161分别设有薄片给送辊165和166。
中间转印部件181被设置在设备主体内。中间转印部件181具有约2400mm的外围长度,能够以约300mm/秒的速度按箭头所示的方向运行。该中间转印部件181可以是具有弹性表面层的环形带。
中间转印部件181缠绕在驱动辊125、张力辊126和用作支撑部件的支承辊129上。此外,具有相似结构的四个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按顺序沿着中间转印部件181的水平部分排列。下面,将图像形成部分Pa的结构作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部分Pa包括鼓形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下称为“感光鼓”)101a,感光鼓101a是以可转动的方式布置的图像承载部件。包括一次充电器122a、显影器123a和清洁装置112a的处理装置围绕感光鼓101a排列。
其它的图像形成部分Pb、Pc和Pd具有与图像形成部分Pa相似的结构,分别包括感光鼓101b-101d、一次充电器122b-122d、显影器123b-123d和清洁装置112b-112d。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相互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分别形成黄、品红、青和黑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布置在各图像形成部分Pa-Pd内的显影器123a-123d分别容纳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
一次充电器122a对感光鼓101a进行均匀地充电。从曝光装置111a将原稿的黄色成分的图像信号通过多棱镜等照射到感光鼓101a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随后,从显影器123a中提供黄色调色剂,并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调色剂图像。
随着感光鼓101a的转动,调色剂图像到达感光鼓101a与中间转印部件181相接触的一次转印部分T1。当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部分T1时,从一次转印辊124a施加第一转印偏压,从而将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81上。
承载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部件181被输送到下一个图像形成部分Pb。这时,在图像形成部分Pb中,形成在感光鼓101b上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以如上所述的相同方式被重叠转印在黄色调色剂图像上。
同样地,当弹性中间转印部件181沿着箭头方向移动到图像形成部分Pc和Pd时,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在相应的转印部分T1重叠在前面的调色剂图像上。
之后,已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的纸张P到达二次转印部分T2,在二次转印部分T2,通过施加给二次转印辊140的转印偏压将以上所述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上。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P被输送到定影部分211,在定影部分211,通过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薄片P上。
在感光部件上的没有被一次转印辊124a-124d转印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刮板型的清洁装置112a-112d清除。同时,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没有被二次转印辊140转印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毛刷型的第一清洁装置116a和第二清洁装置116b清除,该转印残余调色剂然后被供给下一次图像形成。
下面,以图像形成部分Pa为例,依次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01a可以由直径约为80mm的铝圆柱体形成,其外围表面涂有机感光层(OPC:organic photosensitivecompound,有机感光成分)。感光鼓101a的两端由法兰(flange)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将来自未示出的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送到感光鼓101a的一端,以驱动感光鼓101a按照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一次充电器122a可以是辊状的导电辊。放置该辊与感光鼓101a的表面相接触,由未示出的电源施加充电偏压以对感光鼓101a的表面均匀地充负极性电。
曝光装置111a可以是将未示出的多棱镜安装在其顶端的LED阵列,由未示出的驱动电路根据图像信号控制点亮该LED阵列。
显影器123a具有未示出的容纳带负电的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部分。显影器123a由例如显影辊形成,布置该显影辊与感光鼓101a的表面邻接,通过未示出的驱动部分转动驱动该显影辊,并且还通过未示出的显影偏置电源对该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以进行显影。在各显影器的调色剂容器部分中,从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按顺序容纳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
将在下面说明的中间转印部件181可以有约2400mm的外周长度,并且以约300mm每秒的转速转动。在其内侧,与中间转印部件181相接触的一次转印辊124a、124b、124c和124d并排并与四个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分别相对地布置。
这些转印辊被连接到未示出的转印偏置电源上。从这些转印辊施加正电压,并利用电场,将感光鼓101上的各颜色的负极性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到与感光鼓101相接触的中间转印部件181上,以形成彩色图像。
图2是中间转印部件181例子的剖视图。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中间转印部件181包括环形的弹性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部件181是由树脂层181a、弹性层181b和表面层181c组成的弹性带。
构成树脂层的树脂材料可以是聚碳酸酯、氟基树脂(ETFE、PVDF)、聚苯乙烯、氯化聚苯乙烯和聚-α-甲基苯乙烯(poly-α-methylstyrene)等。然而,材料并不局限于此,而且可以是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styrene-vinyl chloride copolymer)、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styr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styrene-maleic acid copolymer)和苯乙烯-丙烯酸脂共聚物(styrene-acrylate copolymer)等。
