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2378C -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2378C
CN100442378C CNB2005100650392A CN200510065039A CN100442378C CN 100442378 C CN100442378 C CN 100442378C CN B2005100650392 A CNB2005100650392 A CN B2005100650392A CN 200510065039 A CN200510065039 A CN 200510065039A CN 100442378 C CN100442378 C CN 1004423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record
recording layer
signal
pickup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50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1031A (zh
Inventor
植木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681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1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23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237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Abstract

在与第一层记录层的PCA相向的位置有第二层记录层的PCA时,由于对第一层记录层的PCA的记录激光功率阶段性变化的结果,到达第二层记录层的PCA的光量发生变化,最佳记录激光功率的决定比较困难。在光盘半径方向互相偏移配置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区(d1)和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以使其在层叠方向不重合,并且将与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在层叠方向上重合、且在PCA区(e1)的两侧至少比偏心量大的区域,作为物理格式区(d4)配置,进而,大致相向地配置第一层记录层(L0)及第二层记录层(L1)的各数据区(a12及b12)。在对PCA区(e1)记录测试信号之前,对物理格式区(d4)记录控制数据。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特别是涉及如单面双层的数字万能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的、具有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及该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盛行开发具有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两个记录层的单面双层DVD,作为其记录重放方法进行了各种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单面双层的DVD中开发有:作为两个记录层使用了有机色素膜的一次写入用、和使用了相变膜的重写型。这些单面双层的DVD,如图12中其结构剖面的一例所示,第一层记录层L0由半透明的树脂形成,第二层记录层L1由反射膜在第一层记录层L0上,例如40μm上形成,上述半透明的树脂及反射膜,如上所述由有机色素膜或相变膜构成。
对这种双层DVD记录或重放信息信号时,对于第一层记录层L0,如图12中1a所示,使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在第一层记录层L0上聚焦,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重放,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记录或重放结束后,如同图中1b所示,移动光拾波器内的物镜位置,以使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透过半透明的第一层记录层L0并在第二层记录层L1上聚焦,从而继续对第二层记录层L1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重放。
其中,上述记录层L0及L1为有机色素膜的情况下,在第一层记录层L0记录信息信号时,第一层记录层L0的折射率发生变化,此外,由于L0的热吸收而导致有机色素膜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由于热吸收而导致明暗发生变化,由于透射率变换等,从而在对第一层记录层L0记录信息信号之前和记录之后,到达第二层记录层L1的光量等发生变化。此外,从介质反射而返回的光量也发生变化。
因此,如图13(A)、(B)中示意地表示,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已记录区域2上侧的第二层记录层L1记录信息信号时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P1,和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未记录区域3上侧的第二层记录层L1记录信息信号时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P2不同,此外,记录策略(记录发光波形形状(时序))(以后称为WS)发生变化,进而,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导致焦点最佳位置发生变化。
图14表示第二层记录层L1中的记录功率的抖动的特性。如同图所示,对第一层记录层L0记录时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记录功率的抖动特性4、和对第一层记录层L0未记录时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记录功率的抖动特性5不同,在L0记录时和未记录时L1的抖动最佳的功率不同。此外,在L0记录时和未记录时,来自L1的反射光量不同,因此,重放L1的地址或数据时的最佳条件也不同。
此外,为了对第二层记录层L1进行记录重放,第一层记录层L0需要具有半透过性,与之相对,第二层记录层L1为反射层,因此第一层记录层L0的热传导特性及热吸收特性与第二层记录层L1不同,所以第一层记录层L0和第二层记录层L1的各记录特性均完全不同,当实际记录时,需要对各自的记录层L0、L1在功率校准区(PCA)记录测试信号后重放,求得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
其中,作为单面双层的光盘的结构,公知的是图15所示的平行式(バラレルタイプ)和图16所示的相反式(オポジツトタイプ)。平行式,为如图15所示的结构,第一层记录层L0和第二层记录层L1,从光盘内周向外周分别依次形成:导入区a1、b1;数据区a2、b2;导出区a3、b3,此外物理扇区数如c所示,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相反式,如图16所示,第一层记录层L0,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入区a1、数据区a2、中间区(middle area)a4,此外物理扇区数如c1所示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增加,与之相对,第二层记录层L1,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出区b4、数据区b5、中间区b6,此外物理扇区数如c2所示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减少。信号记录方向为物理扇区数增加的方向。
其中,在PCA(功率校准区)记录测试信号后重放以求得最佳记录激光功率的方法,使用以下方法:对设置在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阶段性地变更多个激光功率并在记录测试信号后重放,测定非对称,使将测定了的非对称等成为目标值的功率为最佳功率。此外,使用使作为测定对象的抖动错误率为最佳的方法。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43873号公报
然而,求得最佳记录激光功率的上述方法,由于改变激光功率,第一层记录层L0的记录膜的折射率的变化量发生变化,所以当在与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相向的位置(激光束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存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时,根据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的记录激光功率的阶段性变化的结果,到达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的光量等发生变化,很难决定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
此外,一次写入型的光盘的PCA区,记录一次之后就无法再次使用,因此,当在光盘的数据区域分多次记录数据时只是使用了一部分区域。如此,在使用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时,由于在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记录和未记录时的特性不同,因此在位于与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相向的位置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中,也限制了可以用于测试信号的记录的区域。
并且,由于L0和L1的各PCA,从层的形成方法无法同时制成两个记录层L0和L1,所以被分别制成,但磁道对光盘中心存在偏心成分,其量例如为±40μm左右,且磁道间距例如为0.74μm。由此,考虑上述偏心成分,若不记录108磁道以上,就无法在设置于与L0的PCA相向位置的L1的PCA上进行已经记录了L0的条件下的测试记录。