此外,构成弹性层181b的弹性材料(弹性橡胶、弹性体)可以是丁基橡胶、氟基橡胶、丙烯酸(类)橡胶、EPDM、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橡胶(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ubber)和自然橡胶等。然而,材料不局限于此,而且可以是例如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氯丁二烯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等。
此外,尽管不特别限制用于表面层181c的材料,但是所需材料应当能够减小调色剂对中间转印部件181表面的附着力,且能够提高二次转印的效率。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聚酯和环氧树脂等,尽管不限于这些材料。
向树脂层181a和弹性层181b添加用于调节电阻值的导电剂,不特别限制该用于电阻值调节的导电剂。然而,该导电剂可以包括:涂有绝缘粒子的碳黑、石墨、铝、镍等的金属粉末、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锑、氧化铟和钛酸钾等,尽管不局限于此。
例如,生产中间转印部件181的方法可以是,例如:通过将材料引入转动的圆柱形模具中形成带的离心模制法,形成表面层薄膜的喷涂法,将圆柱形模具浸入材料溶液中并将其提起的浸渍法。然而,不局限于此,可以通过结合多种生产方法来生产该带。
在一次转印部分T1处由中间转印部件181承载的彩色图像通过与中间转印部件181相接触的二次转印辊140被进一步转印到纸张P上。具体地说,二次转印辊140被连接到未示出的转印偏置电源,从二次转印辊140施加正极性电压以产生电场。利用这个电场,将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负极性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与中间转印部件181的带相接触的纸张P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下面将详细说明在二次转印之后留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部分。如图3所示,静电刷清洁装置具有被布置在中间转印部件181附近的装置壳117。导电毛刷118a和118b被设置在装置壳117内,其中每个毛刷都具有以规定的毛密度植在金属辊上的碳分散型尼龙纤维的毛。
静电刷清洁装置还具有例如由有硬质阳极表面的铝制成的金属辊119a、119b和清洁刮板120a、120b。如上配置的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部件181平行排列,第一清洁部件116a和第二清洁部件116b构成了静电刷清洁装置的主要部分。
与中间转印部件181相接触地放置每个导电毛刷118,毛刷侵入的量被设置为约1.0mm,并且每个导电毛刷118由未示出的驱动电机驱动以约50mm/秒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金属辊被布置成使得相对于导电毛刷的侵入量为约1.0mm,并以与导电毛刷相同的速度沿箭头方向转动。与金属辊相接触的清洁刮板可以由聚氨酯橡胶制成,并被布置成使得相对于金属辊的侵入量为约1.0mm。
由未示出的直流电源对位于中间转印部件181的转动方向上游的第一清洁部件116a的金属辊119a施加-500v(对地电压,下同)的直流电压。对位于中间转印部件181的转动方向下游的第二清洁部件116b的金属辊119b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
通过对金属辊119a施加电压,利用毛刷118a产生电位差,这使得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中“+”调色剂被吸引并转移到毛刷118a侧。通过该电位差将由此吸引并移动的调色剂进一步从毛刷118a转移到金属辊119a上,然后被清洁刮板120a刮掉。
在利用第一清洁部件116a清除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后,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仍留有没有极性的调色剂和带有“-”极性的调色剂。这两种调色剂通过施加给毛刷的“-”偏压被充电使其具有“-”极性。这可能是由于电荷注入或放电的原因引起的。
为了除去这种调色剂,通过对位于下游的第二清洁部件116b施加“+”偏压进一步进行清除。通过电位差将除去的调色剂从毛刷118b转移到金属辊119b上,然后被清洁刮板120b刮掉。这样,能够将留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全部除去。
图4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100和容器单元160和161的框图。首先,说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框图。
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部分中,通过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将其中写有控制程序的ROM 402、用于进行处理的工作RAM 403、以及输入/输出端口404连接到执行基本控制的CPU 401。在RAM403的确定区域设立备份RAM,在备份RAM中,即使在断电之后数据也不会被擦除。由CPU 401控制的各种负载装置如电动机、离合器等以及CPU 401的输入装置如用于检测薄片位置的传感器等被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404。
CPU 401根据ROM 402中的控制程序的内容,通过经输入/输出端口404顺序控制输入/输出,执行图像形成处理。此外,操作部分405被连接到CPU 401。CPU 401控制操作部分405的显示部分和按键输入部分。当用户通过按键输入部分向CPU 401指示图像形成操作模式或显示切换时,CPU 401将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状态或通过按键输入设置的操作模式显示在操作部分405的显示部分上。
此外,用于处理从网络计算机69(见图1)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分406和用于存储处理后的图像的图像存储部分407被连接到CPU 401。图像形成设备100设有用于与网络计算机69进行通信的通信I/F(未示出)。在网络计算机69中,用户能够选择自动盒转换时的模式(生产率优先模式或纸张用光模式,下面将会说明),并且,图像形成设备100通过通信I/F接收所选择的模式。
现在来说明容器单元160的框图。通过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将其中写有控制程序的ROM 411、用于进行处理的工作RAM 410、以及输入/输出端口412连接到执行基本控制的CPU 409。在RAM410的确定区域设立备份RAM,在备份RAM中,即使在断电之后数据也不会被擦除。由CPU 409控制的各种负载装置如电动机、离合器等以及CPU 409的输入装置如用于检测薄片位置的传感器等被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412。
CPU 409根据ROM 411中的控制程序的内容,通过输入/输出端口412顺序控制输入/输出,以响应于来自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命令,执行分离或输送薄片的处理。图像形成设备的CPU 401和容器单元160的CPU 409通过通信接口(I/F)408和413相互进行通信。
容器单元161的框图与容器单元160的框图相同,所以不再重复其说明。容器单元161包括CPU 414、RAM 415、ROM 416、输入/输出端口417和通信I/F 418。
现在,参考图5-8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在各ACC模式下的薄片给送控制。这种控制的程序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ROM 402中,并由CPU 401执行该程序。这里,假设用户预先指定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
首先,用户选择ACC模式(步骤501)。具体地说,用户在生产率优先模式和纸张用光模式中选择其中一种。当不执行ACC模式时,不必选择ACC模式。
接下来,对ACC模式进行判别(S502)。在生产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处理进入图6中的步骤S601。在纸张用光模式的情况下,处理进入图7中的步骤S701。如果不选择ACC模式,则处理进入图8中的步骤S801。
生产率优先模式
图6是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下的薄片给送控制的流程图。当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时,在容器单元160内的传感器163的检测标准(阈值)根据在容器单元160中预先设置的纸张基本重量而改变。
这里,可以将具有不同基本重量的各种纸张容纳在容器单元160中,以满足用户在不同种类的纸张上输出图像的需求。这时,在传感器163根据重量来检测薄片剩余量的情况下,如果传感器163的检测标准的阈值对所有类型的纸张是统一的,则由传感器检测到的容器单元内的薄片剩余量将根据纸张的基本重量而不同。自然地,对于有较小基本重量的纸张,纸张的剩余数量较大。
这样,在用户设置纸张基本重量时的时刻,容器单元160中的传感器163的阈值被最优化,从而能够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下将纸张剩余量保持在最小可能数量,而与纸张的基本重量无关,这样能够避免纸张的浪费。
首先,根据纸张的基本重量判断在容器单元160中的传感器163的检测值是否超过了所设定的阈值(步骤S601)。即,判断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剩余量是否小于规定值。如果在步骤S601判断出该检测值没有超过阈值,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S602),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601。
如果在步骤S601判断出该检测值超过了阈值,则判断在容器单元161中是否放置了同类型的纸张(S603)。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1中没有放置同类型的纸张,则将模式切换到纸张用光模式。(S604),处理进入将在下面说明的步骤S 702。通过这种方式,当不可能执行从容器单元160到容器单元161的自动盒转换时,在容器单元160中的纸张被用光。这样在容器单元160中剩下规定量的薄片,可以防止薄片给送操作的中断。
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1中放置了同类型的纸张,则根据纸张的基本重量,判断在容器单元161中的传感器164的检测值是否超过了所设定的阈值(步骤S605)。即,判断容器单元161中的薄片剩余量是否小于规定值。如果在步骤S605判断出该检测值超过了阈值,则将模式变为纸张用光模式(S604),处理进入将在下面说明的步骤S702。模式被改变为纸张用光模式的原因与上面所述的原因相同。
如果在步骤S605判断出该检测值没有超过阈值,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6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薄片(S606)。即,执行了从容器单元160到容器单元161的自动盒转换。
这里,由于容器单元161比容器单元160距离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位置要远一些,因此简单地将薄片给送位置改变到容器单元161将会导致前一薄片与后一薄片之间的页间间隔增大,从而降低生产率。因此,与从容器单元161中的薄片给送同时地进行从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给送,以确保生产率(S607)。
这里定义,从容器单元160到二次转印辊140的薄片转印时间被表示为t1,从容器单元161到二次转印辊140的薄片转印时间被表示为t2(t1<t2)。这时,在比从容器单元160的薄片给送的定时早Δt(Δt=t2-t1)的定时,开始从容器单元161的薄片给送操作。然后,在薄片通过了图1所示的薄片输送路径上的A点时的时间点,停止从容器单元160的薄片给送操作。将已经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的薄片输送到排出托盘162。
在容器单元160中剩有薄片时进行自动盒转换后,网络计算机69给出在容器单元160中纸张用光的警告,以使用户补充容器单元中的薄片。
在自动盒转换后,根据纸张的基本重量,判断在容器单元161中的传感器164的检测值是否超过了所设定的阈值(S608)。即,判断容器单元161中的薄片剩余量是否小于规定值。如果在步骤S608判断出该检测值没有超过阈值,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6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薄片(S609),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608。
如果在步骤S608判断出该检测值超过了阈值,则判断在容器单元160中是否放置同类型的纸张(S610)。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0中没有放置同类型的纸张,则将模式变为纸张用光模式(S611),处理进入将在下面说明的步骤S709。将模式改变为纸张用光模式的原因与上面所述的原因相同。
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0中放置了同类型的纸张,则根据纸张的基本重量,判断在容器单元160中的传感器163的检测值是否超过了阈值(S612)。即,判断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剩余量是否小于规定值。如果在步骤S612判断出该检测值超过了阈值,则将模式变为纸张用光模式(S611),处理进入将在下面说明的步骤S709。将模式改变为纸张用光模式的原因与上面所述的原因相同。
如果在步骤S612判断出该检测值没有超过阈值,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S613)。即,执行了从容器单元161到容器单元160的自动盒转换。
这里,因为容器单元160比容器单元161距离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位置要近一些,所以如上所述的前一薄片与后一薄片之间的页间间隔增大从而导致生产率下降的问题不会发生。因此,没有必要与从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给送同时地进行从容器单元161中的薄片给送。
纸张用光模式
图7是在纸张用光模式下的薄片给送控制的流程图。首先,判断在容器单元160中的传感器163是否已经检测到纸张用光(S701)。如果在步骤S701没有检测到纸张用光,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S702),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701。
如果在步骤S701检测到纸张用光,则判断在容器单元161中是否放置了同类型的纸张(S703)。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1中没有放置同类型的纸张,则将补充薄片的警告显示在网络计算机69的显示部分上(S704),这里需要等待用户将薄片补充到容器单元160中(S706)。当薄片被补充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02,在步骤S702,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