如此,相对于一般的测试记录在1磁道左右结束,多余数的磁道被浪费,白白地使用了有限的PCA的区域,而实际上无法格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点,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及该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该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可以有效利用多个记录层的各个测试信号记录区并决定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及该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该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可以进行考虑了磁道偏心量的测试信号的记录重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方案为一种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以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的方式配置光学记录测试区。在本发明中,可以对多个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不重合地记录测试信号。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2方案为一种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以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的方式将光学记录测试区配置在不同的半径位置,以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大致重合的方式将数据区配置在大致相同的半径位置。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将数据区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在对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了数据后,对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时,通常可以使激光透过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已记录的数据区进行记录。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3方案为一种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以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的方式将光学记录测试区配置在不同的半径位置,并且在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上的、与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位置,配置尺寸大于或等于该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的信号记录区。
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存在偏心,对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时,通常可以使激光通过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信号已记录区进行记录。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4方案为一种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将数据区配置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大致相同的半径位置,并且使在层叠方向邻接的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比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的尺寸大。
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存在偏心,对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信息信号时,通常可以使激光通过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数据区进行记录。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5方案为一种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以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的方式将光学记录测试区配置在不同的半径位置,并且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上的、与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区上预先记录信号。
在本发明中,光盘装置,即使不对与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区记录信号,在对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时,通常可以使激光通过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信号已记录区域进行记录。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6方案为一种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该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与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区域记录信号;和第二步骤,接着第一步骤,对第一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
在本发明中,对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时,可以使激光透过与该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第一记录层的信号已记录区域进行记录。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7方案为一种对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的记录方法,该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其特征在于,对多个记录层的各自的光学记录测试区,以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上不重合的方式记录测试信号。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8方案为一种对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的记录方法,该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其特征在于,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的方向,和对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的方向,互为反方向地进行记录。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9方案为一种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对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一最佳功率值;第二步骤,由第一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第一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并且对与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第一记录层的区域记录信号;第三步骤,对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二最佳功率值;和第四步骤,由在第三步骤中求得的第二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第二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
在本发明中,对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时,可以使激光透过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中与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信号已记录区域,对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二最佳功率值,然后对第二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0方案为一种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对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域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一最佳功率值;第二步骤,由第一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第一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并且对与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远离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第一记录层的区域记录信号;第三步骤,对第二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二最佳功率值;第四步骤,由在第三步骤中求得的第二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第二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和第五步骤,分别对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进行了记录的数据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依次记录信号。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以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的方式配置光学记录测试区,并且在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上的、与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位置,配置尺寸大于或等于该远离方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的信号记录区,并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将数据区域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地配置光学记录测试区,并且在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上的、与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位置,配置尺寸大于或等于该远离方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的信号记录区,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将数据区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将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的各数据区中靠近光拾波器一方的数据区的尺寸,设定为比另一方的数据区的尺寸大。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对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一最佳功率值;第二步骤,由在第一步骤中求得的第一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及信号记录区,记录数据及规定的信号;第三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二最佳功率值;和第四步骤,由在第三步骤中求得的第二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