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1中放置了同类型的纸张,则判断在容器单元161中的传感器164是否已经检测到纸张用光(S705)。如果在步骤S705检测到纸张用光,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704。如果在步骤S705没有检测到纸张用光,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6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薄片(S707)。即,执行了从容器单元160到容器单元161的自动盒转换。
在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都被用光的状态下进行自动盒转换后,网络计算机69给出容器单元160中的纸张用光的警告,以使用户补充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
这里,当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的薄片与前一薄片有增大的页间间隔时,下一个图像以正常的间隔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则图像不能被转印到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的薄片上。因此,处理进入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ACC向下序列操作。
在进行了通过ACC向下序列的自动盒转换之后,判断在容器单元161中的传感器164是否已经检测到纸张用光(S708)。如果在步骤S708没有检测到纸张用光,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6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薄片(S709),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08。
如果在步骤S708检测到纸张用光,则判断在容器单元160中是否放置了同类型的纸张(S710)。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0中没有放置同类型的纸张,则将补充薄片的警告显示在网络计算机69的显示部分上(S711),这里需要等待用户将薄片补充到容器单元161中(S713)。当薄片被补充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09,在步骤S709,通过薄片给送辊166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薄片。
如果判断出在容器单元160中放置了同类型的纸张,则判断在容器单元160中的传感器163是否已经检测到纸张用光(S712)。如果在步骤S712检测到纸张用光,则处理进入步骤S711。如果在步骤S712没有检测到纸张用光,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S714)。即,执行了从容器单元161到容器单元160的自动盒转换。
这里,因为容器单元160比容器单元161距离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位置要近一些,所以上述前一薄片与后一薄片的页间间隔增大的问题不会发生。因此,这里不执行ACC向下序列。
不选择ACC模式
图8是当不选择ACC模式时的薄片给送控制的流程图。首先,判断在容器单元160中的传感器163是否已经检测到纸张用光(S801)。如果在步骤S801没有检测到纸张用光,则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S802),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801。
如果在步骤S801检测到纸张用光,则将补充薄片的警告显示在网络计算机69的显示部分上(S803),这里需要等待用户将薄片补充到容器单元160中(S804)。当薄片被补充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802,在步骤S802,通过薄片给送辊165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
为了简化本实施例的说明,上面的说明是假定用户预先设置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薄片而给出的。然而,当然也可以预先设置从容器单元161中给送薄片。
ACC向下序列
图9示出了在用于单面打印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ACC向下序列的细节。在传感器163检测到纸张用光时的时间点,二次转印辊140将图像形成时的施加电压从-2000V的正常电压切换到2000V的反向电压。通过切换二次转印辊140的施加电压的极性,制止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被转印,该图像仍然留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与图像经过中间转印部件清洁部分116时的定时相对应地断开对金属辊119施加的偏压。
通过断开该偏压,当图像经过中间转印清洁部分时,图像保持完好无损。通过将一次转印辊124从图像形成时正常施加的+1000V的电压切换到-1000V,能够将通过中间转印清洁部分保持完好无损的图像转印回感光部件101上。由于有四个一次转印部分,因此中间转印部件181仅需转动一次以将留在带上的图像完全转印。
之后,施加在一次转印辊124和二次转印辊140上的电压分别返回到图像形成时的正常水平+1000V和-2000V。中间转印清洁部分也被施加电压,以清除留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少量图像。在对带整个一周完成清洁时的时间点,开始通过薄片给送辊166从容器单元161中的薄片给送操作。
对于中间转印部件181的清洁,如果采用用于在静电方式下进行清洁的静电毛刷清洁等,则清除能力比在通过以刮板方法为代表的机械刮擦力的清洁情况下要低。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形成但没有在二次转印部分被转印的图像。因此,一次转印部分被用于将未被转印的图像转印到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上。利用感光鼓上的刮板型的清洁装置进行清除,然后起动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部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停止运转时间尽可能地短。
图10示出了在用于双面打印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ACC向下序列的细节。在双面打印时,交替形成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图像。在从容器单元160中给送的薄片上,首先由二次转印辊140转印第一面的图像。然后,薄片经过翻转通道182,以使其翻转。再通过二次转印部分转印第二面的图像,从而完成双面打印。
在当传感器163检测到容器单元160中的纸张用光时的时间点,多个仅完成了第一面打印的薄片存在于翻转通道182上。因此,即使在ACC向下序列开始之后,也必须停止薄片给送操作,并对存在于翻转通道182上的薄片转印第二面上的图像,从而完成图像输出。
为此,配置成使得当第二面的图像经过二次转印辊140时,对其施加-2000V电压以转印图像。而当第一面的图像经过二次转印部分时,对其施加+2000V的相反极性的电压,以使图像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通过交替进行这些操作,能够全部完成留在翻转通道182上的薄片的图像形成,同时能够使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第一面的图像完好无损地通过。