进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一最佳功率值;第二步骤,由在第一步骤中求得的第一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及预定的一定的区,依次记录数据;第三步骤,在由第二步骤进行的数据记录之后或数据记录之前,对信号记录区记录规定的信号;第四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记录层中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光拾波器出射的激光的第二最佳功率值;和第五步骤,由在第四步骤中求得的第二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在对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之前,对位于与该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位置的、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信号记录区记录信号,因此在对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记录后,可以稳定且正确地求得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中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大致相同的位置配置数据区,可以在对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之前,对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由此,可以在记录条件为恒定的状态下对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
进而,根据本发明,对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记录数据时,通过依次对该记录层的数据区和由预定的一定的区域构成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数据区的区域记录数据,或使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本身的尺寸比远离一方的记录层的数据区大,在对远离光拾波器的记录层记录数据时,即使信息记录介质为盘状介质且存在偏心,通常也可以使激光通过靠近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已记录的记录数据的区进行记录,由此,在记录条件恒定的状态下,即使存在偏心通常也可以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
图5为用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一例的框图。
图6为图5中记录重放的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的一例的波形图。
图7为说明本发明记录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记录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9为用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的光盘装置的记录信号输入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其中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的变换在图11中表示。
图10为说明图9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图9中的缓冲存储器的存储数据量的变化的图。
图12为单面双层光盘的一例的大致结构的剖面图。
图13为单面双层光盘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单面双层光盘的抖动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15为表示平行式光盘的结构剖面和物理扇区数的变化的图。
图16为表示相反式光盘的结构剖面和物理扇区数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决定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激光功率值的测试记录方法,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在各自的记录层具有光学记录测试区和数据区,在各自的记录层间不重合地配置上述光学记录测试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对从进行记录重放的光拾波器看、远离一方(里侧)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进行测试记录之前,对与里侧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对应的靠近一方(前侧)的记录层进行记录(参照后述的图7、图8)。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决定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激光功率值的测试记录方法,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在各自的记录层具有光学记录测试区和数据区,在各自的记录层间不重合地配置上述光学记录测试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从进行记录重放的光拾波器看、靠近一方(前侧)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进行记录的步骤;以基于前侧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的测试记录结果而决定的功率,对前侧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的步骤;在对远离一方(里侧)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进行测试记录之前,对与里侧的记录层的测试记录区对应的前侧的记录层进行记录的步骤;和以基于里侧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的测试记录结果而决定的功率,对里侧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的步骤(参照后述的图7、图8和图3、图4的记录方法的说明项)。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的前侧的记录层的数据区的外周位置,比上述记录的里侧的记录层的数据区的外周位置更靠近外周侧(参照后述的图3、图4)。
进而,本发明为一种对信息记录介质记录数据的记录方法,该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在各自的记录层具有光学记录测试区和数据区,在各自的记录层间不重合地配置上述光学记录测试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从进行记录重放的光拾波器看、靠近一方(前侧)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进行记录的步骤;以基于前侧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的测试记录结果而决定的功率,对前侧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的步骤;在对远离一方(里侧)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测试区进行测试记录之前,对与里侧的记录层的测试记录区对应的前侧的记录层进行记录的步骤;以基于里侧的光学记录测试区的测试记录结果而决定的功率,对里侧的记录层的数据区记录数据的步骤;和进一步对各自的记录层中进行了上述记录的数据区的外周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步骤(参照后述的图7、图8和图3、图4的记录方法的说明项)。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上述各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上述平行式的单面双层的光盘,其经由例如厚度约为40μm的透明层(未图示)层叠了由半透明反射膜构成的第一层记录层L0、和由反射膜构成的第二层记录层L1,分别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入区a11、b11;数据区a12、b12;导出区a13、b13,这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但本实施方式在导入区a11和b11的结构上具有现有技术所没有的特征。
即,如图1所示,第一层记录层L0的导入区a11,从光盘的内周向外周依次由PCA区d1、RMA(Recording Management Area,记录管理区)区d2、BCA(Burst Cutting Area,烧录区)区d3、物理格式区(PFA)d4、参考代码区d5以及控制数据区d6构成。
另一方面,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导入区b11中,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包括PCA区e1和控制数据区e2,进而根据需要设置RMA区e3。PCA区d1及e1为用于测试信号的记录重放的测试区域。RMA区d2、e3为记录以下信息的区域:PCA区d1、e1的地址信息;测试记录结果;最佳记录激光功率等。这是为了可以再次利用该装置。
另外,在第二层记录层L1配置RMA区e3的情况下,当在第一层记录层L0的RMA区d2记录不完时,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RMA区e3同样地进行统一记录。通过该方法,装置再次起动光盘时,若仅只重放第一层记录层L0,则可以完成基于L0和L1的测试结果的记录激光功率的最佳化、以及一次导出其最佳值,因此可以缩短起动时间等。
BCA区d3为通过YAG激光将条形码作为各光盘的固有信息记录为圆筒状的区域,使之为密钥信息。参考代码区d5记录参考代码。控制数据区d6及e2为工厂出货时预先记录光盘的规格(例如DVD-R/RM/RAM、单层还是双层、有无BCA、有无版权保护等)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具有以下特征:在光盘半径方向上互相偏移配置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区d1和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以使其在垂直于光盘表面的方向(层叠方向)上不重合,并且作为物理格式区d4在L0上配置:与L1的PCA区e1在层叠方向重合、且在PCA区e1的两侧至少比偏心量大的区域,进而将L0及L1的各数据区a12及b12大致相向地配置。
上述物理格式区d4,为由记录装置记录与在控制数据区d6及e2记录的控制数据相同的数据的区域,在对PCA区e1记录测试信号之前记录。由此,当对L1的PCA区e1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时,必须由通过了记录有数据的物理格式区d4的激光进行,因此可以在功率、反射率等恒定的条件下进行。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上述相反式的单面双层的光盘,其经由例如厚度约为40μm的透明层(未图示)层叠了由半透明反射膜构成的第一层记录层L0、和由反射膜构成的第二层记录层L1,第一层记录层L0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入区a15、数据区a16、中间区a17,第二层记录层L1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出区b15、数据区b16、中间区b17,这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但本实施方式在导入区a15和导出区b15的结构上具有现有技术所没有的特征。
即,如图2所示,第一层记录层L0的导入区a15,从光盘的内周向外周依次由PCA区d11、RMA区d12、BCA区d13、物理格式区(PFA)d14、参考代码区d15以及控制数据区d16构成。
另一方面,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导出区b15中,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设置PCA区e11,进而还根据需要设置RMA区e12。PCA区d11及e11为用于测试信号的记录重放的测试区域。RMA区d12及e12为与图1所示的RMA区d2及e3相同的区域。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有以下特征:在光盘半径方向上互相偏移配置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区d11和第二层记录层L1的区域e11,以使其在垂直于光盘表面的方向(层叠方向)上不重合,并且作为物理格式区d14在L0上配置:与L1的PCA区e11在层叠方向重合、且在PCA区e11的两侧至少比偏心量大的区域,进而将L0及L1的各数据区a16及b16大致相向(大致重合)地配置。
上述物理格式区d14,为由记录装置记录与在控制数据区d6及e2记录的控制数据相同的数据的区域,在对PCA区e11记录测试信号之前记录。由此,当对L1的PCA区e11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时,必须由通过了记录有数据的物理格式区d14的激光进行,因此可以在功率、反射率等恒定的条件下进行。
另外,在光盘制造阶段预先记录控制数据的控制数据区d16,只在第一层记录层L0中存在,在第二层记录层L1中不存在。这是因为:在图1所示的平行式光盘中,可以将第一层记录层L0和第二层记录层L1作为完全不同的光盘处理,与之相对,在图2所示的相反式光盘中,由于在中间区a17和b17折回,因此两个记录层L0和L1为一张光盘,所以控制数据的记录区域可以为一个。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同图中,在与图1相同的结构部分标以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为上述平行式的单面双层的光盘,其经由例如厚度约为40μm的透明层(未图示)层叠了由半透明反射膜构成的第一层记录层L0、和由反射膜构成的第二层记录层L1,分别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入区a11、b11;数据区a21、b21;导出区a22、b22。
导入区a11、b11内各区域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21的尺寸比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21的尺寸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21的外周端部比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21的外周端部更靠近外周侧。另外,数据区a21及b21的大小不对称,因此导出区a22和b22的大小也不对称。
使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21的尺寸比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21的尺寸大的理由如下:假设在与其相反的关系的情况下,对L0的数据区进行数据记录后对L1的数据区进行数据记录,但当L1的数据区记录时,在不与L0的数据区相向的数据区部分,和与L0的数据区相向的数据区部分的记录条件不同,因此会导致记录质量劣化。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图。同图中,对与图2相同结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为上述相反式的单面双层的光盘,其经由例如厚度约为40μm的透明层(未图示)层叠了由半透明反射膜构成的第一层记录层L0、和由反射膜构成的第二层记录层L1,第一层记录层L0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入区a15、数据区a25、中间区a26,第二层记录层L1从光盘内周向外周依次形成导出区b15、数据区b25、中间区b26。
导入区a15和导出区b15内各区域的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但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25的尺寸比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25的尺寸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25的外周端部比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25的外周端部更靠近外周侧。另外,数据区a25及b25的大小不对称,因此导出区a26和b26的大小也不对称。另外,使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25的尺寸比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25的尺寸大的理由,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进行说明。图5表示用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一例的框图。在图5中,图1至图4所示结构的光盘中的任意一种结构的单面双层光盘11,由主轴电动机12驱动旋转,其旋转由伺服电路19控制,以使其与来自光拾波器13的激光的相对线速度恒定。此时,光拾波器13由伺服电路19控制,以使从光拾波13内的激光二极管射出的激光跟踪扫描光盘11上的磁道。伺服电路19由控制器14控制其操作。
用于测试记录的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如图6所示,由以下模式形成:仅使用宽度11T(T为比特周期,以下相同)和3T,重复11T脉冲区间3次、3T脉冲区间10次,再重复11T脉冲区间3次、3T脉冲区间12次,共计132T周期。
其结果如下,设定使各脉冲区间的“H(高)”电平和“L(低)”电平的次数相同,占空比为50%,不受信号成分具有的DC成分的影响。
11T脉冲的“H”区间→11T×3=33T
11T脉冲的“L”区间→11T×3=33T
3T脉冲的“H”区间→3T×11=33T
3T脉冲的“L”区间→3T×11=33T
接下来,对光盘11为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时的记录操作进行说明。在此,为了可以由现有的DVD播放器重放光盘11,需要使之为与DVD-ROM的单面双层光盘相同的数据配列,但在DVD-ROM中为从第一层记录层L0开始数据记录的结构。因此,当将输入的图像信息等数据以实际时间实时地记录时,需要从第一层记录层L0依次记录。
因此,为了最初对第一层记录层L0记录数据,首先,为了设定记录激光功率的最佳值,预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RMA区d2进行重放,对表示PCA区d1使用到何处的PCA使用地址信息进行重放,检测记录到了何处,判断应该从PCA区d1内何处开始进行本次的测试记录。另外,在光盘11整体的磁道(预刻沟槽,プリグル一プ)中形成摆动(ウオプル),此外,在摆动处记录地址信息作为LPP(岸台预制凹坑,ランド·プリピツト)信息。
接着,如图7中I所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区d1进行测试记录。该测试记录,例如将记录激光功率分26阶段变化来进行一次测试记录,对每个记录激光功率记录一帧(不限于此)的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共计记录26帧的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
该测试记录时,通过来自控制器14的控制信号控制校准用记录信号生成电路15,生成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通过由来自控制器14的切换信号控制的切换开关16,对记录放大器17输入校准用记录信号a。
校准用记录信号a,通过记录放大器17放大后,经由录放切换开关20驱动光拾波器13内的激光二极管。此时,使记录放大器17的增益在每个同步帧分26阶段变化,由此以使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在每个同步帧分26阶段变化了的记录激光功率,对光盘11的PCA区d1内的一部分记录。如后述通过由控制器14生成、由D/A转换器18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记录激光功率控制信号mp及删除激光功率控制信号me,对记录放大器17的增益进行可变控制,由此进行此时的记录及删除激光功率。
从由伺服电路19移动控制的光拾波器13内的激光二极管射出的激光,被照射到光盘11的规定区域上,对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进行测试记录。
然后,移动到进行了测试记录的PCA区d1内的记录区域,通过以下方法求得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即,在测试记录了的校准用记录信号重放时,将录放切换开关20切换到PB侧,以恒定的重放激光功率从光拾波器13内的激光二极管出射,基于来自PCA区d1的反射光而由光拾波器13得到的读取信号(RF信号),通过重放放大器21放大后,该RF信号输出到解码器(未图示)。
另一方面,包含采样保持电路的峰值检测电路22、谷值检测电路23、平均值检测电路24的任意一个,均利用切换信号进行切换,该切换信号为从来自解码器(未图示)的地址信号和摆动信号生成的定时信号,通过被切换的电路22、23、24对从重放放大器21输出的RF信号进行采样保持,由切换电路25对采样保持后的信号进行切换。将由切换电路25选择的信号26,以来自解码器(未图示)的重放信号的定时信号为基准由A/D转换器26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到控制器14,用于后述的最佳功率值的计算。
该峰值检测电路22、谷值检测电路23、平均值检测电路24,分别与测试信号中的11T信号的峰值和谷值信号、以及通过低通滤波器(LPF)将3T信号均值化了的信号相对应。另外,该均值化的电路被设计为可以通过LPF的设定使3T或4T或5T的频率均值化。
在进行了测试记录的PCA区d1检测从目的LPP地址的解码器得到的LPP的定时信号,对通过与各自记录位置对应的定时信号而采样保持了的11T信号的峰值和11T信号的谷值进行测定,计算11T信号的峰值和谷值的中心值。然后,控制器14测定作为3T信号中心的平均值检测输出,并对峰值和谷值的中心值与平均值检测输出进行比较。峰值和谷值的中心值与平均值检测输出的差除以峰值和谷值的峰-峰(peak to peak)得到非对称值β。
该非对称值β为0%或接近0%的值(由于根据用于实际装置的拾波器及作为记录条件的记录波形(策略)而目标值不同,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对各个光盘决定目标值,并将由记录装置的ROM或制造步骤测定的最佳值记录到EEPROM)时,与记录到装置的目标值比较,与目标值一致时的出射功率为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值。
其中,在DVD-RW介质中,存在介质固有的ID和介质制造商推荐的应该记录的推荐记录激光功率、用于决定删除功率的推荐记录激光功率和删除功率的比率ε、用于决定作为记录条件的记录波形的记录激光功率的起始脉冲宽度、中间区域的多脉冲宽度、后端脉冲的冷却脉冲宽度或后端的脉冲宽度(策略)、非对称值的情况下,将推荐非对称值与线速度信息一起记录到介质中。此外,同样地在介质中记录与各自的倍速值对应的推荐值。