如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一样,通过断开清洁部分的施加电压,已经完好无损地通过二次转印辊140的图像也能够完好无损地通过中间转印清洁部分。此外,通过在一次转印辊124上施加-1000V的反向偏压,已经完好无损地通过二次转印辊140的图像被转印回感光部件上。
之后,将一次转印辊124和二次转印辊140的施加电压分别返回到图像形成时的正常施加电压+1000V和-2000V。还对中间转印清洁部分施加电压,以清除留在中间转印部件181上的少量图像。在对带整个一周完成清洁的时间点,开始通过薄片给送辊166从容器单元161中的薄片给送操作。在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都被用光的状态下进行自动盒转换后,网络计算机69发出容器单元160中的纸张用光的警告,以使用户补充容器单元160中的薄片。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把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100进行了解释,但是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是设置有具有读取原稿功能的读取器的复印机。
此外,尽管将其配置成使得用户从网络计算机69对自动盒转换时的生产率优先模式或纸张用光模式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操作部分405对其进行选择。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如果用户希望使生产率优先,则他/她能够通过操作部分405或网络计算机69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在容器单元中剩下规定量的薄片的状态下转换容器单元。如果用户希望在容器单元中的所有薄片被用光后进行自动盒转换,则用户可以选择纸张用光模式。通过用户可以选择自动盒转换模式,使得能够根据用户预期的目的来使用设备。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可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广义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些修改和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多个容器单元,用于容纳薄片,所述多个容器单元包括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和别的容器单元;
为所述多个容器单元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给送容纳在所述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的薄片给送装置;以及
控制器,为了将薄片给送位置从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自动切换到所述别的容器单元,所述控制器在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在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剩下规定量的薄片的状态下,将所述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所述别的容器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在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被用光后,将所述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所述别的容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期间,当在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剩余的薄片量达到了所述规定量时,如果所述多个容器单元中没有容纳与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容纳的薄片类型相同类型的薄片的别的容器单元,则所述控制器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期间,当在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剩余的薄片量达到了所述规定量时,即使有容纳与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容纳的薄片类型相同类型的薄片的别的容器单元,如果在所述别的容器单元中剩余的薄片量达到了所述规定量,则所述控制器也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从外部接收表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其中一个的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装置,其允许用户将所述模式设置为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其中一个,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用户通过所述设置装置设置的所述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量基于由用户设置的薄片的基本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图像承载部件,每个都具有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
中间转印部件;
多个一次转印装置,用于在一次转印期间,将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
二次转印装置,用于在二次转印期间,将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上;
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用于在由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薄片上之后,清除残留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以及
图像承载部件清洁装置,用于清洁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模式期间,当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被用光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薄片给送装置临时停止给送薄片,使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和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分别停止二次转印和清洁动作,使所述一次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上,并且使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清洁所述中间转印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在表面层部分包括弹性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包括导电毛刷,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刮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清洁部分和第二清洁部分,其中,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清洁部分施加不同极性的偏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清洁部分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二次转印装置的下游侧,被布置在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和所述一次转印装置之间,