因此,在开发制造装置时,对介质进行评估,在可以判定记录于该介质中的推荐值在该装置中也能够同样作为推荐值使用的情况下,或在可以判断对该值进行补偿就能够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该介质的固有ID。或与补偿一起存储到装置的ROM或EEPROM中。在不存在非对称值的情况下,测定与最佳功率对应的目标非对称值并存储到装置的ROM或EEPROM中。
另外,当对介质进行评估,判断到记录于该介质中的推荐值不能在该装置中作为参考时,则不将该值作为参考,而将该介质的固有ID和上述各自的推荐值存储到装置的ROM或EEPROM中。
并且,选择能够得到与最佳非对称值最接近的非对称值β的记录激光功率(或从各阶段的记录激光功率的非对称值β中,通过插补求得最佳的非对称值β的记录激光功率),并决定将其作为线速度倍率初始值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
然后,控制器14,通过伺服电路19将光拾波器13移动到图7的L0的数据区a12的开始位置,并且将开关电路16切换到记录信号输入侧,选择记录的数据,且将录放开关20切换到记录(REC)侧,以之前决定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如图7中箭头II所示,开始输入数据向数据区a12的记录。
对数据区a12的数据记录结束后,控制器14,通过伺服电路19将光拾波器13移动到图7的L0的物理格式区d4的开始位置,并且通过开关电路16输入控制数据,以之前决定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如图7的箭头III所示,开始控制数据向物理格式区d4的记录。
当控制数据向物理格式区d4的记录结束后,控制器14,通过伺服电路19将光拾波器13内的物镜向光盘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并且将光拾波器13移动到图7的光盘11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的测试信号记录开始位置,如图7的箭头IV所示,开始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的记录。该校准用记录信号(测试信号)a的记录与对PCA区d1的记录相同。
对PCA区e1内一部分的测试信号记录结束后,与在第一层记录层L0的情况相同,从PCA区e1重放已记录的测试信号,决定第二层记录层L1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决定了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后,接着,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以由在PCA区e1的之前进行的测试信号的记录重放决定的记录激光功率,如图7的箭头V所示,通过光拾波器13将数据记录到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2。
其中,由于在与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相向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位置,配置有与PCA区e1重合、且其两侧至少比偏心量大的区域的物理格式区d4,并且,由于在该物理格式区d4已经记录有控制数据,因此即使偏心,来自光拾波器13的激光通常也通过第一层记录层L0的已记录的物理格式区d4,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上聚焦而记录,所以通常在记录条件为恒定的条件下进行记录,由此,不会象通过已记录区和未记录区共存的区域记录时那样,记录质量发生劣化。
此外,通过第一层记录层L0的已记录的物理格式区d4,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记录测试信号,基于其重放信号求得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因此能够以与由通过已记录的数据区a12的激光对数据区b12进行数据记录时相同的记录条件,求得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
进而,由于数据区a12和b12以相同大小相向配置,因此通常来自光拾波器13的激光,通过第一层记录层L0的已记录的数据区a12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2上聚焦进行记录,所以通常在记录条件为恒定的条件下进行记录,由此,不会象通过已记录区和未记录区共存的区域记录时那样,记录质量发生劣化。
对上述数据记录区b12的数据记录结束后,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如图7所示,如箭头VI所示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导出区a13进行信号记录,然后如图7所示,如箭头VII所示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导出区b13进行信号记录。记录在导出区a13及b13的信号,例如为全零信号。
上述记录结束后,在RMA区d2汇总记录:之前决定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第二层记录层L1的最佳激光功率值、PCA区d1、e1的地址信号、测试记录结果、最佳删除功率、记录策略的方式、记录策略的最佳参数等记录条件;温度、抖动、面抖动等环境条件;记录装置的制造公司名;记录装置编号、批号、出厂编号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等。无法在RMA区d2记录所有信息时,还使用RMA区e2。
接下来,对光盘11为图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反式光盘时的记录操作进行说明。此时也基本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的记录方法相同,对与图2相同的图8所示的相反式光盘,首先,使来自光拾波器13的激光在第一层记录层L0上聚焦,对图8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区d11的一部分,如箭头I所示,从内周向外周方向记录校准记录用信号(测试信号),在该记录后重放校准记录用信号(测试信号),以上述方法求得第一层记录层L0的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值。
然后,将对输入的图像信息等数据进行压缩并进行缓冲处理而得到的数据,以之前求得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如图8中箭头II所示,从内周向外周方向间断地记录到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16上。然后,如图8中箭头III所示,在第一层记录层L0的物理格式区d14上,以上述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值从内周向外周方向记录控制数据。
其后,将光拾波器13内的物镜跳迁到焦点方向,以使来自光拾波器13的激光在第二层记录层L1上聚焦,之后,对图8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1的一部分,如箭头IV所示,从外周向内周方向记录校准记录用信号(测试信号),在该记录后重放校准记录用信号(测试信号),以上述方法求得第二层记录层L1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
然后,将对输入的图像信息等数据进行压缩并进行缓冲处理而得到的数据,以之前求得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如图8中箭头V所示,从外周向内周方向间断地记录到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6上。其后,如图8所示,如箭头VI所示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中间区a17从内周向外周方向记录信号后,如同图所示,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中间区b17,如箭头VIII所示从外周向内周记录信号。作为记录在中间区a17及b17的信号,例如为全零信号。
本实施方式也通过第一层记录层L0的已记录的物理格式区d14向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1记录测试信号,并基于其重放信号求得最佳记录激光功率值,因此能够以与由通过已记录的数据区a16的激光对数据区a16进行数据记录时相同的记录条件,求得最佳的记录激光功率。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L0的PCA区d11的测试信号记录方向I和L1的PCA区e11的测试信号记录方向IV互为反方向。
另外,在图7及图8中,对物理格式区d4、d14的控制数据的记录,可以在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12、a16的数据记录前进行,此外,也可以在由于光盘上的记录传送率而间断地进行对数据区a12、a16的数据记录之间进行。
此外,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12、a16的数据记录,也可以如图7及图8中箭头II所示,记录到比数据区的记录最终位置至少多出偏心量部分的外周侧(即,也可以在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12、a16及预定的一定区域上依次记录数据。)此时,图7的平行式光盘的情况下,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2的数据记录,与光盘的偏心量无关,能够以最佳的记录功率记录到数据区域最终位置,图8的相反式光盘的情况下,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6的数据记录,与光盘的偏心量无关,能够以最佳的记录功率从数据区开始位置开始记录。
此外,在图2、图4所示的相反式光盘中,在L1的数据区域内向内周方向进行数据记录后,再次返回外周并对最外周的中间区记录信号。由此,在对要求图像信息等的实际时间性的信息进行记录时,也可以使由光拾波器13内的物镜从L0向L1在焦点方向的移动等引起的时间损耗为最小,通过记录最外周区的中间区域,可以解决得不到图像信息等数据连续性的问题。
并且,也可以在对图1~图4、图7、图8所示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12、a16的数据记录前,进行: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区d1、d11的测试信号记录重放;对L0的物理格式区d4、d14的控制数据的记录重放;以及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e11的测试信号记录重放,此时,可以在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a12、a16的数据记录结束后,开始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2、b16的数据记录,因此可以进行连续的数据记录。
接下来,对上述情况的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方法,可以通过在图5所示的记录重放装置的输入侧增加图9所示的记录信号输入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来实现。对于该记录信号输入部的操作,图10的流程图和用于表示图9的缓冲存储器33中存储数据量变化的图11一起进行说明。
在L0的数据区记录时,应该记录的记录信号经由图9的输入端子31被供给到压缩电路32,在此利用例如MPEG2(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phase 2,第二代运动图像专家组)方式等公知压缩编码方式压缩编码后(步骤S1),被供给到缓冲存储器33暂时存储(步骤S2)。缓冲存储器33在初始状态处于存储数据为0的状态,但持续输入记录信号,由此将由压缩电路32压缩编码的记录数据从压缩电路32持续输出并写入,因此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如图11所示,向存储容量为满的状态上升。
该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由数据量管理装置34监视,首先由数据量管理装置34判断是否达到比满状态少规定量的基准值(步骤S3)。当由数据量管理装置34检测到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从存储数据量为0的状态经空状态而经过图11所示的时间T1达到基准值时,将该检测结果供给到控制电路35,控制电路35经由图5所示的控制器14控制伺服电路19,将光拾波器13向数据区的记录开始扇区的地址位置移动(步骤S4),在该位置光盘11每旋转一次就将光拾波器13反冲(キツクバツク)一个磁道,使之为在该扇区待机的所谓反冲等待(记录待机状态)。
在该反冲等待期间缓冲存储器33的记录数据量也持续增加,由数据量管理装置34监视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是否达到满状态(步骤S6),由数据量管理装置34检测到: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如图11所示,从达到基准值的时刻开始经过时间T0达到满状态时,将该检测结果供给到控制电路35。
控制电路35,由此使缓冲存储器33保持写入状态并且同时开始读出状态,以比对存储于缓冲存储器33的记录数据进行写入的速度更快的速度读出,并将读出的记录数据供给到图9的信号处理电路36,进行错误订正代码、地址代码、同步信号等的附加等信号处理,生成记录信号(步骤S7)。
从信号处理电路36输出的记录信号,通过图5的开关电路16、记录放大器17及录放开关20被供给到光拾波器13。另一方面,图9的控制电路35,从数据量管理装置34输入表示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达到满状态的检测结果时,经由图5的控制器14控制伺服电路19,解除光拾波器13的上述反冲等待状态,开始从数据区的记录开始扇区的记录(步骤S8)。
由于上述缓冲存储器33的读出,如图11所示,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减少,由数据量管理装置34监视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是否达到空状态(步骤S9)。在达到空状态之前,持续进行信号处理电路36对从缓冲存储器33读出的记录数据的信号处理以及对数据区的记录(步骤S7、S8),在步骤9由数据量管理装置34检测到从满状态经过时间T2达到空状态时,将该检测结果供给到控制电路35。
控制电路35,由此使缓冲存储器33停止读出状态,并且经由控制器14控制伺服电路19,禁止(中断)由光拾波器13进行的对数据区的记录(步骤S10)。
另一方面,利用公知装置,控制器14逐次获取光盘11的地址信息,控制电路35从控制器14接收地址信息,并监视其是否为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的结束地址附近(步骤S11),当不是结束地址附近时,再次返回步骤S3,等待输入来自数据量管理装置34的、表示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在增加过程达到基准值的检测结果。
通过在步骤S10使缓冲存储器33停止读出状态并继续写入状态,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再次开始增加,从空状态如图11所示经过时间T3变为达到基准值的反冲等待的状态(步骤S4、S5),进而再经过时间T0达到满状态。
并且,检测到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达到满状态时,使缓冲存储器33为写入状态并且再次开始读出状态,以比对存储于缓冲存储器33的记录数据的写入速度更快的速度读出,读出的记录数据通过信号处理电路36生成记录信号(步骤S6、S7),在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如图11所示从满状态变为空状态的时间T4的期间,再次从L0的数据区内的下一个记录开始的扇区进行记录信号的记录(步骤S8、S9、S10)。
以下,在步骤S11判定在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的结束地址附近进行记录之前,反复上述步骤S3~S10的处理,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如图11所示进行变化,在数据区对记录信号进行间断地记录。即,在图11中,交互反复记录中断(时间(T1+T0)、(T3+T0)、(T5+T0)、(T7+T0)、……)和记录(时间T2、T4、T6、T8、……)。
并且,控制电路35,在步骤S11中判定在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的结束地址附近进行记录时,经由控制器14和伺服电路19,通过将光拾波器13内的物镜向光盘方向移动等方法,进行焦点跳迁,也就是使来自光拾波器13的激光从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聚焦状态变为对第二层记录层L1聚焦的状态(步骤S12)。
图9所示的数据量管理装置34,在步骤S9中检测到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变为空状态后,在上述步骤S12中进行焦点跳迁时,也继续监视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在增加过程是否达到基准值(步骤S3)。
并且,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达到基准值时,将光拾波器13移动到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记录开始的扇区,在规定的扇区进行反冲等待(步骤S4、S5),缓冲存储器33的存储数据量变为满状态时,在缓冲存储器33变为空状态之前对记录信号进行记录(步骤S6~S10)。以下,反复上述步骤S3~S10的处理,对数据区间断地记录记录信号,直到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没有记录信号为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缓冲存储器33从空状态达到满状态的等待时间进行焦点跳迁,利用传送率的差将记录信号不中断地从第一层记录层L0的数据区记录到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另外,在图10的步骤S11中检测到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的结束地址时,虽然在图10中省略了,但记录结束。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在图1~图4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e11的记录之前,先对第一层记录层L0的物理格式区d4、d14进行控制数据的记录,但必要条件为第二层记录层L1中的PCA区的位置在层叠方向不与第一层记录层L0的PCA区重合,但只要满足该条件,无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
其中,由于需要在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2、b16、b21、b25记录数据之前,进行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e1、e11的测试记录,因此在层叠方向与第二层记录层L1的PCA区的位置重合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区域,为能够在对第二层记录层L1的数据区b12、b16、b21、b25记录数据之前记录数据的区域时,不限于物理格式区d4、d14,任何区域都可以。即,在层叠方向与第二层记录层L1中的PCA区的位置重合的第一层记录层L0的区域,为在进行对PCA区e1、e11的测试记录之前,无论何种记录数据均可以写例如全零的区域时,任何区域都可以。
此时,控制数据区,由于在DVD-R的情况下作为预写在出货时已经被记录,在相反式光盘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第二层记录层L1没有形成控制数据区,因此可以在与第一层记录层L0的控制数据区相向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位置设置PCA区。但是,在平行式光盘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在与第一层记录层L0的控制数据区相向的第二层记录层L1的位置设置有控制数据区,因此作为PCA区使用并不佳。
此外,由于记录数据的传送率一般为可变速率,所以可以与该速率相对应适当变更图11的缓冲存储器的满、空、基准值(并不固定)。

Claims (10)

1.一种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所述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所述光拾波器出射的所述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
以在所述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的方式配置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配置在不同的半径位置,
以在所述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大致重合的方式配置所述数据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以在所述多个记录层间在层叠方向经由不进行测试记录的区域、互相在层叠方向不重合的方式,配置在不同的半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以在所述多个记录层间互相在层叠方向大致重合的方式配置所述数据区,并且使在所述记录层中靠近所述光拾波器的记录层的数据区的外周半径位置为更外周侧的半径位置。
5.一种对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的记录方法,该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所述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所述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所述光拾波器出射的所述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多个记录层的各自的光学记录测试区,以在所述多个记录层间在层叠方向经由不进行测试记录的区域、互相在层叠方向上不重合的方式,记录所述测试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靠近所述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所述测试信号的方向,和对远离所述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所述测试信号的方向,互为反方向地进行记录。
7.一种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对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盘状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对在层叠方向上对应的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靠近所述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所述光拾波器出射的所述激光的第一最佳功率值;