所述第二清洁部分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清洁部分的下游侧,被布置在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和所述一次转印装置之间,以及
将与调色剂极性相同的极性的偏压施加给所述第一清洁部分,将与所述调色剂极性不同的极性的偏压施加给所述第二清洁部分。
1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用于容纳薄片的多个容器单元,该多个容器单元包括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和别的容器单元,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具有为所述多个容器单元中的每一个设置的用于给送容纳在所述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的薄片给送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
为了将薄片给送位置从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自动切换到所述别的容器单元,对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进行控制,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在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剩下规定量的薄片的状态下,将所述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所述别的容器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在所述当前正在使用的容器单元中的薄片被用光之后,将所述薄片给送位置切换到所述别的容器单元。
CNB2006100828525A 2005-08-31 2006-06-15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04518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1650 2005-08-31
JP2005251650A JP4541997B2 (ja) 2005-08-31 2005-08-3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4716A CN1924716A (zh) 2007-03-07
CN100451853C true CN100451853C (zh) 2009-01-14

Family

ID=3780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28525A Active CN100451853C (zh) 2005-08-31 2006-06-15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42687B2 (zh)
JP (1) JP4541997B2 (zh)
CN (1) CN10045185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0216B2 (ja) * 2006-06-30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58659B2 (ja) * 2006-06-30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64071B2 (ja) * 2006-10-04 2012-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給紙方法
JP4845754B2 (ja) * 2007-01-30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8239296A (ja) * 2007-03-27 2008-10-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379B2 (ja) * 2007-09-20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3191B2 (ja) * 2007-12-27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9180924A (ja) * 2008-01-30 2009-08-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0353B2 (ja) * 2008-05-15 2013-12-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70865B2 (en) * 2008-08-11 2012-09-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specifying a paper feeding tray
JP5234275B2 (ja) * 2008-11-12 2013-07-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4938B2 (ja) * 2009-03-05 2014-05-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0854A (ja) * 2009-06-18 2011-02-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7317B2 (ja) * 2011-09-30 2014-08-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976A (ja) * 2012-03-22 2013-09-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4432A (ja) 2012-08-07 2014-02-2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6288520B2 (ja) * 2015-02-27 2018-03-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4991B2 (ja) * 2016-07-13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30158B2 (ja) 2017-03-17 2021-09-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6957209B2 (ja) 2017-05-31 202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2872B2 (ja) * 2017-06-01 2022-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9112180A (ja) * 2017-12-22 2019-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388841B2 (ja) * 2018-08-30 2023-11-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198090B2 (ja) * 2019-01-15 2022-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8018A (ja) * 2021-07-05 2023-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1080A (ja) * 1993-10-22 1995-05-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125242A (en) * 1997-01-22 2000-09-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method that switches from an empty paper cassette to a non-empty paper cassette