第二步骤,由具有所述第一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所述第一记录层的所述数据区记录数据,并且对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远离所述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相向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记录信号;
第三步骤,对所述第二记录层的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所述测试信号后进行重放,求得记录时从所述光拾波器出射的所述激光的第二最佳功率值;和
第四步骤,由具有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求得的所述第二最佳功率值的激光,对所述第二记录层的所述数据区记录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步骤,分别对所述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进行了所述记录的数据区外侧的区域依次记录信号。
9.一种对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号的记录装置,该信息记录介质层叠了可以从单面侧光学地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多个记录层,所述多个记录层,各自至少具有:数据区,用于以来自光拾波器的激光光学地记录并重放所述信息信号;和光学记录测试区,用于为了求得在记录时从所述光拾波器出射的所述激光的最佳功率值而记录并重放测试信号,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多个记录层的各自的光学记录测试区,以在所述多个记录层间在层叠方向经由不进行测试记录的区域、互相在层叠方向上不重合的方式,记录所述测试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第一及第二记录层中靠近所述光拾波器的第一记录层的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所述测试信号的方向,和对远离所述光拾波器的第二记录层的所述光学记录测试区记录所述测试信号的方向,互为反方向地进行记录。
CNB2005100650392A 2004-04-09 2005-04-11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Active CN1004423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5190 2004-04-09
JP2004115190 2004-04-09
JP2005015027 2005-01-24
JP2005015027A JP4424211B2 (ja) 2004-04-09 2005-01-24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86310A Division CN101188123B (zh) 2004-04-09 2005-04-11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CN2007101886325A Division CN101188124B (zh) 2004-04-09 2005-04-11 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CN2007101886306A Division CN101188122B (zh) 2004-04-09 2005-04-11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1031A CN1681031A (zh) 2005-10-12
CN100442378C true CN100442378C (zh) 2008-12-10

Family

ID=3506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50392A Active CN100442378C (zh) 2004-04-09 2005-04-11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680020B2 (zh)
JP (1) JP4424211B2 (zh)
CN (1) CN100442378C (zh)
TW (3) TWI4342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KR101044938B1 (ko) 2004-07-10 2011-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기록층을 구비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US20080074972A1 (en) * 2004-09-09 2008-03-27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WO2006028115A1 (ja) * 2004-09-09 2006-03-16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200627397A (en) * 2005-01-12 2006-08-0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Optical-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ciding optimum recording powers of laser beam
TWI345778B (en) * 2005-01-14 2011-07-21 Pioneer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JP4749343B2 (ja) * 2005-01-14 2011-08-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358063B (en) * 2005-01-14 2012-02-11 Pioneer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
KR101244907B1 (ko) * 2005-09-29 2013-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피트가 형성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및기록/재생 방법
WO2007060975A1 (ja) * 2005-11-22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49194A (ja) * 2005-11-25 2007-06-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テストディスクおよびドライブ検査方法
WO2007094452A1 (ja) * 2006-02-17 2007-08-23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280498A (ja) * 2006-04-06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ーザパワー制御方法
JP2007299447A (ja) * 2006-04-28 2007-11-15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媒体
JP2008027481A (ja) * 2006-07-18 2008-02-07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装置
JP2008135111A (ja) * 2006-11-28 2008-06-12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4810519B2 (ja) * 2007-09-14 2011-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層式追記型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方法、記録装置
US20100103793A1 (en) * 2008-10-27 2010-04-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layer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in the multilayer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US20100172226A1 (en) * 2008-10-27 2010-07-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077281A (zh) * 2008-10-27 2011-05-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JP6562074B2 (ja) * 2015-05-26 2019-08-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光記録媒体、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34A (zh) * 1994-11-16 1996-11-13 索尼公司 光盘和再现装置
CN1853220A (zh) * 2003-12-26 2006-10-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2873A (ja) 1996-11-07 1998-05-29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100288402B1 (ko) * 1997-12-29 2001-05-02 윤종용 광디스크드라이브의버퍼언더런대응방법
USRE41082E1 (en) * 1998-02-03 2010-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er,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a
US6580683B1 (en) * 1999-06-23 2003-06-17 Dataplay, Inc.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master data area and a writeable data area
WO2001006502A1 (fr) * 1999-07-15 2001-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et procede d'enregistrement de ce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JP2001209940A (ja) * 1999-11-16 2001-08-0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WO2001052249A1 (fr) * 2000-01-13 2001-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eil d'enregistrement/reproduction de disque optique
WO2002013192A2 (en) * 2000-08-03 2002-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U2001286209B2 (en) 2000-09-13 2004-10-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US20020136122A1 (en) * 2001-03-21 2002-09-26 Kazuhiko Nakano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3022532A (ja) 2001-07-06 2003-01-24 Columbia Music Entertainment Inc 光情報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の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KR100445467B1 (ko) * 2001-04-20 2004-08-21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281770B (zh) * 2002-01-22 2013-11-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层信息记录媒介,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JP4101666B2 (ja)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JP3956743B2 (ja) * 2002-04-01 2007-08-08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67749B1 (ko) * 2002-10-18 2007-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임시 결함 관리 영역을 사용한 결함 관리 방법, 그 장치및 그디스크
US20040085874A1 (en) * 2002-10-28 2004-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4322105B2 (ja) 2002-12-20 2009-08-26 三菱化学メディ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420680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750109B1 (ko) * 2003-02-15 2007-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매체
US7869315B2 (en) * 2003-02-28 2011-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rite-once optical disc having update area and access area
BRPI0318160B1 (pt) * 2003-03-04 2016-05-31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gravação em meio de gravação óptica, aparelho para gravação em e reprodução de um meio de gravação óptica e meio de gravação óptica
JP4026517B2 (ja) * 2003-03-12 2007-1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US7289404B2 (en) * 2003-03-13 2007-10-30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ive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JP2004295948A (ja) * 2003-03-25 2004-10-21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4295940A (ja) 2003-03-25 2004-10-21 Ricoh Co Ltd 試し書き処理制御方法、光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KR100936027B1 (ko) * 2003-04-19 2010-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환성을 고려한 결함 관리 방법, 그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그 디스크
JP2005038452A (ja) * 2003-05-19 2005-02-10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5038584A (ja) 2003-06-25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光ディスクを用いたデータの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US7286454B2 (en) * 2003-06-30 2007-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TW200627397A (en) * 2005-01-12 2006-08-0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Optical-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ciding optimum recording powers of laser beam
JP2008004163A (ja) * 2006-06-22 2008-01-10 Sony Corp 記録装置、異常検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34A (zh) * 1994-11-16 1996-11-13 索尼公司 光盘和再现装置
CN1853220A (zh) * 2003-12-26 2006-10-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4279B (zh) 2014-04-11
CN1681031A (zh) 2005-10-12
US8867326B2 (en) 2014-10-21
US20120057442A1 (en) 2012-03-08
TWI435321B (zh) 2014-04-21
TW200534263A (en) 2005-10-16
US20100110852A1 (en) 2010-05-06
US20050226133A1 (en) 2005-10-13
TW201329969A (zh) 2013-07-16
JP4424211B2 (ja) 2010-03-03
US8446805B2 (en) 2013-05-21
TWI313455B (zh) 2009-08-11
JP2005322381A (ja) 2005-11-17
US7680020B2 (en) 2010-03-16
TW200917243A (en) 200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2378C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US8036086B2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US20050111343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with index header
JP2003022532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の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US8630159B2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WO2004025632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US8213290B2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CN1700312B (zh) 确定记录介质的写入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76959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US8254240B2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CN100452182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01188122B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US20050276212A1 (en)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0530408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US20050201262A1 (en) Recordable optical storage medium capable of recording data without data los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ata thereon
US8942074B2 (e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CN101377932B (zh) 光盘的焦点位置调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光盘装置
EP1873774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for record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WO2006109682A1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VICTO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228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228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JVC Kenwood Corp.

Address before: Yokohama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Victory Co., 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Assignee: TCL Kone Electronics (Huizhou)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4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Assignee: Shenzhen Maxmad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Juda Car Audio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2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Assignee: China Hualu Group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Assignee: Dongguan d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Kit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6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