US6567620B2 (en) * 2001-09-27 2003-05-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gap size based on recording media supply level
US20040141762A1 (en) * 2003-01-06 2004-07-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trays
US20050185993A1 (en) * 2004-02-19 2005-08-25 Junji Kobayash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8957A (en) * 1975-05-27 1977-02-22 Xerox Corporation Reproduction machine control
US5028041A (en) * 1984-10-26 1991-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feeder
JP2000267520A (ja) * 1999-03-16 2000-09-2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該装置の消耗品補給指示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5049516A (ja) * 2003-07-31 2005-02-24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957025B1 (en) * 2004-05-17 2005-10-18 Xerox Corporation Ordered sets printing with automatic dual trays sheet feed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1080A (ja) * 1993-10-22 1995-05-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125242A (en) * 1997-01-22 2000-09-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method that switches from an empty paper cassette to a non-empty paper cassette
US6567620B2 (en) * 2001-09-27 2003-05-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gap size based on recording media supply level
US20040141762A1 (en) * 2003-01-06 2004-07-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trays
US20050185993A1 (en) * 2004-02-19 2005-08-25 Junji Kobayash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47979A1 (en) 2007-03-01
US7542687B2 (en) 2009-06-02
JP2007065323A (ja) 2007-03-15
CN1924716A (zh) 2007-03-07
JP4541997B2 (ja) 201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1853C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110862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ol circuitry to execute a warm-up operation
US92682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475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4522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3565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933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34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09032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6846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03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10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55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67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41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contacting/separating state of component
JP43797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33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874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45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78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5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4214A (ja)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90692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non-image portion exposure amount that is lower in mono mode than in color mode
JP20040699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21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